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工业生态制造  剩余物质的管理
工业生态制造  剩余物质的管理

工业生态制造 剩余物质的管理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肖忠东,孙林岩著
  • 出 版 社: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60516238
  • 页数:301 页
图书介绍:
《工业生态制造 剩余物质的管理》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现实紧迫性 1

1.1.2 理论发展的趋势 9

1.2 理论综述 12

1.2.1 关于工业制造的宏观理论 12

1.2.2 关于工业制造的微观理论 17

1.2.3 总结 25

1.3 本书框架 26

1.3.1 本书逻辑思路与基本结构 26

1.3.2 拟解决的问题 28

1.3.3 研究方法与步骤 30

参考文献 31

第2章 物质剩余的起源——工业制造模式比较研究 35

2.1 工业生产历史回眸 35

2.1.1 工业生产经验分析 35

2.1.2 工业生产理论分析 40

2.2 工业制造模式比较研究 43

2.2.1 工业制造模式界定 43

2.2.2 工业制造模式比较 45

2.2.3 3种制造模式综合比较 53

2.3 增量制造的展望 55

2.3.1 增量制造的必要性——制造业的挑战 55

2.3.2 增量制造可行性(Ⅰ)——制造技术发展前沿 57

2.3.3 增量制造可行性(Ⅱ)——微型(纳米)制造系统 63

2.4 本章结论 67

参考文献 67

第3章 剩余物质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69

3.1 工业剩余物质管制 69

3.1.1 剩余物质管制的理论基础 69

3.1.2 剩余物质管制的弊端 70

3.1.3 剩余物质管制的层级 72

3.2 管理模式的变迁——工业预防 73

3.2.1 预防与工业预防 73

3.2.2 工业预防理论基础——工业生态理论 75

3.2.3 工业预防的主观化 76

3.2.4 工业预防的层级与整合 77

3.2.5 两种剩余物质管理模式的经济比较 82

3.2.6 清洁生产的操作路径 83

3.2.7 清洁生产模式的动力与阻力 88

3.3 工业预防管理战略模式——剩余物质最小化 90

3.3.1 剩余物质最小化 90

3.3.2 剩余物质最小化原理研究 96

3.4 剩余物质最小化推广的动力与阻力 104

3.4.1 动力 104

3.4.2 阻力 105

3.5 本章结论 107

附录1:巨化集团剩余物质管理的成功案例 107

附录2:单一企业物质循环中剩余物质递减证明 109

附录3:单一企业剩余物质最小化求解模型程序 110

参考文献 111

第4章 物质剩余治理——封闭的物质循环 113

4.1 工业资源展望 113

4.1.1 工业经济行为与资源 113

4.1.2 资源短缺的解决途径 115

4.1.3 结论 117

4.2 自然生态均衡——一个系统的描述 118

4.3 工业经济系统的均衡分析 121

4.3.1 非均衡的工业经济 121

4.3.2 均衡的工业经济 130

4.3.3 3种工业经济模式的比较 135

4.4 均衡的物质循环流程 136

4.4.1 均衡物质的流程分析 136

4.4.2 均衡物质循环的阶段分析 140

4.5 封闭流程的物质管理 142

4.5.1 封闭流程的物质管理 142

4.5.2 封闭的物质流程实现的经济机理 145

4.6 本章结论 149

参考文献 149

第5章 物质剩余的战略管理——基于 LCM 的产品设计 151

5.1 生命周期评估(LCA)概述 151

5.1.1 生命周期评估理论背景 151

5.1.2 生命周期评估理论 156

5.1.3 生命周期评估对于产品的要求 160

5.2 基于 LCA 产品资源设计——“绿色采购” 161

5.2.1 环境成本最小的资源设计 162

5.2.2 成本最小的资源设计——资源再生性 164

5.3 基于 LCA 产品性能设计——“绿色设计” 165

5.3.1 针对“废物最小化”的产品设计 165

5.3.2 针对“生态化”的产品设计 166

5.4 本章结论 167

参考文献 168

第6章 多个生产厂商集群的动态研究 169

6.1 厂商集群 169

6.1.1 厂商集群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169

6.1.2 厂商集群增长 177

6.1.3 厂商集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185

6.2 厂商地缘性集群理论 194

6.2.1 厂商地缘性集群概念与基本特征 194

6.2.2 厂商地缘性集群结构 196

6.2.3 厂商地缘性集群的演替 198

6.3 本章结论 199

参考文献 199

第7章 多个生产厂商的生态整合 201

7.1 KALUNDBORG 产业共生体系研究 201

7.1.1 厂商生态整合特征 204

7.1.2 产业共生体系启示 211

7.1.3 Kalundborg 产业共生体系的反思 213

7.1.4 小结 217

7.2 生产厂商生态整合的纽带——工业食物链理论 219

7.2.1 工业食物链研究 219

7.2.2 工业食物网理论 225

7.3 多个生产厂商的生态整合 228

7.3.1 生态整合的实践 228

7.3.2 生态整合的模式 232

7.4 本章结论 234

参考文献 234

第8章 多个厂商的生态协同——工业生态系统 235

8.1 厂商生态协同——工业生态系统 235

8.1.1 工业生态系统定义 236

8.1.2 工业生态系统结构 243

8.1.3 工业生态系统中的产业 246

8.2 工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247

8.2.1 系统内部单一产业的自我调节 247

8.2.2 系统内部产业群的反馈控制 249

8.3 工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50

8.3.1 工业生态系统稳定性 250

8.3.2 产业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 254

8.4 工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均衡 257

8.4.1 工业生态系统生命周期理论 257

8.4.2 工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均衡理论 261

8.5 工业生态系统静态均衡定量分析 262

8.5.1 问题 262

8.5.2 假设 263

8.5.3 单目标线性优化模型 264

8.5.4 模型求解 265

8.6 本章结论 265

参考文献 265

第9章 物质剩余的经济基础——稳态的循环经济 266

9.1 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比较 266

9.1.1 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相同之处 267

9.1.2 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不同之处 268

9.2 经济系统的困境 271

9.2.1 经济系统的内部困境 271

9.2.2 经济系统的外部困境 273

9.2.3 经济困境释疑 275

9.2.4 小结 276

9.3 经济系统的调整 276

9.3.1 确立新经济价值标准——物理价值“熵” 277

9.3.2 确立新的经济系统——稳态的循环经济 279

9.4 稳态循环经济系统的运用——环境价值 288

9.5 本章结论 289

参考文献 290

第10章 结束语 292

10.1 本书结论 292

10.2 提高资源生产力的战略 294

10.3 未来的展望 30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