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管理分析学
管理分析学

管理分析学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喻文益著
  • 出 版 社:北京:海潮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801510208
  • 页数:697 页
图书介绍:暂缺《管理分析学》简介
《管理分析学》目录
标签:分析 管理

目录 1

前言:面对现实! 1

上篇:管理分析思想与方法 1

第一章管理涵义、问题、管理者及有效管理的条件 4

第一节 关于人性的说明 14

第二节 管理问题 16

一 没有管理的世界 16

二 管理的终极追求 17

三 典型的“管理问题” 19

第三节 对于管理的各种假设 24

第四节 管理的涵义 29

第五节 管理如何解决问题—不要只看到管理者的虚荣 34

一 管理的方法 34

二 管理的对象——管理什么与管理谁? 37

三 管理的范畴 37

第六节 管理者 38

一 管理者的概念 38

二 管理者所必需的基本素质要求 39

四 中国管理者与伦理模式—德先能后 40

三 成为管理者所必需的基本外部环境—“看 40

菜吃饭” 40

五 管理者阶层—管理者应该有荣耀 42

第七节 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经理 44

一人类历史的本质 44

二 人类的竞争是意志力、思考与行动的全面 46

竞争 46

三人类历史进步的代表人物 47

四经理的贡献 48

五经理的责任 49

六 小结 50

第八节 开展管理工作的必需条件 50

一 “手无寸铁”的管理者与管理资源 50

二 管理工作的前提—管理工作的环境就是 51

“天时、地利、人和” 51

三表达管理思想的载体 54

第九节 有效的管理—实现不了组织目标的管理就是无效管理 56

一 有效管理的概念 56

二 有效管理的作用—管理是“硬件” 57

第十节 管理者的视野 59

第十一节 对于管理的展望—“不需”管理的未来世界 61

第二章管理的规律性与管理分析思想 62

第一节 皇帝的管理 64

第二节 科学管理的十一大基本原理 65

一效益至上原理 66

二信仰明晰原理 68

三结构服从功能原理 70

四 以人为本原理 72

五优化组合原理 74

六信息决策原理 75

七 整合经济原理 77

八规模经济原理 78

九 边际原理 78

十权变原理 79

十一 协调和谐原理 79

第三节 管理分析的哲学观 80

一 系统观 80

二 权变观 82

四 实践观 84

三 效益观 84

第四节 管理分析学的概念 86

一 管理分析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88

二 管理分析学融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体… 88

三 管理分析学是一门研究条件难于界定的学 89

科 89

四 管理分析学是一门生产实践导向的学科 90

第三章管理分析方法 91

第一节 管理分析的特定概念 92

一 小事 93

二 管理的边界条件 94

三组织记忆力 97

四组织语言 100

五组织沟通恐惧 101

六 组织及个人的需要与需求 102

七组织周期 105

八组织结构设计的理念 108

第二节 管理分析的指导思想 110

一 管理分析工具 111

二 管理效率测试方法 113

三 管理分析的统计学原则 114

第三节 管理分析程序 117

第四节 管理分析的技术性启动 118

一分析资料与工具的准备 118

二现场调研 118

三 问题总结 119

四问卷设计 119

第五节 整体状态方向性评判 122

一 经验法 122

一平衡分析法 123

二 组织目标法 123

第六节 结构功能板块合理性评判 123

二模型分析法 126

三 暗区分析法 127

第七节 主导径路协调性评估 129

一 观察法 129

二 问卷法 129

一 观察法 132

二 问卷法 132

三 实验法 132

第八节个量状态及合理性检验 132

三焦点实验法 133

第九节 为问题结点打上记号 137

第十节 管理可用资源的对应性检验 140

第十一节 写作对策改进报告 142

一文案写作要点 142

二文案写作的辅助工具 145

第十二节 反馈强化改进对策的实施 147

阅读材料 149

——对日本企业成功之路的分析 158

第四章组织目标高于一切 158

第一节 日本人的忠诚 159

一 “政治”品质与业绩 159

二孝道与报恩 161

第二节 日本人的规矩 163

一婴儿与鞠躬 163

二沉默、规矩与生意 164

三规矩必须持续 164

四取人之长也是规矩 165

六 日本商人的素质 166

五低姿态和健康心理与效益 166

第三节 团队精神与集体价值观 167

一 地理心理与团队精神 167

二M型社会 168

三 自觉与自发 169

四集体决策 170

第四节 终身雇佣制与组织结构 170

一终身雇佣制的外部条件 170

三 横向调动 171

二 “会” 171

四普通的工作,努力地表现 172

第五节 质量管理小组与合理化建议 173

一 和谐 173

二共同分忧 174

第六节 Z理论:信任感、微妙性、亲密性 174

一 信任感 175

二微妙性 175

三 亲密关系 176

一 Z型组织与A型组织 177

第七节 典型日式企业和美式企业管理之比较与Z文化 177

二Z文化 178

第八节 对照与反思——北京私营企业的调查报告 180

参考文献 192

第五章结构功能板块合理分析 193

——以法约尔的管理要素与原则为例 193

第一节 法约尔简介 194

一 法约尔的主要管理活动 194

二法约尔的管理理论研究工作 195

一 管理的定义 196

第二节 法约尔论管理职能 196

二 不同工作层次的管理技能要求 197

第三节 管理的十四项基本原则 200

第四节 管理的要素 204

一计划 204

二组织 205

三 指挥 208

四协调 209

五控制 210

第五节 法约尔的“管理机器” 210

——以泰罗和他的科学管理实验为例 212

第六章个量功能状态及合理性检验 212

第一节 泰罗简介 213

第二节 泰罗早期的管理实践 214

一 增加产量的斗争 214

二 人力与马力孰强? 215

三人的能力极限 216

第三节 科学管理实验 216

一视美分如车轮的施密特 217

三铲掘实验 219

二搬生铁实验 219

四个性化的工作与培训体制 220

五个别分工 220

六对泰罗制的留恋 221

七 吉尔布雷斯的砌砖实验 222

第四节 泰罗科学管理的实验结果 223

一 第一流的工人与劳动效益 224

二勤奋工作培养好品质 224

四 “本性磨洋工”与“故意磨洋工”…… 225

三能者多劳多得 225

五科学管理的组织 226

六 差别计件工资制 227

七 高层管理者的误区 228

八 自主工作比福利更重要 229

九科学定额与公平 230

十 劳资之间的人际关系 231

第五节 泰罗对科学管理实验的结论 232

一科学管理是管理思想的革命 232

二科学管理之管理人员的职责 233

三科学管理实际上是教育 234

四对于科学管理的评价 234

第七章有效的管理在于明晰目标抓住问题 236

——对于管理分析思想与方法的总结 236

第一节何为目标? 238

一 目标的类型 239

二 目标的功能 241

1.引导作用 241

2.激励作用 241

5.考核标准 243

4.制约作用 243

3.规范作用 243

第二节 企业目标的制定与执行 244

一 制定目标的相关问题 245

1.目标明晰还是含混 245

2.单一目标还是多元目标 246

3.利润极大化还是综合效益优化 246

4.目标一致与各行其是 246

5.以人为本还是金钱至上 246

8.目标必须坚持 247

6.过高的目标与偏低的目标 247

7.最关键的问题是目标能不能落到实处 247

9.在正式制定目标前,先问失败了会怎么 248

样? 248

10.防止目标制定者的个人倾向 248

11.对于有毅力支撑,但无力自主实现的 249

目标,可以借助外力 249

二 目标制定的边界条件 249

2.市场竞争的目标 251

1.贡献的目标 251

一 企业长期经营目标的内容 251

第三节 企业长期经营目标 251

3.企业建设与发展的目标 252

4.职工福利的目标 252

二企业长期经营目标体系 253

三 企业长期经营目标的特性 253

1.抓住关键 253

2.目标明确 253

5.相对稳定 254

4.方向一致 254

3.切实可行 254

第四节 目标管理 255

一 目标管理的概念 255

二 目标管理的内涵 256

1.重视人的因素 256

2.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 256

三 目标管理的具体方法 257

1.目标的设置 257

2.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 258

3.总结和评估 259

1.目标管理的优点 260

四 对目标管理体制的评估 260

2.目标管理的缺点 261

第五节 问题管理 263

一什么是“问题” 263

1.公子与小姐 263

2.什么是问题? 264

二何谓问题管理 266

三 问题管理与现场管理的区别 268

四 问题管理与组织诊断的区别 269

五 问题管理与合理化建议的区别 271

六 问题管理与目标管理的区别 273

七 问题管理与管理问题 276

中篇管理功能与结构分析 279

第八章计划分类与计划方法 281

第一节 计划的内涵及计划的职能 283

一 计划与非计划 283

二 计划与计划工作的区别 285

三 计划工作与规划的区别 285

四战略、战术、策略与计划的区别 286

1.战略与战术、策略的区别 286

2.企业战略的特征 287

3.战略、战术与计划 290

五史亭纳模型 290

六计划职能的特性 293

第二节计划的类型 295

一计划的分类 295

二长期、中期和短期计划 296

1.长期计划 297

2.中期计划 297

1.战略计划 298

三 战略、施政和作业计划 298

3.短期计划 298

2.施政计划 299

3.作业计划 299

四综合、局部和项目计划 299

1.综合计划 299

2.局部计划 300

3.项目计划 300

五政策、程序和方法 301

1.政策 301

3.方法 302

2.程序 302

六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303

1.指令性计划 303

2.指导性计划 303

第三节 有效计划的前提——预测 304

一经济形势预测 306

二政府政策预测 306

三 市场调研 306

四 资源预测 307

五行业生命周期 307

六 产品生命周期 310

第四节 科学的计划方法 313

一滚动计划法 313

二网络分析技术 315

三线性规划法 318

四投入产出法 320

五计量经济学法 322

第五节 计划运用的实例 323

——以浙江圣达公司为例 323

第九章组织结构与功能 331

一组织定义的演进 333

第一节 组织的涵义 333

二何为组织 334

三组织的定义 336

第二节 组织的环境系统观 336

一 系统观的概念 336

二组织与环境交互作用 337

1.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338

2.组织对环境的适应 339

3.开放的组织观念 341

一唐纳利的组织变革论 342

第三节 组织变革与制度创新 342

二雪恩的组织变革论 343

三 卡斯特的组织变革论 344

四 勒温的组织变革论 345

第四节 组织设计原则 347

一 配合目标 347

二 经济高效 350

1.实施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350

2.适当的管理跨度 351

三符合人的需要 352

3.设置定员标准 352

1.尽量减少组织层次 353

2.适当授权 353

3.工作岗位的设计与分配要便于发挥人 353

的能动性 353

4.组织要有助于职工的发展 353

四适应环境 354

1.使部门结构具有弹性 354

2.使职位具有弹性 354

五利于决策 355

3.使人员保持弹性 355

六注意均衡 356

1.分工与协调的均衡 356

2.集权与分权的均衡 356

3.个体与整体的均衡 358

4.贡献与报酬的均衡 358

5.稳定与弹性的均衡 358

第五节 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359

一直线职能结构 359

二事业部结构 362

三模拟分权结构 366

四矩阵结构 367

1.二维矩阵结构 368

2.三维矩阵结构 370

五 委员会 371

六 自由组织结构 373

七 项目组织结构 377

八 系统组织结构 377

一组织效能 378

第六节 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378

二组织的成长与生命周期理论 379

三 组织变革的促动因素 381

四变革的种类 382

五 变革的过程与步骤 383

1.发现问题征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 384

2.诊断问题 384

3.选择变革的方法 385

4.分析变革的限制条件 385

5.正确地选择推进改革的方式和策略… 386

6.实施变革计划 387

六 克服变革的阻力 388

第七节 组织中的用人、考核与培训 390

一 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 390

二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392

1.制定人力需求规划 392

2.选拔 393

3.任用 394

4.考核 395

5.培训 396

6.岗位设计 397

阅读材料 398

第十章沟通与领导 408

第一节 组织中的冲突与沟通 410

一 冲突 410

二 沟通 415

三交流分析 418

四人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421

一领导的涵义 425

二 领导者 425

第二节领导的性质 425

三 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 427

四领导者的任务 430

第三节 领导理论 431

一领导特性理论 431

二个人行为理论 434

1.专制、民主和放任式领导 434

2.领导的连续统一体 436

3.管理系统 437

4.领导行为四分图 438

5.管理方格理论 444

三权变理论 447

1.菲德勒模型 448

2.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 450

3.途径——目标理论 451

第四节 用人的原则 453

一 重视能力 454

二按事选人 454

三 知人善任 455

四 授予权力 456

五给予支持 457

六 关心下级 458

第五节 决策与参与 459

一 决策 460

1.决策的涵义与种类 460

2.决策的一般程序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460

二 参与 463

1.参与的涵义与作用 463

2.实行参与的先决条件 463

三 决策方式及参与的程序 464

四鼓励职工参与决策的方法 465

1.民主讨论 466

2.听取意见 466

3.合理化建议 466

4.越级参与 467

5.职工代表大会、股东大会和工会…… 467

第六节领导者如何有效地工作 468

一 领导者面临的共同问题 468

二如何高效地利用时间 470

三合理的工作次序 473

四 有效地做出贡献 476

五 乐观与幽默感 478

阅读材料 480

第十一章激励的原理与措施 481

第一节激励的标的、载体与实质 482

一激励的标的 482

二激励的载体 484

三 激励的实质 485

1.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级 487

一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 487

第二节 马斯洛和人的需要层次理论 487

2.五种需要的排列方式 489

二需要的调查和解决方法 490

第三节 激励理论 491

一激励理论的类型 491

1.内容型激励理论 491

2.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491

3.过程激励理论 492

4.综合激励模式理论 492

1.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 493

二双因素理论 493

2.对双因素理论的分析 494

3.双因素理论的应用及工作丰富化…… 495

三期望值理论 498

1.期望值理论的基本内容 499

2.对期望值理论的分析 500

3.期望值理论给实施激励提供了有益的 500

启示 500

四 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 501

1.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502

五公平理论 502

2.对公平理论的分析 503

六 强化理论 504

1.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504

2.对强化理论的分析 505

第四节 激励与动机和行为 506

一行为和动机 506

二动机强度 508

三 解决问题行为与挫折行为 509

4.屈服 510

3.退化 510

2.合理化 510

1.攻击 510

第五节 强化与学习 511

一 条件反射的特点 511

1.泛化 511

2.辨别 511

5.嗜好条件反射与厌恶反射 512

二桑代克的效果律 512

三 操作条件反射的增强原则 512

4.自发恢复 512

3.消退 512

四模仿 514

第六节 需要与行为的改造 514

一 教育 516

1.教育的内容 516

2.教育方法 518

二提高组织社会价值,改变组织风气…… 519

三 奖惩 521

四 加强管理、训练与考核 523

五激励的局限性 525

第十二章控制的原则与方法 527

第一节 控制的涵义 528

一质量管理的提示 528

二控制的一般概念 530

三控制过程 531

1.限定子系统的范围 531

2.识别所要测量的特性 532

3.订立标准 532

4.收集数据 532

6.诊断与更正 533

5.衡量绩效 533

四控制在组织中的地位 534

第二节 控制的指导思想 535

一控制的根本 535

二差异性是自然与人的特性 536

三控制是控制组织目标 538

四控制不是捆绑 539

五控制的系统观 541

六实事求是 541

七公平正直 544

八有的放矢 546

九决策者的自控力 547

第三节 控制的类型 548

一控制的类型 548

二 按控制活动的性质划分类型 549

1.预防性控制 549

2.更正性控制 549

三 按控制点的位置划分类型 549

1.预先控制 550

2.过程控制 550

1.正式组织控制 551

3.事后控制 551

四按控制源划分类型 551

2.群体控制 552

3.自我控制 552

五按控制信息性质划分类型 553

1.反馈控制 553

2.前馈控制 553

六按控制的手段划分类型 554

1.直接控制 555

2.间接控制 556

第四节控制的手段 557

第五节 影响控制绩效的因素和控制的对象 559

一 韦伯对组织制度的研究 559

二人事 562

1.人事选择 563

2.人事训练 565

3.对职员言行的检测 565

三财务 566

1.预算 566

2.损益平衡分析 568

3.按贴现率计算收益率 569

4.财务报表分析 569

四 工资与奖金 571

1.收入的标准取决于组织价值创造的机制… 571

2.奖金不是节日的礼物,奖金是价值创造的结 572

果 572

3.工资不是占有他人时间的代价 572

4.劳动价值新论 573

五 审计 574

六物资管理 575

七 社区关系 576

八绩效与人的生长习性 576

阅读材料 578

下篇管理分析的开放模式与社会变量 581

第十三章管理的文化分析 583

——东西方管理哲学思想比较 583

第一节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简介 587

一孔孟和儒家学说 587

1.孔丘 587

2.孟柯 591

二老聃和道家学说 593

三 墨翟的兼爱互利论 595

四 程朱理学 597

五韩非与法家 598

第二节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实践简介 599

一 计划 599

二 组织 601

三 控制 602

四激励 603

五 领导 605

第三节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与实践 607

第四节 西方对人性的假设 611

一X理论 611

二社会人的假设 613

三Y理论 614

四 超Y理论 616

第五节伦理道德观:东西方的比较 618

二天人合一与征服自然 619

三 和与人性 619

一 实与虚 619

四重利与重义 620

五服从与超越 620

六现代文明:信息社会使地球变得更小 620

第十四章管理实践的道德因素分析 623

第一节 民营企业的启动资金的产生 625

第二节 国有企业的商业道德与社会责任问题 630

第三节 外资企业的商业道德问题 632

第四节 政府的社会责任 634

第五节 管理者社会责任和道德的相关因素 636

一 传统导向与管理价值体系 637

三 紧张的生活气氛 638

二特殊需要群体 638

四 消费者运动 639

五环境保护 642

六 新技术 643

七公平就业机会 643

八 员工安全与健康 643

九 社区计划 643

第六节 影响企业伦理导向的因素 644

三人类欲望的高涨 645

一情境差异 645

二社会需求的波动 645

四 多边关系 646

五企业反应 646

六获取利润之机会成本 646

七促进社会进步 647

八 在非常时期为民族出力 647

九 为人类的未来着想 647

2.共识 649

1.判断 649

一企业伦理的灵魂 649

第七节 企业伦理的落实 649

3.指针 650

4.抽象水准 650

二企业伦理层面 650

1.个人层面 650

2.组织层面 651

3.行会层面 652

4.社会层面 652

第八节 管理者的历史使命 652

——对于管理分析的总结 655

第十五章高瞻远瞩,细处入手,问题明朗,对策实用 655

第一节 管理分析精要 656

一 关于应用管理理论的方法 656

二 关于主导径路分析的说明 657

三 管理分析的要点 657

第二节 管理分析报告的写作 660

一 管理分析报告之式样 660

1.管理分析报告的要素 660

2.管理分析报告之式样 660

二管理分析报告附件 663

第三节 宏观管理分析 674

一宏观管理分析的一段原理 675

二经济政策设计偏因的控制 677

三 宏观管理分析构架示例 678

——企业冗员即“过剩就业”的分析 678

第四节 日常管理工作总结 682

一 日常管理工作总结的方法 682

二 日常管理工作总结示例 684

一 忌先入为主 689

第五节 管理分析的注意事项 689

二不要轻信主诉 690

三注意细节,但勿忽视整体 691

四 管理分析人员自身要具备“智力、阅历与精力” 691

五 不要为别出心裁而别出心裁 692

六 不要下勉强的结论 692

七 不要误入“辩癖”的歧途 693

八没有对策就不提对策 693

参考文献 695

后记:桥不是彼岸 69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