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科技与社会的学科归属 3
第一章 何为“科技与社会” 3
二、 科技与社会的哲学定位 7
三、 科技与社会的研究主题 12
第二章 重心转移后的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19
一、 研究重心何以转移 19
二、 研究重心如何转移 23
三、 重心转移后的科学观研究(I):辩证观点的深化 24
四、 重心转移后的科学观研究(II):与国际学术界直接对话的制度化 27
第三章 市场经济发展和“科技与社会” 31
一、“科技与社会”研究与市场经济具有的结合点 32
二、与科学技术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有关的哲学问题 34
三、与科技如何实现第一生产力功能有关的哲学问题 36
四、与科学如何尽其精神度文化职能有关的哲学问题 38
一、 爱丁堡学派的纲领与理论 41
第四章 理解科学社会性的新视角 41
二、 社会建构论的微观研究 47
三、 反应与评论 52
第五章 充分重视与发挥科技的精神价值 61
一、 第一生产力论与重视科学技术精神价值的一致性 61
二、 科学技术精神价值的基本表现 63
三、 充分重视和发挥科学技术的精神价值 65
第六章 正确认识自然科学方法的应用限度 68
一、 中国现代科学主义的传播与发展 68
二、 “科学方法万能”的功过是非 73
三、 正确认识自然科学方法的应用限度 78
第七章 科学精神的理解 84
一、 准确理解科学精神的核心 85
二、 全面把握科学精神的内容 89
一 科学精神普及的紧迫性 93
第八章 科学精神的普及 93
二 科学精神普及的基本途径 95
三 科学精神普及的社会环境 96
第九章 崇尚真理的价值观亟待普及 101
一、 崇尚真理价值观的内涵 101
二、 崇尚真理价值观的作用 102
三、 崇尚真理价值观的普及 105
第十章 科学精神价值实现的中介 107
一、 科学实现其世界观价值的中介 108
二、 科学实现其价值观价值的中介 110
三、 科学实现其思维方式价值的中介 111
四、 科学实现其伦理价值的中介 113
第十一章 科学技术普及中的两个前提性问题 116
一、 科普是否可能,怎么可能 116
二、 科普是否有用,有什么用 123
第十二章 哲学对科学作用的两个基本问题 131
一、 哲学对科学是否有作用 132
二、 哲学对科学作用的性质是什么 134
三、 哲学对科学有什么作用 138
第十三章 传统文化与科技发展关系举要 149
一、 理性精神与科技发展 150
二、 “止于至善”的价值目标与科技发展 152
三、 神秘性思维方式与科技发展 154
第十四章 传统科学目的观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158
一、 传统致用科学目的的负面作用 159
二、 对求真科学目的的误解 163
第十五章 封建文化无“自由”特征与科学 166
一、 无“自由”:中国封建文化的特征之一 166
二、 无自由特征与科学的不相容性 170
三、 无自由特征严重束缚了中国科学的发展 176
第十六章 传统认识方式与科学 183
一、 科学认识方式是西方近代科学兴起和发展的关键 184
二、 中国传统认识方式亟待变革 187
三、 变革传统认识方式,促进中国科学发展 194
第十七章 传统职业兴趣观念和科学 201
一、 传统职业兴趣观念的中心 201
二、 传统职业兴趣观念的形成 202
三、 传统职业兴趣观念的危害 205
四、 传统职业兴趣观念的纠正:体制、政策措施 207
五、 传统职业兴趣观念的纠正:思想、观念变革 208
第十八章 新中国科技意识发展的回顾与前瞻 215
一、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直接联系”论 215
二、 “科学技术是上层建筑”论 219
三、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论 220
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 223
一、 科技工作整顿与《汇报提纲》的起草 229
第十九章 一份重要的科技文献与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命题 229
二、 《汇报提纲》的主要内容及其向国务院领导的汇报 231
三、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引语风波 235
第二十章 第一生产力论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 240
一、 新科技革命潮流的历史必然 240
二、 社会革命潮流的历史必然 244
三、 社会主义国家面临挑战和机遇的历史必然 245
第二十一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人的因素第一” 248
一、 两个“第一”的视角不同 248
二、 两个“第一”互相贯通 252
三、 实现两个“第一”的辩证结合 255
第二十二章 第一生产力的实现与实现机制的研究 258
一、 第一生产力实现的特征 258
二、 第一生产力实现机制的研究不容忽视 261
三、 第一生产力实现机制重点研究的问题 265
一、 科学体制的含义 271
第二十三章 科技体制及其作用 271
二、 科技体制的两种基本类型 273
三、 科技体制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275
第二十四章 科技体制与“第一生产力”的实现 278
一、 科技体制与“第一生产力”实现关系的本质 278
二、 科技体制与“第一生产力”实现中其他作用因素的关系 281
三、 科技体制与“第一生产力”实现中的作用 285
第二十五章 中国科技体制的形成 291
一、 中国科学院的建立 292
二、 中科院如何统筹和领导全国科技工作 294
三、 “以中科院为领导机构兼学术中心”体制的缺陷 298
四、 “以中科院为领导机构兼学术中心”体制的完善措施 300
五、 从科学规划委员会到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303
一、“大跃进”中科学网的建立 308
第二十六章 中国科技体制的曲折发展 308
二、60年代初的科技体制调整 312
三、“文革”期间的科技体制畸变 315
四、七八十年代之交的科技体制重建 316
第二十七章 中国科技发展道路的新探索 321
一、 科技发展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主战场,全面促进社会发展 321
二、 科技发展策略:立足自主研究,引进与自主研究相结合 323
三、 科技发展体制:把“稳住一头,放开一片”提到国策高度 325
四、 科技发展的内在动力:把人的素质提高作为手段和目的的统一 327
第二十八章 国企改革与科技体制改革及其他 334
一、 技术开发的主体逐步落实到企业 334
二、 形成科技活动运行机制的良性循环 336
三、 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339
主要参考文献 342
后记 347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凯恩斯文集 第13卷 社会、政治和文学论集》严忠志译 2018
- 《社会资本与村庄治理转型的社区机制》张国芳等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社会工作专业英语》俞炎燊 2019
- 《评弹与江南社会研究丛书 梅与竹 中国传统苏州评弹》李东鹏译;(美国)马克·本德尔 2019
- 《批判 建构与实践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梅丽著 2019
- 《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研究的反身性书写》权福军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