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中国佛教通史  第四卷
中国佛教通史  第四卷

中国佛教通史 第四卷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赖永海主编
  • 出 版 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
  • 页数:549 页
图书介绍:
《中国佛教通史 第四卷》目录
标签:通史 主编

第一章 南北朝禅学 1

第一节 晋宋时期禅经翻译与禅法传播 1

一、鸠摩罗什与大乘禅法 1

二、佛陀跋陀罗的禅系与禅法 5

(一)佛陀跋陀罗的生平与禅法 5

(二)佛陀跋陀罗的禅系传承 10

三、昙摩密多——僧审的禅系与禅法 16

(一)昙摩密多的生平与禅法 16

(二)僧审及其弟子 17

四、畺良耶舍的禅系与禅法 19

第二节 梁陈时期的南方禅法 20

一、梁陈南方禅法的传承 22

二、宝志与傅翕的禅法传承 23

第三节 勒那摩提与北朝禅学 26

一、僧稠的禅系与禅法 28

(一)僧稠的生平与弟子 28

(二)僧稠的著作 38

(三)僧稠一系的禅法思想 39

二、僧实的禅系与禅法 50

三、慧瓒的禅系与禅法 53

第二章 两晋南北朝律学 58

第一节 两晋时期的律典传译与律学初兴 58

一、《十诵律》的翻译及其主要内容 59

二、《摩诃僧祇律》的翻译及其主要内容 62

三、《四分律》的翻译及其主要内容 64

四、两晋十六国时期其他的律典翻译 65

(一)两晋时翻译的几种律本 65

(二)十六国时期的律学翻译 68

(三)失传的律学翻译 70

五、律学的初兴 70

第二节 南朝的律学与律典翻译 72

一、南朝的律典翻译 72

(一)佛陀什及其《五分律》的翻译 72

(二)僧伽跋陀罗与《善见律毗婆沙》 73

(三)僧伽跋摩与《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 74

(四)真谛与《律二十二明了论》 75

(五)南朝时期其他的律典翻译与律学撰述 75

二、南朝的“十诵律学” 76

(一)南朝的“十诵律师” 77

(二)“十诵律学”的兴起与繁荣 78

(三)《十诵律》在南方的流传 81

三、比丘尼戒的重受和方等戒坛的建立 82

(一)比丘尼戒的重受 82

(二)方等戒坛的建立 84

四、南朝的民间律学 85

(一)律学在民间的传播 85

(二)《净住子》的戒律学思想 87

第三节 北朝的律学 91

一、北朝的规范僧禁 91

二、北朝戒律学著作的翻译 94

三、北朝对《摩诃僧祇律》的研习 95

四、“四分律师”的崛起 98

(一)慧光律师的“搜扬新异” 99

(二)慧光后学的高扬《四分律》 100

第四节 南北朝时期的菩萨戒 102

一、两晋时期菩萨戒经典的翻译 103

(一)聂道真和敦煌三藏 103

(二)鸠摩罗什与《梵网经》 104

(三)昙无谶与《大般涅槃经》 105

二、南朝时期的菩萨戒 107

(一)南朝菩萨戒经典的翻译 107

(二)慧思对菩萨戒仪的贡献 108

三、南北朝时菩萨戒的流行和授受 110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史著 114

第一节 佛教经录的编纂 114

一、两晋经录与道安《录》的出现 115

二、南北朝时期的经录 118

三、僧祐《出三藏记集》 120

第二节 佛教史学的兴起及其主要著作 125

一、杨衒之与《洛阳伽蓝记》 125

二、《高僧传》、《名僧传》和《比丘尼传》 129

三、《弘明集》与佛教史料学著作的编篡 134

第三节 《佛国记》及其他西行游记 137

一、《佛国记》的书名及版本 137

二、《佛国记》之历史文化价值 140

(一)《佛国记》与中外交通史研究 141

(二)《佛国记》与西域史、印度史研究 143

(三)《佛国记》与佛教史研究 145

(四)《佛国记》的文学价值 150

三、南北朝其他西行游记 153

第四章 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僧官、度僧制度和寺职 155

第一节 东晋南北朝的僧官制度 156

一、僧官制度的初创 156

二、南朝的僧官制度 164

三、北朝的僧官制度 170

第二节 度僧制度 175

一、僧籍 175

二、南朝的敕度 178

三、北朝的敕度与私度 182

第三节 两晋南北朝的寺职 187

一、寺主 187

二、上座和维那 190

三、三纲 192

第五章 东晋南北朝寺院经济的兴起 195

第一节 寺院经济的起因与寺僧的供给模式 195

一、由“乞食”向“定居”的转化 195

二、国家供给 199

三、募化供给 203

第二节 寺院的土地经营活动 206

一、寺院地产的形成 207

二、白徒、养女 210

三、僧祇户、佛图户 212

第三节 寺院的商业、借贷等经济活动及其效应 213

一、商业活动 213

二、借贷 216

三、寺院的富庶及其效应 218

第六章 汉魏两晋南北朝的三教关系与两次毁佛运动 222

第一节 晋宋之际的因果报应之争 222

一、业报轮回说与善恶报应说 223

二、东晋时期的因果报应之争 229

(一)罗含与孙盛的论争 229

(二)慧远与桓玄的论争 232

(三)慧远与戴逵的论争 234

三、刘宋时期的因果报应之争 238

(一)何承天与颜延之的论争 238

(二)白黑之争 242

(三)何承天与宗炳、刘少府的论争 246

第二节 晋宋齐梁时期的形神之争 248

一、“补特伽罗”与神灵不灭 249

(一)印度佛教关于轮回主体的认识 249

(二)中国传统的“神灵不灭”说 251

二、晋宋之际的形神之争 253

(一)慧远以前的形神之争 253

(二)慧远的“形尽神不灭”说 255

(三)宗炳与何承天等人的争论 259

(四)郑鲜之的“神不灭”论 262

三、齐梁之际的形神之争 264

(一)范缜与《神灭论》 264

(二)沈约与《难范缜神灭论》 268

(三)萧琛与《难神灭论》 269

(四)曹思文与《难神灭论》 271

(五)形神之争的历史评价 273

第三节 佛道二教的夷夏之争 275

一、中国传统夷夏观的演变 275

二、南朝的夷夏之争 278

(一)顾欢《夷夏论》与夷夏之争 279

(二)《三破论》与夷夏之争 286

三、北朝的夷夏之争 292

(一)北周武帝时期的佛道之争 292

(二)甄鸾的《笑道论》 294

(三)道安的《二教论》 296

第四节 沙门不敬王者之争 299

一、佛教戒律与儒家伦理的冲突 300

二、东晋朝廷关于沙门不敬王者的争论 304

(一)庾冰与何充等人的争论 304

(二)桓玄与王谧等人的争论 306

(三)慧远的《沙门不敬王者论》 309

第五节 《老子化胡经》与佛道之争 314

一、《老子化胡经》的形成 315

二、《老子化胡经》的核心问题 319

(一)关于老子的出生年代 320

(二)关于老子如何化胡 322

(三)佛教方面的回应 324

第六节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灭佛与佛道之争 328

一、北魏太武帝的宗教政策及其灭佛运动 328

二、北周武帝的宗教政策及其灭佛运动 338

三、末法意识及其效应 345

第七节 佛道交融与玄佛合流 349

一、神仙道教对早期佛教的影响 349

(一)汉晋时期的佛陀观 350

(二)早期佛教的神通传教 353

二、“格义”与玄佛合流 357

(一)“格义”的本义和引申义 357

(二)“格义”的基本模式 360

(三)“格义佛教” 362

三、早期的三教融合思想 365

(一)三教兼用论 366

(二)内外相资论 367

(三)殊途同归论 369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佛教徒的信仰与生活 372

第一节 佛教忏法的形成 372

一、道安的僧尼轨范与悔过法 372

二、南北朝的唱导 376

三、斋会与悔过 378

四、六朝礼忏仪的形成 382

五、陈真观与《梁皇忏》的形成 384

第二节 佛教素食传统的形成 391

一、素食传统的经典依据 391

二、梁武帝以前僧尼素食的传统 393

三、周颙、沈约的素食思想 397

四、梁武帝《断酒肉文》的思想 401

(一)齐梁时代佛教的弊端与梁武帝自身的生活态度 401

(二)断酒肉法会的经过 404

(三)《断酒肉文》的内容与思想 407

第三节 南北朝佛教的社邑与慈善事业 411

一、南北朝佛教的社邑 411

二、南北朝佛教的福田思想 415

三、南北朝佛教的慈善事业 417

第四节 南北朝的《法华经》信仰 423

一、《法华经》的三昧思想 423

二、《思惟略要法》的“法华三昧”观法 427

三、《普贤观经》的忏悔思想 428

四、《法华经》信仰的流行情况 430

五、慧思的《法华经安乐行义》 435

第五节 南北朝的药师佛、观音信仰和舍利信仰 440

一、南北朝的药师佛信仰 440

二、南北朝的观世音信仰 443

(一)观世音译名与观世音经典的传入 444

(二)南北朝的观音信仰 446

三、南北朝的舍利信仰 447

第八章 汉魏两晋南北朝的中国佛教文化艺术 454

第一节 汉魏两晋时期的佛教造像 455

一、西域地区的佛教造像 455

二、楼兰地区的佛教造像 456

三、高昌地区的佛教造像 457

四、早期的南方造像 459

第二节 汉魏两晋时期的佛教书法、绘画 460

一、克孜尔千佛洞的壁画 461

二、中原地区的佛教绘画 465

三、汉魏两晋时期佛教书法 470

(一)僧人书法 473

(二)士人佛书 475

第四节 汉魏两晋时期的佛教建筑 477

第五节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雕塑 483

一、莫高窟 483

二、云冈石窟 487

三、天龙山石窟 495

四、响堂山石窟 498

五、麦积山石窟 500

六、龙门石窟 504

七、炳灵寺石窟 506

第六节 南北朝佛教绘画 510

一、莫高窟壁画 511

(一)北凉的敦煌壁画 512

(二)西魏的敦煌壁画 514

二、麦积山石窟壁画 516

三、炳灵寺石窟壁画 519

(一)西秦时期(385—431)的壁画 519

(二)北周时期(557—581)的壁画 524

四、南北朝时期士人佛画 524

第七节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书法 530

一、南北朝时期佛教书法 530

(一)僧人书法 531

(二)士人佛书 533

二、佛教写经与刻石 534

第八节 南北朝时期佛教建筑 538

一、寺院建筑类型 539

二、佛塔建筑类型 542

(一)木构的楼阁式塔 543

(二)砖造的密檐式塔 544

(三)单层式佛塔 545

人名索引 54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