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刑事法评论  第31卷
刑事法评论  第31卷

刑事法评论 第31卷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兴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
  • 页数:602 页
图书介绍:
《刑事法评论 第31卷》目录

主编絮语/陈兴良 1

域外视野 1

德国刑法学中构成要件论的演变/蔡桂生 1

一、诉讼法上的构成要件论 2

二、前古典的构成要件论 4

三、古典的构成要件论 9

四、新古典的构成要件论 20

五、目的论的构成要件论 32

六、新古典与目的论相结合的构成要件论 39

七、机能论的构成要件论 47

八、小结 65

德日刑法上的监督、管理责任/吕英杰 68

引言 68

一、日本的监督、管理责任 69

二、德国的监督、管理责任 78

三、比较与结论 88

美国法人审前转处协议制度的演进及其启示/叶良芳 90

引言 90

一、相关概念及比较 91

二、法人审前转处协议制度的适用状况 93

三、挑战与回应:法人审前转处协议制度的最新发展 96

四、无需定罪的惩罚:法人审前转处协议制度评析 105

五、借鉴与启示 108

18世纪英国刑事私诉剖析——兼谈英国刑事起诉史的重新书写/杨松涛 114

一、检察制度史框架中的18世纪英国刑事私诉 114

二、18世纪英国刑事起诉中的被害人 116

三、以被害人为中心重新书写英国刑事诉讼史 125

域外传译 128

辩诉交易和刑事审判的消失——来自英美和德国法律史的教训&﹝美〕约翰·朗拜因文江 溯译 128

一、美国与德国的鲜明对比 129

二、危险 130

三、历史 131

四、德国人为什么转向交易司法? 136

荷兰恢复性司法的理论与实践&约翰.布拉德 文 郝方昉 何显兵 译 王平校 139

上篇:恢复性司法制度化与刑事司法改革 139

一、制度化(Institutionalisation) 140

二、关于制度化的思考 142

三、非正式的恢复性实践 143

四、刑事司法中的恢复性实践 145

五、将恢复性司法制度化? 148

六、改革刑事司法体制? 149

七、从恢复性实践到恢复性司法 153

下篇:恢复性司法与刑事法律的重构 155

一、导言 155

二、刑事司法、恢复性司法与和解 156

三、惩罚、制裁与规范秩序 160

四、对法律进行重新安排 163

五、重构刑事法律 165

六、小结 168

刑法学人 172

山色不言语——王作富教授学术印象/陈兴良 172

一 173

二 177

三 183

共犯研究 190

两种犯罪参与论之比较分析与反思/赵希 190

一、对二元参与体系的反思 190

二、单一正犯体系的启示 198

三、单一正犯体系的完善 201

未遂教唆不可罚说之提倡/赖隹文 204

一、范围限定:排除不能犯 205

二、立场选择:不可罚说 209

三、立场检验:价值论考察 214

四、关系辨正:未遂教唆与陷害教唆 218

五、结语 221

论共谋关系的脱离/吴昌植 223

一、问题的提出 223

二、共谋关系脱离的概念 224

三、学说分析 227

四、判例考察 235

五、共谋关系的脱离与中止 246

监狱研究 252

论监狱设计/吴宗宪 252

一、监狱设计及其特点 252

二、监狱设计原则 253

三、监狱设计的主要内容 256

论监狱的多维定义——以监狱惩罚为主线的多元分析/刘崇亮 286

一、引论 286

二、监狱的基本定义——刑罚学定义 287

三、监狱的衍生定义之一——政治学定义 290

四、监狱的衍生定义之二——监狱的社会学定义 292

五、监狱的衍生定义之三——监狱的建筑学定义 294

六、监狱的衍生定义之四——监狱的经济学定义 297

七、论题之外的话 300

专题研究 301

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刑法解释学上的口号之争/陈坤 301

一、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在解释结论上的一致性 301

二、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在定罪思路上的一致性 304

三、不同解释主体得出不同解释结论的根源 306

四、分歧的口号性:对语义、客观性与彼此的误解 310

五、代结论:别让学派之争成为口号之争 314

论刑法归因与归责关系的嬗变/邹兵建 317

一、问题的提出 317

二、有归责,无归因 319

三、有归因,无归责 323

四、先归因,后归责 331

五、归责突破归因 344

六、结语 348

罪量因素:构成要素抑或处罚条件/王强 350

一、学说之争 350

二、性质定位:引鉴客观处罚条件概念的前提 355

三、未遂论:客观处罚条件概念的中国场域? 356

四、违法论:真正的客观处罚条件之辨 359

五、责任论:构成要件要素抑或不真正的客观处罚条件 365

六、构成要件要素:绝大多数罪量因素的归属 376

七、小结 382

中止犯自动性的司法认定/张鹏 384

一、问题的提出 384

二、我国自动性认定理论的基本脉络 385

三、本文观点:新折中说之提倡 387

四、自动性司法认定中的具体问题 394

五、简要结论 415

被害人自我答责的成立条件/马卫军 416

一、适格的自我答责能力 417

二、任意、行为与结果的统一体 425

三、法规范上不存在他人阻止危险现实化的特别义务 428

四、复数法益下被害人自我答责的成立 433

五、结论 436

假性竞合与想象竞合之辨/郑世创 439

引言 439

一、行为之辨 440

二、假性竞合构造与类型之厘清 444

三、想象竞合之构造 449

四、真假竞合之分野 455

五、真假竞合之法律效果 458

结语 465

侵犯著作权罪与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关系——以“复制发行”与“销售”的关系为中心/王静 466

一、问题的提出 466

二、立法沿革 469

三、理论现状与反思 472

四、复制或发行说之提倡 479

五、复制或发行说的应用 488

量刑辩护及辩护律师在量刑程序中的作用/汪贻飞 493

一、问题的提出 493

二、一种新型的辩护形态:量刑辩护 495

三、量刑辩护的比较考察 498

四、我国目前量刑辩护制度存在的问题 501

五、我国量刑辩护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504

六、求法与求情:量刑辩护的策略 506

“由刑及罪”逆向路径在司法实践中之体现与应用——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及司法解释为样本/聂昭伟 508

一、“由刑及罪”逆向路径在罪与非罪认定中的体现 509

二、“由刑及罪”逆向路径在区分此罪与彼罪时的应用 515

三、“由刑及罪”路径在犯罪形态、主从犯区分及转化犯中的应用 523

四、结语 525

公众参与刑事政策评估实证研究/汪明亮 526

一、问题的提出 526

二、研究方法及样本 527

三、调查结果分析(一):公众对刑事政策主体的态度 528

四、调查结果分析(二):公众对基本刑事政策的态度 530

五、调查结果分析(三):公众对若干具体刑事政策的态度 538

六、结论及进一步思考 540

恐怖主义犯罪案件庭审结构比较研究/倪春乐 544

一、英美法系国家反恐诉讼庭审结构 545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反恐诉讼庭审结构 556

三、反恐庭审结构的比较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560

再犯危险性评估在英美法系的应用/文姬 568

一、再犯危险性评估的种类 568

二、再犯危险性评估的应用 574

三、再犯危险性评估的实体和程序要求 576

刑事案卷制度研究/谢雯 579

一、问题的提出 579

二、刑事案卷的价值与结构 580

三、我国刑事案卷制度的面目 585

四、我国刑事案卷制度的改革 592

五、结语 599

《刑事法评论》征稿启事 60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