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儒教国家”日本的实像:社会史视野的文化考察
“儒教国家”日本的实像:社会史视野的文化考察

“儒教国家”日本的实像:社会史视野的文化考察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卓著
  •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
  • 页数:496 页
图书介绍:
《“儒教国家”日本的实像:社会史视野的文化考察》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大和时代:日本社会的原点 1

一 孱弱的古代皇室 1

1.大王与豪族 1

2.古代王位继承纷争 4

3.皇室成员的婚姻 6

4.混乱的王位继承制 8

5.豪族对皇位继承的干涉 12

二 等级身份制度的滥觞——氏姓制度 13

1.氏 13

2.姓 15

3.氏姓制度之于日本历史的影响 19

三 最早的集团式统治——部与部民制 21

1.部的原始形态及其演变 21

2.部民制的产生 24

3.部(伴)的特点 26

4.区分伴与部民的意义 30

四 古代大陆移民的作用及其归宿 31

1.移民渡日的原因 32

2.日本古代国家对大陆移民的政策 34

3.大陆移民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37

4.大陆移民的归宿 39

第二章 律令时代中华制度文明对日本的影响与结局 42

一 户籍 42

1.日本造籍之始 43

2.以唐令为蓝本 45

3.户籍制度实施不利的现实 48

二 班田 51

1.关于班田制开始实施的时间 51

2.班田制的终结 54

三 科举 56

1.日本曾经仿行科举制 57

2.“菅家廊下”——科举考试的摇篮 60

3.科举不盛与科举之废 63

4.实用主义教育的发展 66

5.科举的价值与近代日本文官制度 69

6.科举不在之引申意义 71

四 历法 73

1.正朔本乎夏时——日本曾长期使用中国历法 74

2.使用“宣明历”八百多年意味着什么? 77

第三章 律令时代日本固有社会秩序的延续 79

一 律令时代的婚姻 79

1.婚姻形态——从访妻婚到招婿婚 80

2.婚姻关系——一夫多妻 84

3.通婚范围——近亲通婚 88

二 律令时代的家庭 93

1.律令时代的家庭——乡户 93

2.亲属网络——五等亲制 97

3.户籍关系与阶级关系 101

三 女帝的世纪 103

1. 日本史上为何多女帝? 103

2.女帝的特殊作用 105

3.女帝的政绩 108

四 古代豪族再现 110

1.律令制下贵族势力的成长 111

2.公家社会官职家业化 116

3.贵族巅峰藤原氏对皇权的挑战 119

4.平安贵族的婚姻与继承 124

5.贵族的教养 130

第四章 军事贵族执掌天下的武家社会 133

一 幕府时代社会结构的变化 133

1. 日本社会结构的动态演变 134

2.武士主宰日本七百年的轨迹 137

3.军事贵族与王朝贵族的关联 142

二 武家社会关系的演变 144

1.回归族制 144

2.从族制到家制 147

3.家族主义的武家统治 150

三 公家式微 157

1.衰落的皇室 157

2.潦倒的公家 161

第五章 身份、等级制度与幕府时代的统治秩序 167

一 日本身份、等级制度的形成 167

1.中日两国:同源殊流的士农工商 168

2.兵农分离的历史意义 171

二 三民之长——武士 175

1.武士身份的外在表现 175

2.武士身份的内在表现 178

3.武家内部的等级秩序 181

4.江户时代武家的生活 187

三 四民之末流——町人 191

1.身份制度下町人势力的成长 192

2.从家训看町人伦理 195

3.由俭入奢至由奢入俭的町人生活 202

4.町人雇用制度中的终身雇用萌芽 206

第六章 幕府时代的家制度与家伦理 212

一 家业是立家之本 212

1.家的核心是家业 213

2.家名是家业的象征 217

3.神佛信仰是家的精神支柱 221

4.祖先崇拜是家业的发展动力 224

二 养子与家系的延续 230

1.日本养子习俗的演变 231

2.日本养子的特征 235

三 家督继承与家业的传承 241

1.家督继承制的形成 241

2.家督继承的对象 244

3.继承人的选择 249

4.不平等的根源 252

5.家督继承制的客观优势 254

四 制约家长的有效机制——隐居制度 257

1.隐居起源于公家社会的致仕 258

2.武家社会的隐居 260

3.平民家庭的隐居 262

4.隐居的理由与限制 264

5.家长隐居后的地位 267

6.家长隐居后的生活 269

7.隐居与儒家伦理的悖反 272

第七章 文明开化与近代日本社会生活的变化 277

一 生活方式的文明开化 277

1.易服 278

2.剪发 281

二 开启生命与健康保障事业 284

1.导入“卫生”观念 284

2建立近代医疗制度 287

3.破除堕胎(间引)陋习 288

三 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 290

1官方办学政策的不断调整 291

2.民间办学是女子教育发展的动力 294

3战后日本女子教育事业的繁荣 298

四 历法的“脱亚人欧”与“时间”的近代化 302

1明治改历 302

2“时间”的近代化 308

第八章 近代身份制度的重组 311

一 天皇与皇室权威的重建 312

1天皇重归大众视线 312

2.近代皇室制度的变化 319

3皇室财产的扩张 324

二 华族——近代的新贵族 329

1.华族制度的初创 330

2.明治政府对华族的措施 334

3.天皇制华族制度的确立 337

4.功勋华族——新贵中的新贵 340

5.华族的特权 347

三 士族的悲剧性结局 356

1.士族的成立 356

2.身份特权的丧失 359

3.军事垄断权的丧失 361

4.经济基础的丧失 364

5.士族的最后出路 369

6.新渡户稻造与《武士道》 377

第九章 家制度在近代的延续 385

一 滞后的家族制度改革 385

1.近代家庭的变化 385

2.制定户籍——家制度被均质化 389

3.艰难的废妾 392

4.“民法出则忠孝亡” 394

二 家制度的全民化 397

1.民法下的家长制 398

2.民法下的家督继承制 399

3.民法下的隐居制 402

三 岛崎藤村的人生与《家》 404

1.岛崎藤村其人 404

2.《家》——近代日本的家族制度的缩影 406

第十章 家伦理与近代家社会 411

一 资本主义工业化与家制度 411

1.劳动力的供给源与“贮水池” 412

2.原生劳动关系的源泉 414

3.家族主义经营与终身雇用制的产生 417

4.从“劳资协调”到“劳资一家” 423

二 弥漫于全社会的家伦理 425

1.家族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学校教育 426

2.家伦理在军队建设与对外侵略中的应用 429

3.家宪与企业管理 433

三 家族国家的国民统治 443

1.战时国民思想统制 443

2.国家对家庭生活的干涉 446

3.战时体制下的人口政策 449

第十一章 女性社会角色的变迁与近代化 453

一 前近代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演变 453

1.由盛至衰的历史转变 453

2.从女训的发达看儒家女性观的影响 457

3.中日女训的差异 460

二 日本女性社会角色的变迁与近代化 461

1.近代日本女性角色的法律定位 461

2.走向社会的新女性 464

3.艰难的参政之路 468

三 近代日本女性形象 472

1.良妻贤母——国家期待与塑造的女性角色 472

2.从《青鞜》的命运看近代日本女性形象 477

结语与思考 483

一 不要掉进“儒家国家”的陷阱 483

二 认识中日社会与文化的差异更重要 484

三 应正视历史上日本人最终放弃了中华制度文明 486

四 贵族传统的社会史意义 487

五 身份、等级制度再认识 489

六 家制度的功过是非 492

七 日本的近代化是缺乏社会改革的近代化 493

后记 49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