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金圣叹小说理论与戏剧理论
金圣叹小说理论与戏剧理论

金圣叹小说理论与戏剧理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瑞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05918648
  • 页数:420 页
图书介绍:
《金圣叹小说理论与戏剧理论》目录

目录前 言 1

第一编 小说理论第一章小说的地位、基本特征与作用一 “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小说的地位 3

二 “以文运事”与“因文生事”——小说与史的区别 5

三 “把一百八人性格,都写出来”——小说的魅力在于人物性格 8

四 “天下无道”则“庶人议矣”——小说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作用 9

五 “令人读之油油然有好善之心”——小说的审美教育作用 14

第二章小说的人物性格塑造第一节人物性格的个性与典型性一 “人有其性情”、“气质”、“形状”、“声口”——人物性格的独特性 18

二 “任凭提起一个,都似旧时熟识”——人物性格的典型性 21

第二节 塑造人物性格的艺术辩证法一 “一百六人殆莫不胜于宋江”——人物体系的思想 23

二 “只是写人粗鲁处,便有许多写法”——相似性格之间的对比 24

三 “背面铺粉法”——不同性格之间的对比 26

四 “要写李逵朴至,便倒写其奸猾”——人物性格自身的对比 27

五 “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极近人之笔”——人物性格的真实性 29

第三节 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一 “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32

二 “活是老人声口”——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 37

三 “是家常语,是恩爱语……”——人物语言要表现特定情境中的情态、神态 39

四 “深赖晁盖夹在中间”,“以泯其迹也”——人物对话应自然 40

五 “不完句法”——增强“空间感”的一种尝试 42

第四节通过个性化动作展现人物性格一 “写鲁达阔绰,打人亦打得阔绰”——人物动作与人物个性的一致性 44

二 “纯是精细”与“纯是大胆”——动作对比有助于性格对比 46

三 “有节次,有间架,有方法,有波折”——人物动作的层次 48

第五节 通过人物内心活动刻画人物性格一 “必无一人心头无事”——要写出人物独特的内心活动 50

二 “望空咄咄以茸决其心”——写内心活动要写出性格来 51

三 “写出淫妇一腔心事”——通过外部动作与人物语言表现内心活动 54

四 “既怕林冲,又怕衙内”——要写出心理的复杂性与心理过程 57

第六节 塑造人物性格的其他方法一 “七个人须要逐个出色一写”——在冲突中刻画人物 59

二 “四边草木都须作劲势”——烘托与陪衬 62

三 “‘黑凛凛’三字,不惟画出李逵形状”——写状貌亦是写性格 64

第三章小说的情节、结构第一节小说情节的构思一 “有全书在胸而后下笔著书者”——小说的整体构思 67

二 “霹雳使乱丝丝丝相接”——性格力量与情节 69

三 “曹正贯索在手”——次要人物的设置与情节 70

四 “柴大官人欲敛足不往亦不可得也”——情节的合理性 73

五 “先将汤隆倒插前面”——情节的铺垫与准备 76

第二节 小说情节的艺术魅力一 “只一倒拔垂杨,凡用六层层折”——情节层次的丰富性 78

二 “做梦亦梦不到之奇文”——情节进展的意外性 81

三 “只为中间一段,变为前后三段”——情节演变的多样性 83

四 “一哭失声”、“怒发上指”与“慷慨悲歌”——情节与欣赏心理 86

第三节 情节结构的艺术辩证法一 “将欲避之,必先犯之”——情节的以犯求避 88

二 “写一样事”,“不使其间一笔相犯”——正犯法举例 91

三 “两刀接连,一字不犯”——略犯法举例 95

第四章叙述方法第一节叙述的手法与技巧一 “楔子”——小说的引子 98

二 “弄引法”与“獭尾法”——叙述的起与住 101

三 “茫茫大宋,斯人安在”——叙述中的交代 105

四 “两番使酒接连处,如何做个间架”——叙述中的衔接与过渡 107

五 “避实取虚之法”——叙述中的虚写与实写 111

第二节 叙述结构中的波澜、节奏与审美意境一 “是亦何以异于唱筹量米之法”——叙述切忌雷同 114

二 “以近为贵”与“以远为贵”——叙述中波澜的两种形式 116

三 “愈出愈奇,越转越妙”——叙述要保持新鲜感 117

四 从“微云淡汉”到“奔雷骇电”——叙述结构的节奏 119

五 “山摇地撼”后又“柳丝花朵”——叙述结构中审美意境的变换 125

第三节 叙述中的悬念一 “详之则不可得详,置之则不可得置”——悬念的形成与加剧 127

二 “节节生奇,层层追险”——悬念手段之一 133

三 “三番跌顿,直使读者眼光一闪一闪”——悬念手段之二 134

四 “烦文琐景”使“心头已极闷闷”——悬念手段之三 135

五 “写急事不肯少用笔”——悬念手段之四 137

六 “欲合处故意着实一纵,使读者心路俱断”——悬念手段之五 139

第四节叙述观点一 “从作者笔端写出”与“从武松眼中写出”——叙述中的“观点”问题 140

二 “叙述之法又何其诡谲变幻”——叙述的主观观点 144

三 “从船尾顺写至船头”——客观观点的选择 148

四 “作者眼睛”、“满教场眼睛”与“读者眼睛”——观点的妙用 149

第五章小说的背景与环境一 “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主要矛盾冲突的社会根源 152

二 “高俅来而王进去矣”——对小说所表现的重大社会矛盾的发掘 157

三 “于银子三致意焉”——社会风气的描写 160

四 “要读者认得武二房里如此铺设”——具体环境、气氛的描写 162

五 “写得雪天精神,便令索超精神”——景物与人物 164

六 “写雪便其寒彻骨,写火便其热照面” …——景物描写中的通感 166

第六章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一“小善必为”,“小恶必避”——小说要讲究细节描写 171

二 “生于斯者习于斯”——细节真实与生活真实 173

三“小七天性”“却在琐屑处写出”——细节描写与性格刻画 175

四 “挑酒人唱歌”,三首各有“妙处”——细节描写也要同中见异 181

第五节“要出色写其人,因出色写其刀”——关于细节的审美功能 182

第七章小说的文学语言第一节“字有字法,句有句法”——小说语言的审美表现力 189

第二节“一齐凑发,众妙毕备”——语言艺术要追求空间效果 190

第三节“合成妙语,以发一笑”——词的组合效果 194

第四节“此句有三妙在内”——文学语言的层次与容量 197

第二编戏剧理论第一章戏剧的地位与定义第一节“《西厢记》不同小可,乃是天地妙文”——戏剧的地位 205

第二节“此其最大之章法也”——关于戏剧的定义 211

第二章戏剧的人物塑造第一节“《西厢记》亦止为写得一个人”——戏剧艺术的对象是人 213

第二节“张生是病,双文是药,红娘是药之炮制”——戏剧的人物关系结构 216

第三节“烘云托月之法”——人物的陪衬关系 218

第四节“相其通体自内至外,并无半点轻狂,一毫奸诈——要善于把握人物性格基调 221

第五节“将一时神理都写出来”——把握人物内在精神的基本特征 225

第三章戏剧动作第一节“此方是活双文,非死双文也”——戏剧的特征在于动作 242

第二节“此时张生千思万算,心痒难挠”——戏剧应表现人物的内心动作 248

第三节“慧眼一时觑破,便慧心彻底猜破”——沉默中的内心动作 252

第四节“忽然于极无情处生扭出情来”——内心动作与情节发展 255

第五节“不快活即不疑猜,不疑猜亦不快活”——人物动作与特定情境 258

第六节“写张生惊见双文,目定魂摄,不能遽语”——用动作表现美的效果 261

第四章戏剧冲突第一节“必至之情”与“先王制礼”——关于戏剧冲突 264

第二节“下文无数借厢附斋,皆以此一节为根也”——自觉意志和意志冲突 270

第三节“文章之妙,无过曲折”——人物的内心冲突、性格冲突 275

第四节“阿红则独以为有至难至难者焉”——人物关系与内心冲突 285

第五节“此篇写红娘凡有四段,每段皆作当面斗然变换”——内心冲突的节奏 288

第五章戏剧悬念第一节“今《西厢记》方将自此而起”——关于戏剧悬念 292

第二节“唬吓死人,快活死人也”——局部悬念结构及悬念的审美效果 , 295

第三节“然此节,亦既伏飞虎风闻之根矣”——悬念的连贯与衔接 300

第四节“照定后篇赖婚,作此满心满愿之语”——突转的准备 303

第五节“危哉莺莺,真有何法得出红娘圈哉”——设置局部或微小悬念的手段与技巧 308

第六章戏剧结构第一节“骇目惊心之事,固不必定至于洞天福地而后有”——关于结构的整体观念 317

第二节“生”和“扫”、“此来”和“彼来”、“渐”、“近”、“纵”、“不得不然”、“实写”和“空写”——关于戏剧结构 322

第三节“狮子之所以如此滚、如彼滚,实都为毬也”——结构的统一性 329

第四节“文章有羯鼓解秽之法”——结构要讲究情绪基调的变化 331

第七章戏剧语言第一节“发言之人之心”、“之体”、“之地”“乃实有其不同焉”——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333

第二节“并不费笔费墨,一何如花似锦”——唱词与宾白的戏剧性 339

第三节“有用笔而其笔之前、笔之后、不用笔处无不到者”——戏剧语言的容量与表现力(之一) 343

第四节“此二节之妙,都在字句之外”——戏剧语言的容量与表现力(之二) 349

第八章 戏剧文学对古典戏曲审美特征的体现第一节“莺莺在声音中”、“衣着中”、“月明中”“出现”——人物动作的美化 357

第二节“每曲一句,是游一处”——时间与空间的虚拟性 360

第三节“字字写景,字字是人”——以人物动作为核心的意境美 363

第三编论一般文艺理论问题第一章文学创作的本质第一节“吾则不知其胸中有何等冤苦而为如此设言”——文学的本质在于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369

第二节“世间妙文,原是天下万世人人心里公共之宝”——文学要表现人类共同、永恒的思想感情 371

第三节“巧借古之人之事以自传道其胸中之委折”——关于艺术真实 374

第四节“天下莫易于说鬼而莫难于说虎”——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 379

第二章艺术加工与创作才能第一节“文料之说”——创作素材与艺术加工 383

第二节“才之为言,材也”;“才之为言,裁也”——文学创作的才能 385

第三节“有才与用才”——创作才能与创作的严肃性 387

第三章作家的世界观与思想方法第一节“娑婆世界,大至无量由廷,其故乃起子极微”——作家的世界观应是唯物的 390

第二节“那辗之法”——一种朴素辩证法的思维方法 396

第三节“褒贬固在笔墨之外”——思想倾向与审美评价的隐蔽性 401

第四章创作方法与创作过程第一节“因缘生法”与“格物之法”——关于创作的方法 405

第二节“作文最争落笔”——写作中的起点 411

第三节“灵眼觑见”,“灵手捉住”——创作中的灵感现象 413

第四节“任意挥洒”——创作的即兴性质 416

后记 4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