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英)舒特著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
《中国通史》目录
标签:通史

史前史——战国 3

混沌初开——史前史(公元前800万年至公元前21世纪) 3

混沌的清晰——中国人的远祖 4

西侯渡遗址——旧石器时代的黄河文明 4

有实物证据的最早中国人祖先——元谋人 4

平额广眉的蓝田人 4

火——文明之光 5

传说中的有巢氏 5

想象的瑰丽——盘古开天辟地 5

第一个北京人 5

辽宁金牛山人类化石 5

贵州观音洞旧石器文化遗址 6

广东曲江马坝人 6

大荔人——直立人向智人过渡 6

丁村尖状器 6

早期智人在长阳 7

天皇、地皇和人皇 7

成为智人——一许家窑文化 7

细石器文化前驱——山西峙峪遗址 7

柳江人——晚期智人 7

河套文化 8

下川文化——旧石器时代的夕阳晚照 8

宁夏灵武水洞沟文化 8

安阳小南海文化 8

大窑文化——旧石器制作场 8

远古的神韵——天山岩画 9

朦胧的中石器文化 9

鹅毛口村的发现——最早的中国农具 9

阴山岩画——远古猎牧文明的镜子 9

现代人的近祖——山顶洞人 10

长滨文化——宝岛的早期文明之光 10

宗教萌芽——灵魂观念产生 10

裴李岗文化——新石器文化登场 11

种粟和养家畜的磁山人 11

城头山古城 11

北辛文化——陶器开始唱主角 12

伏羲氏和神农氏——华夏文化形成的象征 12

新乐遗址和煤精工艺 12

陶器上的绘彩——仰韶文化 13

西安半坡遗址 13

大地湾遗址——仰韶文化的全面展览 13

鬼魂、祖先、生殖崇拜 14

元君庙墓地 14

中华民族的母亲——女娲 14

多彩多姿的河姆渡文化 14

新石器时代最大聚落姜寨遗址形成 15

后岗“三叠层” 16

太湖区的繁荣——马家浜文化 16

父权制的确立——大汶口文化 17

中华民族的共祖——轩辕黄帝 17

团团转的彩陶纺轮 18

北方新石器文化代表——红山文化 18

丝织物的辉煌 19

板棺里缺牙人 19

华夏观象第一村——大河村 19

仰韶文化如日中天 20

庙底沟二期文化 20

马家窖文化 20

葬俗变化——私有制发展 21

寺墩遗址的祭礼 21

彩陶器上的神秘符号 21

蚕马神话 22

反抗英雄的神话 22

辽宁的裸体女神 22

龙山文化——铜渐露头角 23

河南龙山文化 23

黑陶——山东龙山文化 23

陶寺遗址——山西龙山文化 24

陕西龙山文化 24

尧和舜的传说 25

王城岗遗址和平粮台古城遗址文化出现 25

高原上的文明曙光——西藏卡若遗址 26

商代的文明渊源——二里头文化 26

新旧制度转折点上的齐家文化 27

齐家文化锻造技术普遍应用 27

齐家文化使用铜镜 27

文明方兴——夏(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 28

大禹治水 28

大会诸侯 划定九州 28

大禹的神话传说 29

巩固君位世袭制度的斗争 29

华夏族的融合 29

启子承父位 29

启的神话传说 30

夏朝的动乱、中兴和灭亡 30

青铜时代——商(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年1006年) 30

成汤灭夏建商 31

伊尹建功于商初 31

殷商的民族起源 32

殷商的先人 32

殷商的五盛五衰 32

盘庚迁殷 33

殷商的迁都 33

二里冈文化 33

伊尹放迎太甲 33

殷墟妇好墓 34

商代后期的都城——殷墟 34

妇好墓精美玉刻 35

殷商玉人 35

武丁中兴 36

武丁破格选拔傅说为相 36

王位继承 36

郑州商城 36

官制 37

帝乙归妹 37

商代的青铜铸造业 37

二里头铜爵 37

文丁作“司母戊”青铜鼎 38

豕尊 38

殷商礼器风貌 38

立体人兽造型 38

青铜文化 39

青铜器铸造技术 39

祖甲的政治改革 40

武乙“射天”而戏 40

纣王的淫乱和暴虐 40

武王伐纣 殷商灭亡 40

殷商疆域 41

青铜兵器广泛使用 41

殷商兵器装饰 42

戈成为主要兵器 42

商代陶器与原始青瓷 42

贝币成为货币形式 43

甲骨文与殷商历史研究 44

甲骨文的发现 44

甲骨文中的天文学 44

殷商的“图腾”崇拜和祭祀 45

商人崇信上帝和祖先 45

祖甲始创周祭之法 46

二里头宫室宗庙 46

礼乐天下——西周(公元前1066年至公元前771年) 46

周文王臣服于殷商 47

武王分封上几代帝王的后人 47

周武王为进攻商朝作准备 47

安抚殷民 48

武王灭商 血流漂杵 48

周武王封建治国 48

周公旦摄政 49

东征平叛 安定东方 49

周王朝二次封分 49

周人的始祖 农业起家 50

周公制礼作乐 50

周成王的分封和治国 50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 51

周公失意而死 51

享受余泽的“成康之治” 51

先公中的杰出人物与“周”的由来 51

周昭王征讨荆楚 52

周穆王西游 52

周王室的进一步衰败 53

周穆王约会西王母 53

周穆王征战犬戎部族 53

周穆王制定《吕刑》 53

强悍的周厉王 54

周厉王的暴政与监谤 54

国人暴动与厉王下台 54

周、召共和 54

宣王复兴周室 55

昏愦的周幽王 55

宫妃褒姒乱政灭国 55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56

平王与携王两王并立 56

西周的政治和法律制度 56

世界上最早的日蚀记录 57

“井田制”的理想与实际 57

西周时期的社会生活 57

西周的经济发展水平 57

周人的服饰 58

姓与氏的区别 58

西周时期的文化与宗教 58

西周的礼器 59

百家争鸣——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59

周平王迁都东来 60

秦国的崛起 60

阳燧生火 61

诸侯国兴起 61

郑国得势 61

莲鹤方壶 62

郑庄公的兄弟争权 62

鲁国开始编《春秋》 62

晋国的君权之争 63

宋穆公以退为进 63

春秋出现皮制甲胄 63

强弩之末的郑国 64

卫国的政变 64

周郑交恶 64

鲁国太子允弑父 65

春秋不义之战愈演愈烈 65

周天子讨伐郑国 66

诸侯助齐国抵北戎 66

虞国兄弟争权 66

楚国始称王 南方文化融入中原 66

民本思想滥殇 67

春秋时期邾国盛而又衰 67

青铜工具大量使用 67

卫国内帷之争 68

齐襄公的兄妹乱伦 68

秦国的政治悲剧 68

云纹禁 69

齐鲁长勺之战 69

齐桓公确立霸业 69

管仲辅佐齐桓公 70

从公子小白到齐桓公 70

息蔡引狼入室 70

齐桓公即位 71

齐国的内乱 71

中国开始使用算筹 71

春秋爱情生活 72

宋闵公自取其咎 72

齐桓公会诸侯于鄄 73

春秋铜戈定型 73

中原文明与周边文明的对峙 73

曲沃武公篡晋 74

周王室内乱又起 74

齐国姜姓政权的百年隐患 75

南方青铜器形成特色 75

骊姬祸乱晋王室 75

楚国开始强盛 76

楚成王向中原扩张的尝试 76

齐桓公割地献物以德服人 76

鲁国的权力之争 76

庆父不死 鲁难未已 77

卫懿公好鹤亡国齐桓公安卫 77

晋国借道虞国攻击虢国 77

齐桓公伐楚 78

重耳的政治流亡 78

齐桓公会盟葵丘 79

晋惠公杀里克 79

晋文公安定周室始作霸主 79

齐国管仲去世 80

秦晋韩原之战 80

齐桓公霸业终结 81

吉凶在人不在天 81

齐桓公悲渗而死 81

梁国自招灭亡 81

宋襄公图霸取辱 82

宋楚泓水之战 82

秦穆公重视贤才 82

重耳入主晋国 82

晋国铸铜陶范 83

晋文公的霸业 83

城濮之战 83

烛之武退秦师 84

郑国商人智退秦师 84

秦穆公称霸西方 84

人面纹錞于 85

布币的产生 85

《管子》地理学 85

三分损益法提出 86

春秋时代的建筑铜构件 86

晋国青铜器 86

镶嵌工艺广泛流行 87

郩之战 87

秦穆公与晋文公 87

错金工艺 88

?镈 88

中国首次记载哈雷彗星 88

秦穆公的霸业 88

赵盾主持晋国 89

邾文公“知命” 89

弩出现 89

晋楚争霸 90

赵盾与晋灵公 90

楚庄王一鸣惊人 90

楚庄王问鼎中原 91

鲁宣公之立 91

郑灵公因小失大 91

楚国行之有效的专业管理 91

晋、楚不讲信用 92

荒淫无道的陈灵公 92

历史上黄河第一次大改道 92

晋楚邲之战 93

卫国的烈士 93

楚国的铜矿与冶铜业 93

宋国的人吃人 94

叛徒石制的下场 94

鲁国的“初税亩” 94

巫臣的“掉包计” 94

鲁国公族与公室的政治对立 95

周王室动乱再起 95

鲁三桓日盛 逐东门氏 95

鲁国实行“丘甲”制 95

晋齐鞍之战 96

诸侯与楚国匮盟 97

楚庄王围宋华元解围 97

晋景公之死 97

晋栾书救郑伐蔡 97

晋国的家族之争开始 98

秦晋夹河而盟 98

吴国兴起 98

吴国改造铜矛 99

晋秦绝交 99

首次弭兵大会 99

晋灭赵氏晋景公立赵氏孤儿 99

晋楚鄢陵大战 100

秦公簋 100

?田之争 100

晋国老臣祁奚荐贤 100

洹子孟姜壶 101

晋国魏绛和戎 101

晋国魏绛尽忠职守 101

《左传》首次记载岁星纪年法 102

毫北之会与郑国的图存政策 102

王子午鼎 102

子产反对郑国逞现武功 102

郑国两面讨好晋楚 103

无礼的郑僖公 103

郑国和晋国讲和 103

楚共王请求恶谥 103

春秋兴盛赋诗 104

孔丘诞生 104

宋国子罕以不贪为宝 104

蔡侯尊 104

鲁国臧武仲论“盗” 105

子产初露头角 105

卫献公被国人驱逐 105

晏子哭庄公 105

各国签订全面停战协定 106

齐国崔杼弑君 106

宦官伊戾谋害宋国太子 107

子产的外交政策 107

郑国子产“民主”治国 107

吴国季札遍访诸侯 107

楚灵王树威不成反受其辱 108

郑国子产作刑书 108

新式戟出现 108

玻璃工艺发展 109

楚人鬼文化 109

周礼尽在鲁国 109

楚灵王被逼自杀 公子弃疾即位 109

师旷辨亡国之音 110

晋国治兵 子产平赋 110

周王朝二王并立 110

子产论天道 111

晏婴毁宅 111

老子著书出关 《道德经》代表中国纯粹哲学 111

分野观念形成 112

孔子成人 112

楚国沈君戌论国家的守备 113

鲁昭公兵败出逃齐国 113

吴王僚被刺 公子光登上王位 113

鲁昭公客死他乡 114

吴楚之争 114

孙武治军与《孙子兵法》 114

中国音乐十二律体系完成 115

吴越青铜剑 115

鲁国家臣执政 115

晋国失信诸侯 115

鲁国阳虎之乱 116

齐景公图霸 116

吴、楚柏举之战 116

郑国子然杀死名士邓析 116

齐鲁夹谷之会 116

卫国南子夫人弄权 117

鲁国堕三都 117

吴越春秋 117

齐国晏婴死 117

吴王阖闾死 118

孔子开始周游列国 118

吴师破越勾践卧薪尝胆 118

齐国陈氏驱逐高氏国氏 119

《越中贤石》 119

围棋广泛普及 119

孔子归鲁著述 119

吴国开凿运河 120

《论语》与儒家经典 120

春秋无义战 120

伍子胥被赐死 121

鲁国季氏推行“田赋” 121

越王勾践初伐吴国 121

齐国陈恒夺权 121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121

《春秋》的经与传 122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编成 122

名医扁鹊 123

诸侯为周筑城 124

老子与《老子》 124

二十八宿体系形成 124

春秋盛行上巳日之会 125

宋公栾簋 125

牺尊 125

群雄逐鹿——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126

战国初期天下形势 127

越国的灭吴与称霸 127

宋国三族共同执政 127

范蠡和文种 127

木工的始祖鲁班 128

楚国势力复盛 128

晋大夫侯马盟誓 128

豫让为知瑶而死 129

晋国知氏覆亡 129

楚占江淮以北 129

子夏传授孔学 129

陈曼作簠 130

《国语》纪事结束 130

战国青铜工具普及到生活各方面 130

鲁三桓攻鲁哀公 131

曾侯乙墓 131

曾侯乙墓的乐器 132

曾侯乙墓铜器 133

曾侯乙墓出土的楚国漆器 133

周王室的势力一分为二 134

晋国赵氏的内部争权 134

中山武公初立 134

乐羊灭亡中山国 134

晋国魏氏攻取秦国西河 135

魏文侯以儒术称强 135

周王册命晋国“三家”为诸侯 136

吴起守西河 136

秦国祭祀炎帝、黄帝 136

李悝的政治改革 137

楚国帛画达到鼎盛期 137

思想家子思逝世 138

韩、赵、魏封侯 三晋伐齐 138

西门豹治邺 138

魏国改革兵制 139

赵国公仲连的政治改革 139

赵国迁都邯郸谋求向东南发展 139

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140

彩绘漆瑟 140

吴起论治国之道 140

中国首创生铁铸造技术 140

楚国漆画成就辉煌 141

墨子创建墨家学派 142

齐国田氏位列诸侯 143

齐国姜氏政权灭亡 143

吴越青铜器 143

战国木俑 144

儒墨之争 144

韩国灭亡郑国 144

蜀国的东进步伐 145

著名思想家墨子去世 145

《甘石星经》书成 145

魏国公子争夺君位 146

稷下道家学派形成 146

魏开运河 146

两周分裂 146

商鞅入秦 147

最高贵的丝绸品种——织锦成为商品 147

战国普遍使用铁制农具 147

秦献公锐意改革 148

深衣出现并流行 148

三晋之间的调整国土运动 148

周王室被一分为三 149

秦国酝酿变法 149

《颛顼历》问世 149

商鞅第一次变法 149

齐威王以贤臣为宝 150

齐国邹忌的政治智慧 150

韩国聂政刺杀侠累 150

《禹贡》地理学产生 151

战国刺绣工艺 151

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 151

《尚书》编成 152

战国铜塑 152

战国制衡器 153

申不害相韩国 153

楚国座屏 153

战国金银器皿 154

商鞅的第二次变法 154

齐威王整顿吏治 154

组合数学:河图与洛书 155

魏惠王称夏王 155

齐魏马陵之战 155

《孙膑兵法》与兵家思想 156

嵌错宴乐水陆攻战纹铜壶 156

商鞅诱擒魏公子 156

惠施出任魏国相国 157

长城与战国政治 157

齐、魏“徐州相王” 157

商鞅遭车裂酷刑而死” 158

赵国修筑长城 158

张仪入秦与七国政治 158

张仪相秦 初见成效 158

玺印产生并流行 159

楚国使用黄金铸币 159

《楚帛书》形成 160

战国文字异形局面形成 160

陈轸代齐国说退楚军 162

齐国田婴专政 162

屈原任楚左徒 162

韩国缪留论任用二臣 163

张仪相魏 163

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联合抗秦 163

鄂君启节 164

楚声兴起 164

邹衍创五德终始说 165

孟轲见魏惠王 165

五国攻秦 合纵初尝败绩 165

孟子见梁惠王义利之辩 166

宋国国君自大称王 166

义渠国大败秦军 166

秦国灭亡巴国和蜀国 167

燕王让王位于相国 167

战国酿酒 167

儒法之争 167

战国时代楚国的卜筮祭祷 168

楚国的行政司法制度 168

张仪诳楚 169

燕昭王求贤 燕国复兴 169

张仪游说五国事秦 连横运动达到高峰 169

张仪死在魏国 170

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 170

秦国攻克宜阳 170

惠施死于宋国 171

孟子去世 171

“沙丘之乱”赵武灵王被杀 171

中国产生气功 172

齐、魏、韩三国联军攻楚 172

秦国诱捕楚怀王 172

屈原与《离骚》 173

屈原作《九歌》 173

易传形成 173

三国联军攻破函谷关 174

孟尝君“鸡鸣狗盗”逃回齐国 174

中山王错鼎 174

秦、齐称帝未成 175

苏秦推行合纵 联合五国攻秦 175

秦国合纵攻齐 175

燕国大破齐国 176

庄子作《逍遥游》 176

秦赵渑池之会 177

庄子去世 178

蔺相如完璧归赵 178

赵国将军廉颇负荆请罪 178

屈原沉江身亡 179

公乘得守丘 179

齐将田单复国 179

秦国围攻大梁 179

燕国上将军乐毅遭罢黜 180

战国金银带钩 180

中国现存最早的大豆 180

中山王兆域图 181

华阳之战 181

赵奢谏平原君 181

范睢的远交近攻之策 182

黄歇相楚与战国四公子 182

楚国太子完归国 182

触龙说赵太后 182

司南开始使用 183

中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 183

秦赵长平之战 183

赵败秦于阏与 184

秦国大将白起自杀 184

赵人“毛遂自荐” 184

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 185

战国玉器 185

秦灭西周 186

秦围邯郸 186

荀子任兰陵令 186

秦国李冰兴修水利 187

大商人吕不韦的奇货 188

公孙龙去世 188

秦国灭亡东周 188

信陵君死 189

秦国建郑国渠 189

岁星占和太岁占形成体系 189

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189

秦王政夺权主政,吕不韦彻底垮台 190

李斯谏逐客令 190

李园杀春申君 191

《黄帝内经》 191

韩非子入秦 191

《日书》完成 192

睡虎地秦简文书·秦国政法制度的记录 192

李牧击匈奴 193

秦灭六国 193

秦灭韩 194

《战国纵横家书》纪事止 194

秦灭楚 195

秦灭赵 195

荆轲刺秦王 195

秦——隋 199

九州归一——秦(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 199

秦国统一中国 199

秦王赢政始称皇帝 200

秦朝推行封建官僚制度 200

秦始皇统一法律 200

秦始皇统一简化文字 201

中国的度量衡首次得到统一 201

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01

秦始皇的巡游与封禅 202

修驶道 车同轨 202

秦国开凿灵渠 202

张良谋刺秦始皇 202

秦王朝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203

阿房宫和骊山皇陵 203

秦朝整修长城抵御匈奴入侵 203

空前绝后的秦皇陵兵马俑 203

秦始皇焚毁百家诗书 204

秦始皇下令在咸阳坑杀儒生 204

秦始皇焚石问卜 204

秦始皇下令统一货币 204

秦始皇死于东巡途中 205

秦二世的昏庸腐朽 205

陈胜、吴广大泽乡暴动 205

刘邦、项羽起兵反秦 206

陈胜被部下杀害 206

项梁拥立楚怀王 206

李斯被赵高诬陷致死 206

巨鹿之战:项羽大败秦军主力 207

秦二世被逼自杀 207

赵高垮台 207

子婴降刘邦 秦朝覆亡 208

文治武功——西汉(公元前206至前25年) 208

刘邦灭亡秦朝 209

刘邦东还安定“三秦” 209

鸿门宴:楚汉之争的前奏曲 209

项羽称霸 分封诸侯 209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 210

韩信平定齐地 210

刘邦与项羽的最初对垒 210

韩信背水而战 大破赵军 211

张良“借箸筹策”反对分封六国后人 211

蒯彻劝韩信“三分天下” 211

刘邦列项羽十大罪状 211

项羽兵败垓下 自刎于乌江边 212

刘邦称帝 出台新政策 212

刘邦封赏王侯 212

齐王田横自杀 213

定礼仪 分上下 213

刘邦欲更易太子未成 213

张良谢病不朝 213

白登之围与和亲匈奴 214

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214

吕后诱杀韩信 214

刘邦的《大风歌》 215

刘邦卒 215

长安城建成 215

吕后逞威主政 215

萧何之死与“萧规曹随” 216

吕后临朝称制 216

吕后死 诸吕被诛 216

张释之执法 217

周勃遭诬陷下狱 217

贾谊去世 217

申屠嘉严责邓通 218

周亚夫治军 218

同姓王七国之乱被平定 218

晁错被冤而死 219

周亚夫死在狱中 219

“文景之治”终结 219

武帝始建年号 220

窦太后贬抑儒臣 220

董仲舒请求独尊儒术 220

中山王刘胜朝拜汉武帝 220

外交家张骞出使西域 221

武帝设置“五经博士” 221

汉军在马邑伏击匈奴未成 221

汉朝向大西南拓展势力 222

武帝施行“推恩令”封建制名存实亡 222

汉武帝为博士配置弟子 222

汉武帝任命儒生公孙弘为丞相 223

汉武帝的卖官鬻爵政策 223

匈奴浑邪王投降汉朝 223

汲黯直谏汉武帝 223

李广自杀身亡 224

汉武帝出台新的经济政策 224

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 225

均输法与三官钱 225

汉武帝平定南方 225

武帝设置刺史、监察制度 226

《太初历》颁行 226

公孙贺惧怕出任丞相 226

汉朝大举进攻大宛国 226

苏武受命出使匈奴 227

司马迁发愤著《史记》 227

汉武帝颁布“沉命法” 227

白渠与武帝的水利工程 228

武帝大兴“巫蛊之祸” 228

武帝发布“罪己诏” 228

马何罗谋杀武帝 229

赵过改进耕种方法和农具 229

武帝托孤 229

武帝葬茂陵 229

盐铁之议与《盐铁论》 230

汉中郎傅介子诱杀楼兰国王 230

武帝曾孙病已继位为汉宣帝 230

汉朝与乌孙共击匈奴 231

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死 231

霍氏谋反被族诛 231

龚遂治理渤海 232

汉朝设置都护府 232

冯夫人锦车持节安定乌孙 232

宣帝诏令儒生讨论“五经”同异 232

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 233

竹简帛书达到高峰期 233

西汉“气”的思想定型 233

《五星占》的天文学成就 234

犁壁的发明使用 234

炒钢技术的发明 234

王昭君出塞 235

京房之死与阴阳灾异说 235

外戚王氏专权 235

刘向著书议论时政 236

汉成帝宠幸赵飞燕 236

鲍宣上书痛陈时政 237

哀帝与董贤的“断袖之交” 237

大司马王莽主政 237

王莽称帝建立“新”朝 238

王莽托古改制 238

王莽的经济改革 238

王莽的政治改革 239

对匈奴的全面战争 239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240

扬雄著成《方言》、《法言》 240

行五均、赊贷及六完之法 241

刘秀兄弟在舂陵起事 241

刘秀败莽军主力于昆阳 242

诸侯立刘玄为皇帝灭亡新朝 242

漆器工艺统一发展 242

《尔雅》成书 243

“二十四节气”定型 243

中国年节逐渐形成 244

数学著作《周髀算经》成书 244

《急就篇》编成 245

汉代纺织品种更为丰富 245

汉阙雄伟 246

中国古代计时器发展成熟 246

《山海经》基本完成 246

隶书定型汉字进入今文字时代 247

柔道立国——东汉(公元25年至220年) 248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 249

十年争战刘秀统一全国 249

汉光武帝限制功臣典兵预政 249

刘秀下诏释放、保护奴婢 250

开源节流精兵简政 250

改革官制加强中央集权 250

罢郡都尉官裁撤地方武装 250

选“天下贤俊”:刘秀改变用人政策 250

刘秀下诏核检垦田户口 251

董宣力抗豪强被誉为“强项令” 251

东汉王朝抑制诸侯王的势力 251

南匈奴归附东汉 251

乌桓、鲜卑大人相继归汉 252

刘秀定“谶纬”神学为官方统治思想 252

徙民实边,迁罪徒戌边屯田 252

班固继父志补纂《汉书》 252

明帝遣使求佛 252

倭奴国首次遣使奉献 253

刘秀卒刘庄继位 253

汉明帝假民公田 253

王景、王吴奉命修治黄河和汴渠 253

东汉王朝主动出击平定北匈奴 253

班超建功于西域 254

汉章帝继位开始实行“宽厚”政治 254

章帝召诸儒会议:《白虎通》书成 254

田庄经济开始发展 254

光武倡导薄葬 255

几种水力机械出现 255

汉代纺织品流行西域 255

王充著《论衡》 256

窦太后临朝:外戚执掌朝政 256

《九章算术》问世 256

汉和帝继位:东汉政治进入黑暗时期 257

窦氏“罢盐铁之禁”换取豪强支持 257

郑众诛窦氏:宦官开始参与政治 257

蔡伦改进造纸术 257

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未成 258

许慎撰成《说文解字》 258

邓太后临朝:开明有为的外戚统治 258

张衡撰写《浑天仪图说》和《灵宪》 258

张衡制成浑天仪 259

张衡创制地动仪 259

邓太后死:外戚宦官共同把持朝政 259

班勇出征西域 259

阎氏外戚的短命统治:宦官迎立顺帝 259

宦官弄权五侯肆虐 260

桓帝诛灭梁冀集团 260

梁冀跋扈:外戚专权达到顶峰 260

韩演、黄浮等官僚公开向宦官挑战 261

李膺被捕:第一次党锢事件发生 261

李膺两次挑战宦官:党锢事件的导火线 261

窦武被杀:外戚反攻宦官失败 262

隶书书艺集中于碑刻 262

灵帝立熹平石经 263

王符著《潜夫论》 263

支谶译经 264

章草书法发展 264

篆书在汉代继续流行 265

《神农本草经》最早总结中药 265

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266

第二次党锢事件 266

太平道形成 267

中国最早的文艺专科大学创立 267

何休注《公羊传》 267

崔寔著《政论》 267

汉代灯具造型精美 268

汉代俑像生动活泼 268

张角发展势力 准备起义 269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69

东汉政府发兵剿杀黄巾军 270

东汉桓、灵二帝的腐朽统治 270

中国进入瓷器发展时期 270

郑玄集今古文经学大成 271

刘焉建议 改刺史为州牧 272

蹇硕统新军 宦官挑战外戚 272

袁绍诛宦官:外戚宦官专权结束 272

关东军讨伐董卓 272

董卓入京乱政 273

董卓迁都长安 273

蔡邕作《述行赋》 273

王允吕布谋杀董卓 274

床弩发明 274

袁绍占据冀、青、幽、并四州 274

“医圣”张仲景 274

华佗成为外科鼻祖 275

华佗五禽戏 275

曹操势力崛起于兖州 276

董卓部将李傕控制献帝 276

孙氏兄弟占据江东 276

汉献帝东归洛阳 276

军阀割据局面形成 277

牟子《理惑论》传播佛教思想 277

刘熙著《释名》 278

琴的艺术成熟 278

曹操荡平徐淮 279

曹操使用车炮 279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279

官渡之战:曹操击败袁绍 280

曹操屯田 280

蔡琰归汉 280

汉乐府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成 281

曹操兴学 281

名法思想兴起 281

刘备三顾茅庐孔明隆中对策 282

曹操平定乌桓 282

赤壁之战曹操南进受阻 283

汉代民居丰富多彩 283

长袍短服相得益彰 284

《古诗十九首》与苏、李酬答诗完成 284

三足鼎立——三国(220年至280年) 285

魏王谢世 285

曹丕称帝 286

陈群创九品中正制 286

吴将陆逊火烧连营蜀主刘备兵败猇亭 286

诸葛亮受托辅政蜀 刘备命殒白帝 286

张飞遇害 287

刘备继汉统在成都称帝 287

一代译经大师支谦在吴译经 287

千古流传的出师表 287

蜀兵出祁山 第一次攻魏 288

魏文帝曹丕病故 288

蜀相诸葛亮定南中 288

建安七子 289

吴将卫温、诸葛直航海至夷州 289

孙权联蜀称帝 289

书法家钟繇卒 289

魏复行五铢 290

蜀相诸葛亮身死五丈原 290

“天下之名巧”——马钧 290

诗人曹植辞世 291

魏设法维持已在动摇的士家制 291

吴国老臣张昭溘然长逝 291

倭国女王遣使访魏 291

曹魏政治 292

幼主曹芳登基皇帝大权旁落 292

天意不怜蜀 一月失二相 292

吴陆逊愤懑而死 292

正始石经 293

魏兴军屯于两淮 293

司马懿称疾不朝 293

孙权兴建建初寺 294

魏发生高平陵事变 294

何晏罹祸王弼病卒 294

蜀相费祎遇刺身亡 295

吴大帝孙权病卒 295

魏将王凌起兵 295

司马师目疾加重 死于许昌 295

吴相诸葛恪被杀 296

昙柯迦罗来华传授戒律 296

司马师杀李丰 废黜魏帝曹芳 296

经学家王肃卒 296

魏淮南州镇再反司马师 297

毋丘俭兴兵淮南 297

吴幼主孙亮被废 297

嵇康死于司马昭之手 298

魏帝曹髦不敌司马昭被杀 298

《九章算术注》成书 298

钟会、邓艾争功罹难 299

蜀汉灭亡 299

朱士行西域求经 299

潇潇风骨——西晋(265年至316年) 300

司马炎受禅称帝 300

吴还都建业 301

晋首次分封宗室为王 301

晋废民屯 301

李密上《陈情表》 302

羊祜襄阳屯兵 302

晋公布新律令 302

晋武帝诏禁募客 303

裴秀辞世 303

秃发树机能反晋 303

王濬蜀中作船准备顺流东下 303

晋诏郡国信守五条 304

吴大司马荆州牧陆抗死 304

良史韦昭被杀 304

军屯趋于衰落 奴婢代兵屯田 304

王宏劝课农桑受奖 305

司马氏再封宗室 305

杜预出任镇南大将军 305

晋颁占田、课田、户调法 305

一片降幡出石头 306

医学家皇甫谧辞世 306

盗墓偶得竹书 306

博咸警言:奢侈之费 甚于天灾 307

纸写书普及 307

西晋文学名作《三都赋》 307

刘毅请废九品中正制 307

文武双全的名臣杜预去世 308

《三国志》成书 308

竺法护始译《正法华经》 308

卫恒之死 308

司马炎重病亡故 309

汝南王亮、楚王玮相继罹祸 309

贾后杀杨骏 开始专权 309

司空张华执政 310

裴頠作《崇有论》驳贵无说 310

江统主张戎晋不杂 310

鲁褒作《钱神论》讽喻世风 311

文学家张华死难 311

太子司马遹被杀 311

氐帅齐万年被俘 311

司马伦称帝 312

司马伦诛杀贾后谋帝位 312

三王起兵 惠帝复位 312

陆机写《平复帖》 313

长沙王政变齐王被杀 313

李特在绵竹起兵 313

成都王颖、河间王颙再攻洛阳 314

陈敏据历阳反晋 314

陆机遇难 314

张昌起义反晋 315

长沙王义受酷刑而死 315

李雄称帝 315

史学家司马彪去世 316

易水惨剧发生 316

历时十六年的八王之乱结束 316

慕容廆自称鲜卑大单于 317

司马睿移镇建业 317

石勒设君子营 317

周玘三定江南 318

刘渊平阳称帝 318

刘景仇杀汉人 318

刘聪陷洛阳 晋帝遭掳掠 318

苦县之役 319

石勒襄国建制 319

杜弢率流民起义 319

司马邺即位长安 320

异军突起反玄学 320

石勒杀王浚 320

祖逖北伐 321

张轨病逝 321

刘曜陷长安西晋告灭亡 321

竹林七贤 322

青瓷工艺已相当成熟 322

江左偏安——东晋(317年至420年) 323

司马睿建康称帝 323

东晋及十六国的设史之制 324

江东立太学 324

刘曜称帝 324

王敦于武昌举兵反晋 325

晋初服饰 325

晋元帝忧愤而死 325

后赵右长使张宾不幸去世 325

刘曜进占秦陇 326

江东周、沈豪族同归于尽 326

石勒杀邵续 326

庾亮辅政始专朝权 327

两赵爆发高侯之战石虎大败 327

两赵关洛大战 刘曜战败被杀 328

苏峻、祖约之乱爆发 328

石勒称帝 328

天文学家虞喜发现岁差 329

东晋名将陶侃病逝 329

张凉收服西域 329

晋置南琅邪郡 330

石勒病逝石虎揽权 330

解飞巧造檀车 330

慕容?称王建燕国 331

什翼犍即位为代王 331

晋下令实行土断政策 332

东晋名臣王导病故 332

庾翼违诏北伐未果 332

慕容?佃苑借牛发展生产 333

石虎强征民女 实行暴政 333

桓温西进灭蜀 333

常璩撰成《华阳国志》 334

张重华称凉王 334

高僧佛图澄圆寂 334

褚裒北代失败 桓温势不可挡 335

慕容儁自称皇帝 335

女书法家卫铄辞世 335

冉闵篡权 灭赵建魏 336

苻健进占关中 建秦称帝 336

桓温首次北伐 进军灞上 337

晋宣传国玺失而复得 337

桓温再次北伐 收复洛阳 337

中原的坞堡 337

王猛佐苻坚理政 338

张天锡杀君自立 前凉政权变更频繁 338

慕容恪辅政 燕人心遂定 339

苻坚禁止商贾为官纠正车服奢侈之风 339

庚戍土断 339

著名炼丹家、医学家葛洪仙逝 340

名僧支遁圆寂 340

良史孙盛直书《晋春秋》 340

秦举兵伐燕 341

桓温废晋帝 独揽朝政 341

桓温北伐 战败而归 342

代燕凤出使前秦 342

秦贤相王猛去世 343

秦相继灭凉、代统一北方 343

史学家袁宏辞世 343

谢玄创建北府劲旅 344

秦兵向南进攻占取襄阳 344

谢安执政 谢氏家族影响大增 344

晋废田收租行按口税米 345

慕容泓关中复燕国 345

西域等地六十二国向秦纳贡 345

秦晋发生淝水之战 346

慕容垂称燕王 346

姚苌称帝 346

乞伏国仁叛秦 347

吕光自称凉州牧 347

书圣王羲之父子, 348

拓跋珪即代王位复兴代国 348

道安圆寂 348

范宁受贬 上书议政 349

魏败匈奴刘卫辰部 349

《拾遗记》的作者王嘉去世 350

秃发乌孤称王建凉 350

燕魏参合陂大战 350

姚兴即帝位 350

魏迁都平城 351

法显西行求法取经 351

王恭叛晋 352

司马元显执掌要政 352

魏、秦发生柴壁大战 352

孙恩起兵 353

卢水胡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立 353

李?建凉 353

桓玄起兵攻入建康 354

刘裕征讨桓玄 354

冯跋建北燕 354

画家顾恺之辞世 355

名僧鸠摩罗什 355

匈奴赫连勃勃建夏 355

刘裕北灭南燕 356

卢循复起兵 356

晋灭谯纵进占成都 356

夏修筑统万城 357

越州青瓷 357

名僧慧远圆寂 357

天文学成就 358

刘裕北进伐后秦 358

刘裕行土断 358

刘裕杀旧帝立新君 359

十六国分布形势图 359

吐谷浑在北方兴起 359

胡汉分治——南北朝(420年至589年) 360

刘裕创宋 360

昙无谶赴姑臧译经 361

拓跋焘征贤士定律令 361

拓跋魏侵刘宋 361

寇谦之至平城弘扬道教 362

名僧竺道生圆寂 362

西秦始凿炳灵寺石窟 363

魏通西域 363

檀道济蒙冤被杀 363

宋与凉互赠图书 364

魏创九品混通制 364

拓跋魏统一北方 364

宋魏再次爆发战争 364

刘义庆逝世 365

魏遣使祭祖 365

宋实行土断 365

宋颁行《元嘉历》 366

宋铸孝建四铢钱 366

北魏太武帝灭佛 366

宋文帝下诏北伐 366

祖冲之制订《大明历》 367

昙曜始凿云冈石窟 367

宋魏爆发清口之战 368

宋颁行沙门敬人主之制 368

宋前废帝暴戾好杀 368

《三洞经书目录》编成 369

乐府诗人鲍照去世 369

宋魏间再次爆发战争 369

魏冯太后临朝称制 369

萧道成废杀宋帝 370

陆修静整顿南天师道 370

王俭上《七志》 371

萧道成建齐 371

齐与吐谷浑建交 371

《刘涓子鬼遗方》整理完毕 371

范缜撰成《神灭论》 372

永明体 372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372

北魏实行均田制 373

元宏攻齐 373

魏始凿龙门石窟 373

魏诏定姓族 374

刘勰始作《文心雕龙》 374

萧衍代齐建梁 375

僧伽婆罗、曼陀罗译经 375

江淹去世 375

萧梁北伐 大败而还 375

魏佛教大盛 376

魏始立嗣不杀生母 376

文学家任昉去世 376

胡太后临朝称制 376

二元斗富 377

魏河北起义爆发 377

菩提达摩东来 377

魏沙门法庆起事 378

文学批评家钟嵘与世长辞 378

郦道元被袭杀 378

梁武帝舍身同泰寺 378

经学家皇侃逝世 379

高洋建齐伐魏 379

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 379

魏收成《魏书》 379

陈霸先建陈代梁 380

北周作《大律》 380

侯景叛梁 兵入建康 380

突厥崛起 381

陈顼废帝即位 381

北周突厥伐齐 381

甄鸾撰成《笑道论》 382

宇文护被诛 382

北齐大将斛律光被杀 382

《龙门药方》刻石 383

官修《修文殿御览》成 383

齐宫内乱 383

北周武帝禁断佛道 384

宇文周统一北方 384

南朝情歌绮艳 384

陈吴明彻北伐失利 384

薛道衡编《典言》 385

大河东去——隋(581年至618年) 385

杨坚称帝建隋 385

隋文帝颁布均田令 386

杨坚讦民出家 386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386

杨坚废除辟署制 387

隋灭陈统一南北 387

杨坚改革兵制 387

隋灭后梁 387

隋《开皇律》成 388

隋筑新都大兴城 388

隋修订雅乐 388

隋更铸五铢钱 388

苏威受诬被免官 388

杨素督造仁寿宫 389

隋大索貌阅户 施输籍之法 389

隋平江南豪族叛乱 389

李德林被贬 390

冼夫人助平岭南 390

隋死罪执行慎重 390

史万岁平定羌人叛乱 390

隋代禁毁纬书 390

隋代的赋役制度 391

杨坚出征高丽 391

智?圆寂 391

太子杨勇被废 391

杨素因专权遭疏忌 392

杨广弑父 392

营建东都 392

杨广谋废蜀王 393

高颎被杀 393

王通献《太平十二策》 393

刘焯修成《皇极历》 393

大运河贯通南北 394

隋炀帝巡游江都 394

唐——北宋 397

巍峨盛世——唐(618年至907年) 397

李渊建唐 398

李密降唐 398

薛仁杲降唐 398

杀李轨唐平河西 399

李世民大破刘武周 399

秦王世民 洛阳显威 俘窦建德 王世充降 399

少林寺僧助秦王 399

刘黑闼起兵反唐 400

秦王开馆延士 400

唐颁行户籍法 400

均田制与租庸调法 400

唐行开元通宝钱 401

唐廷厘定官制 401

平定江南 401

玄武门之变 402

唐太宗裁并州县 402

岭南酋长归附唐朝 402

李世民建官修史制 402

李世民增设相位 402

杨文干兵反庆州 403

房玄龄、杜如晦拜相 403

唐代科举制度 403

玄奘西行求法 404

李靖破突厥 404

长孙皇后卒 404

太宗整顿府兵制 405

李世民更改律令 405

贞观之治 405

唐律 406

李世民颁布《氏族志》 406

姚思廉卒 406

安西四镇 406

虞世南卒 407

唐置安西都护府 407

孔颖达撰定《五经正义》 407

魏征卒 407

文城公主入嫁吐蕃 408

唐征高丽 劳而无功 408

欧阳询卒 408

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 408

李世民命画功臣像于凌烟阁 409

颜师古卒 409

唐平定薛延陀 409

“六条”巡察四方 409

李世民去世 410

结骨入朝 410

王玄策大破中天竺 410

松外“蛮”内附 410

唐置单于、瀚海都护府 410

孙思邈著成《备急千金要方》 411

高阳公主谋反伏诛 411

陈硕真起义 411

《唐律疏仪》撰成 411

李靖卒 411

李治册立武则天为皇后 411

苏定方大破西突厥 412

唐置龟兹都督府 412

褚遂良卒 412

唐改氏族志为姓氏录 412

唐廷禁世族自为婚姻 413

武后杀长孙无忌 413

昭陵六骏 413

武后垂帘听政 413

薛仁贵败铁勒于天山 413

译《老子》为梵文 414

刘仁轨击平百济 414

高宗武后封泰山禅社首 414

“麟德历”颁行 414

唐军平定高丽 置安东都护府 414

大非川唐军大败 415

铨选法颁行 415

阎立本卒 415

唐改修国史 415

诏行“十二条” 416

唐行“南选法” 416

太子弘暴毙 416

初唐四杰 416

王勃卒 416

裴行俭智取西突厥 417

裴行俭尽平突厥残部 417

武则天增置右肃政台 417

李善感谏封五岳 417

薛仁贵卒 417

武后废中宗立睿宗 418

王方翼平定西突厥 418

白铁余起事 418

徐敬业起兵讨武曌 418

武则天易东都名及官名 419

武则天斩杀裴炎 419

武则天撤防“登闻鼓”和“肺石” 419

武则天宠信僧人怀义 419

刘袆之赐死 419

垂拱格式颁行 420

武则天任用酷吏 420

武则天置铜匦受密奏 420

岭南俚户杀都督 420

诸王起兵欲匡复 武则天大杀宗室 421

魏玄同赐死 421

武则天受宝加尊号 421

黑齿常之遭诬缢死 421

侯思止告密得官 422

武则天改唐为周 422

酷吏周兴流放岭南 422

狄仁杰拜相 422

颁行《大云经》 422

武承嗣罢相 423

安金藏剖腹救主 423

杨炯卒 423

武周讨伐东突厥默啜 423

天枢铸成 423

酷吏来俊臣伏诛 424

武懿宗诬杀名士 424

九鼎 424

摩尼教传入中国 424

万国俊滥杀岭南流人 424

营州契丹起事 425

突厥默啜入扰 425

庐陵王复为皇太子 425

皇嗣李旦改封相王 426

吐蕃内乱 大将来附 426

官助病坊 426

遣唐使来华 426

狄仁杰谏勿造大佛像 426

郭元振任凉州都督 426

武则天初设武举 427

吐蕃求和 427

裴怀古抚定始安獠 427

屠禁复开 427

张昌仪卖官 427

狄仁杰卒 427

突厥入扰 428

魏元忠遭贬 428

张柬之入相 428

柬之政变 中宗复辟 428

武则天卒 429

唐置北庭都护府 429

韦后干政 429

神秀卒 429

《三教珠英》撰成 429

武三思权倾天下 430

武三思杀五王 430

太子起兵诛三思 430

百骑、千骑、万骑 431

金城公主和蕃 431

安乐公主请立己为皇太女 431

韦后鸩夫 临朝摄政 431

斜封官 432

张仁愿筑三受降城 432

突骑施娑葛被逼叛唐 432

隆基起兵讨韦氏 相王旦即皇帝位 433

谯王重福败死 433

睿宗徙“万骑”罢“斜封官” 433

始置节度使 433

太子隆基监国 433

义净卒 434

乾陵 434

孙佺袭奚 全军覆灭 435

李隆基受禅即位 435

法藏卒 435

刘知己撰《史通》 435

高力士授官 436

姚元之拜相 436

太平公主谋逆赐死 436

唐大败吐蕃 436

唐置十道按察使 437

慧能卒 437

薛讷败于契丹 437

造金仙、玉真二观 437

靺鞨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437

沙汰僧尼禁创佛寺 438

姚崇捕蝗 438

张孝嵩威震西域 438

唐设教坊 438

置陇右节度大使 438

玄宗始置侍读官 439

玄宗不私外戚 439

玄宗亲试县令 439

编校群书 439

重修常平仓法 439

默啜被杀 突厥内乱 439

姚崇罢相宋璟继任 440

复置营州 440

宋璟请禁遗爱碑 440

敕禁恶钱 440

宇文融检括逃户 440

权楚璧西京作乱 441

募兵充宿卫 441

宋璟、苏?罢相 441

僧一行测量子午线 441

水运浑天仪 441

玄宗置丽正书院 442

玄宗封禅 442

张说上《大衍历》 442

安西都护杜暹入相 442

僚人起事 442

裴光庭改选法 443

征讨吐蕃 443

契丹、奚叛降突厥 443

高力士谮死王毛仲 443

唐赐吐蕃所求诗书 444

《大唐开元礼》撰成 444

复申僧徒之禁 444

信安王袆大破奚、契丹 444

唐与吐蕃立分界碑 444

玄宗亲注《老子》 445

张守珪大破契丹 445

玄宗赦安禄山 445

吐蕃复绝朝贡 445

裴耀卿请行新漕仓法 446

行和籴法于两畿 446

张九龄罢相 446

韩休拜相 446

李林甫拜相 446

追谥孔子为文宣王 447

公主实封加至千户 447

唐蕃战事频繁 447

《唐六典》 447

册南诏皮逻阁为云南王 448

盖嘉运平突骑施 448

唐置十节度、经略使 448

开元盛世 449

玄宗册杨太真为贵妃 449

安禄山兼御史大夫 450

王忠嗣兼四镇节度使 450

张九龄卒 450

唐初置玄学博士 450

李林甫主管制举无一人及第 450

孟浩然卒 451

王鉷为京畿采访使 451

府兵制大坏 451

高仙芝平小勃律 451

王忠嗣遭贬 452

玄宗率百官观左藏 452

哥舒翰拔吐蕃石堡城 452

安禄山兼河东节度使 452

玄宗募兵平叛 453

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453

安禄山起兵反唐 453

南诏起兵 454

高仙芝兵败怛罗斯 454

安禄山败于契丹 454

杨国忠拜相 455

阿布思叛唐 455

颜杲卿起兵讨叛 455

颜真卿起兵讨叛 455

李光弼败史思明于常山 456

郭子仪、李光弼连战告捷 456

潼关失守 456

霓裳羽衣乐舞成 456

孙孝哲陷长安 457

郭子仪平河东 457

玄宗幸蜀 457

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 458

安禄山大掠长安 458

房琯兵败陈涛斜 458

永王李璘反 458

鲁炅坚守南阳以保江汉 459

安庆绪杀安禄山 459

唐军收复西京 459

唐军收复洛阳 460

张巡死守睢阳 460

玄宗返回长安 460

史思明降唐 460

肃宗大赏平叛功臣 461

唐置神武、英武军 461

王昌龄被害 461

史思明反 461

宁国公主下嫁回纥 462

九节度使讨安庆绪 462

史思明称帝 462

史思明陷洛阳 463

李光弼邙山之败 463

刘展起兵乱江淮 463

史朝义杀史思明 464

段子璋起兵反 464

王维卒 464

元载括江淮 464

郭子仪晋封汾阻王 464

元载拜相 465

李辅国诛杀张皇后 465

刘晏复起理财 465

代宗解除李辅国兵权 466

回纥举兵援唐 466

收复东京 466

李白卒 466

藩镇割据形成 467

史朝义败死 安史之乱终 467

代宗削程元振官爵 467

鱼朝恩为天下观军容使 467

吐蕃侵入长安 468

李光弼卒 468

仆固怀恩叛唐 468

藩镇强横 不服朝命 469

郭子仪单骑说回纥 469

蜀中大乱 469

国子监招生复课 470

元载专权 470

鱼朝恩建章敬寺 470

吐蕃入扰邠州、灵州 471

幽州军乱 471

郭子仪悔杀张昙 471

岑参卒 471

阿倍仲麻吕卒于长安 471

杜甫卒 472

王翃平定岭南 472

回纥和市 满载而归 472

密宗高僧不空圆寂 473

田承嗣叛唐 473

李灵曜作乱 473

元载被诛 474

杨绾拜相 474

吐蕃频繁入扰 474

禁回纥商胡效华服 474

李适登基 474

杨炎奏行两税法 475

刘文喜据泾州叛 475

张光晟杀回纥使者 475

李惟岳谋袭父位 475

诏借商钱以供军费 476

河北四镇结盟称王 476

泾原兵变 朱泚称帝 476

宦官复典禁军 477

李希烈叛唐 477

颜真卿宣慰李希烈被害 477

李怀光降而复叛 478

李泌谏割安西北庭 478

僧怀素卒 478

崔造奏罢钱谷诸使 478

南诏王求归唐 479

李泌败淮西防秋兵 479

吐蕃劫盟 479

李泌为相保功臣 479

李泌检括长安胡客 480

李泌请募兵屯田京西 480

德宗以咸安公主妻回纥可汗 480

邠宁军乱 480

李软奴谋反 481

韦皋破吐蕃 481

王武俊、李纳争棣州 481

安西、北庭失守 481

安南土人起事 481

德宗诏诫禁军守法 482

宦官专军政 482

宣武军乱 482

南诏与唐结盟 482

昭义军乱 483

册渤海王 483

河东军乱 483

严绶进奉迁官 483

宣武节度之争 483

张建封奏宫市之弊 484

神策军内乱 484

刘逸准平乱 484

吴少诚叛 484

义成监军肆虐 485

徐、泗、濠军乱 485

杜佑撰成《通典》 485

邠宁庆军叛乱 485

韦皋大破吐蕃 485

李实为京兆尹 486

德宗病卒顺宗继立 486

立广陵王淳为皇太子 486

宪宗即皇帝位 486

永贞革新失败 486

刘辟兵败被诛 487

罢进奉宫市五坊小儿 487

李吉甫上《元和国计簿》 488

镇海节度使李琦反 488

宪宗策试贤良方正 488

沙陀归唐 488

魏博镇归顺朝廷 489

王承宗抗朝命起兵 489

义武军乱 489

并省吏员 489

李贺卒 490

韩愈谏迎佛骨 490

唐廷发兵讨伐李师道 490

振武军乱 490

沂州军乱 491

吴元济反 491

刺史始领支郡兵马 491

柳宗元卒 491

宪宗暴死 李恒即位 492

牛李党争 492

刘总弃官为僧 492

唐与吐蕃长庆会盟 493

幽州军士哗变 493

成德军乱 493

两税改输实物 493

牛僧孺拜相 494

穆宗死 敬宗立 494

张韶之乱 494

宦官杀敬宗 494

南诏大掠成都 494

魏博军乱易帅 495

李德裕镇西川 495

李同捷为乱 495

卢龙军乱 495

进士停试诗赋 495

甘露之变 496

李训、郑注杀王守澄 496

李德裕拜相 496

李石辞相 496

国子监《石经》成 497

文宗卒武宗继位 497

回鹘诸部离散 497

刘禹锡卒 497

仇士良卒 498

贾岛卒 498

昭义事平 498

武宗灭佛 498

白居易卒 499

武宗卒 宣宗立 499

杜牧卒 499

李商隐卒 499

懿宗即位 500

南诏王世隆称帝立国 500

西州回鹘王国创立 500

柳公权卒 500

桂州戍兵起义 500

僖宗即位 501

懿宗往法门寺迎佛骨 501

王玠雕印《金刚经》 501

王仙芝、黄巢起兵山东 501

李国昌父子叛唐 502

李克用复助唐 502

李克用表讼朱全忠 502

秦宗权寇掠邻道 502

僖宗奔凤翔 503

朱玫奉李煴称帝 503

昭宗即位 503

征讨李克用 503

李克用进兵长安 504

董昌称帝 504

李茂贞攻长安 504

韩建胁帝散亲兵 504

长安宫阙重新修葺 505

宦官囚禁昭宗 505

昭宗复位 505

昭宗还长安 505

朱全忠迫帝迁都 506

朱全忠进爵梁王 506

朱全忠弑昭宗 506

皮日休作《三羞诗》 506

哀帝禅位全忠篡唐 506

耶律阿保机为契丹主 507

中原问鼎——五代十国(907年至960年) 507

朱全忠代唐称帝建(后)梁 508

钱镠建吴越国 508

王建称帝建前蜀 508

晋王李存勖大破梁军 508

五代的兵制 509

朱全忠子友珪弑父即位 509

刘岩称帝南汉立 509

卢龙内讧 510

(后)梁、晋大战于胡柳陂 510

吴越大兴水利 510

杨隆演建吴 510

吴败吴越于无锡 511

毋乙、董乙起兵反(后)梁 511

李存勖称帝建(后)唐 511

词的兴盛 512

魏博、邢、沧等州兵变 李嗣源嗣位振朝纲 512

(后)唐灭(后)梁 512

高季兴建南平国 513

王延钧建闽国 513

后蜀政权确立 513

蒋承勋出使日本 513

石敬瑭割地建(后)晋 514

五代帝陵的建筑艺术特色 514

徐知诰称帝建南唐 514

楚君病逝 马希广嗣位 515

三镇拒命叛(后)汉 515

刘崇晋阳称帝建北汉 515

刘知远称帝建(后)汉 515

郭威起兵反(后)汉 516

郭威黄袍加身(后)周政权建立 516

(后)周革除旧弊 516

南唐举兵灭楚 517

行书大家杨凝式与其书作《韭花帖》 517

(后)周施行计亩税牛皮制 517

南唐设科举 517

郭威令停废营田除租牛课 518

(后)周《九经》版成 518

郭威亲祀孔子 518

郭威罢枢密使王峻官 518

郭威病逝柴荣即位 519

柴荣简选禁军 519

(后)周北汉高平之战北汉兵大败 519

五朝元老长乐老冯道去世 519

王朴献平边之策 520

“儿皇帝”刘钧即位 520

柴荣掀起抑佛运动 520

(后)周扩建开封外城 520

(后)周疏浚河渠 以通漕运 521

湖南兵变(后)周将王逵败死 521

异彩纷呈的人物画 521

花鸟画黄徐两大流派 522

《花间集》成 522

(后)周取秦、成、阶、凤四州 522

柴荣三次亲征南唐 南唐去帝号称臣 522

柴荣敕立监采铜铸钱 523

柴荣率军亲攻契丹 523

柴荣下令均定田租 524

李谷修固河堤 524

南北山水画四大家 524

东京梦华——北宋(960年至1127年) 525

陈桥兵变赵匡胤建宋 525

治四渠通漕运 525

立更戍法 526

废宰相会议政事制 526

宋代枢密院 526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527

设榷货务负责茶叶专卖 527

初设转运使 527

《重定刑统》问世 527

赵匡胤设封桩库存金帛以备非常之用 527

赵匡胤亲征北汉 528

国子监始聚生徒讲学 528

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528

设诸州通判 528

竹纸推广 纸品种大增 528

宋立算学 529

宋画院成立 529

京师设置便钱务 530

初行殿试 530

宋代科举 530

宋科举始行特奏名 531

赵匡胤命潘美出兵平南汉 531

广州设置市舶司 531

魏丕改进床子弩 531

赵匡胤下诏建大悲阁及观音菩萨铜像 532

第一座跨江浮桥完工 532

宋发兵10万灭南唐 532

建崇文院以储图书 532

宋太宗求贤 533

赵匡胤去世赵光义继位 533

北宋都城开封 533

铜版印刷出现 534

转运司为常设机构 534

宋平北汉 五代十国结束 534

造船业的日益进步 535

宋军大败辽军于满城 535

郭忠恕编《汗简》 535

北宋四大部类书 536

喇嘛教形成 536

四大刻书中心形成 537

宋政府官修本草 537

行团发展 538

秧歌出现 538

郭熙王诜山水画 539

范宽山水画派 539

李成山水画 540

初置发运使 540

赵普上书金匮之盟 540

官庶崇尚的佛教 541

杨继业大败辽军于雁门关 541

分三司为三部 541

宋代赋税 541

设译经院 542

设置三班院 542

陈抟作“坐功”、《无极图》、《先天图》 542

石守信去世 542

日本僧人奝然访宋 542

杨继业失援兵败不食三日而死 543

宋辽交战于岐沟关 543

《太平寰宇记》书成 543

纺织技术的提高 543

宋缎成熟 544

丝织业重心南移 544

开宝寺塔建成 544

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 545

刺绣瑶台跨鹤图 545

缂丝凤穿牡丹图 545

观赏性刺绣发展成熟 545

蜀锦宋锦交相辉映 546

王怀远编成《太平圣惠方》 546

设置路提点 546

赵普辞世 546

设常平仓 547

初行糊名考校法 547

设置审刑院 547

铸淳化元宝钱 547

王小波、李顺揭竿起义 547

设磨勘院 548

何承矩筑水田种稻 548

赵光义去世 太子恒即位 548

《太宗实录》编成 549

诏建定州开元寺塔 549

王禹偁病逝 549

设群牧司管理马政 549

分天下为十五路 549

宋代火药火器的发展与应用 550

宋真宗诏购逸书 550

宋始置经略使 550

《广韵》编成 550

宋代科举取士众多 551

置登闻鼓院、登闻检院 551

宋辽缔结澶渊之盟 551

建立泉州清净寺 552

赵恒汾阴祭后土 552

宋代诸神逐渐定形 552

赵恒东封泰山祭天 553

升应天府为南京 554

宋代商税 554

宋设置礼仪院 554

应天府书院 554

黄河水肆虐 众州邑遭殃 555

宋恩荫开始 555

北宋四大书院 555

白鹿洞书院 556

岳麓书院 556

嵩阳书院 556

黄庭坚开书法新风 556

宋抄校馆阁书籍 557

苏门六君子 557

宋改漕运 557

秦观作《淮海集》 557

宋迁安化蛮 558

玉清昭应宫成 558

宋枢密院修《时政记》 558

宋建保国寺大殿 558

姚铉编《文粹》 558

宋荣王元俨宫失火 559

寇准病逝雷州 559

煤的开采 559

赐诸州学田 559

宋瓦市勾栏流行 559

诏建晋祠圣母殿 560

范仲淹等筑海堰 560

王惟一铸针灸铜人、著针灸图经 560

张君平论治河 560

林逋妻梅子鹤 561

画院人物画 561

宋制举恢复 561

天台埽治河工程完成 561

北宋人物画 562

李公麟白描人物画 562

初设谏院 563

行解盐通商制度 563

置提点坑冶铸钱公事 563

北宋发达的矿冶业 563

《集韵》编成 564

范仲淹欧阳修被贬 564

海印国师服法 565

宋颁布锁厅举人取解之法 565

宋祁上三冗三费疏 565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