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检验学 第4册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4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蔡宏道,陈忠编
- 出 版 社:上海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57
- ISBN:14120·145
- 页数:1952 页
一、血库常用药品 1
一、血库常用药品 1
〔附录〕 1
〔附录〕 1
二、血库常用仪器及用具 2
二、血库常用仪器及用具 2
1.供血员病史及体格检查表 4
1.供血员病史及体格检查表 4
三、血库常用表格 4
三、血库常用表格 4
2.供血纪录表 5
2.供血纪录表 5
5.贴于试管上标签 6
3.供血员证 6
4.贴于储血瓶上标签 6
3.供血员证 6
4.贴于储血瓶上标签 6
5.贴于试管上标签 6
6.挂于储血瓶上卡与挂于储血记录牌上卡 7
6.挂于储血瓶上卡与挂于储血记录牌上卡 7
7.血型检定与配血报告单格式(8— 9
7.血型检定与配血报告单格式(8— 9
8.通知供血员来库供血之空白函 10
8.通知供血员来库供血之空白函 10
四、常用原素原子量表 11
四、常用原素原子量表 11
六、度量衡进位表 12
六、度量衡进位表 12
五、中国科学院物理学会公布之度量衡名称表 12
五、中国科学院物理学会公布之度量衡名称表 12
七、应用氯化铵低温保运标本法 13
七、应用氯化铵低温保运标本法 13
3.当量氢氧化钠溶液 14
2.当量炭酸钠溶液 14
1.当量草酸溶液 14
八、当量溶液配制法 14
3.当量氢氧化钠溶液 14
2.当量炭酸钠溶液 14
1.当量草酸溶液 14
八、当量溶液配制法 14
5.当量盐酸溶液 15
4.当量硫酸溶液 15
6.当量过锰酸钾溶液 15
5.当量盐酸溶液 15
4.当量硫酸溶液 15
6.当量过锰酸钾溶液 15
7.当量氨液 16
9.十分之一当量磺代硫酸钠液 16
8.十分之一当量重铬酸钾液 16
9.十分之一当量磺代硫酸钠液 16
10.十分之一当量碘液 16
10.十分之一当量碘液 16
7.当量氨液 16
8.十分之一当量重铬酸钾液 16
十、玻璃器具清洁法 17
九、麦克法伦特(McFarland)氏比浊计之制备法 17
十、玻璃器具清洁法 17
九、麦克法伦特(McFarland)氏比浊计之制备法 17
1.病毒感染 18
十一、临床常见重要疾病之检验诊断索引 18
1.病毒感染 18
十一、临床常见重要疾病之检验诊断索引 18
2.立克次氏体感染 19
3.细菌感染 19
3.细菌感染 19
2.立克次氏体感染 19
4.螺旋体感染 22
4.螺旋体感染 22
5.真菌感染 23
5.真菌感染 23
6.原虫感染 24
7.线虫感染 24
7.线虫感染 24
6.原虫感染 24
8.吸虫感染 25
8.吸虫感染 25
9.条虫感染 26
10.过敏性疾病 26
9.条虫感染 26
10.过敏性疾病 26
11.中毒性疾病 27
11.中毒性疾病 27
12.营养缺乏性疾病 28
12.营养缺乏性疾病 28
13.新陈代谢疾病 29
13.新陈代谢疾病 29
14.内分泌疾病 30
14.内分泌疾病 30
15.血液疾病 31
15.血液疾病 31
16.消化道疾病 32
16.消化道疾病 32
17.肝脏及胆囊疾病 33
17.肝脏及胆囊疾病 33
19.腹膜疾病 34
18.胰腺疾病 34
18.胰腺疾病 34
19.腹膜疾病 34
20.呼吸道疾病 35
20.呼吸道疾病 35
21.泌尿道疾病 36
21.泌尿道疾病 36
22.循环系统疾病 37
22.循环系统疾病 37
23.骨关节疾病 38
23.骨关节疾病 38
24.神经系统疾病 39
24.神经系统疾病 39
25.妇产科疾病 40
25.妇产科疾病 40
26.五官科疾病 41
26.五官科疾病 41
目录 1449
第二十四章 血清学检验 1449
目录 1449
第四册 1449
第四册 1449
第二十四章 血清学检验 1449
一、凝集试验之原理 1450
一、凝集试验之原理 1450
第一节 凝集试验 1450
第一节 凝集试验 1450
二、肥达(Widal)氏试验 1451
二、肥达(Widal)氏试验 1451
1.抗原之制备(1451) 2.血清之准备(1452) 3.试验之方法 1452
1.抗原之制备(1451) 2.血清之准备(1452) 3.试验之方法 1452
4.结果之解释(1457) 5.影响凝集试验结果之因素 1460
4.结果之解释(1457) 5.影响凝集试验结果之因素 1460
三、Vi凝集试验 1461
1.培养基之选择(1461) 2.抗原之制备 1461
三、Vi凝集试验 1461
1.培养基之选择(1461) 2.抗原之制备 1461
3.试验之方法(1462) 4.结果之解释(1462) 5.附注 1462
3.试验之方法(1462) 4.结果之解释(1462) 5.附注 1462
四、外尔-斐列克斯(Weil-Felix)两氏试验 1463
四、外尔-斐列克斯(Weil-Felix)两氏试验 1463
1.抗原之制备(1463) 2.试验之方法(1464) 3.结果之观察 1464
1.抗原之制备(1463) 2.试验之方法(1464) 3.结果之观察 1464
4.结果之解释 1465
4.结果之解释 1465
五、诊断布鲁氏菌病之凝集试验 1466
五、诊断布鲁氏菌病之凝集试验 1466
1.试管法凝集试验(1466) 2.玻片法凝集试验 1467
1.试管法凝集试验(1466) 2.玻片法凝集试验 1467
六、诊断土拉巴斯德氏菌病之凝集试验 1470
六、诊断土拉巴斯德氏菌病之凝集试验 1470
七、诊断细菌性痢疾之凝集试验 1471
4.结果之解释 1471
七、诊断细菌性痢疾之凝集试验 1471
4.结果之解释 1471
1.抗原之制备(1470) 2.试验之方法(1470) 3.结果之观察 1471
1.抗原之制备(1470) 2.试验之方法(1470) 3.结果之观察 1471
1.血清凝集试验(1471) 2.粪便凝集试验 1472
1.血清凝集试验(1471) 2.粪便凝集试验 1472
八、嗜异性血球凝集试验 1475
初步嗜异性血球凝集试验 1475
八、嗜异性血球凝集试验 1475
初步嗜异性血球凝集试验 1475
1.2%绵羊红血球悬液之制备(1475) 2.试验之方法 1476
1.2%绵羊红血球悬液之制备(1475) 2.试验之方法 1476
鉴别嗜异性血球凝集试验 1477
3.结果之观察(1476) 4.结果之解释 1477
3.结果之观察(1476) 4.结果之解释 1477
鉴别嗜异性血球凝集试验 1477
(一)荷兰猪肾脏悬液吸收试验之适用范围 1478
1.荷兰猪肾脏悬液吸收试验 1478
(一)荷兰猪肾脏悬液吸收试验之适用范围 1478
1.荷兰猪肾脏悬液吸收试验 1478
2.牛红血球吸收试验 1479
(四)结果之解释 1479
(二)荷兰猪肾脏悬液之制备(1478) (三)试验之方法 1479
(二)荷兰猪肾脏悬液之制备(1478) (三)试验之方法 1479
(四)结果之解释 1479
2.牛红血球吸收试验 1479
(一)牛红血球吸收试验之适用范围(1479) (二)牛红血球悬液之制备(1480) (三)试验之方法(1480) (四)结果之解释 1480
(一)牛红血球吸收试验之适用范围(1479) (二)牛红血球悬液之制备(1480) (三)试验之方法(1480) (四)结果之解释 1480
1.抗原之制备(1481) 2.血清之准备(1481) 3.试验之方法 1481
九、诊断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之寒冷血球凝集试验 1481
九、诊断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之寒冷血球凝集试验 1481
1.抗原之制备(1481) 2.血清之准备(1481) 3.试验之方法 1481
4.结果之观察(1482) 5.结果之解释(1482) 6.附注 1483
4.结果之观察(1482) 5.结果之解释(1482) 6.附注 1483
十、诊断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之MG型链球菌凝集试验 1484
十、诊断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之MG型链球菌凝集试验 1484
1.抗原之制备(1484) 2.血清之准备(1484) 3.试验之方法 1484
1.抗原之制备(1484) 2.血清之准备(1484) 3.试验之方法 1484
十一、诊断结核病之血球凝集试验 1485
4.结果之观察(1485) 5.结果之解释 1485
4.结果之观察(1485) 5.结果之解释 1485
十一、诊断结核病之血球凝集试验 1485
1.抗原之制备 1486
(一)结核杆菌浸出液之制备 1486
1.抗原之制备 1486
(一)结核杆菌浸出液之制备 1486
(二)旧结核菌素乙醇沉淀物之制备 1487
2.绵羊血球之准备 1487
(二)旧结核菌素乙醇沉淀物之制备 1487
2.绵羊血球之准备 1487
4.患者血清之准备 1488
3.感应绵羊血球之准备 1488
4.患者血清之准备 1488
3.感应绵羊血球之准备 1488
5.试验之方法 1489
5.试验之方法 1489
6.结果之观察 1490
6.结果之观察 1490
7.结果之解释 1490
7.结果之解释 1490
第二节 沉淀试验 1493
一、沉淀试验之原理 1493
一、沉淀试验之原理 1493
第二节 沉淀试验 1493
三、诊断旋毛形线虫病之沉淀试验 1494
1.试验之方法(1494) 2.结果之解释 1494
二、诊断细粒棘球条虫病之沉淀试验 1494
三、诊断旋毛形线虫病之沉淀试验 1494
1.试验之方法(1494) 2.结果之解释 1494
二、诊断细粒棘球条虫病之沉淀试验 1494
四、诊断细菌性痢疾之半抗原沉淀试验 1495
1.试验之方法(1494) 2.结果之解释 1495
四、诊断细菌性痢疾之半抗原沉淀试验 1495
1.试验之方法(1494) 2.结果之解释 1495
五、鉴定及鉴别血迹之沉淀试验 1497
五、鉴定及鉴别血迹之沉淀试验 1497
1.沉淀素(免疫血清)之制备1498) 2.检验标本之准备 1498
1.沉淀素(免疫血清)之制备1498) 2.检验标本之准备 1498
3.试验之方法(1499) 4.试验时应注意事项 1500
3.试验之方法(1499) 4.试验时应注意事项 1500
5.结果之解释 1500
5.结果之解释 1500
补体结合试验 1501
第三节 梅毒血清学检验 1501
补体结合试验 1501
第三节 梅毒血清学检验 1501
补体结合试验之原理 1502
补体结合试验之原理 1502
补体结合试验之试剂 1504
补体结合试验之方法 1504
一、柯麦尔(Kolmer)氏补体结合试验 1504
补体结合试验之方法 1504
补体结合试验之试剂 1504
一、柯麦尔(Kolmer)氏补体结合试验 1504
1.应用器材 1505
1.应用器材 1505
2.玻璃器具之清洁 1506
3.试剂之准备 1506
(一)生理盐水(0.85%氯化钠溶液) 1506
2.玻璃器具之清洁 1506
3.试剂之准备 1506
(一)生理盐水(0.85%氯化钠溶液) 1506
(二)2%绵羊红血球悬液 1507
(二)2%绵羊红血球悬液 1507
(三)抗绵羊红血球溶血素 1508
(三)抗绵羊红血球溶血素 1508
(1)溶血素之制备(1508) (2)溶血素效价之滴定 1511
(1)溶血素之制备(1508) (2)溶血素效价之滴定 1511
(四)补体 1514
(四)补体 1514
(1)补体之准备(1514) (2)补体效价之滴定 1515
(1)补体之准备(1514) (2)补体效价之滴定 1515
(五)抗原 1518
(五)抗原 1518
(1)抗原之制备(1518) (2)抗原之滴定 1520
(1)抗原之制备(1518) (2)抗原之滴定 1520
(六)血清之准备 1523
(六)血清之准备 1523
5.血清之全量定量补体结合试验 1525
4.柯麦尔氏补体结合试验方法之选择 1525
(七)脑脊髓液之准备 1525
5.血清之全量定量补体结合试验 1525
(七)脑脊髓液之准备 1525
4.柯麦尔氏补体结合试验方法之选择 1525
6.血清之半量定量补体结合试验 1527
6.血清之半量定量补体结合试验 1527
7.血清之全量定性补体结合试验 1529
7.血清之全量定性补体结合试验 1529
9.脑脊髓液之全量定量补体结合试验 1530
9.脑脊髓液之全量定量补体结合试验 1530
8.血清之半量定性补体结合试验 1530
8.血清之半量定性补体结合试验 1530
10.脑脊髓液之半量定量补体结合试验 1532
10.脑脊髓液之半量定量补体结合试验 1532
12.脑脊髓液之半量定性补体结合试验 1534
11.脑脊髓液之全量定性补体结合试验 1534
11.脑脊髓液之全量定性补体结合试验 1534
12.脑脊髓液之半量定性补体结合试验 1534
13.观察补体结合试验结果之方法 1535
13.观察补体结合试验结果之方法 1535
14.补体结合试验结果之报告方法 1536
14.补体结合试验结果之报告方法 1536
15.柯麦尔氏补体结合试验困难之分析 1539
15.柯麦尔氏补体结合试验困难之分析 1539
16.抗补体血清作补体结合试验之方法 1541
16.抗补体血清作补体结合试验之方法 1541
17.抗补体脑脊髓液作补体结合试验之方法 1544
17.抗补体脑脊髓液作补体结合试验之方法 1544
二、萧威格(Shaweker)氏简易补体结合试验 1545
二、萧威格(Shaweker)氏简易补体结合试验 1545
5.附注 1547
5.附注 1547
1.原理(1545) 2.材料(1546) 3.方法(1547) 4.解释 1547
1.原理(1545) 2.材料(1546) 3.方法(1547) 4.解释 1547
三、海契脱(Hecht)氏补体结合试验 1548
1.原理 1548
1.原理 1548
2.试剂之制备 1548
(一)血清之准备(1548) (二)1%绵羊红血球悬液之制备 1548
(三)抗原之制备 1548
三、海契脱(Hecht)氏补体结合试验 1548
2.试剂之制备 1548
(一)血清之准备(1548) (二)1%绵羊红血球悬液之制备 1548
(三)抗原之制备 1548
3.抗原效价之滴定 1549
3.抗原效价之滴定 1549
(一)滴定前抗原之稀释(1549) (二)滴定抗原效价用血清溶血效价之滴定(1550) (三)抗原效价正式滴定之方法(1550) (四)抗原效价确定之方法(1551) (五)阴性血清之对照试验 1552
4.血清之正式试验 1552
(一)滴定前抗原之稀释(1549) (二)滴定抗原效价用血清溶血效价之滴定(1550) (三)抗原效价正式滴定之方法(1550) (四)抗原效价确定之方法(1551) (五)阴性血清之对照试验 1552
4.血清之正式试验 1552
(一)抗原之稀释(1553) (二)试验之方法 1553
(一)抗原之稀释(1553) (二)试验之方法 1553
(三)结果之判断(1554) (四)阴性结果之审核 1555
(五)无溶血能力血清之检验法 1555
5.脑脊髓液之正式试验 1555
(三)结果之判断(1554) (四)阴性结果之审核 1555
(五)无溶血能力血清之检验法 1555
5.脑脊髓液之正式试验 1555
6.海契脱氏补体结合试验检验梅毒血清反应之阳性率 1556
沉淀试验 1556
6.海契脱氏补体结合试验检验梅毒血清反应之阳性率 1556
沉淀试验 1556
沉淀试验之原理 1557
沉淀试验之试剂及其作用 1557
一、抗原 1557
沉淀试验之原理 1557
沉淀试验之试剂及其作用 1557
一、抗原 1557
二、敏感剂 1557
二、敏感剂 1557
2.胆固醇与脂类之比例 1558
六、染料 1558
七、试剂之浓度与比例 1558
1.脂类之浓度 1558
2.胆固醇与脂类之比例 1558
三、电解质 1558
四、酒精 1558
五、水 1558
三、电解质 1558
四、酒精 1558
五、水 1558
1.脂类之浓度 1558
七、试剂之浓度与比例 1558
六、染料 1558
5.血清与抗原之比例 1559
1.振摇(1559) 2.灭能 1559
3.电解质之浓度 1559
4.水与酒精之比例 1559
3.电解质之浓度 1559
6.试剂合成之总容积 1559
八、振摇与灭能 1559
1.振摇(1559) 2.灭能 1559
八、振摇与灭能 1559
6.试剂合成之总容积 1559
5.血清与抗原之比例 1559
4.水与酒精之比例 1559
一、康(Kahn)氏沉淀试验 1560
2.应用器材 1560
沉淀试验之方法 1560
1.原理 1560
一、康(Kahn)氏沉淀试验 1560
沉淀试验之方法 1560
2.应用器材 1560
1.原理 1560
3.玻璃器具之清洁 1561
4.标准康氏抗原之制备 1561
4.标准康氏抗原之制备 1561
3.玻璃器具之清洁 1561
(一)牛心粉之制备(1562) (二)醚液之浸渍 1562
(一)牛心粉之制备(1562) (二)醚液之浸渍 1562
(三)酒精之浸渍(1562) (四)胆固醇之加添 1563
(三)酒精之浸渍(1562) (四)胆固醇之加添 1563
5.标准康氏抗原之保存 1564
6.标准康氏抗原效价之滴定 1564
6.标准康氏抗原效价之滴定 1564
5.标准康氏抗原之保存 1564
7.标准康氏抗原敏感性及特殊性之测定 1566
7.标准康氏抗原敏感性及特殊性之测定 1566
8.康氏抗原敏感性之校正法 1567
8.康氏抗原敏感性之校正法 1567
(一)校正抗原敏感性用试剂(1567) (二)抗原敏感性过高 1569
之校正法(1568) (三)抗原敏感性过低之校正法 1569
(一)校正抗原敏感性用试剂(1567) (二)抗原敏感性过高 1569
之校正法(1568) (三)抗原敏感性过低之校正法 1569
(四)附注(1570)。 1571
9.血清之准备 1571
9.血清之准备 1571
(四)附注(1570)。 1571
11.血清之标准康氏试验 1572
10.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之准备 1572
10.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之准备 1572
11.血清之标准康氏试验 1572
(一)试验前之准备(1576) (二)血清之加温 1576
(一)试验前之准备(1576) (二)血清之加温 1576
(三)标准康氏抗原悬液之制备(1576) (四)标准康氏抗原悬液 1577
之加入(1577) (五)患者血清之加入(1577) (六)对照 1577
之加入(1577) (五)患者血清之加入(1577) (六)对照 1577
(三)标准康氏抗原悬液之制备(1576) (四)标准康氏抗原悬液 1577
(九)观察结果之时间(1578) (十)观察结果之方法 1578
(七)振荡三分钟(1577) (八)生理盐水之加入 1578
(七)振荡三分钟(1577) (八)生理盐水之加入 1578
(九)观察结果之时间(1578) (十)观察结果之方法 1578
(十一)结果之解释(1579) (十二)记录结果之方法 1579
(十一)结果之解释(1579) (十二)记录结果之方法 1579
(十三)报告结果之方法(1580) (十四)康氏补充试验 1584
(十三)报告结果之方法(1580) (十四)康氏补充试验 1584
12.脑脊髓液之标准康氏试验 1588
12.脑脊髓液之标准康氏试验 1588
13.血清之康氏定量试验 1591
13.血清之康氏定量试验 1591
14.脑脊髓液之康氏定量试验 1594
14.脑脊髓液之康氏定量试验 1594
15.康氏证实试验 1596
15.康氏证实试验 1596
(一)盐液消散试法(1596) (二)不同温度试法 1597
(一)盐液消散试法(1596) (二)不同温度试法 1597
(三)三组定量试法 1598
(三)三组定量试法 1598
附录 1600
罗森堡(Rosenberg)氏辅助鉴别试验 1600
罗森堡(Rosenberg)氏辅助鉴别试验 1600
附录 1600
16.康氏玻片定量试验 1602
16.康氏玻片定量试验 1602
(三)试验之方法 1603
(一)抗原之制备(1602) (二)抗原悬液之滴定 1603
(三)试验之方法 1603
(一)抗原之制备(1602) (二)抗原悬液之滴定 1603
二、克莱(Kline)氏沉淀试验 1604
二、克莱(Kline)氏沉淀试验 1604
1.原理(1604) 2.应用器材(1604) 3.克莱氏抗原之制备 1605
1.原理(1604) 2.应用器材(1604) 3.克莱氏抗原之制备 1605
4.血清克莱氏试验用抗原悬液之制备(1606) 5.脑脊髓液克莱氏试验用抗原悬液之制备(1607) 6.血清之准备(1607) 7.脑脊髓液之准备(1607) 8.血清之克莱氏定性沉淀试验(1608) 9.血清之克莱氏定量沉淀试验(1609) 10.脑脊髓液之克莱氏定性 1611
三、麦齐尼(Mazzini)氏沉淀试验 1611
4.血清克莱氏试验用抗原悬液之制备(1606) 5.脑脊髓液克莱氏试验用抗原悬液之制备(1607) 6.血清之准备(1607) 7.脑脊髓液之准备(1607) 8.血清之克莱氏定性沉淀试验(1608) 9.血清之克莱氏定量沉淀试验(1609) 10.脑脊髓液之克莱氏定性 1611
三、麦齐尼(Mazzini)氏沉淀试验 1611
1.原理(1611) 2.应用器材(1611) 3.试剂之制备 1612
1.原理(1611) 2.应用器材(1611) 3.试剂之制备 1612
8.脑脊髓液之定量试验 1617
4.抗原之滴定(1614) 5.血清之定性试验(1615) 6.血清之 1617
定量试验(1616) 7.脑脊髓液之定性试验 1617
定量试验(1616) 7.脑脊髓液之定性试验 1617
8.脑脊髓液之定量试验 1617
4.抗原之滴定(1614) 5.血清之定性试验(1615) 6.血清之 1617
沉淀试验 1618
四、拉派普脱(Rappaport)与艾希霍(Eichhorn)两氏 1618
沉淀试验 1618
四、拉派普脱(Rappaport)与艾希霍(Eichhorn)两氏 1618
1.试剂之制备(1618) 2.试验用抗原悬液之制备 1620
1.试剂之制备(1618) 2.试验用抗原悬液之制备 1620
五、改良井出氏沉淀试验 1621
五、改良井出氏沉淀试验 1621
3.血清之试验(1620) 4.脑脊髓液之试验 1621
3.血清之试验(1620) 4.脑脊髓液之试验 1621
1.抗原之制备(1621) 2.抗原之滴定(1622) 3.全血之试验 1623
1.抗原之制备(1621) 2.抗原之滴定(1622) 3.全血之试验 1623
4.血清之试验(1623) 5.附注 1624
4.血清之试验(1623) 5.附注 1624
六、任鸿瑛氏沉淀试验 1624
六、任鸿瑛氏沉淀试验 1624
1.试验之原理(1625) 2.抗原之制备(1625) 3.抗原之滴定 1625
1.试验之原理(1625) 2.抗原之制备(1625) 3.抗原之滴定 1625
4.试验之方法(1626) 5.结果之判定(1626) 6.附注 1626
4.试验之方法(1626) 5.结果之判定(1626) 6.附注 1626
七、于复新氏环状沉淀试验 1627
1.抗原之制备(1627) 2.血清之准备(1627) 3.抗原之稀释 1627
1.抗原之制备(1627) 2.血清之准备(1627) 3.抗原之稀释 1627
七、于复新氏环状沉淀试验 1627
6.与康氏试验之比较 1628
4.试验之方法(1628) 5.与华色曼氏试验之比较 1628
6.与康氏试验之比较 1628
4.试验之方法(1628) 5.与华色曼氏试验之比较 1628
八、李在连氏改良于氏环状沉淀试验 1629
八、李在连氏改良于氏环状沉淀试验 1629
1.抗原之制备(1629) 2.抗原之滴定(1629) 3.试验之方法 1630
1.抗原之制备(1629) 2.抗原之滴定(1629) 3.试验之方法 1630
4.附注 1631
九、村田氏环状沉淀试验 1631
九、村田氏环状沉淀试验 1631
4.附注 1631
1.抗原之制备(1631) 2.抗原之滴定(1632) 3.试验之方法 1633
1.抗原之制备(1631) 2.抗原之滴定(1632) 3.试验之方法 1633
梅毒血清学检验结果之临床意义 1635
一、血清梅毒血清学检验结果之解释 1635
一、血清梅毒血清学检验结果之解释 1635
梅毒血清学检验结果之临床意义 1635
1.阳性反应(1635) 2.固定阳性反应(1636) 3.假阳性反应 1636
1.阳性反应(1635) 2.固定阳性反应(1636) 3.假阳性反应 1636
4.弱阳性反应(1638) 5.可疑反应(1638) 6.阴性反应 1639
4.弱阳性反应(1638) 5.可疑反应(1638) 6.阴性反应 1639
7.反应之不一致(1639) 8.抗补体反应(1639) 9.前带反应 1640
二、脑脊髓液梅毒血清学检验结果之解释 1640
二、脑脊髓液梅毒血清学检验结果之解释 1640
7.反应之不一致(1639) 8.抗补体反应(1639) 9.前带反应 1640
螺旋体制动试验 1641
螺旋体制动试验 1641
1.原理(1641) 2.试验之材料(1641) 3.试验之方法 1644
1.原理(1641) 2.试验之材料(1641) 3.试验之方法 1644
4.结果之判断(1645) 5.附注 1645
4.结果之判断(1645) 5.附注 1645
一、诊断淋病之补体结合试验 1647
第四节 其他血清学检验 1647
一、诊断淋病之补体结合试验 1647
第四节 其他血清学检验 1647
1.抗原之制备(1647) 2.抗原之滴定(1647) 3.试验之方法 1650
1.抗原之制备(1647) 2.抗原之滴定(1647) 3.试验之方法 1650
4.结果之解释 1651
4.结果之解释 1651
二、诊断细粒棘球条虫病之补体结合试验 1652
1.抗原之制备(1652) 2.抗原之滴定(1652) 3.试验之方法 1652
4.结果之解释 1652
4.结果之解释 1652
1.抗原之制备(1652) 2.抗原之滴定(1652) 3.试验之方法 1652
二、诊断细粒棘球条虫病之补体结合试验 1652
三、鉴定人类血迹之补体结合试验 1653
1.检验标本浸出液之制备(1653) 2.浸出液之抗补体滴定 1653
1.检验标本浸出液之制备(1653) 2.浸出液之抗补体滴定 1653
三、鉴定人类血迹之补体结合试验 1653
3.免疫血清之制备(1654) 4.免疫血清效价之滴定 1654
3.免疫血清之制备(1654) 4.免疫血清效价之滴定 1654
5.试验之方法 1655
5.试验之方法 1655
四、诊断黑热病之补体结合试验 1658
四、诊断黑热病之补体结合试验 1658
1.抗原之制备(1658) 2.抗原之滴定(1658) 3.补体效价之滴定(1661) 4.试验之方法(1661) 5.结果之判断 1662
6.结果之解释 1662
1.抗原之制备(1658) 2.抗原之滴定(1658) 3.补体效价之滴定(1661) 4.试验之方法(1661) 5.结果之判断 1662
6.结果之解释 1662
五、诊断日本血吸虫病之补体结合试验 1663
五、诊断日本血吸虫病之补体结合试验 1663
1.抗原之制备(1663) 2.试验之结果 1664
1.抗原之制备(1663) 2.试验之结果 1664
六、诊断肺吸虫病之补体结合试验 1665
六、诊断肺吸虫病之补体结合试验 1665
1.抗原之制备(1665) 2.试验之方法(1665) 3.试验之结果 1666
1.抗原之制备(1665) 2.试验之方法(1665) 3.试验之结果 1666
七、诊断布鲁氏菌病之调理噬菌指数之测定 1666
七、诊断布鲁氏菌病之调理噬菌指数之测定 1666
1.抗原之制备(1666) 2.血液之准备(1667) 3.试验之方法 1668
4.结果之解释 1668
1.抗原之制备(1666) 2.血液之准备(1667) 3.试验之方法 1668
4.结果之解释 1668
第二十五章 血型与血库技术 1669
第一节 同族血球凝集试验 1669
第二十五章 血型与血库技术 1669
第一节 同族血球凝集试验 1669
一、A-B-O血型 1670
1.A-B-O血型之分类 1670
2.四型间之相互关系 1670
一、A-B-O血型 1670
1.A-B-O血型之分类 1670
2.四型间之相互关系 1670
3.A1、A2及A3等亚型 1672
3.A1、A2及A3等亚型 1672
4.血型之发育 1674
4.血型之发育 1674
(一)同族血球凝集原(1674) (二)同族血球凝集素 1675
(一)同族血球凝集原(1674) (二)同族血球凝集素 1675
6.血型之遗传 1676
5.型特殊物质 1676
6.血型之遗传 1676
5.型特殊物质 1676
7.A-B-O型之检定 1678
7.A-B-O型之检定 1678
(一)抗A与抗B血清之准备(1678) (二)检定之方法 1680
(一)抗A与抗B血清之准备(1678) (二)检定之方法 1680
(三)错误之分析 1684
(三)错误之分析 1684
(一)抗A1血清之准备(1690) (二)检定之方法 1690
8.亚型之检定 1690
(一)抗A1血清之准备(1690) (二)检定之方法 1690
8.亚型之检定 1690
(三)错误之分析 1691
(三)错误之分析 1691
9.我国人之A-B-O血型 1692
二、M-N-S血型 1692
二、M-N-S血型 1692
9.我国人之A-B-O血型 1692
2.M-N血型之性质 1693
3.M-N血型之检定 1693
1.M-N血型之分类 1693
2.M-N血型之性质 1693
3.M-N血型之检定 1693
1.M-N血型之分类 1693
(一)抗M与抗N血清之准备(1693) (二)检定之方法 1694
(一)抗M与抗N血清之准备(1693) (二)检定之方法 1694
4.S血型 1695
5.我国人之M-N血型 1695
(三)错误之分析 1695
4.S血型 1695
5.我国人之M-N血型 1695
(三)错误之分析 1695
三、Rh-Hr血型 1696
1.Rh-Hr抗原之性质 1696
三、Rh-Hr血型 1696
1.Rh-Hr抗原之性质 1696
2.Rh-Hr抗原之命名 1697
2.Rh-Hr抗原之命名 1697
(一)威纳尔氏命名法(1697) (二)斐雪氏命名法 1700
(一)威纳尔氏命名法(1697) (二)斐雪氏命名法 1700
3.Rh抗体之分类 1703
4.Rh因子之检定 1703
(一)抗Rh血清之准备 1703
(一)抗Rh血清之准备 1703
3.Rh抗体之分类 1703
4.Rh因子之检定 1703
(3)由动物免疫而得 1704
(1)由患者取得(1703) (2)由人体免疫而得 1704
(3)由动物免疫而得 1704
(1)由患者取得(1703) (2)由人体免疫而得 1704
(二)检定之方法 1706
(二)检定之方法 1706
5.Rh因子亚型之检定 1708
5.Rh因子亚型之检定 1708
(三)结果之解释 1709
6.Hr因子之检定 1709
(一)免疫血清之准备(1708) (二)检定之方法 1709
6.Hr因子之检定 1709
(一)免疫血清之准备(1708) (二)检定之方法 1709
(三)结果之解释 1709
7.Rh-Hr因子检定之意义 1710
7.Rh-Hr因子检定之意义 1710
8.Rh抗体之测定 1711
8.Rh抗体之测定 1711
种类之初步鉴别试验 1711
(1)试剂之准备(1711) (2)检定之方法 1711
(一)海脱斯莱(Hattersley)与福塞脱(Fawcett)两氏Rh抗体 1711
(1)试剂之准备(1711) (2)检定之方法 1711
种类之初步鉴别试验 1711
(一)海脱斯莱(Hattersley)与福塞脱(Fawcett)两氏Rh抗体 1711
(3)结果之解释 1712
(二)抗Rh血清特殊性之检定 1712
(二)抗Rh血清特殊性之检定 1712
(3)结果之解释 1712
(三)达蒙(Diamond)与阿培逊(Abelson)两氏Rh抗体之玻片 1713
检定法 1713
(三)达蒙(Diamond)与阿培逊(Abelson)两氏Rh抗体之玻片 1713
检定法 1713
(四)盐水凝集性抗体效价之滴定 1714
(四)盐水凝集性抗体效价之滴定 1714
(五)血清—白蛋白凝集性抗体效价之滴定 1715
(六)遮断性抗体之检定 1715
(六)遮断性抗体之检定 1715
(五)血清—白蛋白凝集性抗体效价之滴定 1715
(七)被感应红血球之检定 1716
(七)被感应红血球之检定 1716
(1)抗人球蛋白血清之制备(1716) 2.检定之方法 1717
(3)结果之解释(1717) (4)错误之分析 1717
(3)结果之解释(1717) (4)错误之分析 1717
(1)抗人球蛋白血清之制备(1716) 2.检定之方法 1717
(5)附注 1718
(5)附注 1718
9.Rh因子于临床上之重要性 1719
(二)Rh因子与怀孕之关系 1719
(一)Rh因子与输血之关系 1719
(二)Rh因子与怀孕之关系 1719
(一)Rh因子与输血之关系 1719
9.Rh因子于临床上之重要性 1719
10.我国人之Rh血型 1721
10.我国人之Rh血型 1721
2.Lewis因子 1723
1.P因子 1723
四、其他血液因子 1723
3.Kell因子 1723
4.Lutheran因子 1723
3.Kell因子 1723
2.Lewis因子 1723
1.P因子 1723
四、其他血液因子 1723
4.Lutheran因子 1723
6.Duffy因子 1724
5.Levay因子 1724
5.Levay因子 1724
7.GR因子 1724
8.Jobbins因子 1724
五、血型在法医学上之应用 1724
1.用以鉴别亲属关系 1724
1.用以鉴别亲属关系 1724
五、血型在法医学上之应用 1724
8.Jobbins因子 1724
7.GR因子 1724
6.Duffy因子 1724
2.用以鉴别血迹 1725
2.用以鉴别血迹 1725
第二节 血库技术 1726
六、血型检查对于人种学上之应用 1726
一、血库之组织 1726
一、血库之组织 1726
六、血型检查对于人种学上之应用 1726
第二节 血库技术 1726
二、血库之设备 1727
二、血库之设备 1727
三、输血器具之清洁与灭菌 1732
三、输血器具之清洁与灭菌 1732
1.致热原之性质 1734
四、无致热原蒸馏水之制备 1734
1.致热原之性质 1734
四、无致热原蒸馏水之制备 1734
2.制备之方法 1735
3.致热原试验 1735
2.制备之方法 1735
3.致热原试验 1735
(一)动物试验(1735) (二)化学试验 1736
(一)动物试验(1735) (二)化学试验 1736
五、血液保养液之制备 1737
五、血液保养液之制备 1737
六、血液之来源 1739
六、血液之来源 1739
七、供血者之选择 1741
七、供血者之选择 1741
八、血液之采取 1743
1.采血之方法 1743
八、血液之采取 1743
1.采血之方法 1743
2.供血者放血后之生理变化 1746
2.供血者放血后之生理变化 1746
3.供血者可能发生之意外事情 1747
3.供血者可能发生之意外事情 1747
九、血液之储存 1748
1.储存血液之方法 1748
(一)储存之时间(1748) (二)储存之温度 1748
(一)储存之时间(1748) (二)储存之温度 1748
1.储存血液之方法 1748
九、血液之储存 1748
(三)储存之数量 1749
2.储存期血液之变化 1749
2.储存期血液之变化 1749
(三)储存之数量 1749
(一)红血球之变化(1749) (二)白血球之变化 1751
(一)红血球之变化(1749) (二)白血球之变化 1751
(五)化学性质之变化 1752
(三)血小板之变化(1752) (四)血浆之变化 1752
(五)化学性质之变化 1752
(三)血小板之变化(1752) (四)血浆之变化 1752
十、血浆之制备 1755
1.血液之采集 1755
1.血液之采集 1755
十、血浆之制备 1755
2.血浆之分离 1756
2.血浆之分离 1756
4.血浆之保存 1757
4.血浆之保存 1757
3.血浆之分装 1757
3.血浆之分装 1757
十一、输血之适应症与禁忌症 1758
十一、输血之适应症与禁忌症 1758
十二、血液之交互配合试验 1761
1.A-B-O型之交互配合试验 1761
(一)试管法交互配合试验 1761
(一)试管法交互配合试验 1761
1.A-B-O型之交互配合试验 1761
十二、血液之交互配合试验 1761
(二)玻片法交互配合试验 1763
(二)玻片法交互配合试验 1763
2.Rh-Hr因子之交互配合试验 1766
(一)试管法交互配合试验 1766
(一)试管法交互配合试验 1766
2.Rh-Hr因子之交互配合试验 1766
(二)玻玻片法交互凝集试验 1767
(二)玻玻片法交互凝集试验 1767
十三、血液之输入 1768
十三、血液之输入 1768
1.输血之方法(1768 ) 1771
2.输血之途径 1771
2.输血之途径 1771
1.输血之方法(1768 ) 1771
(一)静脉内输血法(1771) (二)动脉内输血法 1773
(一)静脉内输血法(1771) (二)动脉内输血法 1773
(三)骨髓腔内输血法(1776) (四)腹腔内输血法 1776
(三)骨髓腔内输血法(1776) (四)腹腔内输血法 1776
3.输血之速度与剂量 1777
(五)肌肉内输血法 1777
3.输血之速度与剂量 1777
(五)肌肉内输血法 1777
4.大量输血时应注意事项 1778
4.大量输血时应注意事项 1778
5.输血时之守则 1779
5.输血时之守则 1779
1.致热原反应 1780
2.过敏性反应 1780
十四、输血后之并发症 1780
2.过敏性反应 1780
3.溶血性反应 1780
3.溶血性反应 1780
1.致热原反应 1780
十四、输血后之并发症 1780
(一)溶血现象之原因(1781) (二)溶血反应之症状 1782
(一)溶血现象之原因(1781) (二)溶血反应之症状 1782
(三)溶血反应之诊断(1783) (四)溶血原因之诊断 1783
(三)溶血反应之诊断(1783) (四)溶血原因之诊断 1783
4.细菌性反应 1784
4.细菌性反应 1784
5.疾病之感染 1787
5.疾病之感染 1787
9.其他并发症 1788
6.循环负荷过量 1788
7.同族感应性反应 1788
8.血清病 1788
9.其他并发症 1788
8.血清病 1788
7.同族感应性反应 1788
6.循环负荷过量 1788
第一节 皮肤试验之方法 1789
第二十六章 皮肤试验 1789
一、皮上试验 1789
第一节 皮肤试验之方法 1789
第二十六章 皮肤试验 1789
一、皮上试验 1789
二、皮内试验 1791
二、皮内试验 1791
三、结合膜试验 1792
三、结合膜试验 1792
四、鼻腔试验 1793
五、贴药试验 1793
第二节 生物性皮肤试验 1793
四、鼻腔试验 1793
第二节 生物性皮肤试验 1793
五、贴药试验 1793
六、被动转移试验 1794
六、被动转移试验 1794
一、锡克(Schick)氏试验 1795
1.试验之方法 1795
1.试验之方法 1795
一、锡克(Schick)氏试验 1795
二、狄克(Dick)氏试验 1797
二、狄克(Dick)氏试验 1797
2.结果之解释 1797
2.结果之解释 1797
1.试验之方法 1798
2.结果之解释 1798
三、萧尔兹与契尔通(Schultz-Charlton)两氏退疹试验 1798
三、萧尔兹与契尔通(Schultz-Charlton)两氏退疹试验 1798
2.结果之解释 1798
1.试验之方法 1798
(一)冯比奎脱(Von pirquet)氏皮上试验法 1799
2.结果之解释 1799
1.试验之方法 1799
四、结核菌素试验 1799
(一)冯比奎脱(Von pirquet)氏皮上试验法 1799
1.试验之方法 1799
1.试验之方法 1799
四、结核菌素试验 1799
2.结果之解释 1799
1.试验之方法 1799
(二)曼托克斯(Mantoux)氏皮内试验法 1800
(二)曼托克斯(Mantoux)氏皮内试验法 1800
(三)伏尔麦(Vollmer)氏贴药试验法 1803
(三)伏尔麦(Vollmer)氏贴药试验法 1803
2.结果之解释 1803
2.结果之解释 1803
五、卡介苗皮上试验 1805
五、卡介苗皮上试验 1805
2.试验之结果 1806
2.试验之结果 1806
1.试验之方法 1806
1.试验之方法 1806
3.附注 1807
3.附注 1807
1.变态反应原浸出液之制备 1811
1.变态反应原浸出液之制备 1811
皮肤试验 1811
六、测定对吸入性及食物性变态反应原过敏性之 1811
六、测定对吸入性及食物性变态反应原过敏性之 1811
皮肤试验 1811
(一)一般应注意事项(1811) (二)花粉浸出液之制备 1813
(一)一般应注意事项(1811) (二)花粉浸出液之制备 1813
(三)室内尘埃浸出液之制备(1813) (四)毛发等浸出液之制备(1814) (五)丝类浸出液之制备(1814) (六)肉类及鱼类浸出液之制备(1814) (七)谷物浸出液之制备(1815) (八)种子、香料、饮料及硬果类浸出液之制备(1815) (九)蔬菜浸 1816
(三)室内尘埃浸出液之制备(1813) (四)毛发等浸出液之制备(1814) (五)丝类浸出液之制备(1814) (六)肉类及鱼类浸出液之制备(1814) (七)谷物浸出液之制备(1815) (八)种子、香料、饮料及硬果类浸出液之制备(1815) (九)蔬菜浸 1816
2.试验之方法 1817
3.附注 1817
3.附注 1817
2.试验之方法 1817
七、测定对药物过敏性之皮肤试验 1818
1.试验之方法 1818
七、测定对药物过敏性之皮肤试验 1818
1.试验之方法 1818
八、测定对血清过敏性之皮肤试验 1819
1.试验之方法 1819
八、测定对血清过敏性之皮肤试验 1819
1.试验之方法 1819
2.结果之解释 1820
九、测定对白喉类毒素过敏性之皮肤试验 1820
2.结果之解释 1820
1.试验之方法 1820
2.结果之解释 1820
九、测定对白喉类毒素过敏性之皮肤试验 1820
1.试验之方法 1820
2.结果之解释 1820
2.结果之解释 1821
十、诊断布鲁氏菌病之皮肤试验 1821
1.试验之方法 1821
2.结果之解释 1821
十、诊断布鲁氏菌病之皮肤试验 1821
1.试验之方法 1821
十二、诊断麻风之皮肤试验 1822
1.试验之方法 1822
2.结果之解释 1822
十一、诊断土拉巴斯德氏菌病之皮肤试验 1822
1.试验之方法 1822
2.结果之解释 1822
十二、诊断麻风之皮肤试验 1822
十一、诊断土拉巴斯德氏菌病之皮肤试验 1822
1.抗原之制备 1823
十三、诊断软性下疳之皮肤试验 1823
3.结果之解释 1823
2.试验之方法 1823
1.抗原之制备 1823
2.试验之方法 1823
3.结果之解释 1823
十三、诊断软性下疳之皮肤试验 1823
1.抗原之制备 1824
2.试验之方法 1824
1.抗原之制备 1824
(一)菌体抗原(1824) (二)组织抗原 1824
2.试验之方法 1824
3.结果之解释 1824
3.结果之解释 1824
(一)菌体抗原(1824) (二)组织抗原 1824
3.结果之解释 1825
十四、诊断花柳性淋巴肉芽肿之皮肤试验 1825
1.抗原之制备 1825
3.结果之解释 1825
2.试验之方法 1825
十四、诊断花柳性淋巴肉芽肿之皮肤试验 1825
1.抗原之制备 1825
2.试验之方法 1825
1.抗原之制备 1826
十五、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之皮肤试验 1826
2.试验之方法 1826
十五、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之皮肤试验 1826
1.抗原之制备 1826
2.试验之方法 1826
3.试验之结果 1826
3.试验之结果 1826
十六、诊断细粒棘球条虫病之皮肤试验 1827
1.抗原之制备 1827
2.试验之方法 1827
十六、诊断细粒棘球条虫病之皮肤试验 1827
1.抗原之制备 1827
2.试验之方法 1827
1.试验之方法 1828
十七、诊断旋毛虫病之皮肤试验 1828
十七、诊断旋毛虫病之皮肤试验 1828
1.试验之方法 1828
2.结果之解释 1828
2.结果之解释 1828
3.结果之解释 1828
3.结果之解释 1828
(一)抗原之制备(1829) (二)试验之方法 1829
1.应用肝片吸虫作抗原之皮肤试验 1829
十八、诊断日本血吸虫病之皮肤试验 1829
(一)抗原之制备(1829) (二)试验之方法 1829
1.应用肝片吸虫作抗原之皮肤试验 1829
十八、诊断日本血吸虫病之皮肤试验 1829
(三)试验之结果 1830
(三)试验之结果 1830
2.应用血吸虫成虫作抗原之皮肤试验 1830
2.应用血吸虫成虫作抗原之皮肤试验 1830
(一)抗原之制备(1830) (二)试验之方法 1831
(三)反应之标准(1831) (四)试验之结果 1831
(一)抗原之制备(1830) (二)试验之方法 1831
(三)反应之标准(1831) (四)试验之结果 1831
十九、诊断肺吸虫病之皮肤试验 1832
1.抗原之制备 1832
十九、诊断肺吸虫病之皮肤试验 1832
1.抗原之制备 1832
2.试验之方法 1833
3.试验之结果与解释 1833
3.试验之结果与解释 1833
2.试验之方法 1833
4.附注 1834
4.附注 1834
一、测定铅中毒之皮肤试验 1836
第三节 其他皮肤试验 1836
第三节 其他皮肤试验 1836
一、测定铅中毒之皮肤试验 1836
二、测定银质沉着之皮肤试验 1836
二、测定银质沉着之皮肤试验 1836
第二十七章 水质之检验 1837
一、采集之方法 1837
第一节 水样之采集 1837
第一节 水样之采集 1837
一、采集之方法 1837
第二十七章 水质之检验 1837
二、送验相隔之时间 1839
二、送验相隔之时间 1839
三、检验结果之表示法 1840
三、检验结果之表示法 1840
第二节 理学检验 1841
一、温度 1841
二、臭气 1841
第二节 理学检验 1841
一、温度 1841
二、臭气 1841
三、味道 1842
三、味道 1842
四、色泽 1843
1.氯化低钴与氯铂酸钾法 1843
四、色泽 1843
1.氯化低钴与氯铂酸钾法 1843
(一)标准比色液之配制(1843) (二)比色之方法 1844
(一)标准比色液之配制(1843) (二)比色之方法 1844
2.硫酸钴与重铬酸钾法 1844
2.硫酸钴与重铬酸钾法 1844
五、浊度 1845
1.比浊法 1845
2.杰克逊(Jackson)氏烛光比浊计法 1845
(一)标准比浊液之制备(1845) (二)比较浊度之方法 1845
2.杰克逊(Jackson)氏烛光比浊计法 1845
(一)标准比浊液之制备(1845) (二)比较浊度之方法 1845
1.比浊法 1845
五、浊度 1845
六、固体含量 1848
1.固体总量 1848
1.固体总量 1848
六、固体含量 1848
3.固定残渣 1849
2.烧灼减重 1849
2.烧灼减重 1849
3.固定残渣 1849
一、pH值 1850
第三节 化学检验 1850
一、pH值 1850
二、碱度 1850
4.溶解固体总量 1850
二、碱度 1850
5.混?固体总量 1850
5.混?固体总量 1850
4.溶解固体总量 1850
第三节 化学检验 1850
1.酚酜碱度之测定 1851
1.酚酜碱度之测定 1851
2.甲基橙碱度之测定 1852
2.甲基橙碱度之测定 1852
2.矿物酸度之测定 1853
1.酸度总量之测定 1853
三、酸度 1853
三、酸度 1853
1.酸度总量之测定 1853
2.矿物酸度之测定 1853
1.苏打试剂法 1854
四、硬度 1854
四、硬度 1854
1.苏打试剂法 1854
2.肥皂溶液法 1856
2.肥皂溶液法 1856
3.计算测定法 1857
3.计算测定法 1857
1.蒸馏法 1858
五、氨氮 1858
五、氨氮 1858
1.蒸馏法 1858
2.直接加奈萨勒氏试剂比色法 1861
2.直接加奈萨勒氏试剂比色法 1861
3.简易测定法 1862
3.简易测定法 1862
六、蛋白性氮 1862
六、蛋白性氮 1862
七、有机氮 1863
七、有机氮 1863
八、亚硝酸盐氮 1864
八、亚硝酸盐氮 1864
九、硝酸盐氮 1866
九、硝酸盐氮 1866
十、硫酸盐 1868
十、硫酸盐 1868
十一、氯化物 1869
十一、氯化物 1869
十二、氟化物 1871
十二、氟化物 1871
十三、铁总量 1872
十三、铁总量 1872
十四、铜 1875
2.定量试验 1875
十四、铜 1875
1.定性试验 1875
2.定量试验 1875
1.定性试验 1875
十五、铅 1876
1.定性试验 1876
十五、铅 1876
1.定性试验 1876
2.定量试验 1877
2.定量试验 1877
(一)硫化氢法(1877)(二)二苯硫缩胺基脲(Dithizone)法 1878
(一)硫化氢法(1877)(二)二苯硫缩胺基脲(Dithizone)法 1878
十六、锌 1879
十六、锌 1879
十七、油脂 1881
十七、油脂 1881
十八、酚类 1882
十八、酚类 1882
十九、耗氧量 1884
十九、耗氧量 1884
二十、溶解氧 1886
二十、溶解氧 1886
二十一、生化需氧量 1889
二十一、生化需氧量 1889
二十二、余氯 1891
二十二、余氯 1891
1.邻二甲基二胺基联苯(Ortho-tolidine)法 1892
1.邻二甲基二胺基联苯(Ortho-tolidine)法 1892
2.邻二甲基二胺基联苯——亚砷酸盐法 1895
2.邻二甲基二胺基联苯——亚砷酸盐法 1895
3.甲基橙法 1897
4.碘滴定法 1897
4.碘滴定法 1897
3.甲基橙法 1897
一、饮水消毒加漂白粉量之简易测定法 1899
附录 1899
5.碘淀粉试纸法 1899
一、饮水消毒加漂白粉量之简易测定法 1899
附录 1899
5.碘淀粉试纸法 1899
二、漂白粉内有效氯含量之测定 1901
二、漂白粉内有效氯含量之测定 1901
1.砷化物 1902
二十三、水内毒物之检验 1902
1.砷化物 1902
二十三、水内毒物之检验 1902
(一)定性试法(1902) (二)定量试法 1903
(一)定性试法(1902) (二)定量试法 1903
2.氰化物 1904
2.氰化物 1904
(一)定性试法(1904) (二)定量试法 1905
(一)定性试法(1904) (二)定量试法 1905
3.烟碱(Nicotine) 1906
3.烟碱(Nicotine) 1906
第四节 细菌学检验 1907
5.芥子气(Mustard gas) 1907
4.番木?碱(Strychnine) 1907
4.番木?碱(Strychnine) 1907
5.芥子气(Mustard gas) 1907
第四节 细菌学检验 1907
一、细菌总数之计数 1908
一、细菌总数之计数 1908
1.苏联法 1910
二、肠杆菌类细菌之检验 1910
1.苏联法 1910
二、肠杆菌类细菌之检验 1910
(1)第一阶段——发酵试验 1911
(一)检查及鉴定有无肠杆菌类细菌之存在 1911
(1)第一阶段——发酵试验 1911
(一)检查及鉴定有无肠杆菌类细菌之存在 1911
(二)肠杆菌指数及肠杆菌菌值之测定 1912
(3)第三阶段——作第二次发酵试验 1912
(二)肠杆菌指数及肠杆菌菌值之测定 1912
(3)第三阶段——作第二次发酵试验 1912
(2)第二阶段——接种于远藤(Endo)氏琼脂培养基 1912
(2)第二阶段——接种于远藤(Endo)氏琼脂培养基 1912
(1)适用于自来水及自流井水 1913
(2)适用于自来水及深井水 1913
(2)适用于自来水及深井水 1913
(1)适用于自来水及自流井水 1913
(3)适用于肠杆菌数变动不大之洁净水样 1914
(4)适用于水源及污水 1914
(4)适用于水源及污水 1914
(3)适用于肠杆菌数变动不大之洁净水样 1914
(5)适用于水源及污水 1915
(6)适用于水源及污水 1915
(6)适用于水源及污水 1915
(5)适用于水源及污水 1915
2.美国法 1916
(三)薄膜超滤器检查肠杆菌法 1916
2.美国法 1916
(三)薄膜超滤器检查肠杆菌法 1916
(二)证实试验 1917
(一)假定试验 1917
(二)证实试验 1917
(一)假定试验 1917
(三)完成试验 1918
(三)完成试验 1918
(1)近似值(Most probable number)法 1920
(1)近似值(Most probable number)法 1920
(2)指示值(Indicate number)法 1921
(2)指示值(Indicate number)法 1921
三、大肠杆菌族细菌之鉴别 1923
四、水内病原菌之检验 1923
四、水内病原菌之检验 1923
1.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及痢疾杆菌等 1923
1.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及痢疾杆菌等 1923
三、大肠杆菌族细菌之鉴别 1923
2.霍乱弧菌之检验 1925
2.霍乱弧菌之检验 1925
第二十八章 乳类之检验 1926
一、标本之采取 1926
第一节 牛乳之检验 1926
一、标本之采取 1926
第一节 牛乳之检验 1926
第二十八章 乳类之检验 1926
2.比重之测定 1927
1.酸碱度之测定 1927
二、理学与化学检验 1927
1.酸碱度之测定 1927
二、理学与化学检验 1927
2.比重之测定 1927
(一)直接秤量法(1928) (二)间接计算法 1928
4.灰份之测定 1928
(一)直接秤量法(1928) (二)间接计算法 1928
3.固体总量之测定 1928
3.固体总量之测定 1928
4.灰份之测定 1928
5.脂肪之测定 1929
5.脂肪之测定 1929
6.蛋白质之测定 1931
6.蛋白质之测定 1931
7.乳糖之测定 1932
7.乳糖之测定 1932
三、细菌学检验 1934
1.牛乳内细菌总数之测定 1934
(一)比色法(1932),(二)滴定法(1932)。 1934
1.牛乳内细菌总数之测定 1934
三、细菌学检验 1934
(一)比色法(1932),(二)滴定法(1932)。 1934
(一)培养计数法(1934) (二)直接镜检计数法 1935
(一)培养计数法(1934) (二)直接镜检计数法 1935
2.美蓝(亚甲蓝)还原试验 1936
2.美蓝(亚甲蓝)还原试验 1936
3.牛乳内病原菌之检验 1938
3.牛乳内病原菌之检验 1938
(三)结核杆菌(1940) (四)布鲁氏菌属细菌 1940
(一)溶血性链球菌(1938) (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 1940
(三)结核杆菌(1940) (四)布鲁氏菌属细菌 1940
(一)溶血性链球菌(1938) (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 1940
(五)白喉杆菌(1941) (六)大肠杆菌族细菌 1942
(五)白喉杆菌(1941) (六)大肠杆菌族细菌 1942
四、磷酸酶试验 1943
四、磷酸酶试验 1943
2.硼酸或硼砂 1946
1.马福林 1946
五、牛乳内防腐剂之检出 1946
五、牛乳内防腐剂之检出 1946
1.马福林 1946
2.硼酸或硼砂 1946
4.安息香酸 1947
4.安息香酸 1947
3.水杨酸(柳酸) 1947
3.水杨酸(柳酸) 1947
六、牛乳内掺杂之检出 1948
1.掺水之检验 1948
1.掺水之检验 1948
六、牛乳内掺杂之检出 1948
2.掺米汤之检验 1949
3.掺豆浆之检验 1949
3.掺豆浆之检验 1949
2.掺米汤之检验 1949
第二节 人乳之检验 1951
一、标本之采取 1951
二、脂肪之测定 1951
一、标本之采取 1951
第二节 人乳之检验 1951
二、脂肪之测定 1951
三、其他项目 1952
三、其他项目 1952
- 《微生物培养与显微检验》李晶主编 2018
- 《间充质干细胞基础与临床》韩忠朝著 2015
- 《浙江中医临床名家 朱古亭》方剑乔总主编 2019
- 《新编临床药物使用规范》孙国栋,解华主编 2017
- 《人体寄生虫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供基础 临床 预防 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第2版》诸欣平,苏川 2018
- 《牙髓病学 生物学与临床视角》(意)多米尼科·里库奇,(巴西)小约瑟·斯奎拉编;陈刚,殷欣,苏阳责编;刘贺,汪林译 2020
- 《药物学基础与临床应用》李敏主编 2018
- 《生物化学 本科临床 英文版》张晓伟 2018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应用技能型规划教材 供护理、助产、临床医学专业用 生物化学 本科》张又良,郭桂平主编 2016
- 《正畸临床拔牙矫治》(中国)段银钟 2019
- 《父亲的树 陈忠实作品精读》(中国)陈忠实 2019
- 《笛艺 中》蔡敬民著 2019
- 《笛艺 下》蔡敬民著 2019
- 《清白堂稿》(明)蔡献臣著;陈炜点校 2019
- 《跟任何人都可以用英语聊聊天》蔡莱蒙德著 2019
- 《纺车,纺车,纺起来 数字10-100》(韩)蔡松花文 2016
- 《优雅女人品位修行书》蔡少惠著 2019
-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黄仕忠编 2019
- 《沸腾的群山》吴富佳,蔡国栋编绘 2019
- 《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和协同减排》(中国)蔡博峰,楼紫阳,刘建国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