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研究
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研究

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涂爱荣著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216052825
  • 页数:203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大学生心灵鸡汤下一篇:尽己所能
《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研究》目录

一、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的概念 1

(一)宋明理学的概念 1

(二)德育方法的概念 5

(三)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的概念 7

二、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的研究现状 8

(一)国内研究现状 8

(二)国外研究现状 9

三、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的研究意义 10

(一)有利于当代德育方法理论的建立 10

(二)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 12

(三)有助于公民道德建设 12

(四)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14

四、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研究的基本方法 15

(一)文献研究法 16

(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16

(三)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17

(四)阶级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7

(五)历史分析与现实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8

第一章 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产生的社会环境 19

一、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19

(一)政治背景 19

(二)经济背景 20

(三)文化背景 22

二、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产生的社会制度基础 24

(一)封建的宗法制度 24

(二)封建的教化制度 26

第二章 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 27

一、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产生的哲学理论渊源 27

(一)人性之论 27

(二)理欲之争 37

二、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产生的德教理论渊源 46

(一)宋明理学家借鉴发挥了儒家德育理论与方法的思想 46

(二)对道家德育理论与方法思想的继承与发挥 52

(三)宋明理学家继承发挥了佛教德育理论与方法的思想 57

第三章 宋明理学家关于施教方法思想的理论思考 60

一、对德教为先思想的关注 60

(一)周敦颐强调“文以载道” 60

(二)朱熹倡导“立学教人” 61

(三)王阳明主张“为学不偏” 62

二、对循序渐进方法的重视 64

(一)张载提出“穷理有渐”的方法 65

(二)二程提出“教人有序”的方法 66

(三)朱熹提出“循循有序”的方法 66

(四)王阳明提出“盈科而进”的方法 68

(五)王夫之提出“立教有序”的方法 69

三、倡导对因材施教方法的运用 70

(一)张载主张“尽人之材” 71

(二)二程强调“因人材性” 73

(三)朱熹提倡“各因其材” 74

(四)王阳明提出“施教不可躐等” 75

(五)王夫之强调“因人而进” 77

四、注重对启发诱导方法的运用 78

(一)周敦颐重视“愤启悱发” 79

(二)张载强调“问有发端” 80

(三)二程提出“诚而后告” 80

(四)朱熹提出“时雨化之” 81

五、对童蒙教育思想的关注 82

(一)张载提出“蒙以养正”的思想 82

(二)二程强调“养正于蒙”的思想 84

(三)朱熹倡导“习与智长”的思想 85

(四)王阳明主张“顺导性情”的思想 87

第四章 宋明理学家关于自我修身方法的思想(上) 90

一、强调学思结合 90

(一)张载提出“学则须疑” 91

(二)二程主张“深思玩味” 92

(三)朱熹强调“学当致思” 92

(四)陆九渊提出“致疑切思” 93

(五)王夫之重视“学思相资” 94

二、关注知行关系 95

(一)二程的“知先行后”思想 96

(二)朱熹的“知行相须”思想 96

(三)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 97

(四)湛若水的“知行并进”思想 99

三、强调“立志” 100

(一)张载强调“钦事有立” 101

(二)二程强调“学圣志道” 102

(三)朱熹强调“人自立志” 103

(四)陆九渊强调“立志辨志” 103

(五)王阳明强调“学莫先于立志” 104

(六)王夫之强调“正志为本” 105

四、推崇“慎独” 106

(一)邵雍推崇“君子不可不慎独” 107

(二)朱熹强调“君子慎其独” 107

(三)陈白沙主张“平生昧慎独,即事甘掣肘” 108

(四)王阳明提倡“致中和在慎独” 108

第五章 宋明理学家关于自我修身方法的思想(下) 110

一、关于“穷理”的修身方法 110

(一)张载关于“穷理尽性”的方法 110

(二)二程关于“格物穷理”的方法 111

(三)胡宏关于“穷理致知”的方法 113

(四)朱熹关于“即物穷理”的方法 114

二、关于“去欲”的修身方法 115

(一)周敦颐提倡“惩忿窒欲” 116

(二)张载主张“克己寡欲” 116

(三)二程强调“防欲戒侈” 117

(四)朱熹倡导“存理灭欲” 117

(五)陆九渊强调“消磨私欲” 118

(六)王阳明提倡“胜私复理” 118

三、关于“立诚”的修身方法 120

(一)周敦颐“诚者,圣人之本”的思想 121

(二)邵雍“先天学主乎诚”的思想 121

(三)张载“因明致诚,因诚致明”的思想 122

(四)二程“惟立诚才有可居之处”的思想 122

(五)朱熹“诚者,天理之本然”的思想 123

(六)陈白沙“才与诚合”的思想 123

四、关于“主敬”的修身方法 124

(一)二程的“人德必自敬始”思想 124

(二)朱熹的“敬义立,其德盛”思想 126

五、关于“改过”的修身方法 127

(一)周敦颐强调“迁善改过” 128

(二)邵雍主张“趋善就新” 129

(三)陆九渊提倡“改过迁善” 129

(四)王阳明号召“改过从善” 130

六、关于培养道德精神的修身方法 131

(一)张载“集义养气”的方法 131

(二)陆九渊的“收拾精神,自作主宰”思想 133

(三)陈白沙的“养善端于静坐”的方法 134

(四)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 135

第六章 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的基本特征 139

一、突出自我修身的能动作用 139

(一)注重向内用力的修养功夫 139

(二)强调修身主体的道德自觉 141

二、注重人格美育的塑造 143

(一)追求“学为圣贤”的道德意境 143

(二)崇尚“孔颜之乐”的人生情怀 145

三、运用哲理思辨的思维模式 148

(一)强调道德本体论与道德修养论的统一 148

(二)强调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 149

第七章 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的现代价值与现代转换 152

一、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的现代价值 152

(一)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现代价值 152

(二)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现代价值 155

(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代价值 160

二、实现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的现代转换 162

(一)实现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现代转换的必要性 162

(二)实现现代转换的原则 164

(三)实现现代转换的路径 167

三、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的现代借鉴与超越 168

(一)在基础道德教育方面的借鉴与超越 169

(二)在促进知行转化方面的借鉴与超越 172

(三)在重视自我教育方面的借鉴与超越 174

(四)在关注“人”的发展方面的借鉴与超越 175

附录:文中所涉宋明理学家简介 179

主要参考文献 195

后记 2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