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  第七卷  华北与蒙古高原近代经济地理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  第七卷  华北与蒙古高原近代经济地理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 第七卷 华北与蒙古高原近代经济地理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唐培吉著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为八章,主要内容包括:近代华北与蒙古高原的资源环境、居民和经济基础;区域市场结构的时间与空间演进;传统与现代相耦合的立体化交通等。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 第七卷 华北与蒙古高原近代经济地理》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本书概念的基本界定 1

一、区域范围界定的方法取向 1

二、华北经济区 2

三、华北经济地理 4

四、蒙古高原经济地理 5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7

一、区域经济史和经济地理层面的研究 7

二、历史经济地理层面的研究 24

第三节 主要资料和内容框架 27

一、主要资料 27

二、研究内容与框架 31

第一章 近代华北与蒙古高原的资源环境、居民和经济基础 36

第一节 该区域的资源环境和居民 36

一、华北平原地区 36

二、山西高原地区 44

三、漠北蒙古地区 48

四、漠南蒙古地区 56

第二节 清代中期的华北经济概况 62

一、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冀鲁豫乡村 62

二、多种经济产业并举的山西高原地区 66

第三节 清代中期的蒙古高原经济概况 68

一、游牧业与手工业的结合 69

二、漠北高原的星散农业 71

三、漠南高原的嵌入农业 72

第四节 本章小结 76

第二章 区域市场结构的时间与空间演进 78

第一节 华北与蒙古高原本地市场的近代转型 78

一、清中期前华北“都城—治所”内向型市场网络 78

二、蒙古高原市场经济的萌芽 79

三、华北与蒙古高原“口岸—市镇”外向型市场网络的发育 84

四、市场网络的交叉与腹地的重叠 102

第二节 华北与蒙古高原国内周边市场的拓展 107

一、西北方向国内市场的拓展 107

二、东北方向国内市场的拓展 112

三、东南方向国内市场的拓展 116

第三节 华北与蒙古高原国际市场的空间位移 118

一、欧美市场的开拓 118

二、对日贸易增长与国际市场的多元化 120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25

第三章 传统与现代相耦合的立体化交通 126

第一节 海港建设与华北近代海运业的发展 126

一、清中期以前的华北海港与海运 126

二、口岸开放与海港建设 127

第二节 陆路交通网络的新发展 141

一、传统陆路运输的存续 141

二、铁路的修筑 147

三、公路运输的发展 151

第三节 新式邮政和电信业的发展 156

一、古老的传统邮驿系统 156

二、新式邮政的兴办 157

三、电报电话的应用 161

第四节 内河航运的繁荣 163

一、华北的内河航运 163

二、蒙古高原的水路交通 173

三、传统与现代交通的耦合 176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80

第四章 商业、金融嬗变与对外贸易发展 182

第一节 华北与蒙古高原商业的嬗变 182

一、华北商业从业人员的变化 182

二、商业经营内容的改变 187

三、商品营销方式和网络的变迁 190

四、蒙古高原的近代商业 196

第二节 华北与蒙古高原的金融变革 197

一、天津及其腹地的新式融资方式 197

二、青岛及其腹地的新式融资方式 201

三、漠北蒙古地区的近代金融 202

第三节 华北口岸与腹地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204

一、近代天津及其腹地的对外贸易 204

二、烟台开埠与山东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211

三、青岛成为华北东部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 217

四、海州开埠与苏北豫东的进出口贸易 221

五、抗日战争爆发后的华北对外贸易 224

第四节 蒙古高原的近代对外贸易 225

一、漠南蒙古向东通过天津口岸的对外贸易 226

二、漠北蒙古向南向东经由天津的对外贸易 228

三、漠北蒙古向北的直接对俄贸易 230

第五节 本章小结 234

第五章 传统农牧业的现代工业化趋向 235

第一节 华北农业的市场化和外向化 235

一、粮食作物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235

二、大面积棉花种植专业区的形成 238

三、从经济视角看鸦片的种植 245

四、花生的种植与销售 251

五、山东、河南两省的美烟种植 256

六、其他农业经济作物的产销 257

七、近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 260

第二节 蒙古高原的近代农业 266

一、内蒙古西部的草原放垦 267

二、内蒙古东部的草原放垦 268

三、漠北蒙古地区的近代农业 269

第三节 蒙古高原和华北地区牧业经济的发展 270

一、清代中期以前蒙古高原的游牧业 271

二、蒙古高原近代牧业经济的发展 272

三、草原过度开发与土地沙化的关联 277

四、华北家庭养殖和野外猎捕业的发展(以海水捕捞业为中心) 281

第四节 本章小结 294

第六章 华北与蒙古高原工业的现代化 296

第一节 城市工业的繁荣 296

一、以天津为代表的华北西部城市工业 296

二、青岛等华北东部城市的现代工业 302

三、蒙古高原城市工业的起步 307

第二节 矿产工业的发展 310

一、开埠前后的煤炭业概况 310

二、煤炭的现代化开采 311

三、民国时期的华北主要煤铁企业 313

四、金矿的开采 314

第三节 乡村工业的转型 315

一、直接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 315

二、棉、丝纺织工业 321

三、蒙古高原的乡村工业 328

第四节 本章小结 331

第七章 城镇发展、人口增长与民族融合 333

第一节 华北与蒙古高原城镇结构的变迁 333

一、清中期以前“都城—治所”型的华北城镇网络 333

二、蒙古高原城镇的萌生 337

三、“口岸—市镇”型城镇的发育 339

四、蒙古高原近代城镇的涌现 346

第二节 人口增长与近代城市化 349

一、近代华北和漠南蒙古的城市人口 350

二、城市人口等级与华北和漠南蒙古的城市系统 353

三、近代漠北蒙古的城市人口 359

第三节 经济视角下的汉人蒙古化与蒙古人汉化 360

一、清代前期纯游牧地区的汉人蒙古化 360

二、清末民国时期纯农耕地区的蒙古人汉化 364

三、蒙汉两族生活习俗和语言的融通 368

第四节 本章小结 371

第八章 华北与蒙古高原近代经济地理格局变迁的动力机制 373

第一节 近代华北与蒙古高原的市场整合度 373

一、区域内部市场化程度的空间差异 373

二、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时间差异 375

第二节 影响区域市场整合的核心要素及其动力机制 377

一、市场整合的核心要素 377

二、经济地理格局演变的动力机制 378

第三节 近代华北与蒙古高原经济的剧变与渐变 380

一、区域经济的市场化水平还不高 381

二、以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陆向型经济模式没有根本改变 381

三、城市化的整体水平还很低 382

第四节 本章小结 382

后记 384

表图总目 386

参考征引文献目录 391

索引 4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