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共产党基层建设新论
中国共产党基层建设新论

中国共产党基层建设新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小敏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3208728X
  • 页数:24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为导言和十章内容,包括“支部建在连上——基层党建的历史创造和时代新课题”、“贯彻和实践党的政治主张——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职能”、“始终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基层党组织的根本问题”等。
上一篇:保险法下一篇:合同案例精选简析
《中国共产党基层建设新论》目录

导言 “支部建在连上”--基层党建的历史创造和时代新课题 1

党的建设的重要创造 1

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 3

新的挑战与时代创新 6

第一章 贯彻和实践党的政治主张--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职能 10

第一节 党的性质和基层党组织的功能 10

一、民主革命时期党纲党章的规定 11

二、党执政以后的有关规定 13

三、政治功能是党的基本功能 20

第二节 基层党建问题的现象与实质 22

一、政治上的监督保证职能不到位 22

二、把本职工作简单等同于为党做工作 23

三、与行政工作内容上重复、方法上混同 25

四、对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务工作缺乏热情 26

五、对待党员个人民主权利上的失当 27

第三节 基本职能上的清醒和坚定 29

一、加强政党理论和奋斗目标的教育 30

二、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思想 31

三、极大地增强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 32

四、切实增强党员的政治意识 33

第二章 始终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基层党建的根本问题 37

第一节 得人心者得天下 37

一、党生存发展的根基 37

二、党的力量的源泉 39

三、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 40

第二节 拨开纯党务的迷雾 42

一、基层党的工作的误区 42

二、党的事业是群众的事业 45

三、新形势下的新特点新挑战 47

第三节 凝聚群众引导群众 51

一、拓宽民主渠道,搞好宣传教育 51

二、用制度规范,靠示范引导 53

三、关心协调好群众的具体利益 54

四、鼓励支持群众参与公共事务 58

五、融入社会群体,培育骨干力量 59

六、强化基层建设,提高群众素质 60

第三章 非权力性的感召力和动员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运作方式 62

第一节 从对权力性信赖和行政化运作中走出来 62

一、建国后基层党政体制的特点 62

二、调整运作方式的客观必然性 64

三、新的运作机制的基本路向 65

第二节 锻造政治核心地位 66

一、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变化 66

二、功能定位决定运作方式 68

三、功能定位与运作方式的互补性 71

第三节 创造各种有效的活动方式和载体 72

一、根本利益上的一致和认同 73

二、关注方向性、政策性、全局性的大事 74

三、提高依法、依制度行事的自觉性 76

四、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所掌握的资源开展工作 77

五、业余、小型、分散、务实 79

六、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者的非职权影响力 81

七、通过党员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82

第四章 条块结合的横向挂靠--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架构 85

第一节 适应变化发展的新情况 85

一、社会组织变化发展的新趋向 85

二、基层党的组织建设的新特点 87

三、适时调整的必要性紧迫性 89

第二节 组织架构的基本原则和合理边界 90

一、组织建设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91

二、组织构建的“能覆盖”原则 92

三、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原则 93

第三节 条块结合、横向挂靠的模式及其优点 96

一、横向挂靠的定义和运作特点 96

二、横向挂靠方式的主要优点 99

三、分类挂靠的不同模式 100

第四节 条块结合、横向挂靠的党员管理模式 102

一、流动党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02

二、条块结合、横向挂靠的管理思路和运作方法 105

三、采用现代化手段实施党员管理 106

第五章 政治热情与党内民主--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所在 108

第一节 党内民主是党的活力之源 108

一、党员积极性的重要源泉 108

二、党的组织制度的重要基础 110

三、解决党内矛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113

第二节 加强党内民主是基层党建的迫切需要 114

一、活力不足已成为基层党建的普遍问题 115

二、民主不充分是缺乏活力的重要原因 116

三、基层党员的真情呼唤 118

第三节 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着力点 120

一、在党内健全民主的决策制度 121

二、坚持干部的民主选拔评议制度 121

三、健全党内的报告制度 122

四、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和议事制度 123

五、积极试行党代表常任制 124

六、健全党内民主监督制度 126

第六章 社区和“两新”组织--基层党建的新生长点 131

第一节 执政党管理和控制社会的新课题 131

一、管理社会的新任务新挑战 131

二、执政党基层组织的独特优势 135

三、利用各种资源,整合各种力量 135

第二节 构建城市社区党建新格局 137

一、社区党组织的独特地位 137

二、增强社区党组织的主导能力 139

三、依托社会组织管理社会 144

第三节 形成“两新”组织党建新机制 148

一、认识“两新”组织的新特点 149

二、明确“两新”组织党建新任务 149

三、建立“两新”组织党建新机制 152

四、探索“两新”组织党建新方法 154

第七章 必要的工作载体和物质支撑--基层党建的重要条件 157

第一节 基层党建需要一定的物质支撑 157

一、政党活动的物质基础 157

二、现阶段的问题和困难 160

三、绕不过去的实际问题 162

第二节 积极探求基层党建的载体条件 163

一、依托经济和社会组织的管理岗位 163

二、依托社区的资源平台 164

三、依托行业性组织网络 165

第三节 探索解决物质支撑的多种渠道 166

一、基层党组织的经费筹措 166

二、创造条件建立基层“党员之家” 170

三、建立基层党建的网络平台 170

四、基层党的干部的职业援助 172

第八章 高素质的党员和党员干部--基层党建的关键 175

第一节 建设高素质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是当务之急 175

一、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 175

二、新形势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更高要求 177

三、提高党员干部素质要有新举措 179

第二节 保持先锋队的本色,兵要精质要优 187

一、党员要有党员的素质 187

二、正视党员队伍的现状 188

三、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的着力点 190

第三节 用制度和机制促进高素质队伍建设 197

一、提高素质需要有内在动力 197

二、从制度上严格把好进口关 197

三、实行分层分类教育管理 199

四、建立党员示范责任区 200

五、建立不合格党员的退出机制 200

第九章 注重工作的实际成效--基层党建的评价标准 202

第一节 最重要的是工作实效 202

一、摆脱评价体系中的形式主义 203

二、制定科学的工作评价标准 205

三、高度重视基层党员和群众的评判 210

第二节 建立完善有助于提高实效的制度规范 212

一、实行基层党建的目标管理和动态管理 212

二、建立基层干部科学的考察规范 213

三、制定基层党建的报导服务规范 213

四、制定切实改进作风的有关制度和措施 215

五、帮助基层建立自我解决问题的机制 217

六、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的激励机制 218

第三节 给基层创造性工作以更大空间 219

一、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219

二、党组织的要求和党员的主动性的统一 220

三、党的工作与所依托组织特点的统一 221

四、一般工作要求和基层自身规范的统一 222

五、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统一 222

第十章 充满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基层党建的目标和前景展望 224

第一节 新世纪新形势的新呼唤 224

一、增强创造力 224

二、增强凝聚力 226

三、增强战斗力 227

第二节 尚待开发和充满希望的热土 228

一、基层党建的优势 228

二、新的经验和新的突破 229

三、转型的阵痛必将迎来充满生机的春天 233

第三节 基层党建的再出发 235

一、坚持党的建设的正确方向 236

二、在社会发展进步中提高基层党建水平 239

三、在开拓创新中创造基层党建新业绩 242

后记 24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