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民法物权
民法物权

民法物权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于海涌,丁南主编(中山大学法学院)
  • 出 版 社: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306019732
  • 页数:332 页
图书介绍:
《民法物权》目录

第一编 物权法总论 1

第一章 物权通论 1

第一节 物权的内涵 1

一、物权的定义 1

二、物权的特征 2

第二节 物权之客体 3

一、物权法上的物 3

二、物的分类 4

三、不动产物权与动产物权 6

二、主物权与从物权 6

一、完全物权与定限物权 6

第三节 物权之类型体系 6

四、意定物权与法定物权 7

五、登记物权与不登记物权 7

六、本权与占有 7

第四节 物权之效力 7

一、排他效力 7

二、优先效力 8

三、追及效力 9

四、物上请求权 10

二、发挥物之经济效用 11

一、物权之本质属性 11

第一节 物权法定原则 11

第二章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11

三、保证物权变动之安全快捷 12

第二节 一物一权原则 12

第三节 公示公信原则 13

一、公示原则 13

二、公信原则 15

第四节 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 16

一、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基本观点 16

二、物权行为理论存在的争议 18

三、物权行为理论下的利益状态分析 21

四、物权行为理论的发展 22

五、物权行为理论对我国物权立法的影响 23

第三章 物权变动 26

第一节 物权变动的涵义 26

一、物权之发生 26

二、物权之变更 26

三、物权之消灭 26

第二节 物权变动的基本模式 27

一、意思主义变动模式 27

二、表示主义变动模式(一):“物权合同加公示”变动模式 28

三、表示主义变动模式(二):“债权合同加公示”变动模式 29

第三节 物权变动的基本范畴 30

一、物权交易当事人之保护 30

三、善意第三人之保护 31

二、真正权利人之保护 31

第四节 物权变动中保护第三人利益的规则 33

一、公示公信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的比较分析 34

二、物权行为无因性与公示公信原则的关系 38

第五节 无权处分中债权行为的法律效力问题 40

一、关于无权处分的争议 40

二、买卖合同的效力与立法者的价值取向 41

三、利害关系人利益状态的实证分析 43

四、法学解释方法之检讨 47

五、从比较法的角度观察 48

六、对于无权处分行为的初步结论 49

一、所有权的意义 51

二、所有权在民法中的意义 51

第二编 所有权 51

第一节 所有权的含义与特征 51

第四章 所有权概述 51

三、所有权的特征 53

第二节 所有权的社会作用 56

一、财产所有权制度使一个国家的所有制制度得以巩固和完善 56

二、财产所有权制度是一个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57

三、财产所有权制度与契约制度结合共同构筑国家基本的财产制度 57

四、所有权制度对社会人格伦理的影响 57

一、所有权权能的意义 58

二、所有权的积极权能 58

第三节 所有权的权能 58

三、所有权的消极权能 61

第四节 所有权观念的演变 62

一、关于所有权本质的各种学说 62

二、法律制度中的所有权观念的时空演变 64

第五节 所有权的分类 67

一、国家所有权 68

二、集体所有权 69

三、私人所有权 71

第五章 不动产所有权 73

第一节 不动产所有权的范围 73

一、土地所有权 73

二、房屋所有权 75

三、房屋建筑物的区分所有权 76

四、空间权 80

第二节 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与丧失 82

一、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 82

二、不动产所有权的丧失 84

第三节 不动产的相邻关系 85

一、相邻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85

二、处理相邻关系的基本原则 86

三、相邻关系的种类 87

第六章 动产所有权 90

第一节 动产所有权的范围 90

一、动产的概念和特征 90

二、动产的范围 91

第二节 动产所有权的取得 92

一、善意取得 93

二、先占 96

三、添附 98

四、埋藏物、隐藏物的发现 101

五、遗失物的拾得 103

六、取得时效 103

第三节 动产所有权的丧失 106

一、因买卖、赠与、互易等法律行为引起的所有权丧失 106

四、他人因善意取得、取得时效等原因而丧失所有权 107

五、因标的物被征收或没收而丧失所有权 107

三、因所有物灭失而丧失所有权 107

二、因所有权人抛弃所有物而丧失所有权 107

六、因添附而丧失所有权 108

七、因担保物权的实现而丧失所有权 108

第七章 共有 109

第一节 共有概述 109

一、共有的概念和特征 109

二、共有的成立原因与分类 110

第二节 按份共有 111

一、按份共有的概念和特征 111

二、按份共有的内部关系 111

三、按份共有的外部关系 115

四、共有物的分割 116

第三节 共同共有 117

一、共同共有的概念和特征 117

二、共同共有的内外部关系 117

三、共同共有的类型 118

第三编 用益物权 122

第八章 用益物权概论 122

第一节 用益物权的性质 122

一、用益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122

二、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的区别 123

一、促进物的有效利用 125

第二节 用益物权的功能 125

二、保障物的使用过程中的利益平衡 126

三、维护物的利用秩序 126

第三节 用益物权的历史发展 127

一、罗马法中的用益物权 127

二、罗马法用益物权制度在大陆法系国家的继受与发展 128

第四节 用益物权的类型 129

一、我国民法规定的用益物权的类别 129

二、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的重构 129

第九章 地上权 131

第一节 地上权的基础理论 131

一、地上权的概念与特征 131

三、地上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132

二、地上权与永佃权的异同 132

第二节 地上权的取得 134

一、因法律行为而取得 134

二、因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而取得 134

三、地上权的存续期间 135

第三节 地上权的效力 136

一、地上权人的权利 136

二、地上权人的义务 137

第四节 地上权的消灭 138

一、因存续期限届满而消灭 138

二、因地上权的抛弃而消灭 138

五、因土地灭失而消灭 139

三、因地上权的撤销而消灭 139

四、因约定消灭事由的发生而消灭 139

第五节 地上权消灭的法律后果 140

一、涂销地上权的登记,返还土地 140

二、地上权的取回权 140

三、土地所有人的购买权 140

四、土地所有人的补偿义务和延长期限请求权 140

五、费用偿还请求权 140

六、地上权上的抵押权消灭 141

第十章 农地使用权 142

第一节 农地使用权的基础理论 142

一、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142

二、农地使用权的概念与特征 144

三、农地使用权的期限 145

第二节 农地使用权的取得 145

一、因法律行为而取得 145

二、基于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而取得 146

第三节 农地使用权的效力 146

一、农地使用权人的权利 146

二、农地使用权人的义务 147

第四节 农地使用权的消灭 147

一、农地使用权的消灭原因 148

二、农地使用权消灭的法律后果 148

一、地役权的概念与特征 149

第一节 地役权的基础理论 149

第十一章 地役权 149

二、地役权与相邻权的区别 150

三、地役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151

四、地役权的种类 152

五、地役权的主体和客体 153

第二节 地役权的取得 153

一、基于法律行为而取得 153

二、基于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而取得 154

第三节 地役权的效力 154

一、地役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154

二、供役地人的权利和义务 155

四、约定消灭事由的发生 156

三、消灭时效 156

五、抛弃 156

第四节 地役权的消灭 156

一、土地的灭失 156

二、目的之事实不能实现 156

六、混同 157

七、法院宣告 157

第十二章 典权 158

第一节 典权的基础理论 158

一、典权的概念与特征 158

二、典权与类似权利的区别 159

三、典权的性质 161

四、关于典权制度的存废 162

一、基于法律行为而取得 163

第二节 典权的取得 163

二、基于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而取得 164

三、典权的期限 164

第三节 典权的效力 166

一、典权人的权利与义务 166

二、出典人的权利和义务 168

第四节 典权的消灭 169

一、回赎 169

七、典物的灭失 170

六、典权的抛弃 170

五、混同 170

四、别卖 170

三、作绝 170

二、找贴 170

第十三章 特殊用益物权 171

第一节 矿业权 171

一、矿产资源的概念和特征 171

二、矿业权 171

三、探矿权 175

四、采矿权 176

第二节 渔业权、狩猎权 177

一、渔业权 177

二、狩猎权 180

第三节 取水权 182

一、水资源及其特征 182

二、水资源所有权与利用权 182

三、取水权 184

第四编 担保物权 186

第十四章 担保物权概说 186

第一节 担保物权的性质 186

一、担保物权的意义 186

二、担保物权的社会作用 187

第二节 担保物权的种类 189

一、法定担保物权与意定担保物权 189

四、留置性担保物权与优先清偿性担保物权 190

二、动产担保物权、不动产担保物权、权利担保物权与非特定财产担保物权 190

三、占有担保物权与非占有担保物权 190

五、定限型担保物权与权利移转型担保物权 191

六、典型担保与非典型担保 191

第三节 担保物权的性质 191

一、担保物权的价值性 191

二、担保物权的从属性 192

三、担保物权的不可分性 192

四、担保物权的物上代位性 192

第一节 抵押权概述 193

一、抵押权的意义 193

第十五章 抵押权 193

二、抵押权的特性 194

第二节 抵押权的取得 195

一、基于法律行为而取得 195

二、基于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而取得 196

第三节 抵押权的效力 197

一、抵押权担保的债权范围 197

二、抵押权标的物的范围 198

三、抵押权对于抵押人的效力 201

四、抵押权对于抵押权人的效力 205

第四节 抵押权的消灭 212

一、法定抵押 214

第五节 特殊抵押权 214

二、权利抵押 215

三、动产抵押 216

四、共同抵押 217

五、最高额抵押 219

六、财团抵押 220

七、证券抵押 221

八、所有人抵押 222

第十六章 质权 223

第一节 质权概述 223

一、质押的意义与社会作用 223

二、质权的分类 224

第二节 动产质押 225

一、动产质权的意义 225

二、动产质权的发生 226

三、动产质权的效力 228

四、动产质权的消灭 235

第三节 权利质权 236

一、权利质权的意义 236

二、权利质权的发生 237

三、权利质权的效力 240

四、权利质权的消灭 243

一、留置权的意义及其社会作用 244

二、留置权的法律特征 244

第一节 留置权概说 244

第十七章 留置权 244

三、留置权与类似权利的区别 245

第二节 留置权的构成要件 247

一、留置权成立的积极要件 247

二、留置权成立的消极要件 249

第三节 留置权的效力 250

一、留置权的效力范围 250

二、留置权人的权利 250

四、留置物所有人的权利义务 251

三、留置权人的义务 251

五、留置权与抵押权的关系 252

第四节 留置权的消灭 252

一、另行提供担保 253

二、占有的丧失 253

第十八章 非典型担保 255

第一节 非典型担保的意义 255

第二节 让与担保 255

一、让与担保的沿革及意义 255

二、让与担保的取得 256

三、让与担保的效力 257

第三节 所有权保留 259

一、所有权保留的意义 259

四、让与担保的消灭 259

二、所有权保留买卖的性质及内外部关系 260

第五编 民法特别法中的物权制度 264

第十九章 海商法中的物权制度 264

第一节 海商法中的物权制度概述 264

第二节 船舶抵押权 266

一、船舶抵押权之设定人 266

二、船舶抵押权之标的 268

三、船舶抵押权之设定方式 269

四、船舶抵押权之效力 270

五、船舶抵押权相互间效力之优劣 274

一、船舶优先权的物权性质 278

第三节 船舶优先权 278

二、船舶优先权的法律效力 282

第四节 船舶留置权 291

一、船舶留置权概述 291

二、海商法上的船舶留置权与船舶抵押权效力之优劣 292

三、民法上船舶留置权与船舶抵押权效力之优劣 295

第五节 船舶质权 296

一、船舶质权概述 296

二、船舶质权与船舶抵押权效力之冲突 297

三、船舶质权与船舶抵押权效力冲突之平衡 297

第二十章 票据法中的物权制度 300

第一节 票据法之基本理念 300

一、占有与票据权利的享有 301

第二节 占有与票据权利 301

三、票据占有之丧失与票据权利之救济 302

二、占有与票据权利的行使 302

第二十一章 保险法中的特别物权制度 304

第一节 损失与赔偿 304

一、全部损失与赔偿 304

二、部分损失与赔偿 305

第二节 委付制度 305

一、委付为一种特殊的物权变动方式 305

二、委付之成立 306

三、委付之效力 306

第一节 占有的性质 307

一、占有的概念 307

第二十二章 概述 307

第六编 占 有 307

二、占有的性质 308

第二节 占有制度的沿革 309

一、概述 309

二、占有与物权的分离 310

三、占有的主观说与客观说 311

第三节 占有的种类 312

一、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 313

二、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 313

三、瑕疵占有与无瑕疵占有 314

四、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 315

五、单独占有与共同占有 316

六、自己占有与占有辅助 316

七、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 317

第四节 准占有 318

一、准占有的概念与功能 318

二、准占有的客体 318

三、准占有的效力 319

第二十三章 占有的取得与丧失 320

第一节 占有的取得 320

一、概述 320

二、占有的原始取得 321

三、占有的继受取得 322

第二节 占有的丧失 324

第二十四章 占有的效力 326

第一节 占有的权利推定 326

第二节 占有状态的推定 326

第三节 动产的善意取得 327

一、善意占有人对占有物的使用收益、费用求偿权及责任 327

二、恶意占有人的求偿权及责任 327

第四节 占有保护 328

一、占有保护的概念 328

二、占有保护的方法 328

主要参考书目 33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