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复兴“义品村”  上海历史街区整体性保护研究
复兴“义品村”  上海历史街区整体性保护研究

复兴“义品村” 上海历史街区整体性保护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魏闽著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564110716
  • 页数:289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选择上海“义品村”这个正在实施中的建筑项目为研究对象,采取实证调查的研究方法,从“建筑形态”、“街区功能”和“社区结构”三方面着眼,试图探讨和建立历史中心区的整体性保护框架——从历史沿革、现状调研、可行性分析,到制定保护策略、运用保护技术、展开整体修复,以及建立观念、政策与资金管理的整体性保护保障体系。
《复兴“义品村” 上海历史街区整体性保护研究》目录

1 导论 1

1.1 认识“义品村” 1

1.2 整体性保护(integrated conservation) 5

1.2.1 “整体性保护”的概念 5

1.2.2 社会背景 7

1.2.3 概念形成的历史过程及重要的宪章(宣言) 8

1.3 其他相关名词解释 10

1.3.1 建筑遗产保护各阶段的标准定义——布拉宪章 10

1.3.2 建筑物老化(obsolescence)的主要形式 11

1.3.3 历史街区保护各阶段的定义 13

1.3.4 历史街区没落的两种主要形式——“衰退”与“窒息” 14

1.3.5 历史性建筑(历史建筑)、文物建筑 16

1.3.6 建筑遗产 16

1.3.7 保护区、历史风貌保护区 17

1.3.8 名城历史中心区、历史文化名城 18

1.4 在上海历史街区中实施“整体性保护”的契机 18

1.4.1 能源危机 18

1.4.2 观念的转变 19

1.4.3 拆迁之变 20

1.5 本书所采用的相关资料、方法论和主要研究内容 21

1.5.1 相关资料 21

1.5.2 本书所采用的方法论——全息史观 22

1.5.3 主要研究内容 23

2 “义品村”历史沿革(—1940年代) 24

2.1 “义品村”建成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24

2.1.1 “义品村”建成时期卢湾区的社会面貌 24

2.1.2 上海近代租界地发展过程中法租界的3次扩张 26

2.1.3 法租界的土地管理制度、房产管理和建筑规划管理 28

2.1.4 “义品村”周边的居住环境与建筑业格局 39

2.2 “义品村”及其周边的建筑形态与基础设施 44

2.2.1 “义品村”区位分析 44

2.2.2 居住形态与建筑单体特征 46

2.2.3 建筑的生长过程 53

2.2.4 “义品村”的基础设施状况 58

2.3 “义品村”及其周边的功能分区 59

2.4 “义品村”及其周边的居民构成与人文精神 62

2.4.1 1944年思南路47号街坊户籍调查 62

2.4.2 居民构成变迁 66

2.4.3 户籍管理 67

2.4.4 社区中的名人 67

2.4.5 域内其他名人录(表2-14) 72

2.4.6 在斗争与发展中塑造社区文化 73

3 “义品村”现状调研(2000) 78

3.1 上海的城市化进程及“义品村”所面临的发展困境 78

3.1.1 “义品村”等历史中心区所面临的发展困境 78

3.1.2 不堪重负的城市住宅 83

3.1.3 卢湾区房屋产权管理 88

3.1.4 卢湾区住房管理 92

3.1.5 对历史建筑造成致命伤的“抢房风” 93

3.2 “义品村”及其周边建筑形态的变化与发展 94

3.2.1 “义品村”周边的变化 94

3.2.2 居住形态与建筑单体特征的演变 95

3.2.3 建筑的生长过程 98

3.3 “义品村”及其周边的功能变更 103

3.3.1 “义品村”及其周边的功能分区 103

3.3.2 建筑功能的演变 105

3.4 “义品村”及其周边的居民构成与演变 106

3.4.1 居民构成的演变 106

3.4.2 居委会的管理工作 108

3.4.3 社区生活以及邻里交往 110

4 “义品村”复兴的可行性分析 121

4.1 时代背景与契机 121

4.1.1 2004年协调办理相关书面意见和提案的情况 121

4.1.2 《关于本市实施城市规划法律法规情况的检查报告》 122

4.1.3 上海启动成片保护机制 123

4.1.4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确定 124

4.2 对上海近期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介绍与反思 127

4.2.1 历史中心区应该先开发,暂缓开发,还是先保护后开发 127

4.2.2 谁才应该是上海市文化遗产(历史建筑)保护与复兴的主体 128

4.3 对于“居民全部外迁”的反思 135

4.4 对思南路47—48号街坊现状的总体评价 142

4.4.1 建筑总体特征 142

4.4.2 建筑风貌评价 143

4.4.3 建筑年代分析 145

4.4.4 建筑质量评价 146

4.4.5 建筑高度评价 147

5 “义品村”的保护策略 149

5.1 “义品村”保护规划的原则与目标 149

5.1.1 规划依据 149

5.1.2 规划原则 149

5.1.3 保护理念的转变 150

5.1.4 规划目标 151

5.1.5 街区性质与定位 152

5.2 “义品村”的保护范围与保护要求 153

5.2.1 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 153

5.2.2 文物与优秀建筑的保护 156

5.2.3 保护要求 157

5.3 “义品村”用地性质的调整(图5-2、图5-3) 158

5.3.1 用地性质调整的目标 159

5.3.2 文物古迹用地的调整 159

5.3.3 居住用地的部分调整 159

5.3.4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调整 159

5.3.5 基础设施用地的调整 160

5.3.6 绿化景观用地的调整 160

5.3.7 其他用地的调整 160

5.4 “义品村”保护与更新规划(图5-4、图5-5) 160

5.4.1 保护与更新策略 160

5.4.2 建筑保护与更新模式 162

5.4.3 新建建筑的建设控制要求 163

5.4.4 交通控制要求 164

5.4.5 非建筑空间的保护更新要求 166

5.4.6 保护与更新时序 166

5.5 “义品村”建筑与空间整治原则 167

5.5.1 现状空间分析(图5-9) 167

5.5.2 空间景观整治 168

5.5.3 空间要素整治 168

5.5.4 建筑单体整治 169

5.5.5 环境设施的保护与整治要求 169

5.6 “义品村”保护策略的两大特征 171

6 “义品村”修复技术简介 173

6.1 重要的前期工作——历史建筑检测 173

6.1.1 检测工具简介 174

6.1.2 历史建筑检测工作的逐项步骤 178

6.1.3 检测方法 180

6.1.4 检测内容 181

6.2 保护技术的运用 184

6.2.1 建筑结构体系保护技术 184

6.2.2 保护拆除技术 185

6.2.3 现代设备安装与历史风貌有机结合的技术 185

6.2.4 建筑艺术修复技术 186

6.3 保护技术创新 187

7 “义品村”整体修复的展开 189

7.1 历史建筑修复工作的3大基本原则 190

7.2 对比类似风格的建筑(局部)实例 191

7.3 整体性保护的全面展开 192

7.3.1 修复方案的整体评估 192

7.3.2 在施工中进一步优化 198

7.3.3 整体性保护成果(图7-12、图7-13、图7-14、图7-15) 200

7.4 沃尔夫冈·凯尔霍兹先生访谈摘要 201

7.5 卢永锋先生访谈摘要 202

8 观念、立法和资金管理——建立“整体性保护”保障体系 203

8.1 观念与培训 203

8.1.1 提高年轻人保护文化遗产的觉悟 205

8.1.2 建立教育与培训机制 206

8.1.3 中国的世界遗产教育——贺云翱副教授访谈 207

8.2 立法与政策 208

8.2.1 上海的现状 208

8.2.2 遗产定义(Definition of the Heritage) 209

8.2.3 遗产鉴定 212

8.2.4 遗产的保护与保存 213

8.2.5 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 218

8.3 资金与管理 219

8.3.1 遗产资金结构与管理方法 220

8.3.2 从经济学角度讨论文化遗产领域的政府干预手段 228

8.3.3 历史文化遗产的3大经济领域(表8-4) 233

8.3.4 银行贷款是历史文化遗产事业的重要保障 236

结语 241

附录 244

附录1:思南路47号街坊1944年户籍调查(节选) 244

附录2:思南路47号街坊1999年户籍调查(节选) 248

附录3:城市历史中心区的7大价值 252

附录4:建筑物老化的衡量尺度(Lichfield) 257

附录5:复兴路537号(法地册4511)建筑图纸(节选),1922 261

附录6:上海法公董局技政部工务处营造大执照领照呈请书 265

附录7:比商上海义品地产公司(Crédit Foncier D'Extr?me-Orient)简介 268

附录8:《博洛尼亚宣言》(Bologna Declaration) 274

参考文献 27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