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共产党的历程  第1卷
中国共产党的历程  第1卷

中国共产党的历程 第1卷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德宏主编;郭德宏,刘晶芳卷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215048764
  • 页数:562 页
图书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历程(1)》内容包括: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变迁;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反帝大风暴的兴起和北伐的胜利;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初步探索等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历程 第1卷》目录

党的创立和国共合作的大革命(1919年5月—1927年7月) 3

一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变迁 3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经济和政治 3

中国早期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1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5

二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20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1

上海临时中央和各地党组织的建立 26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32

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工人运动的高潮 36

三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41

国共合作的酝酿和“党内合作”的确立 42

推动国民党改组和国共合作的形成 48

国共合作后的革命新局面 52

四 反帝大风暴的兴起和北伐的胜利进军 59

五卅运动和全国革命风暴的掀起 60

北伐的酝酿和出师 63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67

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71

五 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初步探索 77

对革命性质和前途问题的认识 77

对资产阶级和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认识 81

对农民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86

对军事工作和武装斗争的初步认识 89

六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 92

从“三二○”到“四一二”的反共逆流 93

从共产国际到中共中央的右倾退让 97

武汉政府的危机和大革命的失败 101

大革命的历史意义与沉痛教训 104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曲折发展(1927年8月—1937年7月) 111

七 八七会议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11

中共中央的改组和应付大革命失败的对策 111

八七会议与革命总方针的制定 113

三大起义和各地武装起义 116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21

八 六大前后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 132

大革命失败后对中国革命认识的曲折 132

六大对中国革命认识的新进展和局限 136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大论战 143

九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49

中国的国情和形势决定革命必须走自己的路 149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152

以农村为中心思想的形成 156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系统阐述 162

十 土地革命的开展 169

土地革命的兴起 169

土地所有权问题的解决 178

对待富农政策的演变 182

十一 红军反“围剿”的胜利和革命根据地建设 188

红军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88

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197

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201

十二 白区斗争的发展与曲折 207

各地党组织的恢复与重建 207

六大后党在城市的艰苦斗争 211

左翼文化运动的兴起和文化反“围剿” 216

“左”倾错误的危害 219

十三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危害及经验教训 226

王明的上台 226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对根据地的危害 232

一再犯“左”倾错误的原因与教训 238

十四 遵义会议与红军长征的胜利 240

长征初期的失利与觉醒 240

遵义会议的召开和主要内容 244

红军长征的胜利 250

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254

十五 政治路线的转变 259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 259

“左”倾土地政策的纠正 262

党在国统区工作的转变 26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广泛开展 269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73

反抗日本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 279

十六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抗战的路线方针 279

抗日战争爆发和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279

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 284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 287

持久战的战略指导思想 292

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战略地位的变化 296

十七 敌后战场的开辟、坚持与发展 296

敌后战场的巩固和发展 301

敌后战场的艰苦斗争与恢复扩大 304

东北抗联的英勇斗争 309

十八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314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314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318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326

十九 建设巩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 337

“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338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344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文化建设 349

二十 维护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斗争 356

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和克服党内右倾错误 356

推动国共“长期合作”的努力 361

反对国民党磨擦活动的斗争 366

中央领导层的整风学习 374

二十一 延安整风运动 374

全党普遍的整风 382

抢救运动 388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形成 392

二十二 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人民的斗争 396

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396

“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和民主运动的高涨 401

沦陷区人民的斗争 406

中国共产党在战时的外交方针 413

二十三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 413

与苏联、共产国际的关系 418

广泛的民间外交活动和与美国官方的关系 424

二十四 党的七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434

七大的酝酿和筹备 434

七大的召开和历史功绩 437

敌后战场的反攻作战 448

大反攻阶段的到来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45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1945年8月—1949年10月) 457

二十五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457

和平民主方针的提出 457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464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方针的制定与实施 473

维护各项协议的斗争 477

二十六 革命战争形势的历史性转变 483

内战的爆发和党的反击方针 483

粉碎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 486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493

二十七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整党 501

党的土地政策的演变和土地改革的开展 501

“左”倾错误的产生及纠正 507

土改政策和策略的发展和完善 510

二十八 第二条战线 518

党在国统区斗争的方针 518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522

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的广泛开展 527

二十九 震撼世界的大决战 533

战略决战的决策 533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537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544

三十 新政协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547

创建新中国的理论政策和组织准备 547

新政协的筹备、召开和新中国的诞生 55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5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