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研究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研究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潘文年著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305196102
  • 页数:283 页
图书介绍:本书稿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分析工具,采用文献阅读法、专家咨询法、考察调研法和跨学科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内涵、实质、动因、主要模式、面临的主要风险与防范以及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出版企业各自的角色和可资实施的、有助于出版业“走出去”的宏观、中观、微观策略。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研究》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3

1.1.1 “软实力”理论的提出 3

1.1.2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5

1.1.3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现实状况 10

1.2 研究意义 12

1.3 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 13

1.3.1 研究范围 13

1.3.2 研究内容 14

1.4 研究综述 16

1.4.1 国内研究综述 16

1.4.2 国外研究综述 24

1.5 概念界定 24

1.5.1 “走出去” 24

1.5.2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 26

1.6 理论基础 31

1.6.1 全球化理论 31

1.6.2 “软实力”理论 34

1.6.3 出版的双重效应性理论 38

1.6.4 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 39

1.7 研究方法 47

第二章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动因与制度安排 49

2.1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主要动因 51

2.1.1 政治动因 51

2.1.2 经济动因 54

2.1.3 文化动因 70

2.2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制度安排 72

2.2.1 制度现状 73

2.2.2 制度激励 78

第三章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现状分析 83

3.1 图书商品输出的现状 85

3.1.1 数量分析 85

3.1.2 问题分析 87

3.2 图书版权输出的现状 88

3.2.1 量化分析 88

3.2.2 问题分析 94

3.3 海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97

第四章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基本模式 99

4.1 图书商品输出:贸易式“走出去”模式 101

4.1.1 贸易式“走出去”模式的类别 101

4.1.2 贸易式“走出去”模式的利弊 104

4.2 图书版权输出:契约式“走出去”模式 106

4.2.1 契约式“走出去”模式的影响因素 107

4.2.2 契约式“走出去”模式的利弊分析 109

4.3 海外直接投资:投资式“走出去”模式 112

4.3.1 直接投资模式及其优劣 113

4.3.2 直接投资模式的基本类型 115

4.3.3 直接投资模式的比较分析 121

第五章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主要风险 133

5.1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政治风险 135

5.1.1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政治风险的内涵 136

5.1.2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政治风险的根源 137

5.1.3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政治风险的防范 142

5.2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经济风险 147

5.2.1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经济风险的内涵分析 147

5.2.2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经济风险的主要类型和基本功能 149

5.2.3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经济风险的防范 152

5.3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文化风险 157

5.3.1 中国出版业跨国经营文化风险的基本内涵 157

5.3.2 中国出版业跨国经营文化风险的产生根源 159

5.3.3 中国出版业跨国经营文化风险的主要形式 162

5.3.4 中国出版业跨国经营文化风险的影响过程 165

5.3.5 中国出版业跨国经营文化风险的防范措施 167

第六章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策略分析 175

6.1 基于政府主管部门的宏观策略 177

6.1.1 政府规制: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制度保障 177

6.1.2 角色主导: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政府策略 181

6.1.3 扶持鼓励: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海外借鉴 197

6.2 基于出版行业组织的中观策略 203

6.2.1 行业组织作用的理论基础 204

6.2.2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出版行业组织的作用分析 207

6.2.3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出版行业组织的策略分析 213

6.3 基于图书出版企业的微观策略 221

6.3.1 “走出去”出版企业的经营性策略 222

6.3.2 “走出去”出版企业的内容性策略 242

第七章 结束语 257

7.1 研究结论 259

7.2 创新之处 260

7.3 不足之处 262

参考文献 264

1.中文著作 264

2.英文著作 272

3.中文期刊论文 275

4.英文期刊论文 279

5.网络文献 280

致谢 28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