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道德教化与经济技术时代
道德教化与经济技术时代

道德教化与经济技术时代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詹世友著(中国伦理学会)
  • 出 版 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21002624X
  • 页数:481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伦理学中前沿性的研究课题,具有较强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可作为哲学专业及人文科学类学生的参考用书。繁荣社会科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也是社会科学研究在中国发展和繁荣的过程。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增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集中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科学的生命在于创造,在于创新,“若无新变,不能代雄”。新的世纪,新的千年,呼唤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呼唤着社会科学研究的突破和创新。换言之,没有社会科学研究的突破和创新,也就没有社会科学真正的发展和繁荣。理论贵在创新,创新需要勇气,需要智慧,需要执着的追求和艰辛的探索;理论重在创新,创新需要有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理论功在创新,只有创新的理论成果,才能探索规律、把握规律,才能启示实践、指导实践,才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坚持理论创新,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使命。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上一篇:成功做人指南下一篇:什么是真理
《道德教化与经济技术时代》目录

道德研究的教化论视野 1

一 规范论、目的论、教化论 1

上篇 教化的源流和内涵 1

第一章 教化概念与教化原理 3

第一节 “教化”释义 3

一 中国“教化”的含义 3

二 建构理性、演进理性、教化理性 7

二 西方“教化”的含义 7

三 古代教化、近代教化、现代教化 10

三 “教化”概念的一般意义 11

第二节 教化原理 14

一 “人化”与“化人”相统一的原理 16

二 对异在物的同化与疏离互成的原理 21

三 精神塑造中的情理互渗的原理 25

一 教化的政治实践性格 35

第一节 传统教化的实践性 35

第二章 教化的实践性和实践性的教化 35

二 教化的道德实践性格 37

三 教化的实践智慧 42

第二节 实践性教化 46

一 职业教化 50

二 艺术审美教化 58

三 道德教化 68

第三章 教化尊崇与中庸理境 80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教化的理论表达 80

一 礼制:对人的本质的确证 81

二 礼乐教化:对人精神的整体提升 83

第二节 儒家道德教化理论的价值哲学阐释 87

一 “中庸”是儒家最终的价值关怀 87

二 儒家对道德追求的价值预制 94

三 价值合理性的品质特征 96

一 中道是选择性的,与德性相关 99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中庸”思想之申论 99

二 “中道”原理 102

第四节 教化:“陶心淑性”与“归真返朴”互补 107

中篇 教化的基础和旨归 122

第四章 精神空间与价值考察 125

第一节 精神空间 125

一 精神空间的基础:心灵对本能所取得的距离 126

二 精神空间的结构维度及古代文化对它的揭示 130

三 精神空间的开拓、涵厚和化通 137

第二节 合宜主义 142

一 “是然”(tobe) 142

二 “应然”(shouldbe;oughttobe) 147

三 “意味”(tobemeanttobe) 151

四 合宜主义 153

一 价值的教化论基础 158

第三节 价值考察 158

二 价值的生成及其存在形态 164

三 道德价值的本质 169

四 自由:一种基本的道德价值 172

五 回应义务论与目的论的价值观 176

第五章 规范、心灵与伦理实体 186

第一节 道德规范的教化论意义 187

一 规范的本质 187

二 道德规范之再思 192

三 规范与德性的关系 202

第二节 心灵 205

一 心灵概念及其教化的可能性 205

二 心灵的基本能力:自我意识 208

三 性格:心灵的内在性质 215

第三节 伦理实体:道德教化的环境支持 218

一 伦理实体的含义 218

二 伦理实体在道德教化中的生态性作用 222

三 伦理与法理和管理 225

第六章 德性成型与人格塑造 234

第一节 教化论:德性伦理的新视点 234

一 麦金太尔的德性观 235

二 斯罗特论德性伦理的合理性 239

三 德性的教化论基础 244

第二节 德性的存在论分析 247

一 德性的存在结构 247

二 德性的培养 253

三 德性的理性品格 260

四 过理与过情的讨论 265

第三节 正义作为一种德性 271

一 古代的正义德性观 271

二 正义德性的特质 274

一 人格与角色 283

第四节 人格塑造 283

二 人格是自我意识的内在统一性和结构性 285

三 道德人格的塑造 288

四 道德人格的光辉 293

下篇 教化的现状和使命 301

第七章 经济时代与精神陶冶 304

第一节 经济时代的特征 305

一 古代经济生活的特点及其价值歧视 305

二 经济时代的到来 310

第二节 对经济时代的伦理辩护 315

一 霍布斯的“丛林规则”和道德规则 315

二 其他思想家的探讨 317

三 “经济人”假设的经济伦理意义 322

第三节 经济的道德和道德的经济 325

一 经济活动的道德影响 326

二 道德的经济价值 328

一 资本主义精神之源是某种形而上的动力 333

第四节 韦伯与舍勒之争:经济时代的伦理精神 333

二 资本主义伦理精神的塑造 340

三 对资本主义精神的忧虑 346

第五节 教化论对经济时代道德的反思 348

一 经济时代的道德要求 348

二 经济时代与劳动异化和欲望坠落 353

三 经济时代的精神塑造 359

第八章 技术时代与道德淑范 373

第一节 古代技术与现代技术 373

一 古代技术 373

二 现代技术的本质 378

三 新技术世界观结构的哲学代言人:笛卡儿和康德 385

第二节 技术时代的精神塑造 389

一 新技术世界观的特点 389

二 技术文化的负面效应之分析 393

三 技术时代精神塑造的片面性 404

一 “当代状况”与当今教化方策 410

第三节 技术时代道德教化的理论表达 410

二 “普遍的感觉”和道德教化的理论阐释 417

三 “个人的个人性”与自律性教化 424

第四节 教化论的归结:对自然的责任感和尊崇 430

一 经济—技术思维视野中的自然观念 430

二 功利主义环境伦理学是经济—技术思维的一种表现 434

三 “非人类中心论”作为技术思维的过度逆反之不足 436

四 教化论的实践理性立场:“人—环境”系统论中的责任感 438

五 教化论的情感立场:对自然界的崇敬 442

结论教化——现时代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450

当代道德教化的特点 450

道德理性:公理与情理的融通 456

素质教育与教化 469

主要参考书目 472

后记 48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