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国文化学
中国文化学

中国文化学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江华编著
  • 出 版 社: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63614990
  • 页数:283 页
图书介绍:
《中国文化学》目录

第一章 文化学基本理论 1

第一节 文化的涵义 1

一、文化的定义 1

二、文化的性质 2

第二节 文化的内容 4

一、文化结构 5

二、文化层次 5

三、文化发展 6

四、文化交流 9

一、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10

第三节 文化学的性质 10

二、中国文化学的学科建设 12

三、学习方法和意义 13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产生 15

第一节 中国文化产生的背景 15

一、气候和地域条件 15

二、河流的先决地位 17

三、农耕的生产方式 19

四、农民的生活方式 21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因子 22

一、原始社会的习俗 22

二、血缘宗法的遗风 23

三、文化元典的出现 25

第三节 中国文化的创立 28

一、混乱而自由的时代 29

二、知识阶层的诞生 29

三、诸子百家的形成 32

四、地方学派的出现 35

第三章 中国文化体系 36

第一节 文化体系的初创 36

一、学派的融合 36

二、经济和政治的选择 39

三、文化的自我改造 40

一、儒学演变为经学 44

第二节 文化体系的拓展 44

二、汉代儒学的堕落 45

三、道教文化的复兴 47

第三节 文化体系的僵化 49

一、宋明理学出现的必然性 49

二、宋明理学是儒学的第二次复兴 51

三、宋明理学的流派 54

四、封建文化的最佳选择 55

第四章 中国文化的分析 57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性质 57

一、现实人伦性 57

二、政治治理性 61

三、农耕家庭性 63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特征 64

一、顺从而非抗争 64

二、静逸而非狂傲 66

三、中和而非偏执 68

四、乡土而非流动 69

五、典雅而非粗俗 71

第三节 中国文化的功能 71

一、导向功能 72

二、稳定功能 72

三、政治功能 73

四、安全功能 74

五、再造功能 75

第五章 中国哲学 78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宇宙观 78

一、宇宙空间 78

二、宇宙本体 80

三、宇宙状态 84

四、认知理论 85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 88

一、整观宇宙人生 88

二、直觉情感体验 90

三、主体反观内省 91

一、理论建构 93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 93

二、主要规范 96

三、生活态度 98

第六章 中国宗教 100

第一节中国宗教的特征 100

一、适宜的土壤 100

二、特有的风格 102

三、迷信的蔓延 104

第二节 中国化的宗教——道教 106

一、道教的形成 106

二、道教的理论 108

三、道教的修炼 111

四、道教的作用 112

第三节 佛教的中国化 113

一、佛教的创立与理论 113

二、佛教的传入与本土化 116

三、汉传佛教 118

四、藏传佛教 120

第七章 中国文学 121

第一节 文学理论和审美原则 121

一、文学理论 121

二、审美原则 123

第二节 唐代的诗歌 125

一、唐诗的出现 126

二、唐诗的流派 127

三、唐诗的创作方法 129

第三节 宋词和元曲 132

一、词的出现及早期流派 132

二、宋词的流派 134

三、元曲 136

第四节 小说 138

一、小说的形成 138

二、小说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139

三、小说的流派 140

一、中国绘画 150

第八章 中国艺术 150

第一节 书画艺术 150

二、中国书法 154

第二节 服饰艺术和养生艺术 157

一、服饰艺术 157

二、养生理论 158

三、养生的文化评价 160

四、养生方法 162

第三节 饮食艺术 164

一、烹调艺术 165

二、酒文化 167

三、茶文化 168

第四节 建筑艺术 170

一、建筑体系的形成 170

二、建筑的美学风格 172

三、古典建筑的类型 173

第九章 中国文化制度 177

第一节 产生的背景 177

一、家庭制度 177

二、政治制度 181

第二节 教育制度 185

一、教育制度的形成 185

二、中国教育的体系 185

三、中国教育的理论 187

四、中国古代教育的核心 190

第三节 文化信息的保存制度 192

一、书院制度 192

二、典籍制度 194

第四节 科举制度 197

一、科举制度的产生 197

二、科举制度的原则 199

三、对科举制度的评价 200

第十章 中外文化的交流 202

第一节 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往 202

一、丝绸之路的开通 202

二、海上“丝绸之路” 204

三、中印佛教文化的交流 205

四、郑和下西洋 207

第二节 与欧洲文化的交流与冲突 207

一、中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的交流 207

二、西方近代文化的输入特征 208

三、被动吸收的过程 210

四、中西文化的论争 211

第三节 中国文化的复兴 214

一、儒家文化圈的经济振兴 214

二、现代新儒家 215

三、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 217

第四节 对未来新文化的展望 219

一、过渡社会的文化矛盾 219

二、文化创新的困境 221

三、对中国新文化的设计 222

第十一章 中国文化转型 225

第一节 启蒙文化运动的搁置 225

一、启蒙文化的转向 225

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227

第二节 新传统文化 233

一、新传统文化的出现 233

二、新传统文化的特征 235

三、新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和危机 237

一、改革是文化转型的条件 242

第三节 第二次文化转型 242

二、改革是一场文化转型 243

第四节 转型期的文化整合 245

一、转型期的文化冲突 245

二、转型期的文化失范 250

三、文化整合的方式 254

第十二章 当代中国文化 257

第一节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 257

一、精英文化 257

二、大众文化 259

一、主导文化 260

第二节 主导文化与主体文化 260

二、主体文化 264

第三节 理想人格与变态人格 264

一、理想人格 264

二、变态人格 268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企业文化 272

一、地域文化 272

二、企业文化 278

三、中国的企业文化 279

参考文献 282

后记 28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