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所有权构造论  传统国有制之解构与全民所有制之重构
所有权构造论  传统国有制之解构与全民所有制之重构

所有权构造论 传统国有制之解构与全民所有制之重构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永正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61426372
  • 页数:19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独特的视角分析指出:国企在企业制度上的根本性弊端,在于所有权本身的制度安排存在缺陷。国企根本性改革的道路,就是解构并重构全民所有制。
《所有权构造论 传统国有制之解构与全民所有制之重构》目录

第一节 国企改革:制度与结构 1

第一章 引论:国企改革的理论反思 1

第二节 驳“消解论” 6

第三节 驳“所有者缺位论” 9

第四节 “两权分离”主张及其局限 11

第五节 “双重所有权”之谬误 16

第六节 国企改革的根本问题是所有权制度 19

第七节 本书的安排 20

一、所有权研究方法上的误区 22

第二章 所有权的构造性的一般分析 22

第一节 引言 22

二、所有权的构造性分析的方法论作用 23

第二节 所有权的法律构造 25

一、所有权概述 25

二、所有权的“绝对性”和“完全性” 26

三、所有权的“非实在性”与“裸体所有权” 27

四、所有权的两种含义:完全所有权(广义所有权)和绝地所有权(狭义所有权) 29

六、所有权成为“绝对权利”的原因 31

五、对“绝对权利”的理解 31

七、“原始占有” 33

八、“派生占有” 34

九、所有权制度改革的原因 35

第三节 关于“法律所有权”和“经济所有权”的划分 36

一、“法律所有权”和“经济所有权”划分滥用的一个实例 36

二、对马克思有关论述的考证 38

三、马克思的原意及其曲解 42

四、从地租和利息的比较分析驳“双重所有权” 43

五、不存在“法律所有权”和“经济所有权”范畴 46

第三章 所有权的构造性的历史分析 48

第一节 所有权的凝聚和发散 48

一、所有权凝聚和发散的含义 48

二、产权空间与权利关系 49

三、所有权主体的类型决定所有权人的权利实现形式 50

四、“机构”作为所有权主体的权利实现形式 51

第二节 所有权的原始发散 52

一、马克思关于原始公有的存在方式的思想 53

二、原始共同体的财产关系 55

三、“所有”关系的原始构造 56

第三节 私有制与所有权凝聚 57

一、小块土地私有瓦解原始公有 57

二、个人所有权的起源 59

三、个体劳动与个人所有权凝聚 61

第四节 “产权陷阱”与所有权发散 63

一、所有权重新发散的历史前提 63

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早期分离不影响(狭义)所有权的凝聚 64

三、“产权陷阱” 65

四、“产权陷阱”:控制权产生的必要条件 67

五、古典企业:个人所有权的实现形式 67

六、所有者退出直接生产过程 68

七、现代企业:共同所有权的实现形式 69

八、“控制权”的独立:所有者再现于企业 70

第五节 控制权与哈持的“合同不完全” 72

一、完全合同和不完全合同 73

二、合同不完全与控制权无关 74

三、“剩余权力”概念质疑 75

四、控制权的产生不依赖于合同不完全 76

五、控制权>完全合同 77

第六节 “发散-凝聚-再发散”定律 78

一、原始公有:所有权原始发散 78

二、私有:所有权凝聚 79

三、共有:所有权完全发散 80

第七节 所有权的图解 81

四、私有不可能永恒 81

第四章 所有权的构造性和特殊分析 84

第一节 论“共有制” 84

一、历史上的共有 84

二、共有制不构成“二重所有” 85

三、共有制的本质 86

四、共有制的兼容性 87

五、共有制的历史作用 88

第二节 共同所有权的分权构造 88

一、共同所有权表现为分权构造 88

二、归属权:共同所有权的权利 89

三、剩余索取权:出资者保留 90

四、“两权分离”的确切含义 91

五、控制权制约经营权 92

第三节 “共有制”的核心问题:控制权的安排 93

一、控制权的安排 93

二、股权分散化与“经理革命” 94

三、股权重新集中与所有者重新夺回控制权 95

四、关于经理控制的解释的评析 97

第四节 股权与债权的比较分析 99

一、债权排斥控制权 99

二、股权需要控制权 100

三、股权产生控制权 101

第五节 法人财产、法人财产权以及所谓“法人所有权” 103

二、法人财产的主体是出资者 104

三、法人财产权:与共同所有权分离的经营权 104

四、公司是市场主体≠公司是自身的主体 106

五、不存在“法人所有权”范畴 106

六、“法人的所有权”本质上是“出资者所有权” 107

第六节 关于经营权 108

第五章 国企所有权的构造性分析 111

第一节 国企所有权的构造性特征 111

第二节 国企所有权的权能结构 113

第三节 国企所有权分权构造原理 116

第六章 国企所有权的现实构造 119

第一节 国企所有权的缺位构造格局 119

第二节 国家所有权的虚伪性 125

第一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及其理解 128

一、“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确切含义 128

第七章 公有制的本义 128

二、“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误解及其澄清 130

第二节 公有制的存在方式的历史考察 132

一、“共同占有”和“个人占有”的双重方式 132

二、通过“个人占有”实现“共同占有” 133

第三节 论“份地” 134

一、“份地”的范围 135

二、“份地”的分配 135

三、“份地”不是私有财产 137

四、“份地”的临界点:出让权 138

五、“份地”的现代形式:企业 139

六、“份地”的本质:局部占有 140

第四节 公有的本质:共同占有+个人占有 140

一、正确理解公有的前提 140

二、公有的所有者:“集体人” 141

三、“集体人”的特征 142

四、“集体人”的“占有”决定公有的实现 143

第八章 社会主义公有制释义 145

第一节 “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命题 145

一、问题的提起 145

二、“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含义 147

三、对所谓“恩格斯解释”的解释 148

四、马克思的“注解” 150

第二节 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精髓:劳动者群体行使控制权 151

一、“直接结合”语焉不详 151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的“阿基米德点” 152

第九章 全民所有制的实现方式 154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的本质特征 154

第二节 宏观权能的政治赋予 155

第三节 微观权能的天然赋予 157

第十章 “股份化”质疑 161

第一节 “股份化”不是惟一选择 161

第二节 公司本质与国企改革 162

第十一章 国企改革的根本出路:传统国有制之解构 166

第一节 所谓传统国有制 166

第二节 传统国有制解构的必然性 169

第三节 传统国有制解构的方式 174

第十二章 立法建议:全民所有制之重构 177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财产权利总纲 177

第二节 全民所有制企业财产的归属权 181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企业财产的控制权和监督权 182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企业财产的剩余索取权 187

第五节 全民所有制企业财产的经营权 190

参考文献 193

一、法人财产不是法人的财产 103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