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分子病理学
分子病理学

分子病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玉林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117048360
  • 页数:558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卡介苗下一篇:功能学实验
《分子病理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病理学与分子病理学的概念和性质 1

一、病理学的概念和性质 1

二、分子病理学的概念和任务 2

第二节 分子病理学的研究内容 2

第三节 分子病理学的发展趋势 3

一、病因学研究中的分子问题 3

二、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分子问题 4

三、病理学诊断中的分子问题 4

四、疾病治疗及治疗后反应的分子问题 4

进一步阅读文献 5

第二章 生物大分子 6

第一节 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特性 6

一、分子的化学键 6

二、分子极性 7

三、分子构象及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9

四、与蛋白质结构相关的分子功能 10

第二节 核酸 16

一、核苷酸 16

二、DNA 17

三、RNA 20

第三节 蛋白质 29

一、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29

二、蛋白质结构 31

三、蛋白质的运动 34

四、蛋白质的进化 35

五、蛋白质的降解 38

进一步阅读文献 39

第三章 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41

第一节 染色质和染色体 41

一、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组成与一般结构 41

二、染色质的包装 42

第二节 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43

一、原核生物基因组 43

二、真核生物基因组 44

第三节 DNA复制 47

一、一般特点 48

二、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 48

三、真核细胞染色体DNA复制的特点 50

第四节 DNA损伤和修复 51

一、DNA的损伤 51

二、DNA损伤的修复 51

第五节 转录 52

一、RNA聚合酶 52

二、转录过程 53

三、RNA加工 54

第六节 翻译 56

一、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 56

二、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特点 59

三、蛋白质折叠和翻译后修饰 60

进一步阅读文献 60

第四章 基因表达的调控 62

第一节 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 62

一、转录水平的调控 62

二、翻译水平的调控 65

第二节 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 67

一、细胞外信号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67

二、DNA水平的基因表达调控 68

三、转录水平的调控 69

四、转录后水平调控 73

五、翻译水平调控 74

六、翻译后水平的调控 75

进一步阅读文献 76

第五章 受体与细胞信息转录 77

第一节 信息分子 77

一、信息分子的分类 77

二、信息分子的特性 78

第二节 受体 78

一、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 79

二、G蛋白耦联型受体 79

三、酷氨酸激酶型受体 80

四、DNA转录调节型受体 81

第三节 细胞内信息转录 82

一、环核苷酸系统 82

二、钙调蛋白系统 84

三、磷酸肌醇系统 85

四、酷氨酸蛋白激酶系统 87

五、胞内受体信号系统 88

进一步阅读文献 89

第六章 细胞分化的分子基础 90

第一节 干细胞 90

一、干细胞及其分类 90

二、胚胎干细胞的分化 91

三、成体中组织特异干细胞 92

四、干细胞的新概念 93

第二节 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与细胞分化的可塑性 94

一、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 94

二、细胞分化的可塑性 107

第三节 胚胎发育时基因表达在时间-空间上的精确控制 107

一、同源盒及同源盒基因 108

二、其它基因 109

进一步阅读文献 110

第七章 真核细胞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112

第一节 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112

第二节 细胞骨架及其分子病理学 113

一、细胞骨架 113

二、细胞骨架的分子病理学 118

第三节 细胞膜及其分子病理学 120

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121

二、细胞连接 122

三、物质的跨膜转运机制 123

四、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的物质交换 125

五、细胞膜的分子病理学 126

第四节 基膜及其分子病理学 130

一、基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130

二、疾病过程中基膜的分子改变 131

进一步阅读文献 133

第八章 DNA突变和修复 134

第一节 基因突变形式和后果 134

一、常见基因突变形式 134

二、基因突变的结果 134

三、染色体突变 135

四、突变发生频率 135

第二节 突变的分子机制 136

第三节 致突变物 138

一、烷化剂 139

二、多环芳烃 141

三、N-替代的芳香化合物 142

四、自然生成的致突变物(致癌物) 144

第四节 辐射 145

一、辐射线种类 145

二、辐射线的放射化学 145

第五节 核酸合成的保真度 146

一、DNA损伤的类型 146

二、模板修饰后的复制和转录 147

第六节 DNA修复 147

一、DNA损伤修复机制 148

二、(6-4)光产物的修复 151

三、烷化DNA的修复 151

四、芳香衍生物的修复 152

第七节 DNA修复的分子病理学 153

一、着色性干皮病 153

二、Bloom综合征 154

三、Fanconi贫血 154

四、运动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154

五、Cockayne综合征 155

六、早老综合征 156

七、Nijmegen断裂综合征 156

八、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 156

九、Muir-Torre综合征 157

进一步阅读文献 157

第九章 珠蛋白异常 159

第一节 血红蛋白结构 159

一、血红蛋白的组成和结构 159

二、异常血红蛋白的结构改变 161

第二节 珠蛋白基因 162

一、珠蛋白基因 162

二、珠蛋白基因突变 163

第三节 异常血红蛋白病 164

一、血红蛋白S 164

二、血红蛋白C 165

三、血红蛋白D 166

四、血红蛋白E 166

五、不稳定血红蛋白 166

六、血红蛋白M 168

七、氧亲和力增高血红蛋白 168

八、氧亲和力降低血红蛋白 169

第四节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169

一、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170

二、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171

第五节 其他血红蛋白病 173

一、血红蛋白Constant Spring 173

二、血红蛋白Lepore 173

三、遗传性胎儿血红蛋白持续存在综合征 174

进一步阅读文献 174

第十章 血管发生的分子问题 175

第一节 血管内皮细胞的发生学 175

一、血管生成的过程及类型 175

二、血管内皮前期细胞的发现及意义 177

第二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178

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179

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功能 180

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其受体(Flt家族)的关系 181

第三节 VEGF的信号转导途径 182

一、信号转导蛋白及其相互作用 183

二、受体型酪氨酸激酶的分类及转导机制 184

第四节 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转录调节因子与新血管形成 186

一、细胞外基质与基质金属蛋白酶 186

二、转录调节因子Ets家庭 194

第五节 其它重要的血管生长因子 196

一、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197

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200

三、表皮生长因子 202

四、转化生长因子 203

五、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05

六、其它与新血管形成有关的因子 206

进一步阅读文献 209

第十一章 炎症 210

第一节 炎症介质 210

一、炎症介质的一般特点 210

二、主要炎症介质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210

第二节 急性炎症过程的分子基础 222

一、血管反应性改变及液体渗出 222

二、白细胞渗出、聚集及功能 224

第三节 慢性炎症的分子病理 232

一、慢性炎症中的细胞及相关分子机制 233

二、肉芽肿性炎 237

进一步阅读文献 239

第十二章 器官纤维化的形成与逆转 240

第一节 器官纤维化的概念 240

第二节 器官纤维化形成的细胞与分子基础 241

一、细胞学基础 241

二、细胞因子的作用 244

三、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 249

第三节 细胞外基质的组成与代谢 251

一、细胞外基质的组成 251

二、细胞外基质对细胞的影响 253

三、细胞外基质的代谢 254

第四节 器官纤维化的治疗和逆转 260

一、治疗的靶标 260

二、逆转的研究 261

进一步阅读文献 262

第十三章 肿瘤 264

第一节 癌基因的病理改变 264

一、癌基因的分类与功能 264

二、癌基因突变的基本病变 265

三、癌基因与肿瘤 268

第二节 抑癌基因的病理改变 272

一、抑癌基因突变的基本病变 273

二、Rb基因 275

三、p53基因 276

四、p16基因 278

五、p15基因 280

六、PTEN基因 281

七、FHIT基因 282

八、BRCA基因 283

九、nm23基因 284

十、其它抑癌基因 285

第三节 端粒酶活性升高与肿瘤细胞不死性 287

一、端粒、端粒酶与肿瘤 287

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288

第四节 微卫星不稳定性 289

一、微卫星不稳定性与肿瘤 289

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 289

第五节 肿瘤转移 290

一、肿瘤转移的基因与转移 290

二、粘附因子改变与转移 291

三、血管生成异常和转移 293

四、纤维蛋白溶酶及其调节 294

五、肝素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 295

六、机体免疫状态与转移 296

第六节 肿瘤分子与组织病理诊断的差异及意义 297

一、肿瘤易感基因病变的诊断 298

二、肿瘤的早期诊断 298

三、疑难肿瘤的诊断及分类 299

四、肿瘤的预后判断 299

五、肿瘤的个体化和预见性治疗 299

六、肿瘤的预后监测 299

进一步阅读文献 300

第十四章 免疫性疾病 301

第一节 免疫反应的基础 301

一、免疫球蛋白 301

二、免疫细胞 302

三、参与免疫反应细胞的信号转导 307

第二节 移植排斥反应 307

一、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 308

二、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309

第三节 变态反应 310

一、Ⅰ型变态反应 310

二、Ⅱ型变态反应 311

三、Ⅲ型变态反应 311

四、Ⅳ型变态反应 312

第四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312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致病相关因素 312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类型 314

第五节 免疫缺陷病 317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317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322

进一步阅读文献 324

第十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325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325

一、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 325

二、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 329

三、单核巨噬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 331

四、平滑肌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 335

五、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339

第二节 高血压与高血压性心脏病 340

一、血压的调控因素及血压升高的机制 340

二、高血压发病的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 341

三、高血压发病的分子机制 344

四、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机制 346

第三节 心肌病 348

一、肥厚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 348

二、肥厚性心肌病的致病基因 348

进一步阅读文献 350

第十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351

第一节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351

一、概述 351

二、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分子机制 352

第二节 肺癌 355

一、肺癌的组织发生和组织分型 355

二、肺癌的分子生物学 356

进一步阅读文献 360

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362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362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 362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 363

三、丙型病毒性肝炎 364

四、肝炎病毒与肝癌发生 365

第二节 其它肝脏疾病 366

一、自身免疫性肝炎 366

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368

三、肝纤维化 369

第三节 几种遗传性疾病 371

一、遗传性血色病 371

二、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 373

三、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374

第三节 胃粘膜疾病及炎症性肠病 374

一、胃粘膜疾病 374

二、炎症性肠病 375

进一步阅读文献 379

第十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381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381

一、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的分子机制 381

二、肾小球固有细胞和巨噬细胞在肾小球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383

三、肾小球硬化中ECM沉积的分子机制 386

第二节 多囊肾病 390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390

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393

第三节 肾母细胞瘤 393

一、临床和病理学 393

二、细胞和分子遗传学 394

第四节 肾细胞癌 395

一、分类和病理学 396

二、细胞和分子遗传学 396

三、临床和展望 397

进一步阅读文献 398

第十九章 血液系统疾病 399

第一节 突变酶活性缺乏 399

一、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酶缺乏 399

二、己糖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缺乏 400

三、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和磷酸丙糖异构酶缺乏 401

四、2,3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和磷酸甘油酸激酶缺乏 401

五、其他酶缺乏 401

第二节 磷酸己糖支路酶活性缺乏 402

一、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缺乏 402

二、谷胱甘肽还原酶、过氧化酶和合成酶缺乏 402

第三节 核苷酸代谢酶活性降低 403

一、腺苷酸激酶缺乏 403

二、5-嘧啶核苷酸酶缺乏 403

第四节 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 403

第五节 凝血性疾病 403

一、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403

二、凝血酶原和凝血酶缺乏 405

三、凝血抑制剂 408

四、血小板分子缺陷 411

第六节 非何杰金淋巴瘤的基因重排 414

一、淋巴细胞基因重排 414

二、淋巴瘤基因重排的意义 414

进一步阅读文献 415

第二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 417

第一节 神经递质和信号转导 417

一、神经递质 417

二、神经肽 419

三、信息传递 420

第二节 神经因子 424

一、神经营养因子 425

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因子 425

三、细胞因子 426

第三节 损伤和修复 426

一、神经的损伤与再生 426

二、胶质细胞和炎症细胞的双相作用 428

第四节 学习和记忆 429

一、突触的可塑性 429

二、学习的细胞和生化机制 431

三、记忆的神经和生化机制 432

四、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对学习和记忆的调节 432

第五节 神经系统疾病 433

一、阿尔茨海默病 433

二、享廷顿舞蹈病 437

三、帕金森病 438

四、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439

五、朊蛋白病 441

进一步阅读文献 443

第二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444

第一节 肽类激素、受体及信号转导 444

一、肽类激素和受体的分类 444

二、肽类激素信息跨膜转导的分子机制 445

第二节 类固醇激素、受体及信号转导 447

一、类固醇激素受体 447

二、类固醇激素调控基因转录机制 448

第三节 激素抵抗症受体变异的分子机制 448

一、生长激素抵抗症 448

二、甲状腺素抵抗症 449

三、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 449

四、原发性糖皮质激素抵抗症 450

五、雄性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451

六、遗传性抗维生素D软骨病 451

第四节 糖尿病 452

一、胰岛素及其受体和胰岛素分泌 452

二、Ⅰ型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453

三、Ⅱ型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453

第五节 垂体疾病 454

一、垂体功能亢进 454

二、垂体功能减退 456

第六节 肾上腺疾病 456

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456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457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 458

第七节 甲状旁腺疾病 460

一、甲状旁腺素 460

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460

进一步阅读文献 461

第二十一章 药物异常反应与遗传 462

第一节 药物代谢与遗传 462

第二节 药物代谢异常与遗传变异 463

一、过氧化氢酶缺乏症 463

二、α抗胰蛋白酶缺乏 463

三、异烟肼的快失活和慢失活 464

四、琥珀酰胆碱敏感型 465

五、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蚕豆病) 465

六、双香豆素(苄丙酮香豆素)耐受性 466

七、恶性体温过高 466

八、苯硫脲味肓 466

第三节 遗传病患者对药物的异常反应 467

一、卟啉症 467

二、痛风 468

三、糖皮质激素与眼内压 468

四、Huntington病 468

五、周期性麻痹 468

六、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 469

进一步阅读文献 469

第二十三章 分子病理常用研究方法 470

第一节 基因变异的诊断 470

一、聚合酶链反应-DNA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470

二、DNA测序 471

三、其它方法 472

四、石蜡块组织DNA的提取 472

第二节 检测基因的扩增与丢失 473

第三节 检测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 476

第四节 核酸分子杂交 478

一、Southern印迹杂交 478

二、Northern印迹杂交 479

三、原位分子杂交 479

第五节 蛋白组学 480

第六节 生物芯片 480

第七节 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和克隆 482

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遗传图 483

二、微卫星遗传图(STR遗传图) 483

三、SNP遗传图 484

第八节 微切割及其应用 485

一、微切割技术的原理 485

二、微切割的方法 486

三、微切割后的细胞处理 487

四、微切割的应用 488

进一步阅读文献 490

附表1 血红蛋白β链结构异常 492

附表2 血红蛋白α链结构异常 516

英汉名词索引 5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