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的故事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的故事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的故事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斌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的故事》目录

一 诗化哲人与哲理诗人(1901)——苏利普吕多姆(法国) 1

1.不幸少年 2

2.初入诗坛 2

3.一举成名 3

4.战争洗礼 3

5.文学作品 4

6.功成名就 4

7.获奖作品《孤独与沉思》(诗摘) 5

二 文史一家亲(1902)——特奥多尔·蒙森(德国) 9

1.家教熏陶 10

2.“鬼才”绰号 10

3.投身政治 11

4.编纂《罗马史》 12

5.实施三项计划 13

6.文学成就 13

7.颁奖史上重大创举 14

8.获奖作品《罗马史》(或《罗马风云》) 15

三 挪威海岸的鲜活灵感(1903)——比约恩斯彻纳·马丁努斯·比昂松(挪威) 16

1.少年乡土情 17

2.创作戏剧和诗歌 17

3.关注政治和社会问题 18

4.创作“萨迦”剧和散文 19

5.旅行改变创作方向 20

6.文学成就 20

7.无冕之王 21

8.获奖作品《挑战的手套》 22

四 普罗旺斯的歌唱者(1904)——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法国) 23

1.少年理想 24

2.用普罗旺斯语创作 24

3.成立协会 24

4.叙事诗赢得赞誉 25

5.抒情诗人 26

6.用诗播撒阳光的人 27

7.获奖作品《米洛依》 28

五 清新创造性与真正的感召力(1904)——何塞·埃切加赖(西班牙) 29

1.少年好学 30

2.潜心研究工程学 30

3.政坛名人 31

4.戏剧家天赋 31

5.戏剧创作成就 32

6.出色的剧作获宠爱 33

7.获奖作品《伟大的牵线人》 34

六 燃烧着爱国情感的火焰(1905)——亨利克·显克维奇(波兰) 35

1.纵笔成文 36

2.首部小说问世 36

3.反抗三部曲 37

4.文学成就 38

5.“桂冠”献给“语言大师” 38

6.做出最后贡献 39

7.代表作品《十字军骑士》 39

七 站在世纪山顶上的优美吟唱(1906)——乔祖埃·卡尔杜齐(意大利) 42

1.父亲的影响 43

2.社会的浸染 43

3.神圣的爱国情操 44

4.唯美主义倾向 45

5.晚年作品 45

6.五年等待,一朝如愿 46

7.代表作品《撒旦颂》 47

八 观察与想象的天翼空间(1907)——鲁德亚德·吉卜林(英国) 48

1.学生时代的创作 49

2.行吟诗人 49

3.声誉远播 50

4.观察力与想象力 50

5.上帝是“伟大的监督者” 51

6.独具特色的作品 51

7.领奖轶事 53

8.获奖作品《老虎!老虎!》(节选) 54

九 探寻精神王国的奥秘(1908)——鲁道夫·克里斯托夫·欧肯(德国) 56

1.天才少年 57

2.精神生活哲学 57

3.回归康德 58

4.文化哲学家 59

5.著作等身 60

6.十分自信的获奖者 60

7.获奖作品《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61

十 神话与传说赋予的灵感(1909)——塞尔玛·拉格勒夫(瑞典) 62

1.双腿病残幼儿 63

2.一跃成名 63

3.蜚声世界 64

4.首位女性获奖者 65

5.奇特的获奖演说 65

6.重回童年的家园 66

7.获奖作品《骑鹅旅行记》 67

十一 阿波罗化的迷人诗人(1910)——保尔·海泽(德国) 68

1.优良的成长环境 69

2.开启文学创作之路 69

3.定居慕尼黑 69

4.勤奋创作的诗人 70

5.猎鹰理论,忧伤诗歌 70

6.缪斯的宠儿 71

7.飘然降临的“桂冠” 72

8.获奖作品《特雷庇的姑娘》 73

十二 象征主义戏剧的极致(1911)——莫里斯·梅特林克(比利时) 74

1.子承父业 75

2.小诗集和戏剧问世 75

3.心灵引力 76

4.戏剧蕴含诗的财富 76

5.多才多艺 77

6.功成名就 78

7.独占鳌头的“青鸟” 78

8.获奖作品《青鸟》 79

十三 救赎的信念和光明(1912)——盖哈特·豪普特曼(德国) 82

1.童年的经历 83

2.曲折的学业 83

3.文学创作之路 84

4.蜚声剧坛 84

5.《织工》——戏剧史里程碑 85

6.无产阶级早期革命的伟大写照 87

7.晚期创作 87

8.代表作品《日出之前》 88

十四 民族土壤上的理想永恒(1913)——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印度) 89

1.家世与童年 89

2.初恋般的味道 90

3.永远的遗憾 92

4.新娘只有11岁 93

5.第一位东方获奖者 94

6.中国情结 95

7.创作成就及社会活动 96

十五 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1915)——罗曼·罗兰(法国) 98

1.母亲的熏陶 99

2.游学增长见识 99

3.为英雄树碑立传 100

4.一举成名 101

5.没有庆典的颁奖 101

6.又一次创作高潮 102

7.艺术成就 103

8.获奖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 104

十六 浪漫在民族性的田园里(1916)——魏尔纳·冯·海登斯塔姆(瑞典) 105

1.多病的少年 106

2.唯美主义代表诗人 106

3.抒情诗的顶峰之作 107

4.自然的心境,民族的气节 107

5.“民族”性的诺贝尔文学奖 108

6.代表作品《福尔孔世家》 109

十七 拓展自由主义的空间(1917)——卡尔·吉勒鲁普(丹麦) 110

1.受继父熏陶 111

2.双重影响的作家 111

3.旅行考察,创作转向 112

4.创作悲剧作品 113

5.晚年皈依基督教 114

6.“福星”双降 114

7.获奖作品《磨坊》 115

十八 植根于社会的真实(1917)——亨利克·彭托皮丹(丹麦) 116

1.幼小心灵的创伤 117

2.旅行改变初衷 117

3.脱颖而出 117

4.杰作三部曲 118

5.创作的高峰 118

6.获奖的现实主义作家 119

7.回忆录《寻找自己》 119

8.获奖作品《天国》 120

十九 普罗米修斯的圣徒(1919)——卡尔·施皮特勒(瑞士) 121

1.青少年时期 122

2.处女作《普罗米修斯和埃庇米修斯》 122

3.因祸得福 122

4.姗姗来迟的喜讯 123

5.在《圣经》里遨游 124

6.晚年创作 124

7.获奖作品《奥林匹亚的春天》 124

二十 播种在大地上的涩果(1920)——克努特·汉姆生(挪威) 126

1.苦涩青少年 127

2.语言至上 127

3.崭露头角 127

4.专心写作带来快乐 128

5.“漂泊的挪威天才”获大奖 129

6.尼采哲学的影响 130

7.无谓的辩解 130

8.获奖作品《大地的成长》 131

二十一 神性与人性的精彩变奏(1921)——阿纳托尔·法朗士(法国) 132

1.博览群书的少年 133

2.声名鹊起 133

3.创作高峰期 134

4.创作思想的转变 135

5.《诸神渴了》很戏剧化的一部杰作 136

6.双喜临门的耆宿老人 136

7.晚年赞扬革命精神 137

7.获奖作品《苔依丝》 137

二十二 营造辛辣讽刺的喜剧场(1922)——贝纳文特·伊·马丁内斯(西班牙) 139

1.研读法律,热爱戏剧 140

2.《女士书信集》获得声誉 140

3.创作《星期六的晚上》实现人生转折 140

4.中兴西班牙的戏剧 141

5.明智的抉择 142

6.完满与和谐的天性 143

7.遭攻击又遇内战,晚年凄惨 144

8.代表作品《利害关系》 144

二十三 艺术与现实的完美结合(1923)——威廉·巴特勒·叶芝(爱尔兰) 146

1.艺术之家的后代 147

2.学业与事业发展 147

3.爱情的朝圣者 148

4.推动“爱尔兰文艺复兴”的运动 150

5.再次求婚遭拒 151

6.幸运的中彩者 151

7.晚年生活 152

8.获奖作品《丽达与天鹅》 153

二十四 《农民》的春夏秋冬(1924)——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波兰) 155

1.家境贫寒,体验和感受苦难 156

2.展现创作才能 156

3.《农民》引起文坛注目 157

4.长篇三部曲《一七九四年》 157

5.不幸者的大幸 157

6.获奖作品《农民》 158

二十五 讽刺浸润着独特的诗意之美(1925)——乔治·萧伯纳(英国) 160

1.家境困难,勤于写作 161

2.加入费边社,研究社会经济问题 161

3.创作转折,投身“新戏剧” 162

4.戏剧界“魔鬼”式的人物 162

5.展示幽默和讽刺的笔锋 164

6.诺贝尔文学奖角逐场上的“老兵” 165

7.访问苏联,来到中国 166

8.获奖作品《圣女贞德》 166

二十六 撒丁尼亚岛的风味大餐(1926)——格拉齐亚·黛莱达(意大利) 168

1.名门望族,自学成才 169

2.随夫定居罗马,创作日臻成熟 169

3.从“浪漫”转向“真实” 170

4.进入创作的旺盛期 170

5.新的突破,代表作《母亲》 171

6.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二位女作家 172

7.患癌逝世 172

8.代表作品《风中芦苇》 172

二十七 用文学语言表述哲学思想(1927)——亨利·柏格森(法国) 174

1.天才睿智的优秀学生 175

2.“哥白尼式”的革命 175

3.创造哲学体系之“唯灵论” 177

4.看似平易却艰辛 178

5.晚年生活 178

6.获奖作品《创造的进化》 179

二十八 中世纪北欧生活的重塑(1928)——西格丽德·温塞特(挪威) 180

1.家境变故,离职从事写作 181

2.作品《珍妮》确立文学地位 181

3.苦涩的婚姻 181

4.《克里斯汀·拉夫朗的女儿》获得声誉 183

5.受国王恩宠的荣耀 183

6.将宗教浸润于创作中 184

7.逃亡生活,心力交瘁 185

8.获奖作品《克里斯汀·拉夫朗的女儿》 185

二十九 德意志民族的天之骄子(1929)——保尔·托马斯·曼(德国) 187

1.投身文学创作 188

2.成名作《布登勃洛克一家》 188

3.从辩护者转为民主战士 189

4.爱发牢骚的文坛宗师 190

5.反法西斯主义者 191

6.晚年生活 191

7.获奖作品《布登勃洛克一家》 192

三十批判中的人类精神新航标(1930)——辛克莱·刘易斯(美国) 193

1.性格孤僻,酷爱文学 194

2.首部作品问世 194

3.成名之作《大街》 194

4.对工商界控诉 195

5.“桂冠”飞越大西洋 196

6.一座人类精神新航标 196

7.获奖作品《巴比特》 197

三十一 散发着泥土的芬芳(1931)——埃里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特(瑞典) 198

1.勤奋好学,崭露才华 199

2.处女作《荒原和爱情之歌》 199

3.驰名诗坛的诗集 199

4.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神圣而工作着 200

5.后期创作主题:大自然、爱和农民生活 201

6.特殊的获奖者 201

7.代表作品《希望是我的遗产》《小夜曲》 202

三十二 大师肩膀上的文学巨人(1932)——约翰·高尔斯华绥(英国) 204

1.放弃律师职业,走上文学道路 205

2.处女作《天涯海角》 205

3.《福尔赛世家》三部曲 205

4.站在大师的肩膀上 206

5.《现代喜剧》三部曲 207

6.“文学国际主义”的倡导者 207

7.代表作品《有产业的人》 208

三十三 落日余晖的守望者(1933)——伊凡·亚历克塞维奇·布宁(苏联) 210

1.生不逢时 211

2.荣获普希金奖 211

3.具有特色的文体作家 212

4.咒骂革命,流亡法国 213

5.流亡者的福音 213

6.怀念祖国,落叶终未归根 214

7.代表作品《三个卢布》 215

三十四 怪诞背后的精神家园(1934)——路伊吉·皮兰德娄(意大利) 219

1.爱国志士后代,语言学博士 220

2.结识卡普安纳,崭露头角 220

3.创作转折 221

4.怪诞剧享誉世界 221

5.大器晚成者 223

6.对后世的影响 223

7.获奖作品《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 224

三十五 发自心灵深处的呐喊(1936)——尤金·奥尼尔(美国) 225

1.颠沛流离的少年 226

2.创作的转折 226

3.荣获普利策奖 227

4.创作的鼎盛期 227

5.诺贝尔文学奖竞争中脱颖而出 228

6.晚年创作 229

7.代表作品《毛猿》 230

三十六 唤醒失态的法兰西(1937)——罗杰·马丁·杜·加尔(法国) 232

1.少时聪颖,酷爱文学 233

2.深受“德雷福斯事件”影响 233

3.对求实精神的赞美之情 234

4.以矛盾冲突为剖点的“长河小说” 234

5.长篇巨著《蒂博一家》 235

6.“隐士”的春天 236

7.获奖作品《蒂博一家》 237

三十七 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1938)——赛珍珠(美国 239

1.学习古典汉文化,往返于中美两地 240

2.生活和工作为其创作源泉 240

3.长篇小说《大地》享誉海内外 241

4.与徐志摩的“绯闻” 241

5.与林语堂恩怨情仇 242

6.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 243

7.充满矛盾的女作家 244

8.获奖作品《大地》 244

三十八 散发浓郁的乡土气息(1939)——弗兰斯·埃米尔·西兰佩(芬兰) 246

1.贫闲的少年 247

2.处女作《生活与太阳》 247

3.代表作《赤贫》 247

4.文学创作的高峰期 248

5.更具特色的一部小说 249

6.硝烟笼罩下的抗衡 249

7.晚年创作与生活 250

8.获奖作品《少女西丽亚》 250

三十九 展现史诗的巨大文化魅力(1944)——约翰内斯·威廉·扬森(丹麦) 252

1.从小迷恋书本 253

2.长篇小说《丹麦人》 253

3.丹麦的《浮士德》 253

4.史诗般作品《漫长的旅行》 254

5.创作《神话集》 255

6.多次被提名的“革新大师” 255

7.代表作品《希默兰的故事》 256

四十 整个拉美世界理想的象征(1945)——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智利) 257

1.自学成才 258

2.创作《死的十四行诗》 258

3.出版第一本诗集《孤寂》 259

4.出版第二本诗集《柔情》 260

5.出版第三本诗集《有刺的树》 261

6.喜交“红运”的女诗人 262

7.政治生涯 263

四十一 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个骑士(1946)——赫尔曼·海塞(德国) 264

1.优异的禀赋和叛逆的倾向 265

2.游历和阅读,奠定文学创作基础 265

3.一举成名,获得包恩费尔德奖 265

4.大自然的热爱者 266

5.发表小说《荒原狼》 266

6.十五载拼搏获奖 267

7.晚年生活 268

8.获奖作品《荒原狼》 268

四十二 精神世界的自我觉醒(1947年)——安德烈·纪德(法国 270

1.博览群书,产生创作欲望 271

2.失恋悲伤,写作宣泄 271

3.参加象征主义文学团体 271

4.两次北非之行,发表《人间食粮》 272

5.《非道德主义者》奠定文学界和思想界地位 273

6.多变的个人主义者 274

7.访问苏联 275

8.害怕荣耀的“转世歌德” 275

四十三 罕见的激情和信念鼓舞者(1948)——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英国) 277

1.快乐童年 278

2.欧洲求学,初识庞德 278

3.处女作《普鲁弗洛克及其他》 278

4.《荒原》奠定诗歌现代派主将地位 279

5.登峰之作《四个四重奏》 280

6.“朦胧诗人”喜登大雅之堂 280

7.诗人评论家 281

8.代表作品《荒原》 282

四十四 捕捉意识流动的深层意义(1949)——威廉·福克纳(美国) 285

1.童年时光 286

2.结识文学引路人 286

3.出版诗集《大理石的农牧神》 287

4.开始创作长篇小说 287

5.《声音与疯狂》受到好评 288

6.《圣殿》畅销 288

7.在好莱坞的岁月 289

8.幸运的“南方文学”派创始人 290

四十五 哲学与数学的逻辑空间(1950)——伯特兰·亚瑟·威廉·罗素(英国) 292

1.孤独的童年 293

2.三一学院毕业,游学德国 293

3.《数学原理》赢得崇高地位和荣誉 294

4.深入研究哲学,因反战而入狱 294

5.应邀到中国讲学 295

6.多产的作家,到大学讲学 295

7.“圈外中的”诺贝尔文学奖 296

8.和平主义斗士 297

9.哲学贡献 297

四十六 痛斥阻滞人类进步的黑暗(1951)——帕尔·费比安·拉格尔克维斯特(瑞典) 299

1.苦难的童年 300

2.崭露头角 300

3.表现主义文学的继承者 300

4.创作第一时期——早熟的想象力 301

5.创作创作第二时期——多产期 301

6.创作严谨的无神论者 302

7.代表作《大盗巴拉巴》 302

8.“现代古典主义巨人”走上领奖台 303

四十七 镶嵌在法国王冠上的珍珠(1952)——弗朗索瓦·莫里亚克(法国) 304

1.母亲影响 305

2.立志文学创作 305

3.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 305

4.发表《黛蕾丝·台斯盖鲁》 306

5.后期的小说创作 307

6.问鼎诺贝尔文学奖 308

7.写作风格 308

8.获奖作品《爱的荒漠》 309

四十八 具有西塞罗文才的“恺撒大帝”(1953)——温斯顿·丘吉尔(英国) 311

1.家庭背景 312

2.随军记者 312

3.政界活动 313

4.“二战”展示政治天赋 313

5.战后政治生涯 314

6.首位国家元首获诺贝尔文学奖 314

7.晚年生活 315

8.获奖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 315

四十九 硝烟中太阳照样升起(1954)——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国) 317

1.青少年时代 318

2.“一战”前线受伤 318

3.对战争的认识 319

4.“冰山原则”与《丧钟为谁而鸣》 319

5.“二战”后创作《过河入林》 320

6.打造“硬汉子”形象 320

7.“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不迷惘 321

8.晚年生活 322

五十天堂之中没有上帝(1955)——哈多尔·基里扬·拉克斯内斯(冰岛) 323

1.青少年时期 324

2.里程碑式作品《伟大的克什米尔织工》 324

3.接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 325

4.攀登文学高峰 325

5.创作《冰岛之钟》三部曲 326

6.创作现代题材小说《原子站》 326

7.冰岛人的喜悦 327

8.代表作品《独立的人们》 328

五十一 西班牙式的咏叹调(1956)——胡安·拉蒙·希门内斯(西班牙) 329

1.青少年时期 330

2.名人提携,一举成名 330

3.前往美国,创作转折 330

4.抒情诗《空间》获高度评价 332

5.福祸飘然双降 332

6.晚年生活 333

7.代表作品《我和小银》 333

五十二 非唯荒诞抑或真实存在(1957)——阿尔贝·加缪(法国) 335

1.少年时期 336

2.加入法国共产党 336

3.参加法国抵抗运动 336

4.与让·保尔·萨特齐名 337

5.发表荒诞三部曲 337

6.友谊与论战 338

7.获奖不忘恩师 339

8.代表作品《局外人》 340

五十三 未来主义者的生命宣言(1958)——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苏联) 342

1.少年时代 343

2.改变创作方向 343

3.卫国战争期间 344

4.作品受到批判 344

5.红颜知己遭难 344

6.《日瓦戈医生》争议不断 345

7.褒贬不一的获奖人 346

五十四 隐逸岂在山水间(1959)——萨瓦多尔·夸西莫多(意大利) 348

1.童年和少年时光 349

2.投入文学创作 349

3.加入“隐逸派” 349

4.出版诗集《水与土》,一举成名 350

5.转向“社会诗”写作 350

6.“隐逸派”领袖受青睐 352

7.晚年创作 352

8.后世评价 352

五十五 天风海雨般的灵动思绪(1960)——圣琼·佩斯(法国) 354

1.求学经历 355

2.政治生涯 355

3.文学创作 355

4.预言未来 357

5.作品风格 357

6.写作特色 358

7.半个诗人,半个外交家 358

8.代表作品《流亡》(节选四) 359

五十六 直面斯拉夫民族的哀愁(1961)——伊沃·安德里奇(南斯拉夫) 361

1.童年和少年时期 362

2.不平凡的青年时代 362

3.“二战”前的创作 362

4.创作“波斯尼亚三部曲” 363

5.担任作协主席,访问中国 363

6.打破半个多世纪的沉默 364

7.创作特点 364

8.获奖作品《德里纳河上的桥》 365

五十七 打捞人类的黑暗与阳光(1962)——约翰·斯坦贝克(美国) 368

1.学生时代 369

2.投身于创作 369

3.作品《人鼠之间》家喻户晓 369

4.《愤怒的葡萄》获普利策奖 370

5.“二战”后的创作 370

6.最好的小说《伊甸园以东》 371

7.漫长的“观察”和“考验” 371

8.获奖作品《人鼠之间》 373

五十八 燃烧着萨福的爱与歌(1963)——乔治·塞菲里斯(希腊) 374

1.青少年时代 375

2.燃烧着萨福的爱与歌 375

3.人生转折点 376

4.外交生涯与创作高峰期 377

5.独领风骚30年 377

6.荷马故乡的第一份殊荣 378

7.晚期创作和写作特色 378

8.代表作品《神话与历史》(节选) 379

五十九 自我觉醒的一面旗帜(1964)——让·保罗·萨特(法国) 381

1.青少年时期 382

2.《恶心》出版,声名大振 382

3.“二战”被俘逃出,完成《存在与虚无》 383

4.剧本创作高峰 384

5.存在主义者的转变 385

6.倾向共产党——访问苏联、中国 385

7.哲学著作《辩证理性批判》 386

8.“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 387

9.获奖作品《苍蝇》 388

六十静静的顿河也咆哮(1965)——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苏联) 390

1.少年时代 391

2.早期作品 391

3.《静静的顿河》获斯大林奖金 392

4.《被开垦的处女地》获列宁奖金 393

5.军事文学的开篇之作《一个人的遭遇》 393

6.高贵的“猎物” 394

7.对中国和后世的影响 395

8.代表作品《一个人的遭遇》 395

六十一 真正的阿格农的声音(1966)——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以色列) 397

1.青少年时期 398

2.参加犹太复国运动 398

3.发表《弃妇》一举成名 399

4.巅峰之作《婚礼的华盖》及其他 399

5.共享殊荣的犹太人和萨克斯人 400

6.复国主义者 401

7.作品透视着民族文化和风格 401

8.获奖作品《婚礼的华盖》 402

六十二 唤醒犹太民族的悲剧意识(1966)——奈丽·萨克斯(瑞典) 404

1.温室的花朵 405

2.无声的疾呼 405

3.不幸的伤痛 406

4.诗集《在死亡之屋》与诗剧《伊莱》 406

5.忘年的友情 407

6.创作的鼎盛期 408

7.两人共享殊荣 408

8.“德语世界最后一位犹太女诗人” 409

六十三 为了不被埋葬的眼睛(1967)——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危地马拉) 410

1.少年时代 411

2.处女作《危地马拉传说》 411

3.成名作《总统先生》 412

4.魔幻现实主义精品《玉米人》 413

5.参与政治运动 414

6.大奖喜降危地马拉 415

7.代表作品《绿色教皇》 415

六十四 现代与传统融合的至美境界(1968)——川端康成(日本) 417

1.不幸的少年 418

2.尝试写作 418

3.初恋般的感觉 418

4.《伊豆的舞女》 5次被搬上银幕 419

5.“新感觉派”重要人物 420

6.代表作《雪国》《千羽鹤》 420

7.《雪国》原型追踪 421

8.赤脚攀登“金字塔” 422

9.创作思想倾向和影响 423

六十五 荒诞窘境中的时代悲剧(1969)——萨缪尔·贝克特(爱尔兰) 424

1.青少年时代 425

2.漫游欧洲 425

3.文学生涯的转折点 426

4.“荒诞派”戏剧领军人物 426

5.成名作《等待戈多》轰动法国 427

6.“荒诞派”戏剧的创作高峰 428

7.怕出名的“隐士” 429

8.晚期创作和影响 430

六十六 发自“古拉格群岛”的呐喊(1970)——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苏联) 431

1.青少年时期 432

2.开“劳改营文学”的先河 432

3.《胜利者的酒宴》成为紧箍咒 433

4.《癌病房》引非议 433

5.受歧视和冷漠的中奖者 434

6.《古拉格群岛》轰动世界文坛 435

7.批判西方文化 436

8.《古拉格群岛》在莫斯科出版,作家回归祖国 436

六十七 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与梦想(1971)——巴勃鲁·聂鲁达(智利) 439

1.童年的不幸与幸运 440

2.登上智利诗坛 440

3.不朽的著作《诗歌总集》 441

4.获斯大林奖 441

5.只顾攀登莫问高 442

6.晚年创作 443

7.政治生涯 443

8.诗歌创作特点 444

六十八 莱茵河畔的高贵心灵(1972)——海因里希·伯尔(德国) 445

1.童年的文学启蒙 446

2.“二战”经历 446

3.中篇小说《列车正点到达》 446

4.揭露纳粹主义 447

5.创作新阶段 448

6.从皇太子手中接过奖品 448

7.关注现实,干预生活 449

8.获奖作品《女士及众生相》 449

六十九 澳洲大陆刮起的文学新风(1973)——帕特里克·怀特(澳大利亚) 451

1.在乡间农场度过童年 452

2.创作上的第一次转折 452

3.创作上的第二次转折 453

4.《人之树》有“创世记”之称 453

5.伟大而从容的杰作《乘战车的人》 454

6.《风暴眼》奠定文学巨匠地位 454

7.第一位大洋洲获奖者 455

8.晚年创作 456

七十 一束黑暗城市的北极光(1974)——埃温特·约翰逊(瑞典) 457

1.不堪回首的童年 458

2.时来运转,文学追梦 458

3.登上文坛 458

4.创作转入现实主义 459

5.代表作《乌洛夫的故事》 459

6.“二战”前后创作历史小说 460

7.出色的短篇小说 461

8.第四次平分秋色 461

七十一 一滴露珠反映出整个世界(1974)——哈里·埃德蒙·马丁逊(瑞典) 463

1.苦难的童年 464

2.处女作诗集《鬼船》获得成功 464

3.诗集《流浪者》一举成名 464

4.代表作《荨麻开花》 465

5.始终坚持人道主义原则 465

6.向往中国 466

7.叙事长诗《阿尼阿拉号》 466

8.与埃温特·约翰逊平分诺贝尔文学奖 467

七十二 对诗歌拥有伟大的艺术感(1975)——埃乌杰尼奥·蒙塔莱(意大利) 469

1.从小酷爱艺术 470

2.转变生活方向 470

3.“隐逸派”的奠基者 470

4.点化斯韦沃 471

5.反法西斯立场 472

6.诗集《命运》体现诗歌成就 472

7.诗人与历史的对话 473

8.晚期创作,声誉不断上升 473

9.耄耋之年获奖 474

七十三 对人性的理解和细微的分析(1976)——索尔·贝娄(美国) 476

1.青少年时期 477

2.大学执教,第一部长篇小说问世 477

3.成名之作《奥吉·马奇历险记》 478

4.《赫索格》获美国全国图书奖 479

5.《洪堡的礼物》获普利策小说奖 479

6.美国人的第七顶“桂冠” 480

7.创作的三个阶段 481

8.婚姻角斗场上的“真猛士” 481

9.封笔力作《拉维尔斯坦》 482

七十四 两个黑暗之间的一道闪光(1977)——维森特·阿莱克桑德雷·梅洛(西班牙) 484

1.早年生活 485

2.因患病走上文学之路 485

3.《轮廓》赢得声誉 485

4.诗歌主题的转移 487

5.提升创作高度 488

6.在“第二次黄金世纪”中崛起 489

7.代表作品《毁灭或爱情》(节选) 490

七十五 揭穿“撒旦诗篇”的金色谎言(1978)——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美国) 492

1.违背父命进入文学界 493

2.逃往美国 493

3.最会讲故事的作家 493

4.揭穿“撒旦诗篇”的金色谎言 494

5.精心构筑《莫斯卡特一家》 495

6.伟大的文学成就 496

7.传统与变革的碰撞 496

8.获奖作品《卢布林的魔术师》 497

七十六 展现自由与创新精神(1979)——奥德修斯·埃利蒂斯(希腊) 499

1.青少年时期 500

2.赢得“爱琴海诗人”的美名 500

3.被誉为“饮日诗人” 501

4.长诗《英雄挽歌》问世 501

5.长篇组诗《理所当然》获国家诗歌奖 501

6.被誉为“希腊新诗派之父” 502

7.用作品把自己带进意识的光辉 502

8.获奖作品《英雄挽歌——献给在阿尔巴尼亚战役中牺牲的陆军少尉》(节选) 503

七十七 在一个永恒的时间里(1980)——切斯瓦夫·米沃什(波兰) 505

1.少年时代 506

2.唤起民众警惕侵略 506

3.投笔从戎,抒发战士情怀 506

4.法国避难,移居美国 508

5.多方面的才能 508

6.创作最丰富、最成熟的时期 509

7.受宠若惊的流亡诗人 510

8.投入祖国怀抱 510

七十八 描绘笨蛋摧毁的精神世界(1981)——艾利亚斯·卡内蒂(英国) 511

1.迁徙中的童年时代 512

2.潜心研究历史和文学 512

3.创作《迷惘》受赏识 512

4.定居伦敦 512

5.三十年磨一剑 513

6.获奖作品《迷惘》及其他 514

7.令人失望的得奖人 514

8.嘲笑名人 515

9.回忆录的问世 516

七十九 魔幻与现实编织的孤独图景(1982)——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 517

1.从小爱好文学 518

2.进入报界,开始发表作品 518

3.《百年孤独》轰动文坛 518

4.《家长的没落》巩固在世界文坛地位 520

5.《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为获奖铺垫 520

6.“百年孤独的世家”从此不孤独 521

7.获奖后的创作 522

8.《苦妓追忆录》上市 523

八十 阐明当今世界的人类状况(1983)——威廉·杰拉尔罗德·戈尔丁(英国) 524

1.自幼好学,尝试创作 525

2.大学毕业,展示写作才华 525

3.加入海军,开始小说创作 525

4.《蝇王》出版,一举成名 526

5.表达“人性向恶”的观点 526

6.被称为“寓言编撰家” 527

7.四G“戏珠” 528

8.获奖作品《蝇王》 529

八十一“旋覆花社”人渴求解放(1984)——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捷克) 531

1.少年时期步入社会 532

2.“旋覆花社”主将 532

3.创作的成熟期 532

4.“二战”后的专业诗人 533

5.重返诗坛,创作颇丰 534

6.第一位捷克斯洛伐克获奖人 534

7.写作特色 535

8.代表诗集《信鸽》《裙兜里的苹果》(节选) 536

八十二 将诗和画融合的“新小说派”(1985)——克洛德·西蒙(法国) 537

1.童年时期的经历 538

2.加入西班牙内战 538

3.“二战”应征入伍 538

4.处女作《作假者》 539

5.《弗兰德公路》受文坛注目 540

6.创作转折 541

7.叙述文字和形式的探索 541

8.长篇小说《农事诗》确立世界文坛地位 542

9.获奖“爆出冷门” 543

八十三“拜伦式英雄”的自由呼声(1986)——沃尔·索因卡(尼日利亚) 545

1.从小受部落文化元素熏陶 546

2.接受英式教育 546

3.黑非文化摇篮 546

4.毅然回国,创作《森林之舞》 547

5.创作新时期 547

6.第一部小说《解释者》 548

7.牢狱之灾 548

8.首位非洲获奖人 549

9.饱含血泪的《巴阿布国王》 550

八十四 沉默中生命爆裂的能量(1987)——约瑟夫·布罗茨基(俄罗斯裔美国人) 552

1.早年复杂经历 553

2.与阿赫马托娃的来往 553

3.以“莫须有”罪名入狱 553

4.早期的诗歌 554

5.与奥登的神交与结识 555

6.散文集《少于一》获图书评论奖 556

7.年轻而幸运的流亡作家 557

八十五 阿拉伯文学中的“金字塔”(1988)——纳吉布·马哈福兹(埃及) 559

1.父亲的遗传 560

2.广泛阅读文学经典 560

3.第一部小说集《疯狂的喃语》 560

4.历史三部曲 560

5.创作转向现实主义 561

6.开罗三部曲 561

7.关注现实问题 562

8.阿拉伯语作家的福音 562

9.获奖作品“开罗三部曲”第一部《两宫间》 564

八十六 对人类弱点的描写丰富而精简(1989)——卡米洛·何塞·塞拉(西班牙) 566

1.从小酷爱文学 567

2.辍学从军 567

3.一举成名 567

4.《蜂房》奠定文学界地位 567

5.创作高峰期 568

6.全体西班牙作家的荣誉 568

7.代表作品《蜂房》 569

八十七 所有的梦幻仅是一个瞬间(1990)——奥克塔维奥·帕斯(墨西哥) 571

1.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 572

2.第一部诗集《野生的月亮》 572

3.结识最杰出的诗人 572

4.先锋派诗歌的代表作《太阳石》 573

5.外交生涯 574

6.创作上融合欧美、贯通东西 575

7.拉丁美洲第五位获奖人 575

8.获奖作品《太阳石》 575

八十八 深刻解析梦想者的梦想(1991)——纳丁·戈迪默(南非) 578

1.从小喜欢阅读与写作 579

2.处女作《说谎的日子》 579

3.早期代表作《陌生人的世界》 579

4.长篇小说《贵客》获奖 580

5.反对种族歧视的三部杰作 580

6.创作的鼎盛期 581

7.短篇小说大师 582

8.一颗最明亮的彗星 582

9.代表作品《自然资源保护论者》 583

八十九 一个放逐自我的伟大诗人(1992)——德里克·沃尔科特(圣卢西亚) 584

1.涌动着创作激情的少年 585

2.初出茅庐,无人赏识 585

3.诗集《绿色之夜》一举成名 586

4.荣获英联邦女王诗歌金奖 586

5.长篇史诗《奥梅罗斯》享誉世界文坛 587

6.戏剧创作也令人瞩目 588

7.多元文化作用的结晶 589

8.“超人的词语钻石” 589

九十 唤醒黑人惨痛的历史记忆(1993)——托妮·莫里森(美国) 593

1.贫困家庭成长的孩子 594

2.《最蓝的眼睛》崭露头角 594

3.被奉为黑人妇女的“精神领袖” 595

4.背负民族历史的代表作《所罗门之歌》 595

5.里程碑之作《宠儿》 596

6.十年打造《爵士乐》 596

7.闯进文学殿堂的“黑马” 596

8.奉献新作《爱》 598

九十一 现实与神话相互交融(1994)——大江健三郎(日本) 599

1.酷爱文学的少年 600

2.大学生涯 600

3.《死者的奢华》崭露头角 600

4.成为“新文学旗手” 600

5.《个人的体验》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601

6.描绘故乡森林的神话和乡愁 602

7.意外获奖 603

8.寻找灵魂的根本所在 604

九十二 一缕阳光悄悄地僭上心头(1995)——山姆斯·希尼(爱尔兰) 606

1.田园风光陶冶少年情操 607

2.《一个自然主义者之死》引起轰动 607

3.顽固不化的恋乡情结 607

4.创作辉煌时期 609

5.“当代最伟大的诗人” 610

6.令人欣喜的作品《故地轮回》 611

7.“想念传统的写作方式” 611

九十三 把诗歌当作对生命的回答(1996)——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波兰) 613

1.名校求学 614

2.诗人米沃什的影响 614

3.找到了自己的声音 615

4.被誉为“诗坛莫扎特” 616

5.达到诗艺的高峰 616

6.与导演的“一见钟情” 617

7.从废墟上开出的花 619

8.代表诗作《一见钟情》 619

九十四 唱出“游吟诗人”的战斗情怀(1997)——达里奥·福(意大利) 621

1.从小流淌着戏剧的因子 622

2.处女剧作《一针见血》 622

3.创作《天使长不玩台球》 623

4.人民的游吟诗人 623

5.创作《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624

6.获得世界性的声誉 625

7.戏剧“小丑”意外获奖 626

8.献给爱妻的《爱与笑》 627

九十五 揭开人类最不想正视的真实(1998)——若泽·萨拉马戈(葡萄牙) 629

1.意外改姓 630

2.大器晚成 630

3.参加政治运动 631

4.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632

5.政坛失意,文坛得意 632

6.诺贝尔文学奖的降临 633

7.实地考察,抨击以色列 634

8.老而弥坚,笔力尤健 634

九十六 反抗荒谬的荒谬英雄(1999)——君特·格拉斯(德国) 636

1.命运多舛的少年 637

2.以诗歌登上文坛 637

3.里程碑“但泽三部曲” 637

4.活跃的“政治诗人” 639

5.潜心于小说创作 639

6.从事版画和雕刻 640

7.继续文学创作 640

8.20世纪最后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641

九十七 隐遁灵山或自恋或寻香(2000)——高行健(法籍华人) 642

1.少年时光 643

2.曲折的求学之路 643

3.最初的探索 643

4.举办个人画展,定居法国 644

5.戏剧创作更上层楼 645

6.从《灵山》到《一个人的圣经》 645

7.中文作家首获诺贝尔文学奖 647

8.当代戏剧大师 648

九十八 后殖民语境中的游牧写手(2001)——维·苏·奈保尔(英籍印度人) 649

1.从小立志当作家 650

2.幽默作家,游牧写手 650

3.“印度三部曲” 651

4.长篇杰作《河湾》 652

5.半自传体小说《神秘的新来者》 652

6.多元文化交融,喜获诺贝尔文学奖 653

7.为人不齿的私生活 654

8.争议颇多的人物 655

九十九 描写人类堕落的最后真实(2002)——凯尔泰斯·伊姆雷(匈牙利) 656

1.出身于犹太人家庭 657

2.少年烙印永世难忘 657

3.《无形的命运》奠定核心地位 658

4.身份和记忆的童话 658

5.创作巅峰期 659

6.大屠杀的幸存者获诺贝尔文学奖 660

7.力作《清算》 661

一○○揭示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2003)——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南非) 662

1.从小接受双语教育 663

2.处女作《灰暗的国度》 663

3.《等待野蛮人》赢得国际声誉 664

4.《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获布克奖 664

5.再次获得布克奖的作品《耻》 665

6.小说形式探索者,文学大师的典范 666

7.“卡夫卡最好的接班人” 667

8.新作《耶稣的童年》 667

一○一 趟过欲望女性那条河(2004)——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奥地利) 669

1.从小接受音乐的熏陶 670

2.处女作《丽莎的影子》 670

3.征服德国读者 671

4.色情讽刺作品《情欲》 672

5.炮轰男性的女权主义者 672

6.文学创作的领路人 673

7.《钢琴教师》“千载难逢的一部狠片” 673

8.“精彩的喜剧” 674

一○二 展现房间内外的精神威胁(2005)——哈罗德·品特(英国) 676

1.童年的阴影 677

2.走上戏剧舞台 677

3.处女剧作《房间》 677

4.被冠以“威胁大师”称号 678

5.参与政治活动 678

6.崇尚“人权”的反战斗士 679

7.“品特派戏剧”获诺贝尔文学奖 680

8.获奖作品《看管人》 681

一○三 描绘心灵的白与黑抑或红(2006)——奥尔罕·帕慕克(土耳其) 683

1.初遵父命 684

2.永远写不完的政治小说 684

3.享誉全球 685

4.奠定世界文坛地位 686

5.获奖引争议 686

6.出庭受审 687

7.险遭射杀厄运 688

8.遭遇“纸上刀锋” 688

一○四 用行动诠释生命的意义(2007)——多丽丝·莱辛(英国) 690

1.童年时光 691

2.情欲炽热的少女 691

3.两次失败的婚姻 692

4.《青草在歌唱》一举成名 692

5.《金色笔记》奠定文坛地位 692

6.创作高峰期 693

7.中国之行与重访南非 694

8.关注个体的人 695

9.从未注意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人获奖 695

一○五 探访人类精神的伊甸园(2008)——勒·克莱齐奥(法国) 697

1.另一半的“根” 698

2.发表小说《诉讼笔录》 698

3.书写现代的“创世记” 699

4.伟大的迷恋 700

5.被天堂梦想所吸引 700

6.阐释“失落的文明” 701

7.热门覆没,欧洲再出风头 702

8.中国情缘 703

一○六 揭示被剥夺者的心灵苦痛(2009)——赫塔·米勒(德国) 704

1.充满母爱的童年 705

2.多难的青年时代 705

3.处女作《低地》 706

4.移居德国 706

5.贴着冷战标签的流亡作家 707

6.明确政治倾向 708

7.创作《呼吸摇摆》 708

8.实至名归 709

一○七 印证小说中谎言与真实的契合(2010)——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秘鲁) 710

1.被葬送的美好童年 711

2.学习经历 711

3.处女作《城市与狗》遭禁后获奖 711

4.“拉丁美洲文学爆炸”主将 712

5.《世界末日之战》获赞誉 713

6.性爱小说成主题 714

7.拓展创作新空间 714

8.小说建筑师获诺贝尔文学奖 715

一○八 当代幸存的纯粹诗人(2011)——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瑞典) 717

1.独特的少年经历 718

2.处女作《十七首诗》 718

3.游历与写作 719

4.写短诗的诗人 720

5.文学魅力 720

6.中国情缘 721

7.试图解释灵魂的诗人 721

8.获奖作品《十七首诗》(节选) 722

一○九 经历了一场人生的洗礼(2012)——莫言(中国) 725

1.贫困少年,迷恋“讲故事的人” 726

2.改名为“莫言” 726

3.如愿参军 727

4.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一举成名 727

5.无知无畏成就《红高粱》 728

6.《丰乳肥臀》获“大家文学奖” 728

7.代表作《檀香刑》 729

8.《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730

9.“狂喜并惶恐”着 731

10.获奖作品《蛙》 731

一一○清晰与心理现实主义者(2013)——艾丽丝·门罗(加拿大) 733

1.贫穷的少女时代 734

2.为了写作而结婚 734

3.处女作《快乐影子舞》 735

4.爆发出惊人的创作力 736

5.中国之行 736

6.短篇小说集《公开的秘密》 737

7.奠定小说家地位 738

8.有“加拿大契诃夫”的美誉 739

一一一 代表巴黎的记忆和良心(2014)——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法国) 741

1.自幼喜爱文学 742

2.文学引路人——雷蒙·格诺 742

3.“新寓言派”崭露头角 742

4.寻找失去的身份 743

5.寻找父亲,寻找“祖国” 745

6.创作风格 745

7.黑马爆冷 747

8.写作特点 747

9.获奖作品《暗店街》 748

一一二 用耳朵倾听真实的声音(2015)——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西耶维奇(白俄罗斯) 750

1.导师引路 751

2.一举成名 751

3.反对杀人,反对战争 752

4.赢得国际声誉 754

5.“乌托邦之声” 755

6.写作特点 756

7.获奖作品《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 756

一一三 震撼心魄的音乐和诗意的表达(2016)——鲍勃·迪伦(美国) 758

1.辍学赴纽约,新星大绽放 759

2.民权运动国歌《答案在风中飘》 759

3.政治宣言《时代变了》 761

4.民谣摇滚 762

5.画家迪伦 763

6.心魄音乐,诗意作品 764

7.爆冷门,摘诺贝尔文学奖 764

8.诗歌《时光慢慢流逝》 76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