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优化模式与技术集成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优化模式与技术集成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优化模式与技术集成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封志明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030101464
  • 页数:287 页
图书介绍: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优化模式与技术集成》目录

第一章 综论 1

第一节 基本思想 1

一、关于农业资源及其高效利用 1

二、关于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2

三、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的方法及途径 7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8

一、关于环境识别与系统诊断 9

二、关于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优化模式 13

三、关于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的集成 15

四、模式优化与技术集成辅助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8

第三节 主要研究成果和建议 23

一、主要研究成果 24

二、重要建议 29

上篇 专题研究 33

第二章 区域光热资源利用率评价及其提高的技术途径 33

第一节 光热资源生产力与利用率的计算方法 33

一、光热资源生产力的计算方法 33

二、光热资源利用率的计算方法 34

第二节 光热资源利用率计算结果及评价 35

一、实际产量统计 35

三、光热资源利用率评价 36

二、光热资源生产力评价 36

第三节 提高光热资源利用率的技术途径 37

一、提高复种面积,挖掘全年增产潜力 37

二、提高单产水平,挖掘单产潜力 38

三、因地制宜,适区种植 39

四、改低产作物为高产作物 40

第三章 区域作物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相关技术 42

第一节 我国主要作物品种的演变与利用 42

一、水稻的演变与利用 42

第二节 作物品种资源的生产潜力 43

一、水稻品种的增产潜力 43

三、玉米演变与利用 43

二、小麦的演变与利用 43

二、小麦品种的增产潜力 44

三、玉米品种的增产潜力 45

第三节 典型区域作物品种资源开发利用与发展策略 45

一、南方红壤丘陵山区 46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 47

三、华北太行山前平原 47

四、北方农牧过渡带 48

五、西北干旱绿洲区 51

一、饲料与饲料高效利用 54

第一节 饲料资源及其高效利用 54

第四章 饲料资源高效转化的指标体系与技术途径 54

二、关于饲料资源转化效率及其评价 55

第二节 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提高途径 57

一、影响饲料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 57

二、提高饲料转化效率的途径 58

第五章 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与区域适宜性 61

第一节 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体系 61

一、关于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 61

二、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体系 62

三、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65

第二节 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的区域适宜性分析 66

一、华北地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区域适宜性分析 67

二、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区域适宜性分析 68

第六章 化肥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与区域适宜性技术 70

第一节 我国化肥利用的现状 70

一、化肥施用结构不合理,化肥利用率不高 70

二、肥料投入地区之间不平衡 71

三、化肥施用引起的环境问题严重 72

第二节 化肥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73

一、土壤性状的指标体系 73

二、化肥施用结构指标 74

三、化肥生产效率指标 75

四、化肥生产效益评价指标 76

第三节 化肥高效施用技术 77

一、化肥施用总量的确定 78

二、不同生育阶段肥料用量的合理分配 78

第四节 化肥资源高效利用的区域适宜性分析 79

一、华北太行山前平原地区化肥资源的利用 79

二、南方红壤丘陵山区化肥资源的利用 80

三、长江三角洲地区化肥资源的高效利用 81

四、西北干旱绿洲区化肥资源的利用 82

一、化肥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83

第五节 化肥资源区域合理配置 83

二、化肥资源区域合理配置实例 84

第七章 典型区域保护地蔬菜栽培主要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 87

第一节 我国保护地蔬菜空间格局变化 87

一、基本区域格局 87

二、设施结构类型 88

第二节 保护地蔬菜栽培形式的形成因素分析 89

一、区域气候因素 89

二、当地经济及设施因素 91

三、作物生育因素 91

五、市场因素 92

四、技术因素 92

第三节 典型区域保护地蔬菜栽培主要模式 93

一、华北区 93

二、东北区 94

三、南方区 96

四、西北区 97

第四节 保护地蔬菜栽培经济效益分析 97

一、不同保护设施经济效益分析 97

二、不同保护地蔬菜高效栽培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99

一、农业资源的区域特征 105

第一节 环境识别与系统诊断 105

第八章 华北山前平原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模式优化与技术体系集成 105

下篇 分区研究 105

二、作物生产潜力 108

三、土地利用潜力 110

四、水资源支持力及利用效率 111

五、土壤肥力演变与肥料效应 113

第二节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模式与评价 115

一、栾城县农业结构模式演替 115

二、小麦一玉米两熟制模式 117

三、农牧结构模式 127

一、现有技术体系特点 130

第三节 技术体系集成 130

二、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的集成原则和方法 135

三、配套技术体系集成方案 136

第九章 南方红壤丘陵山区立体农业的优化模式与技术体系集成 144

第一节 环境识别 144

一、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144

二、土地资源及其利用 145

第二节 农业资源系统分析 147

一、立体农业的基本内涵 147

二、立体农业的主要模式及结构 149

三、农业种植模式的演变 151

四、农业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 154

第三节 农业种植模式比较分析 155

一、主要农作物和种植模式的生态适应性分析 155

二、农业种植模式的比较分析 158

第四节 典型案例——千烟洲立体农业模式分析 167

一、千烟洲立体农业的主要模式 167

二、千烟洲立体农业模式的效益分析 169

第五节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集成 170

一、现有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170

二、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集成 172

三、与双季稻模式相匹配的技术体系集成方案 179

第一节 环境识别与系统分析 180

第十章 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优化模式与技术体系集成 180

一、气候资源及其光热利用效率 181

二、土地利用与土地生产潜力 182

三、肥料利用与化肥的生产效率 184

四、农业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86

第二节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及效率分析 189

一、耕作制度的演变 189

二、稻一麦两熟制模式 190

三、不同形式的三熟制模式 193

一、现有技术体系 199

第三节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体系集成 199

二、与优化模式相配套的技术体系集成方案 209

第十一章 北方农牧过渡带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优化模式与技术体系的集成 217

第一节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环境识别 217

一、环境总体特征与评价 217

二、农业生态环境适宜性分析 220

第二节 农业资源利用的系统分析 222

一、农业资源利用的能流分析 222

二、农业资源利用的物流分析 224

三、农业生产系统的主要问题 226

一、模式的优化和评价方法 227

第三节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优化模式 227

二、现有基本模式的特点 229

三、现有模式的评价和优选 234

四、优化模式的建立与综合评价 235

第四节 与优化模式相配套的技术体系集成 238

一、典型地区现有技术体系 238

二、与优化模式相配套的技术体系集成 240

第十二章 西北干旱绿洲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优化模式与技术体系集成 250

第一节 环境识别与系统诊断 250

一、气候资源利用与气候生产潜力 251

二、区域土地利用与后备土地资源 254

三、区域水资源与水资源利用效率 255

四、肥料利用效率分析 258

第二节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模式与评价 260

一、绿洲农业的演变 260

二、绿洲农业区域发展模式 261

三、绿洲农业的生产性模式 266

第三节 农业高效利用技术体系集成 272

一、现有的绿洲农业技术体系 273

二、与优化种植模式相配套的技术体系集成 277

参考文献 28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