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病理生理学(八年制)
病理生理学(八年制)

病理生理学(八年制)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桂源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117128186
  • 页数:52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临床医学专业最高层次的规划教材,系统介绍了本学科内基础知识、前沿知识,体现了“高、精、尖”的特点。
《病理生理学(八年制)》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1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2

第三节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现状和展望 4

第一章 疾病概论 7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7

一、健康 7

二、疾病 7

三、亚健康 8

四、衰老 8

第二节 病因学 9

一、病因分类 9

二、病因的单一致病与复合致病 12

第三节 发病学 12

一、人体与病因的相互作用 13

二、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 13

三、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14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16

一、潜伏期 17

二、前驱期 17

三、临床症状明显期 17

四、转归期 17

第二章 疾病的细胞功能异常 20

第一节 细胞增殖异常与疾病 20

一、细胞周期的概念 20

二、细胞周期的分子调控机制 20

三、细胞增殖及其生长因子对增殖的影响 25

四、细胞异常增殖与疾病 25

第二节 细胞分化异常与疾病 28

一、细胞分化及其特征 28

二、细胞分化的调控及其机制 29

三、细胞分化的调控异常与疾病 30

第三节 细胞死亡与疾病 31

一、细胞死亡形式 31

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与生物化学特征 32

三、细胞凋亡的生物学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34

四、细胞凋亡与疾病的关系及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 39

第四节 细胞自噬与疾病 42

一、细胞自噬及其生物学意义 42

二、细胞自噬过程及其调控机制 43

三、细胞自噬与疾病 47

第三章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51

第一节 细胞信号转导系统 51

一、细胞信号及其类型 51

二、细胞受体的概念、分类及其生物学功能 52

三、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过程 55

第二节 细胞信号转导的调节机制 60

一、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及其调节 60

二、信号复合物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61

第三节 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63

一、细胞信号通路异常的发生环节 63

二、信号转导与炎症 64

三、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异常与糖尿病 68

四、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信号转导异常 69

五、以信号分子为靶点的药物筛选 70

第四章 疾病的基因结构与表达异常 73

第一节 基因组不稳定性 73

一、基因组不稳定性及产生原因 73

二、基因组不稳定性产生的分子机制 74

三、基因组不稳定性与人类疾病 78

第二节 基因突变与疾病 79

一、基因突变的定义 79

二、基因突变的分类 80

三、基因突变与疾病 82

第三节 遗传多态性与疾病 86

一、自然选择与遗传多态性 86

二、遗传多态性分类 86

第四节 基因表达与调控异常 88

一、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异常 88

二、表观遗传学修饰与基因表达 91

三、基因转录调控序列 92

四、转录因子 93

五、microRNA与基因表达调控 94

第五章 组学与疾病 97

第一节 疾病的组学特征 97

一、疾病基因组学 97

二、疾病转录组学 102

三、疾病蛋白质组学 105

四、疾病代谢组学 106

第二节 分子网络与疾病的组学机制 107

一、相互作用组学与分子网络 107

二、分子网络与疾病的组学机制 111

三、疾病组学机制与网络药物学 115

第六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119

第一节 正常水、钠代谢 119

一、体液 119

二、机体内的水、钠水平衡及其调节 121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 124

一、体液容量减少 125

二、体液容量增多 128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133

一、钾正常代谢 133

二、低钾血症 134

三、高钾血症 138

第四节 镁代谢紊乱 140

一、镁平衡及其调节 140

二、低镁血症 141

三、高镁血症 142

第五节 钙磷代谢障碍 142

一、低钙血症 143

二、高钙血症 143

三、低磷血症 144

四、高磷血症 145

第七章 酸碱平衡紊乱 147

第一节 酸碱的自稳态 147

一、酸碱的概念 147

二、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 147

三、酸碱平衡的调节 149

第二节 反映酸碱平衡的指标及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 152

一、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152

二、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 154

第三节 代谢性酸中毒 154

一、病因和机制 154

二、分类 155

三、机体的代偿调节 156

四、对机体的影响 157

五、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57

第四节 呼吸性酸中毒 158

一、病因和机制 158

二、分类 158

三、机体的代偿调节 159

四、对机体的影响 159

五、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60

第五节 代谢性碱中毒 160

一、病因和机制 160

二、分类 161

三、机体的代偿调节 161

四、对机体的影响 162

五、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62

第六节 呼吸性碱中毒 163

一、病因和机制 163

二、分类 163

三、机体的代偿调节 164

四、对机体的影响 164

五、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65

第七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165

一、酸碱一致型二重酸碱平衡紊乱 165

二、酸碱混合型二重酸碱平衡紊乱 165

三、三重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166

第八节 酸碱平衡紊乱诊断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66

第八章 应激 170

第一节 概述 170

一、应激的概念 170

二、应激原 171

第二节 应激的机制 172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与一般适应综合征 172

二、急性期反应 177

三、应激的细胞反应 179

第三节 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186

一、代谢变化 186

二、功能变化 187

第四节 应激与疾病 189

一、应激性溃疡 189

二、心身疾病 189

三、应激相关心理、精神障碍 190

第五节 应激的处理原则 191

第九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193

第一节 概述 193

一、正常凝血与抗凝血平衡 193

二、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的基本环节与表现 198

第二节 血栓形成 198

一、血管内皮损伤与血栓形成 198

二、凝血、抗凝和纤溶相关因子异常与血栓形成 200

三、血细胞异常与血栓形成 201

四、血液流变学异常与血栓形成 202

第三节 止血功能和凝血功能障碍与出血 203

一、血管因素引起的止血功能障碍 203

二、血小板异常引起的止血、凝血功能障碍 204

三、血浆成分异常与止血、凝血功能障碍 205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06

一、DIC的病因与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206

二、DIC发生、发展的机制 208

三、DIC的主要临床表现 212

四、DIC的分期与分型 214

五、DIC诊断与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217

第十章 缺氧 220

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220

一、血氧分压 220

二、血氧容量 220

三、血氧含量 220

四、血氧饱和度 220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221

一、低张性缺氧 221

二、血液性缺氧 222

三、循环性缺氧 223

四、组织性缺氧 224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224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225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226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 229

四、神经系统的变化 230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 230

第四节 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233

一、年龄 233

二、机体的功能和代谢状态 233

三、个体和群体差异 233

四、适应性锻炼 233

第五节 氧疗和氧中毒 234

一、氧疗 234

二、氧中毒 234

第十一章 发热 236

第一节 发热的原因与机制 236

一、发热激活物 237

二、内生致热原 238

三、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240

第二节 发热时机体功能与代谢变化 244

一、物质代谢改变 244

二、器官系统功能改变 245

三、机体防御功能改变 245

第三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246

一、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246

二、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246

第十二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248

第一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248

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常见原因 248

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因素 248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249

一、自由基损伤作用 249

二、钙超载 252

三、白细胞损伤作用 255

四、微循环障碍 255

第三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256

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256

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257

三、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257

四、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258

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258

六、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258

七、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变化 258

第四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58

第十三章 休克 262

第一节 休克的分类 263

一、按病因分类 263

二、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 264

三、按休克的始动环节分类 264

第二节 休克的发生机制 265

一、微循环机制 265

二、细胞机制 271

第三节 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和器官功能障碍 274

一、物质代谢障碍 274

二、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274

三、器官功能受损 274

第四节 几种常见休克的特点 277

一、感染性休克 277

二、心源性休克 278

三、过敏性休克 279

四、神经源性休克 280

五、低血容量性休克 280

第五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280

一、病因和发病经过 281

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282

第六节 休克与多器官功能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87

一、病因学防治 287

二、发病学治疗 288

第十四章 代谢综合征 291

第一节 病因和机制 292

一、病因 292

二、发生机制 292

第二节 机体功能与代谢变化 300

一、代谢变化 300

二、器官功能变化 300

第三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301

第十五章 肿瘤 303

第一节 肿瘤病因学 303

一、化学致癌物 303

二、物理致癌因素 306

三、病毒和细菌 306

四、遗传因素 308

第二节 肿瘤发病学 309

一、癌基因 309

二、抑癌基因 311

三、DNA修复基因 313

四、代谢酶基因 315

五、肿瘤发生的多阶段学说 315

六、肿瘤起源的干细胞学说 316

第三节 肿瘤的侵袭与转移 317

一、肿瘤与周围环境 317

二、上皮-间质转化 318

三、肿瘤侵袭与转移过程中的关键分子 318

四、血管新生 320

第四节 肿瘤的防治原则 321

一、肿瘤标志物 321

二、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 323

三、肿瘤的靶向治疗 324

第十六章 心血管功能障碍 327

第一节 心功能不全 327

一、病因、诱因、分类与分期 328

二、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适应反应 329

三、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333

四、心功能不全时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337

五、心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339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 341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342

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 344

三、动脉粥样硬化对机体的影响 349

四、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349

第三节 心律失常 350

一、心律失常的分类 351

二、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351

三、心律失常对机体的影响 355

四、心律失常的防治 356

第十七章 肺功能障碍 359

第一节 呼吸衰竭 359

一、概念与分类 359

二、原因和发病机制 359

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呼吸衰竭 365

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呼吸衰竭 366

五、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代谢功能变化 367

六、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及其病理生理学基础 369

第二节 肺的非呼吸功能障碍 370

一、肺的滤过功能及其障碍 370

二、肺的防御功能及其障碍 370

三、肺的代谢功能及其障碍 371

第十八章 胃肠道功能障碍 375

第一节 原因和发生机制 375

一、胃肠动力障碍 375

二、消化吸收不良 377

三、胃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379

四、分泌功能障碍 380

第二节 对机体的影响 381

一、营养缺乏 381

二、胃肠排空障碍 382

三、腹痛 382

四、贫血 383

五、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383

六、继发性感染和中毒 383

第三节 防治原则 383

一、手术治疗 383

二、药物治疗 383

三、辅助治疗 384

第十九章 肝脏功能障碍 385

第一节 概述 385

一、肝功能障碍的概念及分类 385

二、肝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 385

三、肝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 387

第二节 黄疸 390

一、黄疸的概念及分类 390

二、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390

三、黄疸的常见原因及发生机制 391

四、黄疸对机体的影响 394

第三节 肝纤维化 394

一、概念 394

二、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 394

三、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397

第四节 肝性脑病 398

一、肝性脑病的概念、分类与分期 398

二、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399

三、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404

四、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404

第五节 肝肾综合征 405

一、概念及分类 405

二、肝肾综合征的发生机制 405

三、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406

第二十章 肾功能障碍 408

第一节 概述 408

一、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408

二、肾功能障碍的病因 409

三、肾功能障碍的基本发病环节 410

第二节 急性肾衰竭 412

一、ARF的分类与病因 413

二、ARF的发病机制 414

三、ARF的发病过程及功能代谢变化 418

四、ARF的防治原则 421

第三节 慢性肾衰竭 421

一、CRF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421

二、CRF的发病过程 422

三、CRF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423

四、CRF的防治原则 427

第四节 尿毒症 427

一、尿毒症的发病机制 427

二、尿毒症的功能代谢变化 430

三、尿毒症的防治原则 431

第二十一章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433

第一节 概述 433

一、脑在结构、代谢和功能上的特点 433

二、脑对损伤的基本反应及脑疾病的特殊规律 433

第二节 认知障碍 434

一、认知障碍的基本表现 434

二、不同脑区受损伤时学习记忆障碍的特征 435

三、学习记忆障碍的发病机制 438

四、学习记忆障碍的防治原则 444

第三节 意识障碍 445

一、意识维持和意识障碍的脑结构基础 445

二、意识障碍的分类 446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 447

四、意识障碍的治疗原则 448

第四节 运动障碍 449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449

二、运动障碍的治疗原则 451

第五节 疼痛 452

一、疼痛产生的机制 453

二、疼痛的整合和调制 456

三、疼痛的治疗原则 458

英汉索引 461

汉英索引 49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