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种子生产原理和方法
种子生产原理和方法

种子生产原理和方法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杜鸣銮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109024563
  • 页数:131 页
图书介绍: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作物类各专业用:本教材主要取材于1980年以后国家公布的有关种子法规、标准、国内公开出版的种子生产专著。
《种子生产原理和方法》目录

绪论 1

一、种子生产的任务和意义 1

(一)农业种子地概念 1

(二)种子生产的任务 1

(三)种子在增产因素中的地位 2

(四)良种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多种功能 3

(五)推广良种为中心的世界“绿色革命” 4

二、我国种子生产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5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 6

(二)“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 7

(三)“二五”计划以后的20年时期(1958-1977) 7

(四)改革开放时期(1978-1990) 8

三、我国种子生产的现代化 9

(一)种子生产专业化 9

(二)加工机械化 10

(三)质量标准化 11

(四)品种布局区域化 11

参考文献 12

第一章 栽培用种 14

一、栽培用种的发展演变 14

(一)原始农业的栽培用种 14

(二)传统农业的栽培用种 14

(三)现代农业的栽培用种 15

二、栽培用种的涵义和种类 16

(一)涵义 16

(二)种类 18

三、纯系品种--个体基因型纯合,群体同质 18

(一)纯系的概念 18

(二)无性系品种 20

(三)纯系品种 20

四、异质品种--个体基因型纯合,群体异质 20

(一)异质品种的概念 20

(二)近等基因系多系品种 21

(三)近缘系多系品种 21

(四)自交作物的复合杂交群体 21

(五)混合品种 21

五、群体品种--个体基因型杂合,群体异质 22

(一)群体的概念 22

(二)异交作物开放授粉品种 23

(三)综合品种 23

六、杂交种--一个体基因型杂合,群体同质 23

(一)杂交种的概念 23

(二)杂交种的种类 24

参考文献 24

第二章 播种用材料 26

一、植物的繁殖方式 26

(一)种子繁殖 26

(二)营养繁殖 29

二、播种用材料的种类 29

(一)种子 30

(二)果实 30

(三)营养器官 30

三、利用细胞和组织繁殖 30

(一)利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30

(二)植物茎尖培养脱病毒 32

(三)人工种子 33

(四)应用“微繁殖技术”的局限性 34

参考文献 34

第三章 种子生产的理论基础 36

一、育种体系与种子生产体系 36

(一)两大育种体系 36

(二)两大种子生产体系 38

二、品种稳定与变化的进化原理 40

三、品种稳定与变化的遗传原理 41

(一)群体含量效应 41

(二)选择效应 42

(三)迁移和突变 42

(四)交配制度 42

四、纯系学说对种子生产的贡献 42

(一)揭示了农家品种的遗传本质 43

(二)揭示了选择作用的本质 43

五、栽培用种混杂退化的生物学 44

(一)混杂退化的涵义 44

(二)混杂退化的危害 44

(三)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 45

六、提纯复壮与优中选优 49

(一)提纯复壮 49

(二)优中选优 50

参考文献 51

第四章 品种的种子生产 54

一、分级繁殖和世代更新 54

(一)分级繁育制度 54

(二)世代更新制度 55

(三)国外种子的世代更新 55

二、保纯繁殖生产和循环选择生产 56

三、原种生产 58

(一)原种定义 58

(二)原种生产程序 58

(三)三圃制原种生产 59

(四)二圃制原种生产 61

(五)单系选择法原种生产 61

(六)玉米自交系原种生产 61

(七)三系亲本原种生产 63

(八)原种生产注意事项 66

四、良种生产 67

五、无性繁殖作物的种物生产 67

(一)马铃薯 67

(二)甘薯 69

(三)甘蔗 70

(四)苎麻 70

六、加速繁殖 71

(一)利用分蘖特性单株播插 71

(二)育苗剥蘖或压枝繁殖 71

(三)一年多代繁殖 71

(四)切割无性繁殖器官 72

(五)细胞培养或组织培养繁殖 72

参考文献 72

第五章 杂种的种子生产 74

一、生产杂种种子的条件 75

(一)选择强优势组合 75

(二)母本去雄 75

(三)父本传粉 78

(四)生产杂种种子的技术 78

二、杂种种子的种类 81

(一)单交 81

(二)双交 82

(三)三交 83

(四)复交 83

(五)综合品种 83

三、杂种玉米制种 83

(一)玉米开花的生物学特性 83

(二)杂交制种技术 84

四、杂种高梁制种 87

(一)高梁开花的生物学特征 87

(二)杂交制种技术 87

五、杂种水稻制种 89

(一)水稻开花的生物学特性 89

(二)杂交制种技术 89

六、杂种向日葵制种 91

(一)向日葵开花的生物学特性 91

(二)杂交制种技术 92

七、杂种油菜制种 93

(一)油菜开花的生物学特性 93

(二)杂交制种技术 94

参考文献 96

第六章 种子加工与贮藏 97

一、种子干燥 98

(一)干燥原理 98

(二)自然干燥 100

(三)人工干燥 100

二、种子清选 101

(一)种子清选的意义 101

(二)清选机具 102

(三)种子加工绒 102

三、种子处理 103

(一)种子处理的意义 103

(二)种子处理的应用 103

四、种子贮藏 107

(一)种子贮藏的意义 107

(二)种子贮藏的条件与寿命 108

(三)种子贮藏设备与方法 110

(四)种子贮藏期间的管理 110

参考文献 112

第七章 种子检验 115

一、种子检验操作程序 116

二、田间检验 116

(一)田间检验的内容和时期 116

(二)田间检验方法 116

(三)填写田间检验结果单 118

三、室内检验 119

(一)扦样 119

(二)种子净度检验 122

(三)种子发芽试验 124

(四)种子生活力测定 126

(五)品种纯度检验 126

(六)种子水分检验 128

(七)种子千粒重检验 128

(八)种子病虫害检验 129

四、评定与签证 130

(一)评定品种纯度 130

(二)签证 130

参考文献 13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