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学差异与交融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祝世讷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117041072
- 页数:613 页
序言 1
第一章 中西医差异的形成与发展 1
一、中西医差异的历史起点 2
1 医学起源的多元性是差异的历史起点 2
2 中西医差异是多元医学差异中的一元 3
3 中西医现有差异是历史演变的产物 3
二、影响中西医差异的基本因素 4
1 历史、时代 6
2 经济、政治 7
3 思想、文化 8
4 科学、技术 9
三、古代,差异的萌发 10
1 中西医发展的不同背景 10
2 哲学思想各执一端 12
3 认识自然同工异曲 13
4 中西医差异破土而发 15
自序 18
四、中世纪,差异的扩大 20
1 欧洲“黑暗的一千年” 21
2 欧洲医学的凋敝 22
3 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 24
4 中国医学的全面发展 26
5 中西医差异的扩大 28
五、近代,差异的加深 29
1 西方社会的变革 30
2 西方医学的革命 34
3 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41
4 中医学的曲折和衰微 42
5 定格在千年之交的中西医差异 45
第二章 中西医统一的必然性和条件性 47
一、关于“中医”、“西医”两个概念 47
1 “中医”、“西医”两个概念的形成 48
2 “中医”、“西医”两个概念的含义 50
3 改变“中医”、“西医”两个概念会引起混乱 52
二、什么是中西医统一 55
1 统一的基本要求 55
2 统一是个突破的过程 58
3 统一性与多样性 60
4 深入理解“中西医结合”概念 61
三、中西医统一的必然性 65
1 中医和西医不是两门独立的学科 65
2 中医和西医是医学内部的两个学派 68
3 医学理论的真理性决定着理论的一元性 72
4 研究对象的同一性决定着理论体系的一元性 73
5 中西医统一的历史必然性 75
四、中西医统一的条件性 77
1 统一的进程取决于时代条件 77
2 中医和西医都发展到新的水平 79
3 学术思想的解放和统一 80
4 吸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82
5 造就一支新型学术队伍 84
五、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85
1 李约瑟“世界科学演进律”的启示 86
2 中西医的“融合点”何时到来 88
3 风物长宜放眼量 90
第三章 促进中西医统一的伟大实践 92
1 中西两种医学在中国同时并存 93
一、中西医统一从中国开始 93
2 “中西汇通”的早期探索 96
3 “中西医结合”的新战略 98
二、毛泽东的中西医结合思想 99
1 团结中医和西医 100
2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102
3 基本原理中外一致,不应该分中西 103
4 中医与西医相结合创造统一的新医学 104
5 学习科学的原理来研究中医、中药 105
1 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开创 106
三、前无古人的中西医结合事业 106
2 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 108
3 迥异于“中西汇通”的5个飞跃 109
四、半个世纪的伟大成就 111
1 确定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方向 112
2 开辟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道路 112
3 造就了一支中西医结合学术队伍 113
4 临床诊治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114
5 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115
7 新的学术思想正在孕育和开拓 116
6 诊治手段研究有了创造性发展 116
五、前进中的矛盾和困难 117
1 指导思想仍不统一,时有非议和动摇 117
2 中西医比较研究不深入,结合研究带有盲目性 119
3 中医现代化刚刚起步,结合研究的基础不牢固 120
4 理论研究困难重重,尚未形成统一的新学说 121
5 受知识结构的制约,存在“以西解中”的局限 123
6 方法论研究缺乏力度,两种思维方式难于统一 124
7 坚持郑重的科学态度,站到新的起跑线上 126
第四章 建设统一的理论基础 128
一、“结合点”上的理论矛盾 129
1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研究 129
2 血瘀本质研究 130
3 五藏本质研究 131
4 阴阳本质研究 131
5 经络本质研究 132
6 中药方剂研究 133
二、几个迫切的理论问题 134
1 健康与环境 134
2 心神与机体 136
3 整体与部分 138
4 宏观与微观 139
5 实体与关系 141
6 器质的与功能的 142
7 解剖的与非解剖的 143
8 能与熵 144
9 平衡与稳定 146
10 自愈与治愈 147
1 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具有战略意义 149
三、掌握现代科学的理论武器 149
2 现代科学与医学有关的主要理论 151
3 值得注意的几种倾向 156
四、开辟新的理论结合点 157
1 现代科学关于世界起源与演化的研究成果,为阐明人的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充分的科学根据 158
2 现代科学对世界的演化机制和规律的揭示,为医学提供了更加深刻的发生学观点,可把解剖学和生理、病理研究推进到更深层次 159
3 现代科学对物质演化的研究,证明世界的本原不是原子或元素,从根本上动摇了把生命的物质本原归结为实物粒子的还原原理 160
4 现代科学研究了物质形态与能量运动的内在统一性,为阐明生理、病理现象的物质性提供了新的科学原理 161
5 现代科学研究了世界的复杂性机制和规律,为认识人的健康与疾病的复杂现象和深层规律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 162
6 现代科学揭示了结构的多样性及结构与功能的深刻关系,为全面认识和处理人的解剖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开辟了新的道路 163
7 认识世界的随机性是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突破,它为研究和处理医学中的“非特异性”难题准备了理论武器 165
8 系统自组织理论揭示的系统自组织的机制和规律,为医学研究人的自组织现象和发展新的治疗原理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167
9 分子生物学、人体科学揭示的新规律,为医学从宏观和微观的统一上全面地理解和处理疾病问题提供了支持 168
五、发展更完备的医学模式 170
1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局限 170
2 中医的“生命心神环境医学”模式 173
3 建立完备的“人医学”模式 176
第五章 发展新的思维方式 180
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81
1 什么是医学的思维方式 181
2 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学术差异的内在矛盾 183
3 中西医思维方式的基本差异 185
二、思维方式的螺旋式发展 188
1 古代的整体论 188
2 近代的还原论 191
3 现代的系统论 201
4 “整体论—还原论—系统论”螺旋式发展 212
三、西医学的还原论思维 214
1 西医学还原论思维的思想基础 215
2 西医学还原论思维的形成 217
3 西医学还原论思维的特点 219
4 还原论的价值 220
5 还原论的局限 222
四、中医学的朴素系统论思维 225
1 中国传统的系统论思想 226
2 中医系统论思维的形成 231
3 对中医系统论思维的现代认识 235
4 中医系统论思维的科学性和局限性 239
五、发展现代医学系统论思维 241
1 思维方式问题的迫切性 241
2 发展现代系统论思维是必由之路 242
3 移植和应用现代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245
4 总结和发扬中医学的系统论思维 247
5 开拓对人的系统特性和系统规律的研究 250
第六章 人的整体性 253
一、两种不同的整体观 253
1 整体观的一个焦点问题 254
2 西方传统的“合整体观” 255
3 中国传统的“元整体观” 257
二、合整体与元整体 259
1 组合系统与合整体 260
2 分化系统与元整体 261
3 合整体与元整体的差别 263
4 元整体比合整体更基本 265
三、人的元整体特性 269
1 人类是宇宙分化出的一个子系统 269
2 人类是地球分化出的一个子系统 271
3 人类是生物分化出的一个子系统 274
4 人类的每一个体都是分化的产物 274
5 人的生理病理与分化过程直接联系着 276
6 建立更科学的整体观 278
四、全面理解局整关系 281
1 整体与部分关系的两种基本类型 281
2 整体与部分之间的两种因果关系 283
3 发展以整体为基础的系统调节 285
五、整体调节方法 289
1 整体最佳与部分最佳 289
2 整体调节与部分调节 291
3 黑箱、白箱、水晶箱 293
第七章 疾病的层次性 300
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面临的矛盾 301
1 “证”与“病”相关的复杂性 301
2 “证”与理化指标的非特异关系 302
3 “证”与“病”之间的层次差异 303
二、系统的非加和性 305
1 加和观与非加和观 305
2 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 307
3 非加和原理 308
4 系统质与要素质 311
三、人的系统质 316
1 人是典型的非加和系统 316
2 什么是人的系统质 318
3 生物医学忽视人的系统质 322
4 中医学重视人的系统质 324
四、“证”是人的系统质病 326
1 “证”是系统质的疾病态 327
2 “辨证”是对系统质病变的考察 329
3 三大治则是调理系统质病的特有法则 331
1 准确理解“证”与“病”的性质和地位 332
五、“辨证”与“辨病”怎样统一 332
2 全面认识“证”与“病”的复杂关系 334
3 “辨证”与“辨病”相统一的方式 337
第八章 病因病机的深层规律 340
一、“失调”失的是什么 340
1 阴阳研究的困惑 341
2 科学史上的借鉴 342
3 阴阳失调“失”的是阴阳之间的“调” 345
1 实体与实体中心论 348
二、实体病因与实体中心论 348
2 实体中心论被现代科学否定 350
3 实体中心论对医学的影响 354
4 实体中心论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反映 357
三、失调病机与矛盾中心论 359
1 关系与矛盾中心论 359
2 中国传统的矛盾中心论 361
3 中医学的“失调”病机 365
4 “正”与“邪”的矛盾关系 368
四、走向系统中心论 371
1 系统论的联系性原理 372
2 相互作用是真正的终极原因 375
3 系统中心论的特点 378
五、微生态学的启示 383
1 从病原微生物学到微生态学 383
2 感染的本质是微生态失调 386
3 从抗菌到微生态调理 388
第九章 器质性疾病与功能性疾病 392
一、中西医在病理学上的差异 392
1 西医注重器质性病变 393
2 中医注重功能性病变 394
3 病理学差异的理论问题 395
二、解剖结构与非解剖结构 397
1 什么是结构 397
2 人的非解剖结构 400
3 经络结构的“超解剖”性 404
三、功能子系统及其病变 411
1 什么是功能子系统 411
2 五藏是人身功能子系统 414
3 西医认识的功能子系统 418
4 功能子系统病变 420
四、器质性病变的内在发生机制 421
1 解剖形态的发生学前提 422
2 “功能A”与“功能B” 426
3 “功能A”异常是器质性病变的基础 430
五、发展功能病理研究 433
1 向“器质性病变之前”推进 433
2 向“器质性病变之外”开拓 435
3 全面理解功能性病变与器质性病变的关系 437
4 深化“辨证”与“辨病”相统一的研究 440
一、健康不就是平衡 447
第十章 人体的平衡与稳定 447
1 哲学的“平衡”范畴不能定义健康 448
2 自然科学的“平衡”概念不能定义健康 450
3 生理学的“平衡”概念不能定义健康 452
4 现代科学对生命的非平衡本质的认识 454
二、健康的本质是有序稳定 458
1 医学对人体“内稳态”的认识 459
2 对稳态的有序性的认识 462
3 系统的有序与无序 464
4 有序稳定与无序稳定 468
三、耗散结构理论对医学的贡献 470
1 什么是耗散结构 472
2 耗散结构的熵变化 475
3 耗散结构的主要特点 476
4 耗散结构理论的医学意义 478
四、人的有序稳定与熵病 483
1 人是典型的耗散结构 483
2 中医对人的有序稳定的认识 486
3 熵病 491
五、阴平阳秘不等于阴阳平衡 496
1 “阴阳平衡”概念的局限性 497
2 阴平阳秘有不能用“平衡”表征的内容 501
3 阴平阳秘是非平衡有序稳态 502
第十一章 治疗原理与治疗深度 506
一、治疗学的两种不同原理 506
1 两种不同的治疗模式 507
2 要研究治疗深度 509
3 发展更完备的治疗原理 512
1 系统自组织理论与自组织原理 516
二、现代系统自组织理论的启示 516
2 自组织与他组织 518
3 自组织系统的特点 520
4 人是最典型的自组织系统 521
5 研究和掌握人的自组织机制 524
三、“阴阳自和”是中医的自组织理论 525
1 《伤寒论》的阴阳自和观点 526
2 中国哲学的阴阳自和思想 527
3 “自和”是阴阳变化的基本规律 530
4 “阴阳自和”是发病和愈病的枢机 531
四、五行自稳模型与N行 535
1 五行自稳模型 536
2 五行自稳调节的特点 539
3 五行之后——“N行” 542
五、“自主调理”是治疗学的第一原理 547
1 推动机体自主调理是治疗学的发展方向 547
2 中医“治本”原则的科学原理 551
3 推动机体自主调理的艺术 554
一、两种不同的药学原理 558
第十二章 中西药的差异与统一 558
1 什么是“中药”、“西药” 559
2 西药原理的主要特点 561
3 中药原理的主要特点 564
二、整体功效与成分功效 566
1 中药方剂的整体取性原理 567
2 中药研究要从有效成分中“回过头来” 568
3 方剂研究要运用系统论思维 571
三、因证论效与以病论效 574
1 中药方剂的因证论效原理 574
2 中药的药证对应关系 575
3 方剂的方证对应关系 578
四、中介调理与特异治疗 580
1 中药方剂的中介调理原理 580
2 中药在体内的中介转化 582
3 中药对机体自主调理机制的调节作用 585
五、统一原理与特色用药 589
1 建设一元化的药学原理 589
2 发展多样化的药物 592
3 中西药统一不是西药化 594
附录 中西医结合大事记 599
- 《医学物理学》洪洋 2020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医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中国)杨晓岚 2019
-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中医内科学》(中国)刘德培 2019
- 《差异与认同》(中国)吴新兰,张鸿雁 2019
- 《急诊医学法语缩写速查手册》夏婧 2018
- 《DK医学史》李虎译;(英国)史蒂夫·帕克 2019
- 《人体寄生虫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供基础 临床 预防 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第2版》诸欣平,苏川 2018
- 《中医学原理探究》祝世讷 2019
- 《全国高等院校医学实验教学规划教材 有机化学实验 第3版》王书华 2018
- 《中医学原理探究》祝世讷 2019
- 《洛龙低处》祝世军,陈润生著;陈国举摄影 2017
- 《清新彩铅微笔记 动物集》刘小讷著 2013
- 《清新彩铅微笔记 花草集》刘小讷著 2013
- 《中医学方法论研究》祝世讷编 1985
- 《数值天气预报》(美)G.J.哈廷讷著;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气象专业译 1975
- 《喀麦隆联合共和国》(美)T.勒维讷著;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翻译组译 1975
- 《思维大革命 初二英语全英文课堂 英语同步检测与评价 八年级 下 冀教版·第2版》王迈迈总主编;田化澜,裴光亚主编;徐启富,潘永全,李华,李毓红,陈俊,祝世波,余顺芹,郝毅编;石少波副主编 2005
- 《Linux操作系统实训教程》陈忠文主编;吴俭,张慧丽,祝世海副主编;邱文严,吴永强参编 2006
- 《湖湘刺绣 1》邹敏讷著 200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37》路丽明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19》路丽明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24》路丽明编 2019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用药手册》黎月玲,熊慧瑜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