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临床检查结果判解
临床检查结果判解

临床检查结果判解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卞志强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11700987X
  • 页数:612 页
图书介绍:
《临床检查结果判解》目录

第一章 循环功能检查 1

一、床旁诊断法 1

(一)简易循环功能检查 1

1.屈膝运动试验(Martine氏改良法) 1

2.立位负荷试验(Schellong氏改良I法) 1

3.运动负荷试验(Schellong氏改良Ⅱ法) 1

4.呼吸中止法(Mosler法的改良法) 1

(二)血压测定 2

1.血压测量法 2

2.血压正常参考值 3

2.末梢静脉压的测定(Moritz-Tabora氏改良法) 4

1.目测法 4

(三)静脉压 4

3.血压异常及有关疾病 4

3.中心静脉压(CVP)测定 6

(四)颈静脉搏动 6

(五)颈动脉搏动 8

(六)异常脉象 8

1.细脉 8

2.洪脉 8

3.双波脉 8

4.升线重波脉 8

5.重搏脉 9

6.奇脉 9

7.水冲脉 9

(七)胸壁搏动 10

10.脉搏减弱或消失 10

1.最大左室搏动点 10

8.交替脉 10

9.二联脉 10

2.心房射血搏动 11

3.右心室产生的胸壁运动 11

4.室壁瘤的胸壁搏动 11

二、心脏听诊和心音图 11

(一)心脏听诊 11

1.心音 12

2.心杂音 16

(二)心音图 21

1.正常心音图 22

2.异常心音图 25

3.心杂音 27

4.负荷心音图 29

5.心内心音图 29

(三)心电图的记录和正常心电图 30

(二)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的关系 30

三、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 30

(一)心电的产生 30

(四)典型心电图各波、段及周期的名称和意义 32

(五)影响心电图波形的其它生理因素 36

(六)心电向量图的记录和正常心向量图 36

(七)病理心电图和心向量图 38

1.心房肥大 38

2.心室肥大 38

3.束支传导阻滞及心室内传导阻滞 40

4.心肌梗塞 43

5.急、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46

6.其它病因的ST-T改变 48

7.心律失常 48

(八)心电图负荷试验 48

1.Master二级梯运动试验 48

2.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52

(九)自动记录心电图 53

1.携带式心电图机 53

2.长时间记录心电图装置 53

3.心律失常监测装置 53

四、超声心动图 53

(一)原理 53

(二)探查方法和正常波形 54

1.M型超声心动图 54

2.二维超声心动图 65

(三)某些心血管疾病超声心动图的主要异常改变 70

五、心机械图 93

(一)心缩间期(STI)测定的项目、方法及意义 94

1.全收缩期或电-机械收缩总时间(TEMS) 94

5.电-机械间期或变容期(EMI) 96

4.射血前期与左室射血时间比率(PEP/LVET) 96

3.射血前期(PEP) 96

2.左室射血时间(LVET) 96

6.等容收缩期(ICT) 97

(二)颈静脉搏动图 97

1.记录方法 97

2.正常颈静脉波 98

3.异常波形 98

(三)颈动脉搏动图 98

1.记录方法 98

2.正常颈动脉波 98

3.异常波形 99

(四)心尖搏动图 101

1.记录方法 101

2.正常心尖搏动图波形 101

3.异常波形 102

(一)检查方法 103

六、心脏及大血管的X线诊断 103

1.心脏各径及心脏表面积测量 105

2.心胸比率 105

(二)心脏、大血管的测量及正常X线片所见 105

3.主动脉的测量 106

4.肺动脉测量 107

5.心脏X线片上心血管正常各弓及其影象 107

(三)心脏与大血管病变的X线影象 108

1.心脏增大 108

2.大血管病变 110

3.心脏大血管搏动异常 111

七、心导管及选择性心血管造影术 111

(一)正常和异常压力曲线 111

1.静脉型 111

1.右房压力曲线 113

3.肺动脉压力曲线 113

2.右室压力曲线 113

3.心室型 113

(二)压力曲线异常的意义 113

2.动脉型 113

4.左房压力曲线 114

5.肺毛细血管压力曲线(肺毛嵌顿压曲线) 114

6.左室压力曲线 115

7.主动脉压力曲线 115

(三)血氧数据分析 115

1.根据血氧数据计算血流量 115

2.分流量的计算 117

(四)心搏出量测定(染料稀释法) 117

(六)冠状动脉造影 118

3.左室的动力状态 118

2.左心室射血率(EF) 118

(五)左心室造影 118

1.左室容积的计算 118

八、血液动力学监测 120

(一)漂浮导管的应用原理 120

(二)心搏出量测定 121

(三)血液动力学监测的主要项目及正常参考值 121

(四)血液动力学监测的临床应用 122

1.急性心肌梗塞时血液动力学与临床表现的一般关系 122

2.根据急性心肌梗塞时的血液动力学改变进行临床分型 122

3.对不同病因的休克进行鉴别诊断 124

4.对其它心脏病及心肌梗塞出现合并症时的诊断参考 124

(五)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对血液动力学影响 124

(六)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时常见疑难问题的预防和处理 124

2.方法 126

3.判解 126

九、心脏核医学检查 126

1.应用原理 126

(一)心肌灌注显象 126

4.适应症 127

(二)心肌“热区”显象 128

1.应用原理 128

2.方法 129

3.判解 129

4.适应症 129

(三)心脏血池显影及心功能测定 130

1.应用原理 130

2.方法及判解 130

(四)心腔内血液分流的诊断 131

1.应用原理 131

3.适应症 131

2.方法及判解 132

(五)核素动态相影分析 132

(六)放射免疫法测定的应用 132

1.肌红蛋白 132

2.由末梢血作药物浓度测定 132

第二章 呼吸功能检查 135

一、概述 135

(一)呼吸功能检查应用的目的 135

(二)呼吸功能检查的种类 135

(三)呼吸功能的测定项目 135

二、呼吸功能检查法 138

1.肺容量测定的项目 140

2.肺活量的测定 140

(一)肺容量的组成及检查 140

3.功能残气量和残气量的测定 141

(二)最大通气量的测定 143

(三)用力肺活量与流速容量曲线的测定 144

1.通气功能障碍类型的分类 145

2.流速容量曲线与用力呼气曲线之间的关系 146

(四)等容量流速曲线(Viso V)测定 148

(五)死腔量(无效腔气量)的测定 149

(六)生理分流率(Qs/QΥ%)的测定 149

(七)闭合气量测定 150

(八)氮冲洗的测定 151

(九)弥散功能测定 151

(十)血液气体分析 152

(十一)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02)的测定 155

(十二)体积描绘仪 156

1.测定项目 156

3.气道阻力(RA)的测定 157

2.功能残气量(FRC)的测定 157

4.动态肺顺应性(Cdyn)的测定 158

5.静态肺顺应性(Cst)的测定 158

(十三)几种特殊检查 159

1.气道过敏性试验 159

2.呼吸中枢敏感性检查 161

(1)二氧化碳刺激试验 161

(2)氧抑制试验 161

3.运动负荷试验 161

附录 162

(一)呼吸功能损害症状的分类 162

(二)通气功能障碍类型的特征 162

(三)实际病例呼吸功能检查的应用 162

(四)呼吸生理和呼吸功能检查使用的略语和符号 165

三、漂浮导管检查和呼吸监测 166

(一)导管的插入方法 167

(二)测定和计算 167

(三)右心导管检查与疾病 169

(四)实际病例的应用 169

四、胸水的检查 171

(一)可能引起胸水的病因 171

(二)胸水的检查方法与步骤 172

(三)胸水检查的临床意义 172

1.胸水的一般检查 172

(1)胸水的外观 172

(2)蛋白和乳酸脱氢酶 173

(1)葡萄糖定量 173

3.生化检查 173

(4)LE 细胞 173

(3)间皮细胞与核异质细胞 173

(1)红细胞 173

2.细胞学检查 173

(3)Rivalta反应 173

(2)胸水的比重 173

(2)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173

(8)淀粉酶测定 174

5.胸水的细菌镜检和培养 174

(2)补体结合试验 174

(1)癌胚抗原(CEA)测定 174

4.免疫学检查 174

(四)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方法 174

(6)溶菌酶测定 174

(5)腺甙酸脱胺酶(ADA)测定 174

(4)透明质酸的测定 174

(3)胸水的pH值和PCO2 174

(7)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测定 174

五、经皮穿刺胸膜和肺活体组织检查 175

(一)适应症和禁忌症 175

(二)经皮穿刺方法 175

六、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176

(一)适应症 176

(四)检查方法 177

(二)禁忌症 177

(三)术前准备 177

(五)术后处理 178

(六)并发症及其处理 178

七、放射性核素肺扫描 178

(一)肺灌注扫描 178

1.适应症 178

2.禁忌症 178

3.方法 178

4.临床应用和意义 178

(二)吸入扫描 179

一、粪便检查 180

(一)外观检查 180

(二)对粪便成分的肉眼和显微镜检查 180

第三章 消化功能检查 180

1.食物残渣 181

2.病理性产物 182

(三)生化学检查 182

1.血液 182

2.胆红素及尿胆素 183

3.氮 183

4.脂肪 183

5.酶 183

6.Triboulet反应 183

二、胃功能检查 184

(一)胃液分泌功能检查 184

1.虫体检查 184

2.虫卵检查 184

(四)寄生虫及虫卵检查 184

1.刺激胃液分泌的各种方法 185

2.胃液采集法 186

3.胃液检查 186

(二)消化道激素检查 193

(三)胃运动功能检查 193

(四)胃镜检查 194

三、胰、肠功能检查 196

(一)胰外分泌功能检查 197

1.胰液采集法和促胰酶素-肠促胰液素试验(P-S试验) 197

2.胰液酶的活性度测定 198

(二)血及尿中酶的活性测定 199

1.血及尿淀粉酶测定 199

3.胰外分泌功能简便检查法 199

2.血清酶诱发试验 201

3.淀粉酶-肌酐廓清率比率(ACCR) 201

4.淀粉酶同功酶测定 202

5.血中脂肪酶测定 202

(三)消化吸收功能检查 203

1.粪便检查 203

2.脂肪及蛋白质出纳平衡试验 203

3.131I-三油酸甘油酯,131I-油酸脂消化吸收试验 204

4.131I-白蛋白(RISA)消化吸收试验 205

5.D-木糖吸收试验 205

6.乳糖负荷试验(LTT) 乳糖酶加乳糖负荷试验(L-LTT) 206

7.VB12吸收试验(Schilling试验) 207

8.131I-PVP试验(Gordon试验) 207

9.51Cr-白蛋白试验 207

3.胰腺超声波检查 208

2.胰腺闪烁扫描 208

(四)形态学的检查 208

1.X线检查 208

4.内窥镜下胰胆管造影 209

5.小肠粘膜活体组织检查 209

第四章 肝、胆道功能检查 211

一、概述 211

(一)肝脏的生理功能与肝功能检查 211

(二)检查方法的种类 211

(三)检查方法的选择 212

二、与糖代谢有关的肝功能检查 216

(一)半乳糖耐量试验 216

三、与蛋白质及氨基酸代谢有关的肝功能检查 217

5.空腹血糖测定及葡萄糖耐量试验 217

4.乳酸廓清试验 217

3.肾上腺素高血糖试验 217

1.左旋糖耐量试验 217

(四)其它 217

(三)乳酸 217

(二)血中丙酮酸的测定 217

2.果糖耐量试验 217

(一)血浆(血清)蛋白及特殊蛋白质的测定 218

1.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 218

2.血清蛋白的区带划分 218

3.胎甲球蛋白(AFP) 218

4.癌胚抗原(CEA) 219

(二)血清胶质反应与红细胞沉降速度 219

1.硫酸锌浊度试验(ZnTT) 220

2.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 220

3.脑磷脂-胆固醇-卵磷脂絮状反应(CCFT) 220

4.钴反应(CoR) 220

(三)血清非蛋白氮(尿素、氨、氨基酸) 221

1.血氨 221

5.阿杨氏试验(Hayem试验) 221

7.红细胞沉降速度 221

6.卢戈耳氏反应(Lugol s-reaction) 221

2.血浆及尿中氨基酸 222

3.米龙氏试验(Millon反应) 222

四、与脂类及胆汁酸代谢有关的肝功能检查 222

1.血清总胆固醇、胆固醇脂 223

2.血清磷脂 223

3.血清甘油三酯 223

4.血清脂蛋白 223

5.梗阻性脂蛋白(LP-X) 224

6.血中胆汁酸 224

五、与胆红素代谢有关的肝功能检查 225

1.血清胆红素 226

3.尿中尿胆素原 227

2.尿中胆红素 227

4.粪便中尿胆素原 228

六、解毒功能检查 228

马尿酸试验 228

七、异物排泄功能检查 229

1.磺溴酞钠(BSP)试验 229

2.靛青绿(ICG)试验 230

八、酶学的检查 231

1.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232

2.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 232

5.血清乳酸脱氢酶(LDH) 233

6.r-血清谷酰胺转肽酶(r-GT) 233

4.血清亮氨酸氨肽酶(LAP) 233

3.血清胆碱酯酶(ChE) 233

7.血清单胺氧化酶(MAO) 234

8.血清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 234

九、血凝、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检查 234

十、有关微量金属元素代谢的检查 235

(3)肝促凝血酶原激酶试验(HPT) 235

(2)凝血酶试验 235

(1)凝血酶原时间 235

2.血浆凝血酶原 235

1.血浆纤维蛋白原 235

1.血清铁 236

2.血清铜 236

十一、与血中肝炎病毒有关的抗原、抗体检查 236

1.与甲型肝炎病毒(HAV)有关的抗原、抗体 236

2.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有关的抗原、抗体 236

1.血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 238

十二、有关免疫异常的检查 238

(1)抗线粒体抗体 239

(2)抗平滑肌抗体 239

3.类风湿因子试验 239

十三、胆道功能检查 239

2.自身抗体 239

(一)十二指肠液的检查 240

1.胆汁采集法 240

2.观察方法及对结果的判断 241

(二)胆道造影 242

1.排泄性胆道造影 243

2.直接胆道造影 244

十四、腹腔镜检查 245

十六、肝、胆道闪烁扫描 246

十七、肝、胆道疾病的超声波诊断 246

十五、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246

第五章 肾功能检查 248

一、概述 248

二、尿液的检查 248

(一)尿标本的收集和保存 248

(二)尿的一般性质检查 248

(三)尿的化学检查 249

1.pH值 249

2.尿蛋白 250

3.尿糖 251

(四)尿沉渣检查 251

1.细胞 251

2.管型 252

3.盐类和结晶 252

4.爱迪(Addis)氏尿沉渣计数 252

三、血清和尿的生物化学检查 252

(一)部分血清、尿液的生物化学检查的正常参考值、异常值 253

四、肾功能检查 254

(一)概述 254

(二)影响生物化学检查结果的主要因素 254

(二)肾血循功能检查 257

1.肾血流量和肾血浆流量检查 257

2.对氨基马尿酸清除率 257

3.PSP排泄试验 258

4.肾动脉造影 258

(三)肾小球功能检查 258

1.肾小球滤过值 259

2.肌酐清除率 259

5.肾小球滤过比率 260

6.尿蛋白的选择性 260

3.硫代硫酸钠清除率 260

4.尿素清除率 260

(四)肾小管功能检查 261

1.近端肾小管功能检查 261

(1)葡萄糖最大重吸收量 262

(2)对氨基马尿酸最大分泌量 262

(3)β2-微球蛋白清除率 262

2.亨利氏袢、远端肾小管功能检查 263

(1)尿浓缩功能试验 263

(5)PSP排泄试验 263

(4)靛卡红试验 263

(2)渗透压清除率和纯水清除率 264

(3)尿酸化功能检查 264

1)酸负荷试验 265

2)尿碳酸氢盐排泄率 265

(4)加压素试验 265

1.131碘-邻碘马尿酸钠肾图 266

(一)放射性核素肾图 266

(五)影响各种肾功能检查结果的因素 266

五、分肾功能检查 266

2.99M锝-乙酰三甲氧苯酰胺五氯酚醋酸肾图(99MTc-DTPA肾图) 268

3.203汞-新醇肾图 268

4.肾图的临床应用 268

(二)肾闪烁扫描 268

1.99MTc-DTPA肾闪烁扫描图 268

2.99M锝-二巯基丁二酸钠肾闪烁扫描图(99mTc-DMSA) 269

(三)输尿管导管法 269

(四)靛卡红试验 269

(五)肾动脉造影 269

(六)静脉肾盂造影 269

(一)肾活检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偶发症 270

六、肾活体组织检查 270

(八)CT扫描 270

(七)超声波检查 270

(二)急性肾小球肾炎 271

(三)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271

(四)微小病变型 272

(五)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272

(六)膜性肾病或膜性肾小球肾炎 273

(七)膜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273

(八)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及IgA肾病 274

(九)终末期固缩肾 276

七、肾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价和透析疗法的适应症及透析患者的肾功能管理 276

(一)肾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 276

(二)透析疗法的适应症 276

附录: 277

(一)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肾小球疾病的分类 277

(三)透析患者的肾功能管理 277

(二)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表现分为如下五种综合征 279

第六章 代谢功能检查 280

一、糖 280

(一)血糖检查 280

1.影响血糖测定结果的因素 280

2.正常参考值 281

3.异常值 281

(二)糖耐量试验 281

1.诊断标准 281

2.引起糖耐量试验结果异常的因素 283

3.其它因素 283

(三)血中胰岛素 284

(四)血红蛋白A1(糖化血红蛋白) 284

1.血总蛋白 285

2.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比值) 285

二、蛋白质 285

(一)血浆蛋白 285

3.血清(浆)蛋白电泳 286

(二)氨基酸 288

(三)非蛋白氮化合物 290

1.非蛋白氮 290

2.尿素氮 290

3.肌?及肌酸 291

4.尿酸 294

5.氨氮 294

三、血清脂质及脂蛋白 295

(一)血清脂质及脂蛋白的种类、组成及代谢异常 295

(二)总脂质 297

3.测定时注意点 297

2.血清脂质与脂蛋白的分析测定 297

1.脂质代谢异常 297

(三)总胆固醇及游离胆固醇 298

(四)甘油三酯(中性脂肪) 298

(五)磷脂 299

(六)游离脂肪酸 300

(七)血清脂蛋白成分的划分 301

1.血清脂蛋白的测定 301

2.HDL-胆固醇 303

3.β-脂蛋白 304

(八)血浆过氧化脂质 304

四、无机元素 305

(一)钙 305

(二)无机磷 306

(三)血清铁及铁结合力 307

六、酶与同功酶 312

(一)碱性及酸性磷酸酶(ALP、ACP)及碱性磷酸酶同功酶 313

(二)血清胆碱酯酶(ChE) 314

(三)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 315

(四)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及谷草转氨酶同功酶 317

(五)乳酸脱氢酶(LDH)及共同功酶 317

(六)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HBDH) 319

(七)亮氨酸氨肽酶(LAP) 320

(八)r-谷氨酰转肽酶(r-GT) 321

七、体液、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322

(一)概述 322

(二)体液量的测定 325

(三)体液电解质的测定 328

(四)酸碱平衡 333

(五)输液诊断 336

第七章 内分泌功能检查 343

2.分泌刺激试验 344

1.血浓度的基础值 344

(1)胰岛素负荷试验 344

(一)生长激素(GH)分泌功能检查 344

一、垂体功能检查 344

(二)泌乳素(PRL)分泌功能检查 345

(3)左旋多巴负荷试验 345

3.分泌抑制试验 345

3.分泌抑制试验 346

2.分泌刺激试验 346

(三)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功能检查 346

1.血浓度的基础值 346

2.TSH分泌兴奋试验 346

1.血浓度的基础值 346

3.甲状腺激素的测定 347

(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功能检查 347

1.血浓度的基础值 347

3.分泌兴奋试验 348

(1)甲吡酮试验 348

2.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 348

(2)赖氨酸-血管加压素试验 348

(4)其它方法 349

4.分泌抑制试验 349

(3)胰岛素负荷试验 349

(五)促性腺激素(GTH)分泌功能检查 349

1.血浓度的基础值 349

(2)氯蔗酚胺试验 350

(1)LH-RH兴奋试验 350

3.分泌抑制试验 350

4.类固醇类性激素的定量 350

(六)垂体后叶功能检查 350

2.分泌刺激试验 350

3.分泌刺激试验 351

(1)禁水试验 351

2.血中后叶激素运载蛋白浓度 351

(2)高渗盐水试验 351

1.血中ADH的基础值和各种负荷试验时的正常参考值 351

(3)烟碱负荷试验 352

(4)血管加压素感受性试验 352

4.分泌抑制试验 352

二、甲状腺功能检查 352

(一)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 355

(二)血清蛋白与甲状腺激素结合能力 355

1.T3-树脂摄取率(T3u) 355

2.血中游离甲状腺素、游离甲状腺素指数 356

3.血中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 357

(三)血中蛋白结合碘(PBI) 358

(四)甲状腺131Ⅰ摄取率或99mTcO4摄取率及其负荷试验 359

1.甲状腺131I摄取率 359

(五)负荷试验 360

1.T3抑制试验 360

2.99mTcO4-摄取率 360

2.过氯酸钾或硫氢酸钾试验 360

(七)血中甲状腺球蛋白(TG) 361

(八)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检查 361

(六)逆转型T3(rT3) 361

(九)抗甲状腺抗体的测定(TGHA和MCHA) 361

3.TSH兴奋试验 361

(十)以甲状腺激素的代谢作用为指标的检查 362

1.基础代谢率(BMR) 362

2.血清胆固醇 362

(十一)甲状腺显象 362

(十二)甲状腺活检 363

三、甲状旁腺功能检查 363

(一)与钙代谢有关的激素 364

1.血中PTH应用RIA法测定 364

2.降钙素 364

3.维生素D 364

3.肾小管磷再吸收率(%TRP) 365

2.血清磷浓度 365

4.血清Cl/P比值 365

5.尿中cAMP排泄量 365

(三)负荷试验 365

1.血清钙浓度 365

(二)以甲状旁腺激素的代谢作用为指标的检查 365

1.分泌抑制试验——钙负荷试验 365

2.分泌刺激试验——EDTA负荷试验 366

3.肾脏对PTH反应性的试验——Ellsworth-Howard试验 366

四、肾上腺皮质功能检查 367

(一)糖类皮质激素和肾上腺性雄性激素及其尿中代谢产物 369

1.皮质醇 369

2.尿17-羟类固醇(17-OHCS) 369

3.尿17-酮类固醇(17-KS) 369

(二)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检查 370

1.ACTH兴奋试验 370

3.ACTH分泌抑制试验(地塞米松试验) 371

2.甲吡酮试验 371

(三)盐类皮质激素、肾素活性及其负荷试验 372

1.血浆醛固酮 372

2.尿中醛固酮 373

3.血浆肾素活性 373

4.醛固酮分泌刺激试验 373

(1)限盐试验 373

(2)注射速尿后立位负荷试验 374

(3)血管紧张素负荷试验 374

5.醛固酮分泌抑制试验 374

五、肾上腺髓质功能检查 374

2.血中、组织中儿茶酚胺 375

(一)体液中儿茶酚胺 375

1.尿中儿茶酚胺 375

(三)尿中半香草酸(HVA) 376

(二)尿中香草基杏仁酸 376

六、胰腺内分泌功能检查 376

1.尿糖 378

2.血糖 378

(一)与糖代谢异常有关物质及胰腺激素的检查 378

3.酮体 378

4.血中乳酸和丙酮酸 378

5.糖化血红蛋白 378

6.血中胰岛素和C肽 379

7.血中胰高血糖素(IRG) 380

(二)各种胰腺内分泌释放试验 381

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381

2.静脉注射法糖耐量试验(IVGTT) 381

3.甲苯磺酰丁脲试验(甲磺丁脲试验) 382

4.胰岛素敏感性试验 383

5.精氨酸负荷试验 383

7.葡萄糖-胰高血糖素-甲磺丁脲试验(GGTT) 384

6.胰高血糖素试验 384

七、性腺功能检查 385

(一)睾丸功能检查 385

2.血中睾丸酮 386

3.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测定和LH-RH兴奋试验 386

1.粘液检查 386

(二)卵巢功能检查 387

3.阴道细胞学检查 388

4.血中雌激素浓度 388

2.宫颈粘液 388

5.尿中雌激素 388

1.基础体温(BBT) 388

7.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检查 389

(1)雌激素-孕激素试验 389

6.血中黄体酮及尿中孕烷二醇 389

(2)促性腺激素兴奋试验 389

(3)LH-RH兴奋试验 390

(三)妊娠免疫反应和HCG定量 390

(四)胎盘功能检查 391

一、神经、肌肉功能的电生理检查 392

(一)强度-时间曲线 392

第八章 神经功能检查 392

(二)肌电图 392

1.正常肌电图 393

2.异常肌电图 393

3.各种疾病时的肌电图 395

(四)周围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 397

(三)连续刺激检查法 397

(五)周围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 398

(六)神经、肌肉疾病的电生理诊断 398

(一)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399

二、脑电图 399

(二)脑电图图象 400

1.脑电图的构成 400

2.正常脑电图 401

3.异常脑电图 403

4.药物对脑电图的影响 406

5.脑电图的伪差 406

(三)诱发试验 407

(四)脑电图的临床应用 408

1.癫痫 408

2.脑器质性疾病 411

3.脑血液循环障碍、中毒、代谢异常 412

4.精神障碍 413

三、诱发电位检查 413

(一)视觉诱发电位检查 413

(二)听觉诱发电位检查 414

(三)体感诱发电位检查 414

(一)头部超声波诊断 416

1.头部外伤 416

四、脑的显象诊断检查 416

2.脑肿瘤 416

3.脑卒中 416

(二)头部CT检查 417

五、植物神经功能检查 417

(一)药效检查法 419

1.以末梢功能为主的药效检查法 419

(1)肾上腺素试验 419

(2)毛果芸香碱试验 419

(3)阿托品试验 420

(4)乙酰胆碱试验 420

(5)组织胺试验 420

2.以中枢功能为主的药效检查法 421

(1)乙酰甲胆碱试验 421

(2)去甲肾上腺素试验 422

2.Czermak-Hering颈动脉窦压迫试验 423

1.Aschner眼球压迫试验 423

3.Erben蹲踞试验 423

4.呼吸性心律不齐 423

5.皮肤划纹症 423

(二)理学检查法 423

6.寒冷升压试验 424

7.Kestner皮肤毛细血管反应 424

8.体位变换试验 424

(3)起立试验 425

(三)电检查法 425

(2)立位心电图 425

(四)综合检查 425

(1)Schellong试验 425

(一)理学检查 427

1.脑脊液压力测定 427

六、脑脊液检查 427

2.脑脊液的外观 428

4.比重 429

(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429

3.反应 429

1.细胞数 429

2.细胞分类 429

(三)脑脊液的化学检查 430

1.总蛋白 430

2.球蛋白反应 430

3.脑脊液胶体反应 431

4.脑脊液蛋白的组成成分及免疫球蛋白 432

8.乳酸脱氢酶 433

7.氯化物 433

6.酮体 433

5.葡萄糖 433

9.脑内活性物质的代谢产物 434

10.结核性脑膜炎反应 434

(四)脑脊髓膜的通透性检查 434

(五)细菌及血清学检查 435

第九章 免疫学检查 436

一、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436

(一)抗原 436

(二)免疫球蛋白-抗体 437

(三)免疫活性细胞及细胞免疫 440

(四)抗原抗体反应及其测定方法 441

(一)免疫电泳 442

(二)免疫单扩散和激光测浊度法 442

二、体液免疫检查 442

(三)免疫球蛋白测定和温度凝集蛋白的检出 445

1.IgG、IgA、IgM和IgD的测定 445

2.温度凝集蛋白 446

(四)IgE和IgE抗体 447

1.IgE测定 447

2.临床意义 447

1.补体 448

(五)补体和溶菌酶测定 448

2.溶菌酶 449

(六)免疫复合物的定位和定量测定 449

三、细胞免疫检查 450

(一)淋巴细胞的分离 450

2.血清免疫复合物定量测定 450

(二)T细胞和B细胞的分类 450

1.组织器官上免疫复合物的定位 450

1.T细胞的E玫瑰花反应 451

2.B细胞数目的测定 451

(三)淋巴细胞亚类的测定 451

1.测定方法 451

2.特异抗原刺激法 452

1.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452

3.植物血凝集素刺激法 452

(五)白细胞介素测定 452

(六)HLA抗原测定 452

(四)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452

2.临床应用 452

1.MIF测定 453

2.LIF测定 453

(七)巨噬细胞和白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试验 453

(八)吞噬功能检查 453

1.巨噬细胞功能检查 454

2.嗜中性白细胞功能检查 454

四、皮肤反应检查法 454

(二)链激酶(SK)—链道酶(SD)皮肤试验 455

(三)DNCB试验 455

(一)结核菌素试验 455

(四)PHA皮肤试验 455

五、血液的免疫学检查 456

(一)ABO血型系统的概述 456

(二)ABO血型系统的检查 457

(四)交叉配血试验的临床意义 458

(三)Rh血型系统检查的临床意义 458

(五)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459

(六)冷溶血反应(Donath-Landsteiner二氏试验) 459

(七)人白细胞血型检查 460

六、感染症的免疫血清学检查 460

(一)丙种反应蛋白(CRP) 460

(三)伤寒、副伤寒血清反应(肥达氏反应) 461

(二)抗溶血性链球菌“O”(ASO)测定 461

(四)斑疹伤寒血清反应 462

(五)布氏杆菌病血清反应 462

(七)支原体属感染症的血清检查 463

(六)梅毒血清学试验 463

(八)嗜异抗体反应(PB反应) 464

(九)与肝炎病毒有关的免疫血清检查 464

1.HA抗体检查 464

2.HBsAg与抗-HBs抗体系统的检查 465

3.HBeAg与抗-HBe抗体系统的检查 465

七、自身抗体检查 466

(一)抗核抗体(ANA) 466

4.抗-HBc抗体的检查 466

(二)类风湿因子(RF) 469

(三)甲状腺自身抗体 470

第十章 血液学的检查 472

一、血细胞学的检查 472

(一)红细胞计数 472

(二)白细胞计数 473

(三)血红蛋白定量 474

(四)嗜酸粒细胞计数 474

(五)网织红细胞计数 475

(六)血细胞比积或红细胞压积 476

(七)红细胞直径、红细胞指数和红细胞平均常数的计测 477

(八)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形态检查 480

(一)血细胞的生成和种类 481

二、外周血象 481

(二)红细胞象 482

(三)白细胞象 484

(四)白细胞象的诊断意义 487

三、脏器穿刺检查 490

(一)骨髓穿刺检查 490

(二)脾脏穿刺检查 495

四、有关红细胞性状、代谢等检查 496

(一)有关溶血的检查 496

(三)淋巴结穿刺检查 496

1.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496

3.热溶血试验 497

4.蔗糖溶血试验 497

2.酸溶血试验 497

5.抗人球蛋白试验 497

6.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 497

7.血红蛋白电泳 498

(二)红细胞寿命的测定 498

(三)Schilling试验 500

(四)红细胞沉降率 500

五、止血与凝血功能异常的检查 502

(一)止血与凝血机制 503

(二)引起止血或凝血障碍的主要原因 505

(三)血管及血小板功能的检查 506

1.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506

2.前列腺环素测定 507

3.出血时间测定 507

4.血块回缩试验 508

五、维生素 508

5.血小板粘附功能测定 509

6.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 510

7.血小板第3因子的测定 510

10.血栓恶脘A2测定 511

9.血小板第4因子测定 511

(四)对血液凝固因子的检查 511

8.β-血栓球蛋白测定 511

1.凝血时间测定 512

2.血浆复钙时间 514

3.凝血酶原时间 514

4.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515

5.凝血酶原消耗试验 515

6.凝血酶时间 516

7.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516

8.血栓弹力图 517

9.凝血因子定量 518

10.抑制凝血的物质及循环抗凝血素的测定 521

(五)纤维蛋白溶解系的检查 523

1.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524

2.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测定 524

5.纤维蛋白溶酶原 525

4.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体 525

6.α2-抗纤维蛋白溶酶 525

3.连续凝血酶时间 525

二、人体正常菌群 528

一、概述 528

(一)正常菌群的含义 528

第十一章 细菌学的检查 528

(二)人体主要的正常菌群 529

(三)菌群失调 529

三、致病菌与疾病的关系 530

(一)细菌的致病因素 530

(二)感染症与致病菌 533

(三)常见微生物所致疾病 534

(一)血液的细菌检验 540

四、临床细菌检验各类标本的采取及注意事项 540

(二)脑脊液的细菌检验 540

(四)尿的细菌检验 541

(三)浆膜腔液(心包液、胸水、腹水、关节液等)的细菌检验 541

(五)脓的细菌检验 541

(六)口腔、咽部、鼻腔、副鼻腔等分泌物的细菌检验 542

(七)咯痰的细菌检验 542

(十)胃液的细菌检验 543

(九)耳及其周围标本的细菌检验 543

(十一)胆汁的细菌检验 543

(十二)粪便的细菌检验 543

(八)喉头及支气管粘液的细菌检验 543

(十四)皮肤采样的细菌检验 544

(十三)阴道、子宫、尿道分泌物的细菌检验 544

(十五)眼结合膜分泌物的细菌检验 544

(二)荧光显微镜检查 545

(一)普通涂片染色(抗酸菌染色)法 545

(三)结核菌培养 545

五、各种标本的抗酸菌检验 545

六、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546

(一)一般病原菌(结核菌除外)的简单药敏试验 546

七、真菌的检验 547

(二)结核菌的耐药性检查 547

〔附录〕医用微生物分类法 548

一、超声波诊断 558

第十二章 影象诊断学的有关检查 558

(一)概述 558

1.头颈部疾病 561

(二)各系统疾病的回声特点 561

2.胸部疾病 563

3.肝、胆、胰、脾、胃、肠疾病 564

4.泌尿生殖系疾病 570

5.妇科疾病 571

6.产科及产科疾病 573

7.其它系统疾病 574

8.介入性超声诊断和治疗 574

(三)各种脏器正常大小的参考值 575

二、电算机断层摄影扫描(CT)检查 578

(一)CT的基本原理 578

(二)CT扫描的适应症 580

(三)CT的检查方法 583

(四)CT图象的分析 586

1.颅脑 587

2.腹部 588

3.胸部 591

4.脊椎脊髓 592

三、核医学检查 594

(一)放射性药物 594

(二)核仪器 595

1.显象仪器 595

2.应用核素的几种CT 596

3.其它核仪器 598

(三)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598

(五)几项常规检查 599

(四)竞争放射分析 599

1.骨与关节显象 599

2.呼吸系 600

3.消化系 600

4.脑神经系 601

6.甲状腺 601

7.淋巴显象 602

8.心血管系 602

第十三章 有关肿瘤的检查 604

一、生化学及生物学检查 604

(一)癌反应 604

4.r-转肽酶(r-GT) 605

3.酸性磷酸酶(ACP) 605

2.碱性磷酸酶(ALP) 605

5.醛缩酶 605

6.淀粉酶 605

(三)血清蛋白质的变化及癌胚蛋白 605

1.乳酸脱氢酶(LDH) 605

(二)血清酶 605

3.癌胚抗原(CEA) 606

4.其它肿瘤标志物 606

2.α-胎甲球蛋白(AFP) 606

(四)肿瘤产生的异源性激素 606

1.癌患者血清蛋白质的一般变化 606

二、病理学检查 607

(一)活体组织检查 607

(五)细胞免疫功能检查 607

(二)细胞学检查 608

(二)甲状腺、甲状旁腺肿瘤 611

(三)肺癌 611

(一)脑肿瘤 611

(四)肝癌 611

三、放射性核素诊断 611

(六)肾癌 612

(七)骨肿瘤 612

(五)胰腺癌 612

(八)其它 612

5.泌尿系 691

(2)精氨酸负荷试验 3454

(4)胰高血糖素-心得安负荷试验 345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