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蔡信之,黄君红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040113740
- 页数:406 页
绪论 1
第一节 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
一、 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1
二、 微生物学的任务 4
第二节 微生物学的发展 5
一、 我国古代人民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 5
二、 微生物的发现 6
三、 微生物学的奠基 6
四、 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 7
五、 我国微生物学的简况 9
习题 10
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 12
第一节 细菌 12
一、 细菌的基本形态和大小 12
二、 细菌的细胞结构 14
三、 细菌的繁殖方式 29
四、 细菌的群体形态 30
第二节 放线菌 31
一、 放线菌的形态结构 32
三、 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34
四、 放线菌的代表属 34
二、 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34
第三节 其他原核微生物 35
一、 蓝细菌 35
二、 立克次氏体 37
三、 支原体 38
四、 衣原体 39
五、 螺旋体 39
七、 粘细菌 40
六、 蛭弧菌 40
八、 古生菌 41
习题 42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 43
第一节 酵母菌 43
一、 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44
二、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46
三、 酵母菌的菌落特征 48
四、 重要代表菌 48
第二节 霉菌 49
一、 霉菌的形态结构 50
二、 霉菌的繁殖方式 51
三、 霉菌的菌落特征 55
四、 重要代表菌 56
第三节 粘菌 59
一、 粘菌的形态和结构 59
二、 粘菌的生活史 60
第四节 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比较 61
三、 粘菌的分类 61
习题 62
第三章 病毒 63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 63
一、 病毒的大小 63
二、 病毒的形态 64
三、 病毒的化学组成 64
四、 病毒的结构 66
五、 病毒的对称性 66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68
一、 病毒的一般增殖过程 68
六、 包涵体 68
二、 几种病毒的增殖过程 72
三、 一步生长曲线 73
四、 温和噬菌体与溶源性细菌 74
五、 肿瘤病毒与癌基因 75
六、 理化因素对病毒感染性的影响 76
第三节 病毒的分离和测定 77
一、 病毒的分离与纯化 77
三、 病毒效价的测定 78
二、 病毒的检出 78
第四节 病毒的种类和分类 79
一、 脊椎动物病毒 80
二、 昆虫病毒 80
三、 植物病毒 81
四、 微生物病毒 81
五、 病毒的分类和命名 82
第五节 亚病毒 83
一、 类病毒 83
二、 卫星病毒 83
四、 朊病毒 84
三、 卫星RNA 84
习题 85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 86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组成 86
一、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86
二、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87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91
一、 光能无机营养型 92
二、 光能有机营养型 92
四、 化能有机营养型 93
三、 化能无机营养型 93
第三节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94
一、 单纯扩散 94
二、 促进扩散 95
三、 主动运输 96
四、 基团转位 97
五、 膜泡运输 98
第四节 培养基 99
一、 配制培养基的原则 99
二、 培养基的类型 101
习题 104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 105
第一节 微生物对有机物质的分解 105
一、 纤维素的分解 106
二、 淀粉的分解 106
三、 果胶质的分解 107
四、 木质素和芳香族化合物的分解 107
六、 蛋白质的分解 108
七、 氨基酸的分解 108
五、 几丁质的分解 108
八、 烃类及有机农药的分解 110
第二节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111
一、 发酵 111
二、 呼吸 117
第三节 微生物的自养代谢 120
一、 光能自养微生物 120
二、 化能自养微生物 123
三、 自养微生物对CO2的固定 125
一、 固氮微生物 128
第四节 微生物的固氮作用 128
二、 固氮作用机理 129
第五节 微生物细胞物质的合成与代谢调节 131
一、 糖的生物合成 131
二、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33
三、 核酸的生物合成 135
四、 代调调节 135
第六节 微生物的次生代谢 139
一、 次生代谢及其产物 139
二、 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调节 140
习题 141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成 142
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的生长 142
一、 纯培养的分离方法 142
二、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144
三、 微生物的个体生长 144
四、 微生物的同步生长 149
五、 微生物的群体生长 150
一、 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53
第二节 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53
二、 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57
第三节 微生物生长的控制 159
一、 控制微生物生长的物理方法 159
二、 控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方法 162
习题 166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68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168
一、 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 168
二、 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存在方式 169
第二节 微生物的突变 171
一、 微生物突变体的主要类型 172
二、 基因突变的特点 173
三、 基因突变的机制 175
四、 诱变剂与致癌物质 179
五、 DNA损伤的修复 179
第三节 细菌的基因重组 180
一、 转化 181
二、 转导 182
三、 接合 184
四、 原生质体融合 186
五、 溶源转变 186
六、 染色体外遗传因子的转移与重组 186
第四节 真菌的基因重组 187
一、 有性生殖 187
二、 准性生殖 187
第五节 微生物遗传变异知识的应用 188
一、 诱变育种 188
三、 基因工程 191
二、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191
第六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193
一、 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193
二、 菌种的保藏 195
习题 197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198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 198
一、 土壤中的微生物 198
二、 水体中的微生物 200
三、 空气中的微生物 201
四、 工农业产品中的微生物 202
五、 生物体内外的正常菌群 203
六、 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205
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07
一、 微生物在碳素循环中的作用 207
二、 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208
三、 微生物在磷素循环中的作用 209
四、 微生物在硫素循环中的作用 210
五、 微生物在其他元素循环中的作用 210
六、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11
七、 环境污染对微生物的影响 213
第三节 微生物的生物环境 214
一、 互生关系 214
二、 共生关系 215
三、 竞争关系 216
四、 拮抗关系 217
五、 寄生关系 217
六、 猎食关系 218
习题 218
第一节 传染 219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219
一、 病原菌传染的机制 220
二、 环境条件对病原菌传染的影响 222
三、 传染的3种可能结局 223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 223
一、 生理屏障 223
二、 吞噬细胞 224
三、 正常体液中的抗微生物因素 226
四、 炎症反应 228
一、 抗原的性质 229
第三节 抗原 229
二、 微生物的抗原结构 230
三、 佐剂 231
第四节 特异性免疫 231
一、 特异性免疫的组织学基础 231
二、 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 234
三、 抗体与体液免疫 235
四、 特异性细胞免疫 240
五、 免疫应答的病理反应 241
六、 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 243
一、 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 244
第五节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244
二、 抗原抗体反应的主要类型 245
习题 250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 251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与命名 251
一、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 251
二、 微生物的命名 253
一、 经典分类法 254
第二节 微生物的分类方法 254
二、 化学分类法 255
三、 遗传分类法 256
四、 数值分类法 258
第三节 微生物的分类系统 260
一、 细菌的分类系统 260
二、 真菌的分类系统 261
习题 262
一、 微生物与土壤的生物活性 263
第一节 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 263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应用 263
二、 微生物肥料 265
三、 微生物饲料 266
四、 微生物农药 268
五、 沼气发酵 271
六、 食用菌栽培 272
第二节 微生物在工业中的应用 278
一、 微生物与食品制造 278
二、 微生物与饮料生产 282
三、 微生物与有机酸生产 284
四、 微生物与酶制剂生产 284
五、 微生物与湿法冶金 286
六、 微生物与石油工业 286
第三节 微生物的医药方面的应用 287
一、 生物制品 287
二、 抗生素 289
四、 干扰素 292
五、 核苷酸 292
三、 葡萄糖酐 292
六、 其他药物 293
七、 疾病的诊断 293
第四节 微生物的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94
一、 微生物与污水处理 294
二、 微生物对固体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 300
三、 微生物与生物修复 304
四、 微生物与环境监测 304
习题 306
实验须知 307
微生物学实验 307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的观察 308
实验二 细菌的单染色法 314
实验三 革兰氏染色法 317
实验四 细菌芽孢染色法 318
实验五 鞭毛染色法及活细菌运动性的观察 319
实验六 荚膜染色法 321
实验七 微生物拟核的体内和体外染色观察 322
实验八 放线菌形态的观察 324
实验九 酵母菌形态的观察 325
实验十 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 326
实验十一 霉菌形态的观察 327
实验十二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观察与识别 328
实验十三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331
实验十四 培养基的制备 333
实验十五 消毒与灭菌 335
实验十六 从土壤中分离与纯化微生物 338
实验十七 微生物的培养特征 341
实验十八 厌氧微生物的培养 343
实验十九 菌种保藏 347
实验二十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351
实验二十一 平板菌落计数法 353
实验二十二 光电比浊计数法 355
实验二十三 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356
实验二十四 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357
实验二十五 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360
实验二十六 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362
实验二十七 抗生素的效价测定 363
实验二十八 用生长谱法测定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366
实验二十九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化反应 367
实验三十 微生物的诱发突变 370
实验三十一 抗药性突变株的分离 372
实验三十二 细菌质料DNA的小量制备 373
实验三十三 质粒DNA的转化 376
实验三十四 水的细菌学检查 378
实验三十五 噬菌体的分离和纯化 381
实验三十六 噬菌体效价的测定 383
实验三十七 凝集反应 384
实验三十八 环状沉淀反应 386
实验三十九 双向免疫扩散试验 388
实验四十 牛乳中细菌的检查 390
附录 393
附录一 染色液的配制 393
附录二 培养基的配制 394
附录三 常用试剂的配制 399
附录四 常用消毒剂的配制 401
附录五 洗涤液的配制及细菌滤器的清洗方法 402
附录六 教学常用菌种 402
附录七 微生物实验必备的器材及仪器 403
主要参考文献 404
- 《微生物培养与显微检验》李晶主编 2018
- 《食品微生物学教程》李平兰主编 2019
- 《微生物学》杨革主编 2018
-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程》王英明,徐德强主编 2019
- 《牙髓病学 生物学与临床视角》(意)多米尼科·里库奇,(巴西)小约瑟·斯奎拉编;陈刚,殷欣,苏阳责编;刘贺,汪林译 2020
- 《发育生物学》(芬)S.F.吉尔伯特,(美)M.J.F.巴雷西编者;罗静,岳漫宇,刘晶责编石德利译者 2020
- 《药物学基础与临床应用》李敏主编 2018
- 《微生物学实验与指导》周长林主编 2019
- 《奥妙的微生物世界》贾士儒,韩培培主编 2019
- 《医学微生物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第2版》李凡,徐志凯主编;黄敏,郭晓奎,彭宜红副主编 201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本书编写组 2020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高等数学试题与详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数学教学团队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徐影主编 2019
-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陈德收 2018
- 《家庭音乐素养教育》刘畅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