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比较社会主义
比较社会主义

比较社会主义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才元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60203450
  • 页数:633 页
图书介绍:
《比较社会主义》目录

前言页 1

序言[许征帆] 1

导论 1

一 比较社会主义的研究领域 2

二 比较社会主义的研究方法 10

三 研究比较社会主义的意义 19

第一章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5

第一节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25

一 苏维埃国家初创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状况 25

二 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30

三 50年代以来苏联社会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34

第二节 苏联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40

一 以苏维埃为基础的国家管理体系 40

二 苏共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45

三 联邦制国家结构与民族政策 51

四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民主化改革 56

第三节 苏联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64

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64

二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67

三 按劳分配的劳动报酬制度 70

四 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战略 72

第四节 苏联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建设 75

一 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75

二 以共产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建设 78

三 苏联人民的生活方式问题 82

第五节 苏联的对外政策 84

一 苏联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及其实践 84

二 戈尔巴乔夫的“新政治思维”和对外政策的调整 87

小结 91

第一节 波兰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94

一 实现社会主义的客观条件 94

第二章 波兰人民共和国 94

二 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进程 95

三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97

第二节 波兰的政治体制 100

一 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100

二 政党组织及其活动 104

三 干部制度 105

四 群众团体的地位和作用 107

第三节 波兰的经济体制 108

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108

二 计划体制和价格制度 109

三 分配原则与工资制度 113

四 农业政策 115

第四节 波兰的宗教政策 118

一 国内特殊的宗教问题 118

二 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 120

三 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措施 123

小结 124

第三章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127

第一节 南斯拉夫走上“独立之路” 127

一 南斯拉夫的国情和革命实践的决定性作用 127

二 南斯拉夫社会制度变革的过程和必然结果 131

第二节 南斯拉夫社会经济关系 136

一 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是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经济基础 136

二 联合劳动是全面贯彻社会主义自治经济制度的组织形式 139

三 现行分配制度是实行社会主义自治经济原则的必然结果 142

四 社会自治计划体制是坚持社会主义自治经济制度的基本保证 146

五 对外经济战略是发展社会主义自治经济制度的重要条件 149

第三节 南斯拉夫政治制度 153

一 代表团制是社会主义自治民主制的基础 153

二 改革国家机关是确立社会主义自治民主制的需要 155

三 干部制度革命化是实行社会主义自治民主制的决定因素 157

四 以法治国是社会主义自治关系确立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160

五 党和国家的现行民族政策是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的纽带 163

六 南共联盟在“政治思想上的引导作用”是工人自治成功的关键 166

第四节 南斯拉夫精神文明建设 169

一 思想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先导 169

二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 178

第五节 南斯拉夫党和国家的对外政策 184

一 南共联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致力于建立党际平等关系 184

二 南斯拉夫政府在国家之间关系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立场 188

三 南斯拉夫领导人在国际事务中大力倡导和推进不结盟运动 191

小结 196

第四章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200

第一节 阿尔巴尼亚的政治制度 200

一 人民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巩固 200

二 劳动党的领导地位和人民群众团体的作用 202

三 政权和法制建设 204

四 干部制度 207

第二节 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制度 209

一 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确立与发展 209

二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212

三 目前发展经济的政策与方针 215

第三节 阿尔巴尼亚的对外政策 218

一 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218

二 对外关系的曲折经历 220

三 目前发展对外关系的方针 223

小结 225

第五章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228

第一节 匈牙利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28

一 匈牙利的国情和民族自强精神 228

二 匈牙利走向社会主义的征途 229

三 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 230

四 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前进 233

第二节 匈牙利经济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 236

一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 236

二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238

三 国民经济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统一 240

四 大生产与小经济相结合的农业管理体制 244

第三节 匈牙利政治体制及其改革 247

一 议会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力的基本形式 247

二 党是匈牙利政治体制运行的领导核心 250

三 广泛团结各阶层民主力量的联盟政策 255

四 革新干部制度是完善政治体制的关键 258

五 法制建设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261

第四节 匈牙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64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264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 266

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 268

小结 274

一 在反“慕尼黑阴谋”斗争中走上独立道路的人民民主国家 277

第六章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277

第一节 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治制度 277

二 带有民族自治特色的联邦制和执政党“两个作用”的加强 280

三 在政治体制改革和干部制度革命化方面的实践 283

第二节 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制度 286

一 社会主义制度下多种经济形式的建立和发展 286

二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兴起和成果 289

三 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新方针的确立和实施 293

第三节 捷克斯洛伐克的精神文明建设 296

一 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 296

二 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途径 299

三 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 301

小结 303

一 人民民主制度的确立和巩固 306

第七章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30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 306

二 政治体制的结构及其职能作用 309

三 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31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319

一 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确立 319

二 工农业管理体制的发展 322

三 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主要方面 324

第八节 社会主义的生活方式 328

一 对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认识和理解 328

二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331

三 社会问题与社会对策 334

小结 337

第八章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339

第一节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339

一 罗马尼亚人民政权的建立 339

二 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341

第二节 罗马尼亚的经济制度 345

一 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 345

二 以总承包制为中心的按劳分配制度 348

三 经济体制改革 350

第三节 罗马尼亚的政治制度 353

一 革命的工人民主国家政权 353

二 党管干部的基本原则 356

三 党政合一的领导体制 358

第四节 罗马尼亚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59

一 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形式 359

二 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实践 360

三 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策略原则 362

小结 364

一 人民民主制度的确立 366

第一节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366

第九章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366

二 统一社会党的领导地位 368

三 工农国家的领导结构和体制 371

四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375

五 干部制度 377

第二节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经济制度 379

一 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确立和发展 379

二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380

三 目前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方针 385

第三节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思想文化建设 389

一 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389

二 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391

三 思想文化建设的几个特点 394

小结 396

第一节 古巴的政治制度 399

一 古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399

第十章 古巴共和国 399

二 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401

三 古巴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党的建设 403

第二节 古巴的经济制度 405

一 古巴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405

二 现行计划体制和管理体制 407

第三节 古巴的对外关系 411

一 古巴同苏联的关系 411

二 古巴同第三世界的关系 413

三 古巴同美国的关系 415

小结 415

第十一章 蒙古人民共和国 417

第一节 蒙古的政治制度 417

一 东方第一个新型民主国家的建立 417

二 在反封建斗争中形成的中央集权体制 421

第二节 蒙古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26

一 坚持以发展出口加工业为主的工业化方针 426

二 在坚持计划经济的前提下,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430

三 发展向“经互会”成员国全面开放的对外经济关系 433

小结 435

第十二章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437

第一节 越南的政治制度 437

一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437

二 人民作主的国家政权机关 439

三 党和人民团体的政治地位 442

第二节 越南的经济制度 445

一 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445

二 改革统包统管型的经济管理体制 450

第三节 越南的外交政策 459

小结 463

第十三章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465

第一节 朝鲜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465

一 实现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 465

二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469

三 对“主体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473

第二节 朝鲜的政治制度 478

一 从人民民主专政到无产阶级专政的国体 478

二 实行最高人民会议制的政体 481

三 政党和社会团体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482

四 干部制度及其建设性的措施 483

五 朝鲜的祖国统一与对外政策 485

第三节 朝鲜的经济制度 489

一 基本经济制度和所有制转变试点 489

二 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491

三 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尝试 493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496

第四节 朝鲜的精神文明建设 496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及方针 499

小结 501

第十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 504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道路 504

一 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 504

二 对于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 509

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13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517

一 国体和政体 517

二 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作用 524

三 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528

四 用“一国两制”办法解决国家和平统一问题 531

一 基本经济制度 534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534

二 经济管理体制 539

三 对外开放政策 544

四 经济发展战略 547

第四节 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49

一 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根本任务 549

二 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针 554

三 关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555

第五节 社会主义中国的对外政策 558

一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58

二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560

三 对于当代世界主题的基本立场 562

小结 564

结束语 567

后记 63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