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现代计算机网络教材
现代计算机网络教材

现代计算机网络教材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佟震亚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05366726
  • 页数:344 页
图书介绍:
《现代计算机网络教材》目录

绪论 1

第1章 数据通信基础 9

1.1 数据传输的基本概念 9

1.1.1 数据传输模型 9

1.1.2 数据通信的分类 9

1.1.3 数据的表现形式和出错处理 9

1.1.4 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 11

1.1.5 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12

1.1.6 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12

1.1.7 通信方式 13

1.1.8 传输耗损 14

1.2 数据通信中的频率、频谱和带宽 14

1.2.1 信号的时域概念 14

1.2.2 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傅里叶级数 15

1.2.3 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 17

1.3 编码技术和扩频 18

1.3.1 数字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18

1.3.2 数字数据编码为模拟信号 21

1.3.3 模拟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23

1.3.5 扩频技术 24

1.3.4 模拟数据编码为模拟信号 24

1.4 传输介质 26

1.4.1 双绞线 26

1.4.2 同轴电缆 27

1.4.3 光纤 28

1.4.4 无线传输及其介质 30

1.5 交换技术 33

1.5.1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33

1.5.2 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 34

1.5.3 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34

1.6 多路复用技术 35

1.6.1 频分多路复用(FDM) 36

1.6.2 同步时分复用(STDM) 36

1.6.3 异步时分复用(ATDM) 37

1.6.4 密集波分多路复用(DWDM) 37

1.6.5 码分多址访问(CDMA) 39

1.7 光纤通信 41

1.7.1 光纤通信的特点 41

1.7.2 光纤通信中的编码技术 42

1.8.1 寻呼机和无绳电话 44

1.8.2 模拟蜂窝电话 44

1.8 移动通信及蜂窝无线通信 44

1.8.3 数字蜂窝无线通信 46

1.8.4 第三代移动通信(3G) 50

1.9 平流层通信 51

1.9.1 什么是平流层通信 51

1.9.2 平流层通信系统的特点 51

1.10 数据通信网简介 52

1.10.1 有线公共通信网 52

1.10.2 卫星通信网 55

习题 56

第2章 网络体系结构 57

2.1 概述 57

2.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组成 57

2.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特性 58

2.4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59

2.4.1 分层的体系结构 59

2.4.2 协议分层 60

2.5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60

2.5.1 开放系统互联环境 60

2.5.2 同等层之间的实体通信 61

2.5.4 服务访问点与服务原语 62

2.5.3 服务类型 62

2.5.5 数据单元 63

2.5.6 名称、域和地址 64

2.5.7 OSI参考模型 64

2.6 物理层 66

2.6.1 物理层协议及特点 66

2.6.2 常用的物理层标准 67

2.7 数据链路层 69

2.7.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与协议 69

2.7.2 流量控制 71

2.7.3 差错控制 73

2.7.4 HDLC协议 75

2.8 网络层 80

2.8.1 网络层设计 80

2.8.2 路由算法 81

2.8.3 拥塞控制 87

2.8.4 网络层协议实例:X.25 88

2.9 传输层 91

2.9.1 传输层的主要服务 91

2.9.2 传输层协议 92

2.10 高层协议 92

2.10.2 表示层 93

2.10.1 会话层 93

2.10.3 应用层 94

2.11 IEEE802网络协议 94

2.11.1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 94

2.11.2 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 95

2.11.3 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 96

2.11.4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97

2.12 TCP/IP 100

2.12.1 TCP/IP模型及其主要特点 100

2.12.2 IP数据报的格式 101

2.12.3 IP地址和子网 103

2.12.4 IP数据报的路由选择 105

2.12.5 IPv6 106

2.12.6 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 108

2.12.7 地址解析协议(ARP)和逆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109

2.12.8 传输控制协议(TCP)与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10

习题 112

3.2 活动目录与域 113

3.2.1 活动目录 113

第3章 Windows 2000 Server 113

3.1 概述 113

3.2.2 工作组模型与组 114

3.2.3 域模型 115

3.2.4 域服务器 115

3.2.5 4种域模型 116

3.2.6 活动目录域与信任关系 118

3.3 Windows 2000的网络规划与安装 118

3.3.1 任务分析与确定 118

3.3.2 规划管理 119

3.3.4 选择文件系统 121

3.3.3 规划许可协议 121

3.3.5 安装清单审核 122

3.3.6 Windows 2000 Server的安装 123

3.3.7 管理工具与管理控制台(MMC) 124

3.3.8 Windows 2000 Server的配置 125

3.4 Windows 2000的目录服务与组策略 125

3.4.1 活动目录的使用 125

3.4.2 账户管理 126

3.4.3 组、组织单位和域的管理 128

3.4.4 网络资源管理 128

3.4.5 活动目录域信任关系管理 129

3.4.6 站点与服务器管理 130

3.4.7 智能镜像技术 131

3.4.8 组策略 131

3.5 Windows 2000的分布式文件系统与安全性管理 132

3.5.1 分布式文件系统及其特性 132

3.5.2 管理分布式文件系统 133

3.5.3 Windows 2000的安全性管理 134

3.6 网络服务管理 137

3.6.1 网络连接与网络协议 137

3.6.2 安装和配置TCP/IP 138

3.6.3 配置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139

3.6.4 Windows网间命名服务(WINS) 142

3.6.5 虚拟专用网(VPN)服务 143

3.7 Web发布服务与媒体服务 145

3.7.1 集成的Web发布服务 145

3.7.2 媒体服务 146

3.8 Windows 2000与NetWare,UNIX的互操作性 148

3.8.1 Windows 2000与NetWare的互操作性 149

3.8.2 Windows 2000与UNIX的互操作性 149

习题 149

4.1.2 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简况 150

4.1.1 Internet的发展简史 150

4.1 Internet概述 150

第4章 Internet 150

4.2 域名和域名系统 151

4.2.1 主机名、域名和域名系统 151

4.2.2 域名服务系统的报文格式 152

4.2.3 Internet的域名结构和域名登记办法 154

4.3 Internet接入方式 155

4.3.1 按不同网络接入 155

4.3.2 通过ISDN接入 157

4.3.3 通过LAN接人 160

4.4.1 数字用户线路(xDSL)技术 163

4.4 宽带接入技术 163

4.4.2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络(HFC) 166

4.4.3 光纤到户(FTTH) 169

4.5 移动通信与Internet相结合 171

4.5.1 移动无线接入技术GPRS 171

4.5.2 移动无线接入Internet的协议(WAP) 172

4.6 Internet提供的服务 176

4.6.1 万维网(WWW)查询系统 176

4.6.2 电子邮件(E-mail) 177

4.6.4 文件传输协议(FTP) 179

4.6.3 远程登录(Telnet) 179

4.6.5 文件寻找工具(Archie) 180

4.6.6 电子公告板(BBS) 181

4.6.7 实时在线交谈(IRC) 181

4.6.8 网络新闻论坛(Net-News) 181

4.6.9 Gopher分布式文件查询系统 182

4.6.10 广域信息服务(WAIS) 182

4.6.11 “推”技术简介 182

4.7.1 IP电话的发展及其应用技术 183

4.7 Internet在电话和商业中的应用 183

4.7.2 电子商务 186

4.8 Internet技术在企业网中的应用 188

4.8.1 认识Intranet 188

4.8.2 Intranet的典型应用 190

4.8.3 Intranet应用示例 191

习题 191

第5章 联网设备 194

5.1 概述 194

5.2.1 调制解调器(MODEM) 195

5.2 接入设备 195

5.2.2 Cable MODEM 198

5.2.3 网络适配器(Adapters) 199

5.3 中继器和集线器 206

5.3.1 中继器(Repeater)工作原理及冲突域 206

5.3.2 集线器(Hub)工作原理及分类 207

5.4 网桥 209

5.4.1 网桥的功能 210

5.4.2 网桥的路径算法 210

5.5.1 交换机的基本原理 214

5.5 交换机 214

5.5.2 交换机的结构 216

5.5.3 交换机的作用和应用范围 217

5.5.4 如何选择交换机 217

5.6 路由器 218

5.6.1 路由器的体系结构 218

5.6.2 路由器的功能 219

5.6.3 路由器的类型及特点 221

5.6.4 路由器的配置和使用 221

5.6.5 怎样选择路由器 223

5.7.3 Bay公司的三层交换机Switch Node 225

5.7.2 三层交换机的实现 225

5.7.1 三层交换机产生的背景 225

5.7 三层交换机 225

习题 227

第6章 快速以太网与交换式以太网 228

6.1 概述 228

6.1.1 以太网的发展 228

6.1.2 快速局域网技术 229

6.1.3 网络带宽及网络效率 231

6.2 快速以太网和交换式以太网的标准 231

6.2.1 10Mh/s以太网标准 231

6.2.2 快速以太网标准 233

6.2.3 以太交换网标准 235

6.3 网络布线 237

6.3.1 布线标准 237

6.3.2 实施布线 239

6.4 向快速以太网和交换网升级 241

6.4.1 通用的实施规则 241

6.4.2 用Hub连线的10Mb/s共享网 242

6.4.3 用Switch连线的10Mb/s交换网 243

6.4.4 使用快速集线器的共享网 244

6.4.5 交换式和快速以太主干网 244

6.4.7 实例 246

6.4.6 设计大型交换式和快速以太网 246

6.5 以太网管理 249

6.5.1 网络部件管理 249

6.5.2 联网工作站管理 250

6.5.3 共享型网络管理 250

6.5.4 交换式网络管理 251

6.5.5 快速型网络管理 252

6.6 千兆位以太网 252

6.6.1 千兆位以太网概述 252

6.6.2 千兆位以太网的协议结构 253

6.6.3 千兆位以太网的应用 254

6.7 以太交换虚拟网 255

习题 256

第7章 ATM及新一代网络 257

7.1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257

7.1.1 实现B-ISDN的关键技术 257

7.1.2 ATM的基本特征 258

7.2 ATM协议参考模型 258

7.2.1 用户平面 259

7.2.2 控制平面 264

7.3.1 ATM连接和VP/VC交换 265

7.3 ATM交换 265

7.2.3 管理平面 265

7.3.2 ATM交换原理 266

7.3.3 ATM交换机 267

7.4 SONET/SDH接口 270

7.4.1 SONEF/SDH的传输速率 270

7.4.2 SONET第一级STS-1/OC-1的帧格式 270

7.4.3 SDH中的信元传输 271

7.5 动态同步传输模式(DTM) 274

7.5.1 什么是DTM 274

7.5.2 DTM的优点 275

7.6 蓝牙技术 276

7.6.1 蓝牙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及工作方式 276

7.6.2 蓝牙系统的技术特点 277

7.6.3 蓝牙系统的应用 277

7.7 新一代网络 278

7.7.1 IP over ATM 278

7.7.2 IP over SDH 278

7.7.3 IP over WDM 279

习题 280

8.1 网络管理的内容 281

第8章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281

8.2 网络管理协议与网管软件 283

8.2.1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的运行机制 283

8.2.2 被管理系统、被管理设备与被管理对象 284

8.2.3 管理代理与协议操作 285

8.2.4 管理信息数据库(MIB) 285

8.2.5 网络管理系统(NMS)的工作机制 287

8.2.6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的操作命令 288

8.3 网络管理软件及产品 289

8.4 网络安全分层理论 290

8.5.1 网络系统安全的要求 292

8.5 网络系统安全策略 292

8.5.2 网络系统的安全体系结构与安全策略 293

8.6 防火墙技术 294

8.6.1 防火墙的概念 294

8.6.2 防火墙的工作机制 295

8.7 代理服务器 296

8.7.1 代理服务器定义 296

8.7.2 代理服务器结构与工作机制 296

8.7.3 代理服务器使用的安全技术 296

8.8.1 什么是入侵检测 298

8.8.2 信息收集 298

8.8 入侵检测与防范 298

8.8.3 信息分析 299

8.9 VPN技术 300

8.9.1 VPN产生背景 300

8.9.2 VPN技术标准 301

8.9.3 VPN实现技术的原理 301

习题 302

9.1.1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的定义 303

9.1.2 为什么需要网络系统集成 303

9.1 概述 303

第9章 网络系统集成 303

9.1.3 网络系统集成商应具备的条件 305

9.2 网络规划与设计 306

9.2.1 什么是网络规划与设计 306

9.2.2 网络规划与设计的准则 306

9.2.3 网络规划与设计的规范 307

9.2.4 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实施步骤 308

9.2.5 网络工程的质量保证体系 310

9.2.6 网络应用人员的培训 311

9.3 网络系统建设实施步骤 312

9.3.1 园区网建设的组成部分 312

9.3.2 网络结构设计 313

9.3.3 网络硬件选型 315

9.3.4 防火墙选型 317

9.3.5 网络系统平台软件的选型 318

9.3.6 应用软件的开发 319

9.3.7 服务计划和人员培训计划的制定 319

9.4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319

9.4.1 结构化综合布线基本概念 319

9.4.2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硬件与体系结构 321

9.4.3 光纤主干网设计原则 324

9.4.4 布线系统的测试技术 324

9.4.5 网络布线系统设计与实施 326

9.5 计算机系统集成实例 327

9.5.1 基于X.25分组交换网的计算机广域网络系统集成 327

9.5.2 基于ATM网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 329

9.6 实战网络系统集成 331

9.6.1 开发网络系统的需求分析 331

9.6.2 现有通信条件及计算机环境描述 331

9.6.3 VUNet网络总体设计 332

9.6.4 校园网主干网硬件设备造型 336

习题 343

参考文献 34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