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通信工程建设与技术标准规范实用手册
通信工程建设与技术标准规范实用手册

通信工程建设与技术标准规范实用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6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宇,王丽琼主编
  • 出 版 社: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06486844
  • 页数:281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数字数据通信技术篇;多媒体通信技术篇;光纤通信技术篇;卫星通信技术篇;交换技术篇;网络技术篇;移动通信技术篇等。
《通信工程建设与技术标准规范实用手册》目录

第一篇 数字数据通信技术篇 3

第一章 数字通信概述 3

第一节 概论 3

第二节 数字通信系统的构成 7

第三节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9

第二章 数字编码与调制 11

第一节 脉冲编码调制通信(PCM) 11

第二节 单片PCM编译码器 53

第三节 PCM一次群(PCM30/32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及测试方法 64

第四节 自适应差值脉码调制ADPCM 72

第三章 数字复接技术 81

第一节 数字信号的复接 81

第二节 定时与同步系统 85

第三节 同步复接 93

第四节 异步复接 97

第五节 高次群帧结构 111

第六节 PCM零次群 112

第七节 典型的复接器分接器 115

第四章 数字传输技术 117

第一节 数字信号传输理论 117

第二节 基带传输的线路码型 126

第三节 再生中继传输 136

第四节 再生中继器电路实例 143

第五节 再生中继传输性能的分析 148

第六节 PCM中继传输系统的测量 164

第五章 数据传输原理 169

第一节 数据信号的形式 169

第二节 数据传输方式 173

第三节 数据传输的速率与质量 175

第四节 传输媒体共享技术 178

第五节 数据传输技术 181

第六章 差错控制技术 183

第一节 概述 183

第二节 差错控制方式 183

第三节 差错控制编码 184

第四节 差错控制——ARQ原理 197

第七章 物理接口 201

第一节 概述 201

第二节 CCTTT V.24建议 201

第三节 EIA接口标准 214

第四节 X系列建议 219

第五节 G.703 64kbit/s接口 226

第六节 C.703 2048kbit/s接口 227

第七节 话音信道接口 227

第八节 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设备的信道接口 228

第九节 不同接口的互通 229

第八章 数据链路控制规程 231

第一节 概述 231

第二节 基本型传输控制规程 232

第三节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规程 236

第四节 测控通信数据传输规程 241

第二篇 多媒体通信技术篇 245

第一章 多媒体通信概述 245

第一节 概念和定义 245

第二节 多媒体通信的特征 246

第三节 多媒体通信的发展动力 250

第四节 多媒体通信系统的组成 251

第五节 多媒体通信提供的业务 255

第二章 QoS体系结构 259

第一节 概述 259

第二节 通用QoS框架 260

第三节 QoS体系结构 263

第三章 网络组成 271

第一节 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 271

第二节 多媒体通信网与IP地址 275

第三节 多媒体通信网与域名 278

第四节 基于路由器的多媒体通信网 279

第五节 基于ATM的多媒体通信网 280

第六节 业务对网络设备的要求 283

第四章 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技术 287

第一节 多媒体通信网中的安全加密技术 287

第二节 多媒体业务骨干传送网络体系结构和技术 291

第三节 多媒体通信网中的Web技术 312

第三篇 光纤通信技术篇 323

第一章 概论 323

第一节 光纤通信发展史 323

第二节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 327

第三节 光纤通信技术的主要特点与发展趋势 328

第二章 光纤传输理论 331

第一节 概述 331

第二节 光纤的几何光学分析 331

第三节 光纤的波动光学分析 334

第四节 单模光纤中的色散 337

第五节 单模光纤的分类和折射率剖面结构 340

第六节 单模光纤传输参数的近似解析式 344

第三章 光源与调制 351

第一节 概述 351

第二节 半导体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 351

第三节 发光二极管(LED) 354

第四节 半导体激光器(LD) 356

第五节 光电二极管 361

第六节 耦合、封装与组件 365

第七节 半导体激光器的寿命与使用注意事项 370

第八节 分布反馈(DFB)半导体激光器与量子阱半导体激光器 372

第九节 光源的间接调制 375

第四章 光发送机 387

第一节 概述 387

第二节 光发送机的基本电路 388

第三节 光发送机的光功率控制 395

第四节 光发送机的温度控制 398

第五节 光源的保护 401

第六节 超高速光发送机 403

第七节 外调制技术 406

第五章 光缆的使用 411

第一节 概述 411

第二节 光缆的种类和结构 414

第三节 光缆制造工艺 419

第四节 光缆的温度特性 422

第五节 光缆的机械性能和例行试验 425

第六节 光缆的寿命 429

第七节 如何选用和验收光缆 431

第六章 数字光接收机 435

第一节 概述 435

第二节 光检测器的特性 436

第三节 数字光接收机的噪声 444

第四节 数字光接收机的灵敏度计算 458

第五节 数字光接收机前置放大器电路 466

第六节 光接收机的均衡网络、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和再生电路 470

第七章 光纤通信系统工程设计 481

第一节 概述 481

第二节 光缆线路传输距离的估算 484

第三节 光线路码型的合理选用 489

第四节 光电设备的配置 495

第五节 无人中继站的供电问题 498

第六节 设计中若干技术问题的考虑 499

第七节 海底光缆通信工程设计的技术考虑 505

第八节 公务通信、计算机监控中心的设置及维护管理体制的考虑 506

第九节 工程设计程序及有关规范 508

第八章 光同步数字传输网技术 511

第一节 概述 511

第二节 帧结构与开销 514

第三节 同步复用和映射原理 519

第四节 关键设备与网络应用 532

第五节 SDH线形网络应用 542

第六节 SDH环形网络应用 552

第七节 SDH网同步 564

第八节 SDH网同步结构 570

第九节 网络管理及典型网管系统 585

第十节 典型实例 590

第十一节 典型设备 593

第九章 光纤通信新技术 631

第一节 波分复用技术 631

第二节 光频分复用技术 646

第三节 光时分复用技术 649

第四节 全光通信网 650

第五节 色散补偿技术 663

第十章 光缆线路施工技术 671

第一节 概述 671

第二节 管道光缆敷设 672

第三节 架空光缆敷设 676

第四节 直埋光缆的敷设 678

第五节 水底光缆的敷设 680

第六节 局内光缆的敷设 685

第七节 光纤的连接 685

第八节 光缆接续和安装 690

第九节 光缆线路的工程测量 696

第十节 光缆线路的维护技术 706

第四篇 卫星通信技术篇 713

第一章 概述 713

第一节 卫星通信系统概述 713

第二节 卫星通信系统 718

第三节 卫星通信的基本技术参数 732

第二章 多址技术 741

第一节 多址方式和信道分配 741

第二节 FDMA方式 743

第三节 TDMA方式 749

第四节 SDMA/SS/TDMA方式 759

第五节 SCPC方式 765

第七节 多址分配技术 776

第八节 关键技术 783

第一节 卫星的轨道和覆盖区 789

第三章 通信卫星 789

第二节 通信卫星的组成 791

第三节 国外通信卫星简介 794

第四节 国内通信卫星 798

第四章 地球站 807

第一节 微波功率放大器 807

第二节 低噪声放大器 817

第三节 变频器 820

第四节 频率源 822

第五节 天线 824

第六节 天线跟踪 830

第五章 卫星通信网 835

第一节 卫星通信网的网络结构 835

第二节 卫星通信网与地面通信网的连接 836

第三节 VSAT卫星通信网 839

第一节 概述 857

第六章 地球站的工程设计 857

第二节 地球站工程勘察 858

第三节 地球站接地、供电与防雷 861

第四节 地球站微波辐射防护 865

第五节 地球站工程设计 867

第七章 几种实用的卫星通信系统 871

第一节 海事移动卫星通信 871

第二节 陆地移动卫星通信 874

第三节 航空移动卫星通信 876

第四节 低轨道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877

第八章 卫星电视广播系统 885

第一节 电视信号的主要特性 885

第二节 卫星电视广播 887

第三节 MAC制卫星电视 901

第一节 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 907

第九章 卫星通信发展与展望 907

第二节 中高轨道卫星通信系统 910

第三节 高轨道卫星通信系统 911

第四节 卫星ATM网 913

第五节 卫星通信全球发展战略 915

第五篇 交换技术篇 921

第一章 概论 921

第一节 交换与通信网 921

第二节 数据交换 923

第三节 宽带交换技术 929

第四节 光交换技术 934

第二章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 937

第一节 概述 937

第二节 数字交换机的组成 938

第三节 几种交换网络 943

第四节 呼叫接续原理 956

第五节 ZXJ10数字交换机简介 961

第一节 概述 967

第二节 分组交换原理 967

第三章 分组交换技术 967

第三节 网络组成 973

第四节 DPN-100分组交换网设备 974

第四章 帧中继(FR)技术 977

第一节 概述 977

第二节 帧中继协议 979

第三节 帧中继网的组成 986

第四节 帧中继用户接入方式 988

第五节 帧中继用户接入设备 991

第六节 典型的帧中继交换机 993

第七节 帧中继技术的发展 1006

第八节 帧中继的测试 1006

第一节 概述 1015

第五章 ATM交换技术 1015

第二节 ATM协议参考模型 1024

第三节 ATM交换系统 1034

第四节 ATM交换机 1051

第五节 ATM交换的呼叫和连接控制 1054

第六节 ATM组网技术 1062

第六章 IP交换及其它 1073

第一节 IP交换 1073

第二节 IP交换技术 1087

第三节 AMT与IP的结合 1093

第四节 标记交换技术 1101

第五节 Tag交换 1105

第六节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1108

第七节 I—PNNI 1120

第八节 路由器工作原理 1123

第一节 概述 1127

第七章 光交换技术 1127

第二节 光交换的分类 1128

第三节 光交换元件 1132

第四节 光交换网络 1135

第五节 光交换的应用 1141

第六篇 网络技术篇 1145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相概论 1145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145

第二节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146

第二章 网络体系结构 1155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155

第二节 OSI参考模型 1158

第三节 物理层 1159

第四节 数据链路层 1166

第五节 网络层 1176

第六节 传输层 1186

第七节 高层协议 1191

第八节 网络协议 1195

第三章 局域网技术 1205

第一节 概述 1205

第二节 局域网拓扑结构 1207

第三节 局域网标准 1210

第四节 以太网络 1213

第五节 令牌环网 1226

第六节 FDDI网络 1232

第七节 网络互连 1238

第八节 局域网操作系统 1249

第四章 综合业务数字网 1255

第一节 概述 1255

第二节 ISDN网络技术 1262

第三节 ISDN的设备 1267

第四节 ISDN的应用 1270

第五章 数字数据网 1277

第一节 数字数据网(DDN)概述 1277

第二节 数字数据网的基本原理 1280

第三节 网络结构和业务 1293

第四节 国内外数字数据发展概况 1296

第六章 智能网 1301

第一节 智能网概述 1301

第二节 智能网的概念模型和构成 1307

第三节 智能网业务 1323

第四节 我国实现智能网若干问题的探讨 1332

第七章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1339

第一节 网络管理 1339

第二节 网络安全 1342

第一节 直接电缆连接网络 1359

第八章 局域网组网实例 1359

第二节 对等网的组建 1365

第九章 现代网络管理技术 1373

第一节 网络/业务/应用模型 1373

第二节 网络管理系统参考模型 1378

第三节 管理对象模型 1382

第四节 管理环境模型 1384

第七篇 移动通信技术篇 1389

第一章 移动通信概述 1389

第一节 现代通信概述 1389

第二节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 1392

第三节 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 1393

第四节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1396

第五节 移动通信工作频段 1398

第六节 常用移动通信系统 1400

第七节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1411

第八节 移动通信网性能指标 1417

第九节 几种典型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418

第十节 移动通信发展趋向 1422

第二章 移动通信系统设备 1427

第一节 调频与调相 1427

第二节 发信机 1437

第三节 收信机 1442

第四节 收发天线共用器 1446

第五节 锁相频率合成器 1448

第三章 组网技术 1461

第一节 概述 1461

第二节 多址技术 1462

第三节 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 1473

第四节 网络结构 1479

第五节 交换 1484

第四章 模拟蜂窝网 1487

第一节 概述 1487

第二节 典型系统的组成 1489

第三节 模拟蜂窝网的信令 1495

第四节 模拟蜂窝系统的工作过程 1499

第五节 模拟同的全国联网 1501

第五章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1505

第一节 概述 1505

第二节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1506

第三节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1518

第四节 GSM系统的无线接口 1521

第五节 安全管理和接续流程 1532

第六节 移动性管理 1535

第七节 DCS1800系统 1537

第一节 概述 1541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1541

第二节 CDMA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 1547

第三节 CDMA系统的无线传输 1552

第四节 Q-CDMA(I—95)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1563

第五节 网络移动管理功能 1591

第六节 无线网络规划 1596

第七章 无线寻呼系统 1607

第一节 概述 1607

第二节 频率配置及调制方式 1610

第三节 无线寻呼网的结构及其系统组成 1616

第四节 无线寻呼接收机 1622

第五节 无线寻呼中心 1625

第六节 寻呼系统的组网 1634

第七节 典型人工接续寻呼系统 1643

第八节 典型自动接续寻呼系统 1653

第一节 概述 1667

第八章 无绳电话系统 1667

第二节 第二代无绳电话(CT2) 1668

第三节 DECT系统 1671

第九章 移动数据通信 1681

第一节 概述 1681

第二节 主要承载技术简介及提供的业务 1682

第三节 主要应用开发平台技术介绍 1698

第四节 移动INTERNET接入解决方案 1701

第十章 个人通信 1705

第一节 概述 1705

第二节 无线个人通信的工作频段 1710

第三节 无线个人通信的主要技术 1713

第四节 个人移动通信系统UMTS概况 1720

第五节 个人通信网的构架 1725

第六节 个人通信网的功能结构模型 1730

第七节 个人通信的发展趋势 1733

第一节 高速率移动通信系统 1745

第十一章 发展中的移动通信技术 1745

第二节 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性能比较 1746

第三节 多层网络结构 1747

第四节 未来先进移动通信系统 1748

第五节 利用有限的频率资源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 1751

第六节 软件无线电 1755

第七节 未来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PLMTS)简介 1756

第十二章 蓝牙技术 1759

第一节 概述 1759

第二节 蓝开技术及产品发展现状分析 1760

第三节 蓝牙技术 1762

第四节 蓝牙协议体系结构 1763

第五节 蓝牙应用模型及协议栈 1766

第六节 蓝牙技术的应用 1768

第一节 接入网的概念 1771

第一章 概述 1771

第八篇 接入技术 1771

第二节 接入网的实现方式 1774

第三节 业务节点接口和业务节点要求 1778

第二章 铜线接入技术 1781

第一节 接入网线对曾容传输系统 1781

第二节 ADSL技术 1783

第三节 ADSL的传输机制与调制技术 1792

第四节 ADSL物理设备 1807

第五节 ADSL的应用 1812

第三章 无线接入网 1821

第一节 无线用户环路的构成 1821

第二节 无线用户环路的主要特点 1821

第三节 无线用户环路的应用技术 1822

第四节 无线接入的其他应用 1822

第一节 概述 1825

第四章 光纤接入技术 1825

第二节 有源光网络 1839

第三节 光接入系统应用 1866

第四节 一个实际应用的光纤接入系统 1875

第五章 无源光网络 1885

第一节 PON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1885

第二节 PON的传输复用技术 1897

第三节 宽带PON技术 1898

第四节 APON 1902

第五节 典型无源光网络系统 1902

第六章 铜线光纤混合接入技术 1919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919

第二节 典型的HFC系统 1928

第三节 影视点播(VOD)系统 1933

第四节 数字化CATV实例 1937

第二节 卫星星座基本原理 1941

第七章 高速无线接入技术 1941

第一节 概述 1941

第三节 SkyBridge 1943

第四节 Teledesic 1945

第五节 铱星 1947

第六节 LMDS 1949

第七节 DBS 1952

第八章 接入网的建设方法与发展状况 1955

第一节 接入网建设中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1955

第二节 我国接入网的现状与发展规划 1958

第九篇 综合布线技术篇 1967

第一章 综合布线工程概述 1967

第一节 概述 1967

第二节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要求 1976

第三节 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展趋势 1990

第一节 中继器和集线器 1997

第二章 网络互联设备 1997

第二节 调制解调器 1998

第三节 网络互联设备——网卡 2007

第四节 网桥 2012

第五节 交换机 2015

第六节 路由器 2018

第七节 网关 2020

第八节 防火墙 2022

第三章 综合布线工程常用材料 2029

第一节 电缆 2029

第二节 光纤及其传输特性 2035

第三节 线槽 2048

第四章 综合布线的工程设计技术 2053

第一节 综合布线的工程设计 2053

第二节 工作区 2058

第三节 水平子系统 2059

第四节 水平干线子系统的设计 2080

第五节 管理间子系统的设计 2084

第六节 设备间子系统 2090

第七节 建筑群干线子系统 2100

第八节 网络工程的总体设计 2105

第五章 网络工程施工实用技术 2107

第一节 网络工程布线施工技术要点 2107

第二节 信息模块的压接技术 2108

第三节 双绞线与BJ-45头的连接技术 2110

第四节 布线技术 2112

第五节 光缆连接技术 2133

第六节 光纤连接技术 2145

第七节 数据点与语音点互换技术 2155

第六章 综合布线工程测试 2159

第一节 概述 2159

第二节 电缆传输通道测试 2167

第三节 光缆传输通道测试技术 2186

第四节 测试仪的种类与技术指标 2201

第七章 综合布线实际应用 2223

第一节 综合布线应用基础 2223

第二节 金融大厦综合布线设计 2228

第三节 购物中心综合布线设计 2232

第四节 部委办公楼综合布线设计 2235

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网移动应用部分(MAP)第二阶段技术规范 YD/T910.4-1997 2245

25~1000MHz陆地移动通信网的容量系列及频道配置 GB6280-86 2425

25~1000MHz陆地移动通信网通过用户线接入公用通信网的接口参数 GB6282-86 2427

移动通信有线/无线转接设备通用规范 GB/T17542-1998 2431

无线用户集中器进入公用电话网技术要求及其测试方法 YD/T713-94 2443

使用2Mbit/s及2Mbit/s以下的数字信道建立视听终端间通信的系统 YD/T848-1996 2455

数字同步网接口要求 GB/T15837-1995 2487

8448 kbit/s用户环路光纤传输系统进网技术要求 YD/T603-1996 2499

同步数字体系(SDH)复用设备和系统的电接口技术要求 YD/T877-1996 2511

2048 kbit/s30路脉码调制分插设备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 GB/T13859-92 2521

2048 kbit/s30路脉码调制用户环路终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885-1997 2535

ISDN(2B+D)NT1用户-网络接口设备技术要求 GB/T16654-1996 2549

数字交换机数字中继接口(2048kbit/s)参数及数字中继接口间传输特性和测试方法 YD/T627-93 2569

通信机房静电防护通则 YD/T754-95 2581

与电信网电气连接的设备安全原则 YD/T755-95 2593

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944-1998 2601

电信终端设备防雷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YD/T993-1998 2607

光纤光缆连接器第1部分:总规范 GB/T12507.1-2000 2619

2048kbit/s、8448kbit/s、34368kbit/s、139264kbit/s光端机技术要求 GB/T13997-1998 2733

光纤放大器总规范 GB/T16849-1997 2743

光纤熔接机通用规范 GB/T17570-1998 2755

同步数字系列设备和系统的光接口技术要求 YD/T767-95 2765

SDH 155Mb/s和622Mb/s光发送模块和光接收模块技术条件及测试方法 YD/T973-1998 2777

通信光缆交接箱 YD/T988-1998 2795

接入网用PDH光端机技术条件 YD/T1016-1999 280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