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无机化学  下册
无机化学  下册

无机化学 下册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祥麟主编
  • 出 版 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3
  • ISBN:
  • 页数:374 页
图书介绍:
《无机化学 下册》目录

目录 1

第十一章卤族元素 1

11—1卤素的单质 2

(一)卤素单质的性质 2

(二)卤素单质的用途 4

(三)卤素单质的制法 5

11—2卤化氢和氢卤酸 6

(一)卤化氢和氢卤酸的性质 6

(二)氢卤酸酸性强度的热力学分析 8

(三)氢卤酸的用途 9

(四)卤化氢和氢卤酸的制备 10

(五)恒沸点混合物 11

11—3卤化物 12

(一)卤化物的键型和熔点、沸点 13

(二)金属卤化物的对热稳定性 16

(三)金属卤化物在水中的溶解性能 16

(四)卤化物的制备 19

11—4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22

(二)次卤酸及其盐 24

(一)氯、溴、碘的单质与水的反应 24

(三)亚卤酸及其盐 26

(四)卤酸及其盐 26

(五)高卤酸及其盐 27

(六)含氧酸的酸性规律 29

11—5元素的电位图 31

11—6氰化物和硫氰酸盐 35

(一)氢氰酸和氰化物 35

习题 37

(二)硫氰酸及其盐 37

第十二章氧族元素 39

12—1氧的单质 40

(一)氧气 40

(二)臭氧 41

(三)臭氧分子的结构、大π键 42

12—2氧化物 43

(一)氧化物的化学键和晶体类型 43

(二)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 45

(三)氧化物的制备 47

(一)过氧化氢 48

12—3过氧化氢和过氧化钠 48

(二)过氧化钠 50

12—4硫的含氧化合物 50

(一)二氧化硫、亚硫酸及其盐 51

(二)三氧化硫、硫酸及其盐 55

(三)硫代硫酸及其盐 61

(四)过硫酸及其盐 64

12—5亚硫酰氯、硫酰氯和氯磺酸 65

12—6硫化氢和金属硫化物 65

(一)硫化氢和氢硫酸 65

(二)金属硫化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66

(三)金属硫化物的还原性 68

(四)金属硫化物的键型和晶体结构概况 68

(五)金属硫化物的制备 69

(六)硫化钠和硫化铵 69

(七)金属多硫化物 70

12—7硫的单质 71

习题 74

第十三章氮族元素 76

(一)氮的氧化物 77

13—1氮的含氧化合物 77

(二)硝酸 79

(三)硝酸盐 85

(四)亚硝酸及其盐 85

13—2氨和铵盐 86

(一)氨 86

(二)氨水 87

(三)铵盐 88

(四)氨的衍生物 90

(五)酸碱的溶剂理论 92

13—3氮的单质 93

13—4磷的单质和化合物 95

(一)磷的单质 95

(二)五氧化二磷和三氧化二磷 96

(三)磷酸和简单磷酸盐 97

(四)缩合磷酸盐 101

(五)亚磷酸和次磷酸 103

(六)五硫化二磷和三硫化四磷 104

(七)磷的氯化物 105

(八)磷化氢 106

(九)p—pπ键 106

13—5砷、锑、铋的单质和化合物 107

(一)砷、锑、铋的单质 107

(二)砷、锑、铋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 108

(三)砷、锑、铋的盐 110

(四)砷、锑、铋的硫化物 112

(五)砷、锑、铋的氢化物 112

习题 113

第十四章碳族元素 115

14—1碳的单质 116

14—2碳的含氧化合物 118

(一)一氧化碳 118

(二)二氧化碳和碳酸 122

(三)碳酸盐概论 124

(四)碳酸盐的对热稳定性的规律性 125

(五)碳酸钠 126

14—3二硫化碳 128

(一)离子型碳化物 129

14—4碳化物 129

(二)共价型碳化物 130

(三)金属型碱化物 130

14—5硅的含氧化合物 131

(一)二氧化硅 132

(二)硅酸和硅胶 133

(三)可溶性硅酸盐、水玻璃 134

(四)天然硅酸盐的晶体结构 135

(五)分子筛 138

(一)四氟化硅、氟硅酸及其盐 139

14—6硅的卤化物 139

(二)四氯化硅和三氯氢硅 140

14—7硅的单质 141

14—8锡和铅的含氧化合物 142

(一)锡和铅的氢氧化物 142

(二)锡和铅的氧化物 144

14—9锡和铅的其他化合物 145

(一)锡和铅的卤化物 146

(二)锡和铅的硫化物 146

14—10锡(Ⅱ)的还原性和铅(Ⅳ)的氧化性 147

(三)铅(Ⅱ)盐 147

(二)Pb(Ⅳ)的氧化性 148

(一)Sn(Ⅱ)的还原性 148

14—11锡和铅的单质 149

习题 150

第十五章硼族元素 152

15—1硼的含氧化合物 154

(一)硼酸和氧化硼 154

(二)硼酸盐 155

(一)三氟化硼和氟硼酸 157

15—2硼的卤化物 157

(二)三氯化硼 158

15—3硼烷 158

15—4硼的单质 160

15—5非金属元素的单质 161

(一)非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存在 161

(二)非金属单质的制备 162

(三)非金属单质的某些性质 163

(二)氧化铝 166

(一)氢氧化铝 166

15—6铝的含氧化合物 166

(三)铝酸盐 167

15—7铝盐 168

(一)水合铝盐 168

(二)无水卤化铝 168

15—8复合氢化物 170

15—9铝的单质 171

习题 172

第十六章碱金属元素和碱土金属元素 174

(一)碱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的一般情况 175

16—1碱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175

(二)碱金属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176

(三)氧离子、勒克斯-福勒特酸碱理论 178

(四)酸碱的正负理论 178

(五)碱金属元素的氢氧化物 179

(六)锂的特殊性 180

(七)钠和钾的化合物 181

(八)水溶性小的碱金属元素的盐 181

(二)碱土金属元素的氢氧化物 182

16—2碱土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182

(一)碱土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的一般情况 182

(三)碱土金属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183

(四)碱土金属元素的盐类 185

16—3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单质 186

(一)碱金属单质 186

(二)碱土金属单质 189

16—4结晶水合物、风化和潮解 190

(一)结晶水合物 190

(三)潮解 192

(二)风化 192

16—5斜线关系 193

习题 195

第十七章配位化学 196

17—1配位化学基础知识 196

(一)什么是配合物 196

(二)配合物的组成、配位理论 198

(三)配合物命名的简单介绍 201

17—2配离子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203

(一)配离子的不稳定常数 204

(二)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205

17—3应用稳定常数的计算 207

(一)溶液中配离子的形成使作为中心原子的金属离子浓度的减小 208

(二)配离子间的转化 209

(三)配合物转化为沉淀 210

(四)难溶电解质转化为配离子而溶解 212

17—4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214

(一)配离子中配位键的形成 214

(二)内轨配离子和外轨配离子 215

(四)配合物的轨型和磁性 218

(三)杂化轨道和配离子的几何构型 218

17—5螯合物 220

(一)整合物的形成 220

(二)螯合物的特殊稳定性 222

(三)内配盐 223

(四)配合物的形成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225

17—6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225

(一)中心原子d轨道能级的分裂 226

(二)影响分离能的因素 229

(三)低自旋配离子和高自旋配高子 230

(四)晶体场稳定化能 232

(五)d-d光谱与配合物的颜色 234

17—7配合物的形成对某些性质的影响 236

(一)形成配合物时颜色的改变 236

(二)因形成配合物而改变溶解性能 237

(三)利用配合物的形成以隐蔽金属离子 237

(四)形成配合物后金属元素氧化-还原性能的改变 238

(一)酸碱的电子对理论 240

17—8软硬酸碱 240

(二)软硬酸碱的分类 241

(三)软硬酸碱规则 243

习题 244

第十八章ds区元素 247

18—1铜 248

(一)铜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248

(二)铜(Ⅱ)盐 249

(三)铜(Ⅱ)的配合物 251

(四)铜(Ⅰ)的盐类和配合物 251

(五)锕的单质 253

18—2银 254

(一)氧化银 254

(二)硝酸银 255

(三)银的卤化物和配合物 255

(四)硫化银 257

(五)银的单质 257

18—3金 257

(一)金的化合物 257

(二)金的单质 258

18—4锌(Ⅱ)、镉(Ⅱ)、汞(Ⅱ)的化合物 259

(一)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260

(二)硫化物 262

(三)卤化物 263

(四)硫酸盐和硝酸盐 265

18—5汞(Ⅰ)化合物 267

18—6汞化合物与氨水的反应 269

18—7锌、镉、汞的单质 270

(一)物理性质和用途 270

(二)化学性质 272

习题 273

第十九章d区元素(Ⅰ) 276

19—1钛 276

(一)钛(Ⅳ)的含氧化含物 276

(二)钛(Ⅳ)的卤化物 278

(三)钛(Ⅲ)化合物 278

(四)钛的单质 278

19—2钒 279

(一)钒的含氧化合物 280

(二)同多酸及其盐 282

(三)钒的单质 283

19—3铬 284

(一)铬(Ⅲ)化合物 284

(二)铬(Ⅵ)化合物 285

(三)铬(Ⅵ)化合物和铬(Ⅲ)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287

(四)铬的单质 289

19—4锰 290

(一)锰(Ⅱ)化合物 290

(二)锰(Ⅳ)和锰(Ⅵ)化合物 291

(三)锰(Ⅶ)化合物 292

(四)锰的单质 294

19—5铁 295

(一)铁的氢氧化物 295

(二)金属氢氧化物的沉淀和溶解 296

(三)铁的氧化物 299

(四)铁(Ⅱ)和铁(Ⅲ)盐 300

(五)铁(Ⅱ)和铁(Ⅲ)的配合物 303

(六)铁的单质 304

(一)钴和镍的氢氧化物 305

19—6钴和镍 305

(二)钴和镍的氧化物 307

(三)钴和镍的盐类 308

(四)钴和镍的配合物 309

(五)羰基配合物 311

(六)钴和镍的单质 311

习题 312

第二十章d区元素(Ⅱ) 316

20—1副族元素概观 316

(一)副族元素的氧化态 316

(二)副族元素的单质的化学活泼性的递变情况 318

(三)副族元素同一纵行第五、六周期两元素的类似性 319

(四)副族元素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 320

(五)副族元素水合简单离子的颜色 321

(六)过渡元素 322

20—2金属单质 323

(一)金属单质的制备 325

(二)金属单质的几种性质 332

20—3锆和铪 337

20—4铌和钽 338

20—5铝和钨 339

(一)钼和钨的化合物 340

(二)钼和钨的单质 343

20—6铼 344

20—7铂系元素 345

(一)铂系元素的单质 345

(二)铂系元素的化合物简介 347

习题 347

21—1镧系元素原子和离子的几种性质 349

第二十一章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 349

(一)价电子层结构和主要氧化态 350

(二)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 350

(三)离子的颜色 352

21—2稀土元素的单质 353

21—3稀土元素的化合物 356

(一)氧化物 356

(二)氢氧化物 357

(三)盐类 358

(四)配合物 360

(五)铈(Ⅳ)化合物 361

21—4锕系元素的特点 362

21—5钍和铀的化合物 364

(一)钍的化合物 364

(二)铀的化合物 366

21—6原子核反应 367

(一)核反应的特点 367

(二)核反应的类型 368

习题 372

习题答案 3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