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任志远,张艳芳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030115376
  • 页数:170 页
图书介绍: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驱动力研究,是近年来地理环境变化研究的前沿问题,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书是在教育部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成果的基础上总结而成。通过对生态环境较脆弱地区,人类活动影响较强烈之地带(城镇郊区),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变化过程和驱动因素及驱动力分析,从微观角度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提供决策依据。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目录

第一章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理论与意义 3

一、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3

(一)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内容 3

第一篇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3

(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方法 4

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6

(一)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现状 6

(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7

(三)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意义 8

第二章 生态环境评价与生态安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9

一、农业景观生态评价与设计 9

(一)农业景观生态评价的内容 9

(二)农业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特点与内容 11

(一)生态经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14

二、生态系统经济评价与生态安全分析方法 14

(二)生态系统经济评价内容与体系 17

(三)生态环境承载力与生态安全分析方法 18

第二篇 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持续利用研究 23

第三章 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23

一、准格尔旗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23

(一)自然条件特征 23

(二)社会经济特征 25

二、准格尔旗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因素分析 26

(一)准格尔旗历史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 26

(二)准格尔旗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27

(三)准格尔旗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 34

三、准格尔旗土地持续利用发展模式 36

(一)土地持续利用的特点 36

(二)土地持续利用的生态模式 37

(三)土地利用分区模式 38

(四)土地开发布局和重点 39

第四章 陕北高原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分析 42

一、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42

(一)研究区域资源环境特征 42

(二)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42

二、研究分析方法 44

(一)分析方法与数据处理 44

(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信息系统 44

三、陕北高原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分析 46

(一)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 46

(二)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变化 48

(三)土地利用程度变化 50

(四)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 53

四、陕北高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59

(一)驱动因素与驱动力指数计算 59

(二)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空间差异 63

五、陕北高原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分析 64

(一)分析方法 64

(二)土地利用动态预测模型 65

第五章 秦巴山区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67

一、山区土地持续利用评价原则和方法 67

(一)山区土地持续利用的特点 67

(二)山区土地持续利用评价原则 68

(三)山区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69

(四)山区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方法与过程 71

二、山区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内容与特点 71

(一)山区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内容 71

(三)山区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原则 72

(二)山区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层次体系 72

(四)山区土地利用规划分区研究 73

三、山区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研究案例 74

(一)研究地区自然概况与社会经济特征 74

(二)土地利用的生态评价 75

(三)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评价 78

(四)土地利用特征与问题分析 79

(五)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分析 81

(六)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研究 86

(七)山区土地持续利用决策支持系统 87

一、秦巴山地农业景观生态环境分析与评价 95

(一)景观生态环境因子分析与评价 95

第六章 山地农业景观生态研究 95

第三篇 农业景观生态设计与生态安全研究 95

(二)景观生态类型与功能区的划分 98

(三)农业景观生态空间格局分析 101

(四)农业景观生态评价 105

二、农业景观生态建设 107

(一)秦巴山地农业景观生态系统的特点 108

(二)秦巴山地农业景观生态建设原则 108

(三)秦巴山地农业景观生态建设目标 109

(四)秦巴山地农业景观生态系统功能区 110

(五)秦巴山地农业景观生态建设模式 111

三、秦巴山区农业景观生态动态分析案例 114

(一)研究区概况 114

(二)农业景观空间格局生态分析 116

(三)农业景观生态管理与生态建设模式 121

一、生态服务功能经济评价现状及问题 124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124

第七章 秦巴山区生态服务功能经济价值测评 124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125

(三)研究现状及问题 127

二、秦巴山区生态环境概况与研究技术路线 128

(一)秦巴山区生态环境概况 128

(二)主要评价方法与技术路线 130

三、陕南秦巴山区植被生产有机物价值测评 132

(一)植被生产有机物物质量测评模型 132

(二)植被生产有机物价值量测评模型 133

(三)测评结果分析 133

四、陕南秦巴山区植被涵养水源的价值测评 136

(一)测评方法与模型 137

(二)测评结果分析 138

五、秦巴山区植被保持土壤经济价值测评 141

(一)测评方法与模型 141

(二)测评结果分析 144

六、秦巴山区植被固定二氧化碳和释放氧经济价值测评 147

(一)测评方法与模型 147

(二)测评结果分析 148

七、区域生态经济账户与生态经济管理 149

(一)秦巴山区植被综合调节功能价值 149

(二)秦巴山区陆地植被绿色生态账户 151

第八章 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研究 153

一、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 153

(一)生态承载力 153

(二)生态安全 155

二、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分析 158

(一)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概况 158

(二)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承载力测算 161

(三)测评结果分析 163

参考文献 16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