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后殖民  印英文学之间
后殖民  印英文学之间

后殖民 印英文学之间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石海军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301136250
  • 页数:29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要是将后殖民文化理论与20世纪印度文学与印度流散文学的分析融为一体,着重分析印度文学与英国文学之间的互动与发展问题,致力于理清后殖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甘地主义、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复杂关系,重点分析全球化与地域文化、文化认同与民族主义、殖民和后殖民时代的文学“模仿”、印度流散作家的“世界主义”与文化“杂交”等问题。中国与印度在近现代有着相似的经历,本书的写作兼及中国文学及其批评,在比较分析中思考东方文化的发展与命运。
《后殖民 印英文学之间》目录
标签:殖民 之间

第一章 从后殖民文化研究的角度看印度现当代文学 1

一 地域文化与想象的家园 2

1.从萨义德说起 2

2.家国与地域文化 4

3.乡村与城市 8

4.印度侨民文学与想象的家园 11

二 甘地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主义 16

1.马克思和甘地对印度村社的不同看法 17

2.甘地主义的“荒唐”与成功 22

3.甘地的“同化”说与后殖民的“杂交”说 24

三 消解中的乡村世界 27

1.东西方“时间差”中的乡村 27

2.乡土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31

3.乡土文学与生态问题 35

4.乡土与甘地主义神话的消解 38

四 对乡土的守望 40

1.乡村价值体系的解体 40

2.文化乡村与精神家园 45

第二章 奈保尔与纳拉扬 50

一 后殖民时代的流散生活:关于奈保尔的文学创作 51

附录:拜见奈保尔 62

二 评奈保尔对纳拉扬小说的评说 67

1.对“黑暗”的不同感受 68

2.对“家国”的不同感受 71

3.文学的政治性与非政治性 73

4.纳拉扬的小说风格 76

第三章 拉什迪与印度流散文学 89

一 破碎的镜子 90

1.破碎的记忆与破碎的自我 91

2.文化的错位与自我的创伤 94

3.流散作家:文化“翻译”阶层 98

4.破碎自我的重新组合 101

二 故事与历史 105

1.《午夜的孩子》:殖民与后殖民历史的重新书写 105

2.历史与故事 108

3.历史、政治与性 112

4.后殖民时代印度女性化的文化隐喻意义 117

三 怪诞与魔幻 120

1.拉什迪小说的听觉效果 120

2.拉什迪小说的怪诞风格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 122

3.“危险的游戏”:拉什迪创作“自由”的奥秘 125

4.神魔之间:拉什迪小说中的人物定位 129

四 “想象的家园”与“第三空间” 134

1.文学与意识形态之间 135

2.拉什迪小说的语境错位问题 138

3.本土文学与流散文学 141

4.话语的策略:“第三空间”与“第三传统” 144

第四章 殖民与后殖民话题中的吉卜林 149

一 从殖民主义到后殖民主义 151

1.从《东方学》到《文化与帝国主义》 152

2.在后殖民文学研究中重新走红的吉卜林 157

3.吉卜林:后殖民文学之父? 161

二 印度和印度裔作家与学者眼中的吉卜林 164

1.拉什迪的看法:白人吉卜林与印度人吉卜林的对立与统一 164

2.印度作家在国家独立前与独立后对吉卜林的不同态度 166

3.奈保尔从吉卜林的小说中读出大英帝国的文化性格 168

4.人格的分裂:阿西斯·南帝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吉卜林的深入剖析 172

三 “无时间性的印度” 178

1.“后殖民”吉卜林与西方浪漫主义意识形态的研究 179

2.“永恒的印度”如何被萨义德“异化”为大英帝国的“永恒幻想” 182

3.还原印度,还原吉卜林 190

附录:混沌与蛇 193

1.muddle的含义 193

2.蛇与圆 196

3.混沌的启示 200

第五章 民族主义与后殖民主义 203

一 从民族主义到后殖民主义 204

1.从安德森到霍米·巴巴 204

2.殖民与被殖民世界的二元对立 206

3.民族主义与东方传统 211

4.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向 214

二 泰戈尔眼中的东方和西方 219

1.英国的殖民入侵与印度民族主义的兴起 219

2.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 224

第六章 现代性与现代性模仿 230

一 从殖民和后殖民的角度看现代性问题 230

1.“在历史的候车室中” 230

2.现代秩序中的无序状态 235

3.结构与解构 239

二 关于殖民和后殖民时代的模仿 243

1.从殖民主义说起 243

2.后殖民时代的模仿 248

3.模仿的变异与文化的杂交 255

4.文化的“接触地带”与文化的“中间地带” 259

第七章 甘地主义、种族意识与种姓制问题 264

一 从种姓意识到种族意识 265

1.甘地关于种姓制的看法的成因 265

2.奈保尔对甘地种族意识的分析 269

二 阶级、种姓、“德法” 275

1.甘地主义的乌托邦性质:查特吉对甘地种姓制思想的阶级分析 275

2.种姓制与现代民主社会:奈保尔对种姓制的批判 280

三 从文学对种姓问题的描写看印度现代社会结构的变迁 286

1.婆罗门精神与种姓社会的逐步解体 286

2.《卑微的神灵》:种姓与社会等级、社会体系问题 291

3.“我们都是崇英派”:现代印度社会结构的变迁 29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