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革命路上  翻译现代性、阅读运动与主体性重建,1949-1979
革命路上  翻译现代性、阅读运动与主体性重建,1949-1979

革命路上 翻译现代性、阅读运动与主体性重建,1949-1979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露著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
《革命路上 翻译现代性、阅读运动与主体性重建,1949-1979》目录

绪论 1

(一)问题与材料 1

(二)基本概念与研究命题 5

(三)方法论的更新 24

(四)结构与分章 43

第一部分 西方现代性的自反:从《在路上》到《等待戈多》的“不安的自由” 59

一《在路上》:奔跑的普鲁斯特 63

(一)文献回顾 64

(二)自发性写作 68

(三)自反性的个体 78

二《麦田里的守望者》:彷徨的反英雄 90

(一)文献回顾 92

(二)“少年史卡兹”风格 96

(三)反英雄的个性危机 100

三《等待戈多》:一出悲喜剧背后的现代性 115

(一)文献回顾 116

(二)“怎么说?” 120

(三)等待什么? 124

第一部分小结 130

第二部分 翻译现代性:跨境的翻译 137

四 翻译的政治:翻译的体制化 141

(一)文献回顾 143

(二)1949—1979:意识形态的体制化 148

(三)1949—1979:诗学理念的体制化 153

(四)1949—1979:赞助人的体制化 155

(五)1949—1979:体制化文艺批评的“强势误读” 159

(六)结语:毛泽东时代的翻译体制化 163

五1949—1979:译者的特殊性 171

(一)黄雨石 174

(二)“译成之文适如其所译”:黄雨石的实践翻译观 175

(三)施咸荣 182

(四)“通俗文学”的沉浮:施咸荣的翻译为读者的翻译观 185

(五)结语:译者的主体间性 190

六 翻译体制化的烙印:《在路上》的第一个中译本 194

(一)石荣本《在路上》的语词选择 198

(二)石荣本《在路上》的情节删减 201

(三)翻译《在路上》的自反性的个体 205

(四)翻译《在路上》的自发性写作风格 209

(五)结语:翻译中的自我审查 212

七 译者的特殊翻译策略:《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第一个中译本 216

(一)翻译《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语词选择 221

(二)翻译《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情节删减 225

(三)捕手还是守望者?翻译《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人物 227

(四)少年史卡兹:翻译《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风格 230

(五)结语:特殊的翻译策略 234

八 现代性困境叙说的本土化:《等待戈多》的第一个中译本 238

(一)镜中的读者 240

(二)翻译英文本还是法文本? 244

(三)翻译悲喜剧之“喜” 245

(四)翻译悲喜剧之“悲” 247

(五)结语:全球化的文本与在地的翻译 250

第二部分小结 251

第三部分 反思与自反:阅读中的反叛一代 257

九 地下阅读运动:主体的压抑与“自我投射”的阅读 266

(一)文献回顾 266

(二)个人私密空间的压缩 272

(三)地下阅读运动 277

(四)地下阅读运动中的《在路上》、《麦田里的守望者》和《等待戈多》 282

十“告别革命”的书写:从翻译语体到个人化的写作试验 291

(一)文献回顾 294

(二)翻译语体:以艺术试验“对抗话语” 297

(三)个人化写作:新的写作试验 305

第三部分小结 313

结论:互动——告别革命的全球化时代 319

(一)禁书:打开一扇窗 320

(二)革命的遗产 323

(三)像一个悖论:全球化时代的“主体性”焦虑 328

附录:1949—1979年作为内部书出版的外国文学作品列表 33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