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大学化学教程
大学化学教程

大学化学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小林,屈芸,金明主编
  •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
  • 页数:369 页
图书介绍:
《大学化学教程》目录

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与能源 1

第一节 热力学基本概念 1

一、体系和环境 1

二、状态和状态函数 1

三、化学计量数和反应进度 1

四、热和功 2

五、热力学能 3

第二节 反应热 3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 3

二、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焓 3

三、反应标准摩尔焓变的计算 5

第三节 能源 6

一、世界能源的结构与能源危机 6

二、洁净煤技术 7

三、核能 8

四、新型能源 9

五、合理用能的基本原则 10

本章小结 10

复习思考题 10

习题 11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函数变 13

一、影响反应方向的因素 13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13

二、反应自发性的判断 15

三、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及应用 17

第二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和化学平衡 19

一、反应限度的判据与化学平衡 19

二、平衡常数与多重平衡规则 19

三、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21

四、化学平衡的移动及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23

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 24

一、浓度的影响和反应级数 24

二、温度的影响和阿伦尼乌斯公式 25

四、链反应和光化反应 26

三、反应的活化能和催化剂 26

本章小结 27

复习思考题 28

习题 29

第三章 酸碱反应 31

第一节 溶液的通性 31

一、非电解质溶液的通性 31

二、电解质溶液的通性 34

第二节 酸碱理论概述 34

一、酸碱的电离理论 35

二、酸碱的溶剂理论 35

三、酸碱的质子理论 36

四、酸碱的电子理论 37

五、软硬酸碱理论 38

第三节 酸碱平衡中有关的计算 39

一、溶液的pH值 39

二、酸碱平衡中有关的计算 39

第四节 缓冲溶液 41

一、同离子效应 41

二、缓冲溶液 41

第五节 沉淀反应 43

一、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和溶解度 44

二、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46

三、沉淀反应的某些应用 49

本章小结 50

复习思考题 51

习题 52

第四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 54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54

一、氧化数 54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55

第二节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55

一、氧化数法 55

二、离子-电子法 56

一、原电池 58

第三节 电极电势 58

二、标准电极电势 60

三、电极电势公式 63

第四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程度 65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65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 67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68

第五节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69

一、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及其应用 69

二、△fG?-N图 71

第六节 电解 71

一、分解电压和超电势 72

二、电解池中两极的电解产物 73

三、电解的应用 73

第七节 金属腐蚀及防护 74

一、腐蚀的分类 74

二、腐蚀电池的非平衡电势和腐蚀速率 75

三、金属腐蚀的防护 76

第八节 化学电源 77

一、锌锰干电池 77

二、蓄电池 78

三、微型电池 78

四、燃料电池 79

本章小结 79

复习思考题 80

习题 82

第五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85

第一节 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 85

一、波函数 85

二、电子云 87

三、量子数 89

第二节 多电子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90

一、基态原子中电子分布原理 90

二、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 90

三、基态原子中的电子分布 91

五、元素周期表与核外电子分布的关系 93

四、简单基态阳离子的电子分布 93

六、元素周期表 94

第三节 原子性质的周期性 94

一、原子半径 94

二、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 96

三、电负性 97

四、元素的氧化数 98

五、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98

本章小结 99

复习思考题 99

习题 100

二、键长 102

一、键能 102

第六章 分子结构 102

第一节 化学键参数 102

三、键角 103

第二节 价键理论 103

一、共价键 103

二、离子键 103

第三节 分子的几何构型 105

一、价键理论的局限性 105

二、杂化轨道理论 105

三、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107

二、分子轨道的形成 109

一、分子轨道的基本概念 109

第四节 分子轨道理论 109

三、分子轨道的能级 110

四、分子轨道的应用 110

第五节 分子间力和氢键 111

一、分子的极性 111

二、分子间力 112

三、氢键 113

第六节 离子的极化 113

一、离子的极化作用和变形性 113

一、晶体的基本类型 114

第七节 晶体的结构 114

二、离子的附加极化作用 114

二、过渡型的晶体 116

三、晶体的缺陷与非整比化合物 116

本章小结 117

复习思考题 118

习题 118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和配位反应 119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119

一、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119

二、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121

一、价键理论 122

第二节 配位化合物的化学理论 122

二、晶体场理论 127

第三节 螯合物 130

一、螯合物的概念 130

二、螯合剂 131

三、生物学中的螯合物示例 132

第四节 配位化合物中的解离平衡 132

一、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 132

二、配位平衡的移动 135

第五节 配位化合物及配位化学的应用 138

一、在分析、分离中的应用 138

二、在冶金方面的应用 138

本章小结 139

三、在电镀方面的应用 139

四、在生物和医药方面的应用 139

复习思考题 140

习题 142

第八章 s区和p区元素 144

第一节 s区元素 144

一、s区元素概述 144

二、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性质 144

三、氧化物 146

四、氢氧化物 148

五、盐类 150

一、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152

六、配合物 152

第二节 p区元素 152

二、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163

本章小结 177

复习思考题 178

习题 178

第九章 d区、ds区和f区元素 180

第一节 过渡元素 180

一、过渡元素原子的特征 180

二、钛族、钒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180

三、铬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183

四、锰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185

五、铁系、铂系元素及其化合物 187

六、铜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191

七、锌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193

第二节 镧系元素、锕系元素及其化合物 196

一、镧系元素、锕系元素概述 196

二、稀土元素 197

第三节 生物无机化学简介 198

本章小结 198

复习思考题 199

习题 200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 202

第十章 定量分析化学导论 202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202

三、分析方法的进展 203

四、定量分析的过程 203

五、定量分析的误差 204

六、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206

本章小结 207

复习思考题 207

习题 208

一、滴定分析过程和分类 209

二、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209

第一节 滴定分析法概述 209

第十一章 滴定分析 209

三、标准溶液的配制、基准物、基准溶液 210

四、滴定分析的计算 210

第二节 酸碱滴定法 212

一、弱酸碱溶液中各物种的分布 212

二、酸碱溶液中pH值的计算 214

三、缓冲溶液 219

四、酸碱指示剂 220

五、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221

六、终点误差 224

七、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226

八、非水溶液中酸碱滴定简介 228

第三节 配位分析法 230

一、配位分析法概述 230

二、氨羧配位剂与配位平衡 231

三、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235

四、终点误差 237

五、金属离子指示剂 239

六、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241

七、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途径 243

八、配位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244

第四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 245

一、概述 245

二、氧化还原滴定原理 247

三、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 249

四、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250

五、终点误差 250

六、氧化还原滴定的预处理 252

七、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252

本章小结 255

复习思考题 256

习题 257

第十二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259

一、重量分析法概论 259

二、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259

三、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260

四、沉淀的形成和沉淀的纯度 261

五、沉淀条件的选择 264

六、有机沉淀剂 265

七、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 266

八、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266

九、沉淀滴定法 267

本章小结 270

复习思考题 272

习题 273

一、光的基本性质 275

二、分子吸收光谱的形成 275

第十三章 吸光光度法 275

第一节 概述 275

三、物质的颜色与光的关系 276

四、目视比色法和吸光光度法的特点 277

第二节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277

一、透射比和吸光度 277

二、朗伯-比耳定律 278

三、摩尔吸收系数和桑德尔灵敏度 278

第三节 比色法和吸光光度法及其仪器 279

一、目视比色法 279

二、吸光光度法 279

三、分光光度计及其基本部件 279

一、显色反应的选择 281

第四节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281

二、显色条件的选择 282

三、显色剂 284

四、三元配合物的光度特性简介 286

第五节 光度法的误差及测量条件的选择 286

一、对朗伯-比耳定律的偏离 286

二、吸光度测量的误差及测量条件的选择 287

第六节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289

一、高含量组分的测定——示差吸光光度法 289

二、多组分分析 290

三、光度滴定 290

五、配合物组成的测定 291

四、弱酸和弱碱解离常数的测定 291

六、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292

第七节 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 293

第八节 红外吸收光谱法 294

一、基本原理 294

二、红外光谱图的表示方法 294

三、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频率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294

四、红外光谱图图谱解析 296

五、红外光谱法应用 297

一、原理 299

二、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299

第九节 分子荧光分析法 299

三、荧光分析仪 301

四、溶液的荧光强度 301

五、荧光分析法及其应用 302

第十节 流动注射分析 303

一、概述 303

二、分析过程及其原理 303

三、仪器设备 305

四、流动注射分析的应用 306

本章小结 307

复习思考题 307

习题 308

第十四章 现代仪器分析法简介 310

第一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11

一、概述 311

二、基本原理 311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312

四、定量分析方法 313

五、特点及应用 313

第二节 电位分析法 314

一、基本原理 314

二、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 314

三、离子选择性电极 316

四、直接电位法 318

五、电位滴定法 319

第三节 色谱分析法 320

一、概论 320

二、色谱分析法的原理 320

三、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 323

四、气相色谱仪及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324

五、高效液相色谱仪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326

本章小结 327

复习思考题 327

习题 328

第一节 沉淀分离法 329

一、常量组分的沉淀分离 329

第十五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与富集方法 329

二、痕量组分的共沉淀分离和富集 330

第二节 液-液萃取分离法 330

一、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 330

二、重要的萃取类型 333

第三节 离子交换分离法 334

一、离子交换剂的种类和性质 334

二、离子交换的亲和力 336

四、离子交换法应用示例 337

第四节 薄层色谱分离法 337

三、离子交换分离操作过程 337

一、方法原理 338

二、薄层的制备和展开 338

三、薄层色谱法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339

第五节 一些新的分离与富集方法简介 339

一、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法 339

二、毛细管电泳分离 340

三、膜分离 341

本章小结 341

复习思考题 342

习题 342

第一节 硅酸盐分析 343

一、硅酸盐系统分析方案 343

第十六章 复杂物质的分析示例 343

二、硅酸盐试样的分解及测定 344

第二节 铜合金分析 347

一、铜合金试样的分解 347

二、铜锌的连续测定 347

三、铅的测定 347

四、铁和铝的测定(硫氰酸盐法和铝试剂光度法) 347

第三节 废水试样分析 348

一、金属元素的测定 348

二、有机物污染综合指标的测定 349

第四节 中草药有效成分综合分析 350

习题 356

本章小结 356

复习思考题 356

附录 357

附录1 某些水合离子的标准生成焓、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和标准熵的数据(298.15K) 357

附录2 标准热力学数据(298.15K,100kPa) 357

附录3 解离常数(298.15K) 358

附录4 溶度积常数(298.15K) 359

附录5 常见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360

附录6 标准电极电势(298.15K) 360

附录7 常用氧化剂、还原剂及其反应产物 362

附录8 常见阳离子、阴离子的主要鉴定方法 363

附录9 国际原子量表(以12C相对原子质量=12为基准) 36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