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学概论
中医学概论

中医学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军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0933984
  • 页数:31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学的发展史及基本特点、中药、方剂等。
《中医学概论》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沿革 1

一、中医学的起源 1

二、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2

三、中医学的保健养生实践 4

四、中医学治疗方法 6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8

一、整体观念 8

二、辨证论治 13

三、恒动观念 14

第三节 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 15

一、中医学的哲学认知与思维方法 16

二、中医学的基本认知与思维方法 17

第四节 中医学的主要内容 19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20

二、中医学的各种应用知识与技能 21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22

第一节 阴阳学说 22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22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4

第二节 五行学说 26

一、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26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0

第三节 阴阳与五行的关系 33

第三章 中医学的正常人体观 34

第一节 脏腑 34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和系统连属 35

二、六腑的主要功能 53

三、奇恒之腑的主要功能 56

四、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 57

第二节 气、血、津液 65

一、气 65

二、血 68

三、津液 69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联系 70

第三节 经络学说 71

一、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 72

二、经络的功能与作用 72

三、十二经脉 74

四、奇经八脉 77

五、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79

第四节 体质 80

一、体质的基本概念 80

二、体质的分类 81

三、体质学说的应用 83

第四章 病因病机 85

第一节 病因 85

一、外感致病因素 85

二、内伤致病因素 92

三、其他致病因素 94

四、体内可致病的病理产物 95

第二节 病机 96

一、正邪相争 96

二、阴阳失调 98

三、气机失常 99

第五章 四诊 101

第一节 望诊 101

一、全身望诊 101

二、局部望诊 103

三、望排出物 106

四、望舌 106

第二节 闻诊 110

一、听声音 110

二、嗅气味 111

第三节 问诊 111

一、问寒热 112

二、问汗 112

三、问疼痛 112

四、问饮食口味 113

五、问睡眠 114

六、问二便 114

第四节 切诊 115

一、脉诊 115

二、按诊 120

第六章 辨证 122

第一节 八纲辨证 122

一、表里辨证 122

二、寒热辨证 123

三、虚实辨证 125

四、阴阳辨证 126

五、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127

第二节 脏腑病辨证 127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128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130

三、脾与胃病辨证 133

四、肝与胆病辨证 136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139

六、脏腑兼病辨证 141

第三节 外感病辨证 144

一、六经辨证 144

二、卫气营血辨证 148

三、三焦辨证 151

第七章 防治原则与治法 153

第一节 防治原则 153

一、预防为主 153

二、治病求本 157

三、扶正与祛邪 160

四、调整阴阳 161

五、三因制宜 162

第二节 治法 165

一、汗法 165

二、吐法 165

三、下法 166

四、和法 166

五、温法 167

六、清法 167

七、消法 167

八、补法 168

第八章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169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169

一、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和贮存 169

二、中药的炮制 170

三、中药的性能 171

四、中药的用法 174

第二节 解表药 178

一、辛温解表药 178

桂枝 178

防风 179

荆芥 179

羌活 180

细辛 180

麻黄 180

二、辛凉解表药 181

柴胡 181

薄荷 182

葛根 182

菊花 183

桑叶 183

第三节 清热药 185

一、清热泻火药 185

石膏 185

知母 186

栀子 186

二、清热解毒药 187

金银花 187

连翘 187

蒲公英 188

白头翁 188

三、清热凉血药 189

生地黄 189

牡丹皮 189

四、清热燥湿药 190

黄芩 190

黄连 190

黄柏 191

五、清热解暑药 192

荷叶 192

青蒿 192

六、清热明目药 193

决明子 193

谷精草 193

七、清虚热药 193

银柴胡 194

地骨皮 194

第四节 化痰止咳平喘药 197

一、清化热痰药 198

前胡 198

贝母 198

二、温化寒痰药 199

半夏 199

天南星 200

三、止咳平喘药 200

苦杏仁 200

款冬花 201

紫菀 201

桔梗 201

第五节 泻下药 203

大黄 204

芒硝 204

火麻仁 205

郁李仁 205

番泻叶 205

第六节 治湿药 206

一、祛风湿药 206

独活 206

秦艽 206

威灵仙 207

伸筋草 207

五加皮 208

桑枝 208

木瓜 208

千年健 209

骨碎补 209

续断 210

桑寄生 210

二、祛湿药 211

藿香 212

苍术 212

茯苓 213

猪苓 213

茵陈 213

木通 214

车前子 214

泽泻 215

第七节 温里、理气、消食药 216

一、温里药 216

附子 217

干姜 217

肉桂 218

二、理气药 219

陈皮 219

枳实 219

香附 220

木香 220

薤白 220

三、消食药 221

山楂 222

鸡内金 222

第八节 开窍药 223

麝香 223

苏合香 224

第九节 理血药 225

一、活血药 225

川芎 225

丹参 226

三七 226

赤芍 226

苏木 227

刘寄奴 227

自然铜 228

益母草 228

郁金 228

牛膝 229

姜黄 230

乳香 230

没药 231

桃仁 231

红花 232

血竭 232

二、止血药 232

仙鹤草 232

白芨 233

蒲黄 233

第十节 补益药 235

一、补气药 235

人参 236

黄芪 236

党参 237

白术 237

甘草 238

山药 238

二、补血药 239

熟地黄 239

当归 239

白芍 240

何首乌 240

阿胶 241

鸡血藤 241

三、补阴药 242

沙参 242

麦门冬 242

枸杞子 243

百合 243

四、补阳药 243

鹿茸 244

冬虫夏草 244

杜仲 244

淫羊藿 245

第九章 方剂基本知识 247

第一节 方剂基本理论知识 247

一、方剂的组成及其变化 247

二、方剂的剂型 249

三、方剂与治法 252

第二节 解表剂 254

桂枝汤 254

桑菊饮 255

银翘散 255

麻杏石甘汤 256

麻黄汤 256

第三节 清热剂 257

白虎汤 257

清营汤 258

五味消毒饮 258

龙胆泻肝汤 259

第四节 祛痰剂 260

二陈汤 260

清气化痰丸 260

贝母瓜蒌散 261

苓甘五味姜辛汤 261

半夏白术天麻汤 262

第五节 泻下剂 262

大承气汤 262

麻子仁丸 263

大黄牡丹汤 264

第六节 疏散外风剂 264

川芎茶调散 264

独活寄生汤 265

牵正散 266

小活络丹 266

第七节 祛湿剂 267

平胃散 267

藿香正气散 267

二妙散 268

五苓散 268

羌活胜湿汤 269

第八节 温里、理气、消食剂 269

一、温里剂 269

理中丸 270

当归四逆汤 270

黄芪桂枝五物汤 271

二、理气剂 271

越鞠丸 271

金铃子散 272

柴胡疏肝散 272

三、消食剂 272

保和丸 273

枳实导滞丸 273

第九节 开窍剂 274

安宫牛黄丸 274

至宝丹 275

苏合香丸 275

第十节 理血剂 276

桃核承气汤 276

血府逐瘀汤 277

通窍活血汤 277

膈下逐瘀汤 277

少腹逐瘀汤 278

身痛逐瘀汤 278

复元活血汤 278

七厘散 279

补阳还五汤 279

失笑散 280

丹参饮 280

活络效灵丹 280

第十一节 补益剂 281

一、补气剂 281

四君子汤 282

补中益气汤 282

参苓白术散 283

生脉饮 283

二、补血剂 283

四物汤 284

当归补血汤 284

三、气血双补剂 284

八珍汤 285

四、补阴剂 285

六味地黄丸 285

左归丸 286

五、补阳剂 286

肾气丸 286

右归丸 287

第十章 伤科常用方药 288

第一节 伤科概论 288

一、祖国医学对损伤的认识 288

二、损伤的治疗方法 290

第二节 内服方药 291

一、损伤初期方药 291

顺气活血汤 291

活血祛瘀汤 292

十三味总方 292

行气香苏散 293

二、损伤中期方药 293

和营止痛汤 293

定痛和血汤 294

和营通气散 294

三、损伤后期方药 295

加味益气丸 295

和营养卫汤 295

生血补髓汤 296

养血止痛丸 296

补肾壮筋汤 297

麻桂温经汤 297

防风根汤 298

第三节 外用方药 299

消瘀止痛药膏 299

散瘀和伤汤 300

海桐皮汤 300

五加皮汤 301

消肿化瘀散 301

八仙逍遥散 301

止痛散 302

接骨丹 302

外敷活化散 303

温经通络膏 303

熨风散 304

附录:方剂索引 305

参考文献 31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