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建设
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建设

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建设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振濂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9
  • ISBN:9787547919774
  • 页数:335 页
图书介绍:《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建设》为第一部系统研究书法评价的学术专著。本书为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重点科研项目。由陈振濂主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理论家及相关专家组成精干的写作团队。16位作者历时三年,从2016年启动到2018年完成。约30万字。《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建设》全书分《导论》,正文分《评判》《评估》《评审》《评论》四大部分,各有章节。以艺术学理论为根基,对”书法评价体系”进行立体的展开,强调思辩性。
《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建设》目录

序 1

《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建设》提要 1

思辨与构筑——《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建设》导论 3

第一章 根基于思辨的方法论 3

第一节 现实需要 6

第二节 评价=评论;体系=理论 8

第二章 课题的三个出发点 11

第一节 传统文化的现代理性视角 12

第二节 汉字符号的审美观赏立场 14

第三节 抽象形式的具体把握 15

第三章 评判·评估·评审·评论四位一体 17

第一节 四位一体和四个问号 18

第二节 学理标准和应用操作 20

第三节 从原理到应用 23

第四章 书法批评作为“学科” 25

第一节 原理:立足点与规则 26

第二节 类属:感性批评和学理批评 27

第三节 与书法艺术史和书法美学理论的关系 28

第四节 书法评论与艺术评论 30

第五章 评价体系的“体系”特征 33

第一节 体系性的构筑 34

第二节 “拒绝平庸”的科研状态 39

一、评判 45

第一章 书法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45

第一节 国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45

第二节 国学的有效载体 59

第三节 国学的外化形式 63

第四节 国学支撑下的当代书法艺术 68

第二章 书法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比较 74

第一节 最具体的形式(文字)与最抽象的形式(图像) 74

第二节 拟之音乐、舞蹈、戏剧、绘画、雕塑 78

第三章 美学定位与艺术学学科逻辑 85

第一节 书法美学的性质与学科建构 85

第二节 书法美学研究的意义范围与方法 92

第三节 时间与空间 99

第四节 抒情与写意 101

第五节 形式与内容 103

第六节 抽象与具象 105

第七节 表现与再现 107

第八节 线条与结构 109

二、评估 113

第一章 评估的基本关系:书法的书家主体、环境客体、艺术史本体 113

第一节 书家主体 113

第二节 环境客体 115

第三节 艺术史本体 116

第四节 “三体”关系 119

第二章 评估:书家个人因素 121

第一节 学艺经历的评估 121

第二节 师承的评估 128

第三节 趣味的评估 130

第四节 性格、情感与心态的评估 132

第三章 评估:横向的书法的时代因素 135

第一节 文化环境 135

第二节 生存形态 137

第三节 社会取舍 142

第四章 评估:纵向的书法的历史因素 145

第一节 代代嬗替的因果 145

第二节 历史逻辑 150

第三节 字体与书体的因素 154

第五章 书法的“泛化”与“雅化” 156

第一节 写字与书法 156

第二节 文化视角与专业视角 161

第三节 文人与艺术家 168

第六章 基于不同社会需求的评估立场 172

第一节 鉴赏评估 173

第二节 收藏评估 184

第三节 市场评估 191

三、评审 201

第一章 评审的学术依据 202

第一节 明辨优劣高下 202

第二节 学理性 204

第三节 公信力 207

第二章 评审的能动因素 210

第一节 评委 210

第二节 受众 212

第三节 作者 214

第三章 评审标准的确定 215

第一节 标准一:技法层 218

第二节 标准二:形式层 222

第三节 标准三:主题层 228

第四节 标准四:气韵层 233

第五节 标准五:风格层 240

第四章 以作品为中心的评审操作 246

第一节 评审规则 248

第二节 评审流程 251

第三节 书法评审艺术标准的操作规范与侧重 252

四、评论 265

第一章 理论形态 265

第一节 文本形式 266

第二节 思想领先 272

第二章 书法批评与考证研究之区别 275

第一节 方向之异:研判与求真 276

第二节 形态之异:主观与客观 277

第三节 方法之异:思辨与考证 280

第三章 书法评论五元素 282

第一节 书法作品文本:内容与形式的融合统一 283

第二节 书法家:追求“原创性”为第一要务 285

第三节 接受者:书法“共同体”的营构 286

第四节 文化意蕴:古典传统与现代形式感的结合 287

第五节 历史逻辑:书法本体的内在逻辑 289

第四章 感受式评论 290

第一节 以书论人 291

第二节 以人论书 295

第五章 书法的发生学之评论 300

第一节 本体传承 301

第二节 艺术师承 303

第三节 艺术个性 304

第四节 时代因素 305

第六章 评论的学术化 307

第一节 视角敏锐 307

第二节 功力深厚 310

第三节 学术规范 312

第七章 评论的取向 314

第一节 价值判断 314

第二节 理路分析 319

第八章 评论的公信力 321

第一节 超越感:人格的独立 321

第二节 独特性:结论的可靠性保障 325

第三节 导向性:干预与指导 328

后记 33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