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农业通史  战国秦汉卷
中国农业通史  战国秦汉卷

中国农业通史 战国秦汉卷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波,樊志民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109116336
  • 页数:45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叙述了战国秦汉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内容涉及农业生产环境变迁、农业政策与农官、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农田水利建设等。
《中国农业通史 战国秦汉卷》目录

概论 1

一、战国农业发展与战国社会变革 1

二、秦王朝农史地位评识 4

三、两汉农业发展的宏观审视 7

第一章 农业生产环境变迁 12

第一节 农业自然环境 12

一、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北方旱地农业的发展 13

二、长江中下游的自然环境与南方农业的缓慢发展 23

第二节 农业社会环境 34

一、诸雄分立与七国农业的发展 35

二、秦汉中央集权制度与中国农业 45

三、科学文化环境与农业发展 55

第二章 农业政策与农官 60

第一节 重农抑商 60

一、“重农抑商”的政策与制度化进程 60

二、农业商品化趋势与本末观念演变 67

第二节 轻徭薄赋 71

一、战国诸子轻徭薄赋思想综述 71

二、重徭厚赋与秦朝速亡 74

三、两汉轻徭薄赋政策 77

第三节 战国秦汉农官制度及其作用 79

一、农官世袭制向官僚制的转化 80

二、国家重农体制的形成与完善 82

三、卓有成效的农业管理体系 88

第三章 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 92

第一节 土地制度 92

一、各国变法与土地私有化趋势 92

二、秦汉时期土地制度的发展 94

三、战国秦汉时期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102

第二节 农业经营方式 106

一、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经营方式 106

二、豪强地主与庶民地主对土地的经营 108

三、国有土地经营方式的演变 112

第四章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113

第一节 农业生产工具的铁器化 113

一、铁器生产与使用地区的扩展 113

二、钢铁生产技术的进步 115

三、铁器生产渐成重要产业 116

四、农业生产工具的铁器化 119

第二节 农具向多样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121

一、农具的专门化趋势 121

二、农具的多样化发展 122

第三节 牛耕的普及 124

第五章 农田水利建设 128

第一节 战国时期大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兴建 128

一、都江堰的兴建与成都平原灌区的形成 128

二、郑国渠的兴建和关中灌区的发展 132

三、漳水十二渠的建设与漳水灌区经济的发展 134

第二节 秦汉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向全国扩展 137

一、秦开灵渠与岭南水利开发 139

二、关中农田水利灌溉网络的形成 140

三、西北边疆地区农田水利开发 144

四、江淮流域农田水利建设 147

第三节 战国秦汉时期的井灌 153

一、凿井技术的提高 153

二、井灌的发展 154

第六章 作物资源开发利用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158

第一节 作物资源概况 158

一、粮食作物 158

二、经济作物和救荒作物 160

第二节 麦作推广与北方农业发展 162

一、麦种植的推广 162

二、黄河中下游地区麦作推广的因素 164

三、麦作推广的技术效应与经济意义 166

第三节 稻作的发展 168

一、水稻的种类与品种 168

二、南方稻作技术 170

三、北方稻作的发展 174

第四节 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177

一、战国秦汉时代亩积和量制的变化 177

二、北方地区亩产量的增长 180

第七章 农业科技的发展 190

第一节 农业基础科学的发展 190

一、天文、历法 190

二、物候、气象学 195

三、土壤学 201

四、生物学与生态学 205

第二节 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 214

一、土壤耕作技术 214

二、作物栽培技术 217

三、田间管理技术 226

四、贮藏加工技术 229

第三节 畜牧园桑技术 236

一、畜牧兽医技术 238

二、园圃蚕桑技术 247

第八章 农业生产结构的演替 257

第一节 种植业主导地位的确立 257

一、战国秦汉时期作物构成的变化 257

二、农区扩展与种植业主导地位确立 262

第二节 农牧地域分异与畜牧业发展 264

一、农牧地域分界与半农半牧区的形成 265

二、养马、养牛业的勃兴 267

三、不同经营形式下的畜牧业生产结构 268

第三节 林、果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271

一、林、果业的不同发展途径 271

二、林、果业生产结构的特点 274

第四节 渔业的进一步发展 277

一、稻、鱼并重与渔业发展 277

二、海洋捕捞业的发展 279

第五节 战国秦汉农业生产结构变迁的社会因素分析 281

一、重农政策与农业生产结构演替 281

二、生产关系变革与战国秦汉农业生产结构发展 284

第六节 农业商品化趋势 287

一、自然经济的稳步发展 288

二、农业商品化趋势 288

三、农业商品化趋势对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291

第九章 周边地区农业的开发与经营 293

第一节 秦汉政权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经营与农业开发 293

一、先秦时期西北地区农牧业的初步发展 293

二、秦汉时期西北农牧业的大开发 296

第二节 西南夷地区的农业开发与经营 311

一、先秦时期西南夷地区的社会经济概况 311

二、秦汉时期西南夷地区的农业开发与经营 312

第三节 岭南地区的开发与农业发展 321

一、岭南地区的民族关系与农业发展概况 321

二、秦汉时期对岭南地区的经营及农业的飞跃发展 323

第四节 战国秦汉时期对东北地区的开发与经营 330

一、先秦时期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330

二、战国秦汉时期东北传统农牧业文化的奠基与初步发展 331

三、战国秦汉时期对朝鲜半岛的经营及其农业发展 336

第五节 战国秦汉时期边地农业开发经营的宏观评识 337

一、边地开发经营的基本模式与特征 337

二、边地农业开发经营的历史意义 340

第十章 中外农业科技文化交流 343

第一节 传统农业科技文化在东亚地区的传播及影响 343

一、秦汉时期的中朝农业科技文化交流 344

二、秦汉时期的中日农业科技文化交流 347

第二节 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诸国的农业科技文化交流 358

一、与东南亚诸国的交往及农业科技文化交流 358

二、同南亚次大陆的农业科技文化交流 371

第三节 战国秦汉时期的中西关系及农业科技文化交流 375

一、丝绸之路与中西关系的发展 375

二、丝绸之路上的中西农业科技文化交流 379

第十一章 农业思想与农学著作 389

第一节 重农思想的发展 389

一、重农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其实质 389

二、战国时期重本抑末思想体系的形成 391

三、秦汉时期重农思想的发展演变 399

第二节 农学思想的发展 405

一、天、地、人“三才”农学理论 405

二、不违农时的思想 406

三、集约经营、提高单产的思想 407

四、因地制宜、多种经营的思想 408

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思想 409

第三节 《吕氏春秋》与秦汉农学的哲理化趋势 410

一、《吕氏春秋》农学内涵的重新认识 410

二、《吕氏春秋》的“月令图式”及其影响 413

三、《吕氏春秋》农学哲理化趋势 415

第四节 农学著作的出现与发展 418

一、战国农学著作的出现 418

二、汉代农学著作的发展 423

结语 429

一、战国秦汉农业高速发展的原因 429

二、战国秦汉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433

三、战国秦汉农业的主要特点 442

四、战国秦汉农业的历史地位 446

索引 45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