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校长百科全书  第3卷
校长百科全书  第3卷

校长百科全书 第3卷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3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童一秋,汪金保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电子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900359761
  • 页数:1618 页
图书介绍:
《校长百科全书 第3卷》目录

第一节 校长与教师管理现状 1081

第二节 校长与教师的编制管理 1082

第三节 校长与教师的任用管理与职责管理 1083

第四节 校长与教师的培训管理 1087

第一节 校长的新教师观 1089

教师是组织者 1090

教师是参与者 1090

教师是帮助者 1091

教师是引导者 1091

教师是促进者 1092

教师是行动研究者 1093

教师是课程开发者 1093

教师是反思者 1094

第二节 校长的教师观在教师管理中的作用 1094

人性假设在管理上的作用 1094

校长的教师观在教师管理上的作用 1096

第三节 新课程管理教师新理念 1097

新课程教师管理原则新理念 1097

新课程教师管理内容新理念 1097

新课程教师评价新理念 1097

教师队伍建设新理念 1098

第一节 学生工作管理的意义 1101

学生工作管理是学校整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1101

学生工作管理是学校的生命线 1101

学生工作管理是学校发展的新动力 1102

第二节 学生工作管理的基本特性 1102

学生工作管理的导向性 1102

学生工作管理的主体性 1103

学生工作管理的开放性 1104

第三节 学生工作管理的目的 1104

培育人才 1104

促进发展 1105

提供服务 1105

第四节 学生工作管理的功能 1106

塑造功能 1106

凝聚功能 1107

整合功能 1107

操作功能 1108

第五节 学生工作管理的任务 1108

对社会而言 1108

对学校而言 1109

学生工作管理的基本要求和责任 1110

第一节 学生学习管理 1111

学生学习管理的基本要求 1111

学生课堂学习的管理 1113

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管理 1116

第二节 学生管理的内容之二——学生生活管理 1119

学生生活管理的意义 1119

学生生活管理的内容 1120

第三节 学生管理的内容之三——学生行政管理 1130

学校招生工作 1130

学生学籍管理工作 1130

助学金和奖学金发放工作 1130

第四节 学生管理的内容之四——时间管理 1131

科学的时间管理 1131

帮助学生科学地支配时间 1132

必须安排一定的运动量和善于休息 1134

善于利用黄金时间,零碎时间和空闲时间 1134

要培养学生以速读、速记,快速记忆等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也是科学地运用时间的现象 1134

第五节 学生上网管理 1135

大学生上网概况 1135

大学生上网利弊分析 1136

大学生上网管理 1141

第六节 学生学籍管理 1146

学籍管理概述 1147

学分制与学籍管理 1152

学位与学历证书管理 1157

第七节 奖励与资助管理 1159

奖励管理 1159

资助管理 1163

第八节 学生就业工作管理 1167

学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主要职责 1167

就业机构设置及职能 1167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要素 1169

全程就业指导 1170

就业指导课程的阶段与内容 1171

就业指导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 1173

第一节 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175

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1175

信息化有利于学生工作的一体化 1176

信息化有利于学生工作的现代化 1176

信息化有利于建立学生工作管理新模式 1177

第二节 学生工作管理的信息化 1178

学生工作管理的观念更新 1178

学生工作管理的流程更新 1179

学生工作管理的方法更新 1181

第三节 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1181

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1181

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设计过程 1182

第一节 学生的自我意识管理 1184

第二节 思想教育 1185

第三节 激励 1186

目标激励 1186

榜样激励 1187

情感激励 1187

第四节 制度管理 1187

第五节 行为管理 1188

行为管理综述 1188

行为干预的基本假设 1188

行为干预的长处 1190

行为干预的短处 1191

帮助学生形成新行为技能的策略 1191

第六节 对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1195

第一节 学生工作的评价的涵义 1197

第二节 学生工作评估的具体目的 1197

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1197

促进学生工作者发展的目的 1198

促进学校发展的目的 1199

促进学生工作发展的目的 1200

第三节 学生工作评价的功能 1201

导向功能 1201

识别功能 1202

渗透功能 1202

规范功能 1202

心理功能 1203

发展功能 1203

第四节 学生评价的发展趋势 1203

重视联系实际,重视跨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考核 1204

重视一般能力与思维能力的考核,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考核 1205

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 1207

学业评价技术的现代化 1207

学生思想品德与心理素质评价将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渗透到其他学科的评价中 1208

第一节 学校公共关系的概述 1211

学校公共关系的含义 1211

学校公共关系的对象 1212

学校公共关系的作用 1214

学校公共关系的职能 1215

第二节 学校公共关系的内容和环节 1216

学校公共关系的内容 1216

学校公共关系的环节 1218

第三节 校长公关意识的培养 1220

什么是公关意识 1220

现代校长必须树立公关意识 1220

校长公关意识的基本内容 1222

第四节 内部公关“十要点” 1225

用办学思想统一全校师生认识 1225

精心构划每阶段工作的“结构” 1226

要尽可能超脱一些 1226

学校应成为师生扬长的舞台,校长要当好总导演 1227

要“活血化瘀”,多做协调疏通工作 1227

严格的要求与宽松的环境相结合 1228

注重方法指导 1228

既要建“高原”,又要筑“高峰” 1229

走小步,不停步 1229

争取领导,广交朋友 1229

第五节 学校公共关系目标 1230

学校公共关系目标概述 1230

学校公共关系目标的类别、网络结构及特点 1232

学校公共关系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1238

第一节 采集信息 1246

采集信息的含义和作用 1246

采集信息的内容和方法 1247

第二节 咨询建议 1250

咨询建议的含义和作用 1250

咨询建议的内容和形式 1250

第三节 宣传教育的职能 1253

宣传教育的含义和作用 1253

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1253

第四节 协调关系的职能 1256

协调关系的含义和作用 1256

协调关系的内容和方法 1256

第五节 监测 1258

监测的含义和作用 1258

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1259

第一节 学校管理干部的范围及层级 1261

学校管理人员的范围 1261

学校管理人员的层级 1261

第二节 优化学校领导班子的整体结构 1263

政治素质纯洁化 1263

思想行动一体化 1263

工作管理科学化 1264

生活作风群众化 1264

结构型体多样化 1264

第三节 优化学校领导班子的整体结构 1265

科学的知识结构 1265

相济的专业结构 1265

叠加的智力结构 1265

协调的气质结构 1266

第四节 形成领导班子的凝聚力 1267

领导班子凝聚力形成与发散的阶段和特点 1267

领导班子力量发散的形式及原因。 1268

领导班子凝聚力形成的途径 1269

第五节 化解影响领导班子协调的常发性因素 1270

干部任用 1271

意见集中 1271

棘手工作 1271

情况沟通 1271

承担责任 1272

待遇和荣誉 1272

第六节 学校领导班子能量内耗现象 1272

能量内耗的表现形式 1273

领导班子能量内耗的危害 1274

学校领导班子能量内耗的原因 1274

消除学校领导班子的内耗 1276

第七节 促进领导班子的团结 1279

学校领导班子的一把手要正确对待自己的角色位置 1280

校领导班子中的副职也要正确对待自己的角色位置 1280

正确处理副职与副职之间的角色位置 1281

第八节 正校长在加强领导班子团结中主导作的发挥 1281

在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决议时起表率作用 1281

在批评和自我批评方面起带头作用 1282

正校长和其他领导成员要保持距离适中 1282

当正校长的意见和其他领导成员的意见不一致时要发挥领导集体的作用 1282

当领导班子成员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困难的时候,正校长应起扶助作用 1283

第九节 发挥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枢纽作用 1283

掌握方向,制定目标 1283

知人善任,发挥特长 1284

建立组织,行使权力 1284

实行控制,总揽全局 1285

协调服务,秉公行事 1285

第十节 加强自身修养搞好领导班子团结 1285

应培养自己有良好的政治素质 1285

加强专业素质的培养和领导才能的培养 1286

加强心理品质的培养 1286

培养自己具有良好的作风 1286

加强自我意识的培养 1286

第十一节 正校长如何正确使用副职 1287

授权 1287

支持 1287

依靠 1288

揽过 1288

第十二节 调整副职领导产生的角色错位 1289

自我心态的错位 1289

行为标准的错位 1289

思维方式的错位 1290

第十三节 副校长 1291

怎样当好副校长 1291

副校长角色认同 1293

副校长怎样当好校长的助手 1295

副校长怎样调整自己领导角色的错位 1296

怎样与离退休的原校长相处 1298

第一节 学校公共关系调查——形象分析 1300

自我形象分析 1300

公众心目中的学校形象 1302

形象差距比较 1305

第二节 学校公共关系策划——形象设计 1306

学校组织形象的构成 1306

学校组织形象设计的特点与原则 1309

选择最优化的学校形象设计方案 1310

制定学校公共关系活动计划 1312

第三节 学校公共关系的实施——形象传播 1313

先择和制作公众所喜爱和接受的传播媒介与信息 1314

选择和确定学校公共关系活动的方式 1315

第四节 学校公共关系的测评——形象评估 1316

学校公共关系测评的内容 1316

学校公共关系测评的方法 1318

第一节 学校公共关系调查概述 1320

学校公共关系调查的目的意义 1320

学校公共关系的调查的对象及其选择 1322

学校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和程序 1323

第二节 抽样调查 1328

随机抽样 1328

非随机抽样 1330

第三节 其他调查方法 1332

文献资料剪辑检索 1332

公众意见征询 1333

第一节 校长与学校领导班子共处 1335

处理好党政领导的关系。 1335

确定不同管理层次的定员及其职、权、责,各施所长 1335

正确评价领导成员的工作 1336

加强横向联系,及时反馈 1336

校长要宽宏大量 1336

校长事事要起榜样作用 1337

第二节 正确认识、发挥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 1337

第三节 校长的中心地位与党支部政治核心地位的关系 1339

第四节 校长和教导主任工作的协调 1340

在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上协调 1340

决策指挥中的协调 1340

在监督检查中的协调 1341

在评价奖惩中的协调 1341

在教学第一线工作中的协调 1342

第五节 指导教导处的教学管理的内容 1343

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1343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1344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在健全教育常规管理的同时,加强对教学改革工作的指导 1344

指导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 1345

第六节 发挥工会职能与学校民主 1345

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 1346

校领导在增强自己的民主意识的同时,增强教职工的参政意识 1347

认真落实教代会的职权 1347

理顺党、行政、工会三者的关系 1348

努力提高教职工代表的素质,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1348

第一节 家长会 1350

家长会的传播特点 1350

家长会的类型 1351

家长会的组织和实施 1352

第二节 学校开放参观日 1353

对外开放参观的接待对象 1354

开放参观的内容 1354

开放参观日的活动组织和安排 1354

第三节 庆典活动 1355

庆典活动的作用 1355

庆典活动的形式和特性 1356

庆典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1356

第四节 社区活动与社区教育 1357

社区活动的重要性及内容 1358

社区教育活动的内容 1358

社区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1359

第五节 社会公益事业赞助 1360

社会公益事业赞助目的社会公益事业赞助是进行大众传播和沟通的综合性公共关系活动形式之一名,益于学校 1360

实行社会公益事业赞助的原则 1361

实施社会公益事业赞助的程序 1362

第六节 突发事件的处理 1363

突发事件的含义及其特点 1363

突发事件处理的基本原则 1364

突发事件处理的对策 1366

第一节 概述 1369

学校人事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1369

改革趋势 1370

第二节 学校人事管理内容 1372

学校编制管理 1372

教职工调配、流动离退休管理 1378

教职工培训管理 1386

工资待遇管理 1386

人事激励 1393

档案管理 1395

第三节 学校人事管理的关键环节 1398

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聘工作 1398

人员任用 1408

第一节 学校人事规划 1417

第二节 学校人员资格 1418

第三节 学校人员招聘 1419

招聘准备 1419

招聘过程 1420

第四节 选拔程序 1421

笔试 1422

面试 1422

心理测试 42

工作模拟测试 1423

推荐和证明 1423

征询意见 1424

正式录用 1424

第五节 学校人员聘任 1424

职务类别 1425

职务职责 1426

职务条件 1426

职务评审 1427

续聘与解聘 1427

辞聘 1428

第六节 学校人员的培训 1428

培训的内容 1428

培训的类型 1428

培训的组织 1429

培训方式 1429

培训评价 1430

第七节 学校人员评价 1430

评价目标 1430

评价内容 1431

评价标准 1431

评价方式 1431

评价方法 1432

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1432

第八节 学校人员的报酬 1433

学校人员报酬的来源 1433

学校人员报酬的构成 1434

学校人员报酬的依据 1434

第一节 学校人事制度存在的问题 1436

第二节 改革的基本思路 1437

政校分开,学校自主办学 1437

取消行政级别,学校自主管理 1438

实施岗位管理,推行全员聘任 1439

建立自主灵活的收入分配激励制度 1440

建立健全人事监督管理制度 1440

第一节 用人之道 1442

知人善任,用其所长 1442

信任不疑,大胆授权 1443

扬长补短,育人有责 1443

第二节 修养之道 1443

处事的适度 1444

人际关系的气度 1444

第一节 校长的办学定位理念 1467

办学定位理念的内涵分析 1467

学校校长办学定位理念的实践意义 1468

第二节 学校内治与校长治校 1474

校长治校的内容 1475

校长治校的途径 1478

第一节 特色学校的营建 1485

目标召唤 1485

重点突破 1488

注重科研 1491

长期坚持 1492

第二节 特色学校的宣传与推广 1493

学校知名度的价值 1493

学校的自我宣传 1495

主管部门的推广 1495

第一节 校园文化概述 1498

我国校园文化研究现状 1498

校园文化的内涵 1499

校园文化的基本要素 1499

校园文化的特征 1501

校园文化形成的保障条件和内在动力 1503

第二节 校园文化的作用 1506

对青少年成长的促进作用 1506

校园文化研究对学校教育的作用 1508

校园文化对学校管理的影响 1509

第三节 校园文化的内容及功能 1510

校园文化的内容 1510

校园文化的功能 1522

第四节 校园文化管理 1527

校园文化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1528

校园文化管理的基本任务 1530

校园文化管理的原则 1534

校园文化管理的方法 1536

第五节 校园文化环境 1539

校园文化环境的特征 1539

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指导思想 1541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功能 1542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545

第六节 校园文化建设 1545

物质建设 1545

制度建设 1553

精神建设 1562

第一节 学科数据库的建设 1573

开发学科数据库的重要意义 1573

学科数据库的特点和形式 1574

学科数据库的设计原则和建设规范 1576

学科数据库的技术实现 1577

实例介绍 1578

第二节 电子阅览室的建设 1580

建立电子阅览室的重要意义 1581

电子阅览室的类型 1581

电子阅览室配置 1582

电子阅览室的信息服务功能 1583

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与管理 1584

第三节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1586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1587

数字化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1588

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1590

基于Web的数字化图书馆的系统框架结构 1591

应用实例 1592

第一节 社区与社区教育 1594

什么是社区 1594

什么是社区教育 1597

新课程改革方案中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1600

第二节 学校教育与社区建设 1602

学校与社区的关系 1603

学校与社区联系的渠道 1605

学校教育与社区建设的互动关系 1608

第三节 学校与学习型社区的构建 1611

学习化社会对建设学习型社区的要求 1611

学校在建设学习型社区中的作用 1613

校长应成为社区的“文明使者” 161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