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中国佛教通史  第三卷
中国佛教通史  第三卷

中国佛教通史 第三卷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赖永海主编
  • 出 版 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
  • 页数:578 页
图书介绍:
《中国佛教通史 第三卷》目录
标签:通史 主编

第一章 涅槃学派 1

第一节 《涅槃经》的传译与修治 1

一、小本《涅槃经》的翻译 2

二、北本《涅槃经》的翻译 3

三、智猛本《泥洹经》的翻译 8

四、南本《涅槃经》的修治 10

五、《大般涅槃经后分》的传译 13

六、《涅槃经》诸本异同 16

第二节 涅槃学派的传承 18

一、鸠摩罗什、慧远与《泥洹经》 19

二、河西僧团与北本《涅槃经》 20

三、道生的生平与著作 23

1.道生的生平 23

2.道生的著作 30

四、道生一系的涅槃师 33

1.道猷、法慈、觉世、慧整 34

2.宝林、法宝 35

3.僧璩、僧瑾 36

4.谢灵运、刘虬、法京、智远 37

5.法瑗、僧宗 39

五、慧观一系的涅槃师 41

1.慧观、昙无成、僧弼、僧镜 41

2.法勗、僧维、慧驎、法纲、慧琳、王弘 44

3.慧严、法智 46

4.慧观、道营、智秀、惠超 47

六、东阿慧静一系的涅槃师 48

七、庐山一系的涅槃师 52

1.慧远、昙顺、道汪、法庄 52

2.慧静、慧约 53

八、僧妙、昙延一系 54

九、法总、玄会一系 62

十、学系不明的涅槃师 64

第三节 《涅槃经》的思想 69

一、《涅槃经》的戒律观 69

1.小乘戒与菩萨戒 69

2.禁止蓄不净物与断肉 72

3.护持正法与持戒 73

二、《涅槃经》的佛身观 74

三、《涅槃经》的涅槃观 77

1.涅槃一词的意义 77

2.常乐我净的涅槃 78

3.伊字三点的涅槃 81

四、《涅槃经》的佛性观 82

1.“前分”的佛性观 82

2.“后分”的佛性观 83

第四节 涅槃学派的思想 88

一、涅槃学派的判教思想 88

1.道生的“四法轮”判教 88

2.慧观的“顿渐五时”判教 89

3.刘虬的“七阶”判教论 92

二、涅槃学派的二谛思想 93

三、涅槃学派的佛性思想 96

1.体法穷理的佛性论 97

2.神明为正因的佛性论 100

四、涅槃学派的涅槃思想 102

1.理、常的涅槃论 102

2.体用的涅槃论 104

第五节 涅槃学派与其他学派的交涉与影响 106

一、成实学派的《涅槃经》研究 106

1.寿春系的《涅槃经》研究 107

2.彭城系的《涅槃经》研究 110

二、三论学派的《涅槃经》研究 111

三、地论学派的《涅槃经》研究 115

四、摄论学派的《涅槃经》研究 118

第二章 智论学派 119

第一节 《大智度论》的翻译 119

一、《大智度论》的翻译 119

二、“三分除二”与梵汉翻译 121

三、“原本”与“略本” 122

第二节 智论学派的传承 124

一、僧诠一系 125

二、静蔼-道安一系 130

三、慧藏-法彦、智隐一系 134

四、学系不明的智论师 135

五、《大智度论》的注疏 137

第三节 《大智度论》与智论师 138

一、《大智度论》的诸法实相思想 140

二、《大智度论》的净土思想 143

三、昙鸾的“广略相即”与《大智度论》的二身说 145

第四节 智论学派与其他学派的交涉与影响 149

一、智论学派与地论学派 149

1.地论北道系 149

2.地论南道系 151

二、智论学派与摄论学派 152

三、智论学派与天台宗 152

第三章 成实学派 156

第一节 成实学派的传承 156

一、《成实论》的翻译 156

二、寿春系与江南成实学派 159

1.僧导与寿春系 159

2.齐梁时代的成实学派 163

3.梁代三大法师 167

4.陈代的成实学派 181

二、彭城系与北方成实学派 189

1.僧嵩与彭城系 189

2.北齐成实学派与地论学派 193

三、成实学派的延续与衰落 194

第二节 《成实论》的思想 200

一、五聚与四谛 200

二、三心与灭谛 203

三、二谛与中道 207

第三节 成实学派的思想 210

一、成实学派的判教思想 210

二、成实学派的二谛思想 216

三、成实学派的佛性思想 223

第四节 成实学派和其他学派的交涉与影响 226

一、成实学派与诸学派的交涉 226

二、成实学派对隋唐宗派的影响 227

第四章 毗昙学派 231

第一节 毗昙学派的传承 231

一、毗昙论书的传译 232

二、道安、慧远与毗昙学派 239

三、慧集与南朝毗昙学派 241

1.慧集等毗昙师 241

2.涅槃师对《毗昙》的研习 242

3.南方成实师对《毗昙》的研习 243

4.南朝其他毗昙师 243

四、慧嵩与北朝毗昙学派 244

1.慧嵩与北朝毗昙学派 245

2.志念及其弟子——地论学派、毗昙学派、摄论学派的交涉 246

五、道岳与俱舍学派 253

第二节 毗昙学派与六朝思想 255

一、法体恒有与玄学崇有 256

二、毗昙学与神不灭的论证 259

第三节 毗昙学派与早期的大小乘观 261

一、毗昙学派与大小乘 261

二、有部禅法与大乘佛教 263

第五章 地论学派 267

第一节 《十地经论》的翻译 267

一、佛陀禅师与勒那摩提 267

二、菩提流支与瑜伽行派 272

三、《十地经论》与合译、别译 279

1.隋唐经录、僧传诸说 279

2.别译本的存在 282

3.《法华论》二译本比较 285

4.现存《十地经论》的翻译问题 288

5.菩提流支主译说的成立 289

第二节 地论学派的传承 294

一、慧光与南道系 294

1.慧光的生平 294

2.法上、慧远一系 302

3.道凭、灵裕一系 311

4.昙遵、昙迁一系 322

5.昙衍、灵幹一系 323

6.慧光的其他弟子 324

7.南道系与《大集经》 326

二、道宠、道场与北道系 329

1.道宠的生平 330

2.道宠与道场 333

三、南北二道与谱系建构 336

1.净影慧远与地论学派 337

2.智顗与地论师 338

3.吉藏与地论师 341

4.道宣与地论师 343

5.洛下之说与相州之说 344

第二节 《十地经论》的思想 346

一、《十地经论》的十地思想 347

二、《十地经论》的六相思想 351

三、《十地经论》的心识思想 355

第三节 地论学派的思想 356

一、地论学派的判教思想 356

1.菩提流支的判教思想 356

2.慧光的判教思想 366

3.地论学派南道系后期的判教思想 372

4.净影慧远的判教思想 384

二、浅深与等质 397

三、地论学派的佛性思想 399

四、地论学派的心识思想 402

五、地论学派的六相圆融思想 408

第四节 地论学派与西魏、北周佛教 414

一、五门与一百二十法门 418

二、现存《菩萨藏修道众经抄》卷十二 427

第六章 摄论学派 431

第一节 摄论学派的传承 431

一、真谛及其第一代弟子群 431

二、摄论学派的北传 436

1.昙迁一系的传承 436

2.道尼一系的传承 441

3.靖嵩一系的传承 441

4.道奘、灵润与隋末唐初《摄论》学者 444

三、摄论学派现存文献 447

1.道基《摄论章》 447

2.灵润的著作 449

3.智凝与《摄论章》卷第一(S.2048) 451

4.敦煌写本中的其他文献 454

第二节 真谛译《摄大乘论释》的思想 459

一、《摄论释》的心识思想 459

1.阿陀那识为末那识 459

2.种子假有与相续 462

3.无相唯识与有相唯识 463

二、真谛译《摄论释》的三性思想 468

1.四种依他 468

2.虚妄分别与依他性、分别性 470

3.二分依他与真妄和合 473

4.分别性——能分别与所分别 477

5.真实性 480

6.方便唯识与真实唯识 483

三、真谛译《摄论释》的阿摩罗识思想 486

1.境识俱泯之实性 486

2.究竟果位之净识 489

3.自性清净心 491

第三节 摄论学派的思想 492

一、摄论学派的判教思想 493

二、摄论学派的心识思想 500

三、摄论学派的三性思想 504

1.三性与体用 504

2.三性与一体、异体 506

四、摄论学派的阿摩罗识思想 514

五、摄论学派的佛性思想 526

1.第一义空与正因佛性 526

2.三种佛性与十胜相 529

3.真性与本有 531

4.亦本亦始与三种佛性 533

第四节 摄论学派和其他学派的交涉与影响 536

一、摄论学派与天台宗 536

二、摄论学派与三宗论 543

三、摄论学派与华严宗 550

四、摄论学派与唯识宗 566

五、摄论学派与净土宗 568

人名索引 57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