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实用临床医学检验
实用临床医学检验

实用临床医学检验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其吴编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0
  • ISBN:14106·129
  • 页数:796 页
图书介绍:
《实用临床医学检验》目录

第一章 血液检验 1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及生理功能 1

第一篇 临床检验 1

第二节 血液检验基本技术 2

一、采血方法 2

(一)毛细血管采血法 2

(二)静脉采血法 3

二、血液涂片的制备 4

(一)薄片法 4

(一)瑞氏染色法 5

(二)厚滴法 5

三、血片染色法 5

(二)姬姆萨氏染色法 6

(三)快速染色法 7

第三节 白细胞计数 7

第四节 白细胞分类计数 9

一、分类计数 9

二、先令氏指数与变性指数 11

第五节 嗜酸性粒细胞的直接计数 12

一、颜色 13

第六节 嗜碱性粒细胞的直接计数 14

一、沙利氏色柱比色法 14

第七节 血红蛋白测定 14

二、酸化血红蛋白光电比色法 16

三、碱化血红蛋白光电比色法 16

五、托尔克维斯脱氏色谱比色法 17

四、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光电比色法 17

〔附〕20立方毫米吸管及沙利氏血红蛋白计的校正 18

第八节 红细胞计数 19

一、计算板计数法 19

二、光电比浊法 21

第九节 血细胞电子计数器法 22

第十节 红细胞压积容量测定 24

(三)饱和指数(SI) 26

(二)容积指数(VI) 26

一、相对指数 26

(一)血色指数(CI) 26

第十一节 血液指数 26

(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27

(一)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27

二、绝对指数 27

(三)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28

第十二节 网织红细胞计数 28

第十三节 红细胞平均直径测定 30

一、镜测微计法 30

二、红细胞直径测定仪法 31

第十四节 红细胞平均厚度测定 32

第十五节 常见异常红细胞 33

第十六节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34

第十七节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36

一、惠氏法 36

二、温曲勃-兰司保氏法 37

第十八节 红斑狼疮细胞检验 38

第十九节 血液寄生虫检验 39

一、疟原虫 39

二、丝虫 41

四、回归热螺旋体 43

三、黑热病原虫 43

第二十节 黑热病辅助诊断试验 44

一、纳柏尔(Napier)氏醛冻试验 44

二、谢氏蒸馏水沉淀试验 44

第二十一节 血液和骨髓的染色体培养 45

第二十二节 性遗传型X染色质的检查 47

第二章 出血性疾病的检验 50

第一节 正常止凝血及抗凝血机制 50

一、止凝血机制 50

第三节 显微镜检验 52

二、抗凝系统 54

第二节 制剂准备 56

一、血小板计数 58

第三节 检查方法 58

二、出血时间测定 60

三、凝血时间测定 60

(一)玻片法 60

(二)毛细管法 61

(三)试管法 61

四、血块收缩时间 62

五、血浆复钙时间 62

七、凝血酶原时间 63

六、复钙纠正试验 63

八、第V因子测定 64

九、第Ⅶ因子测定 65

十、凝血酶原消耗试验(血清凝血酶原时间) 66

十一、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66

十二、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67

十三、凝血酶凝结时间 69

十四、甲苯胺蓝纠正试验 69

十五、第?因子测定 70

十六、第Ⅷ因子测定 70

十七、优球蛋白溶解试验 71

十八、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 72

十九、醇凝胶试验 72

第三章 骨髓检验 74

一、过氧化酶染色法 75

第一节 细胞化学染色法 75

二、核糖核酸染色法 76

三、去氧核糖核酸染色法 77

四、碱性磷酸酶染色法 78

五、酸性磷酸酶染色法 79

六、糖原染色法 80

七、脂类染色法(苏丹黑染色法) 81

八、含铁红细胞染色法 82

二、血细胞的发育及演变 83

四、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s)的测定 83

一、血细胞的产生 83

第二节 血细胞的发育演变及成熟规律 83

九、热盐水溶解试验 83

三、血细胞的成熟规律 84

一、红细胞系统 85

第三节 血细胞的分裂 85

第四节 血细胞的形态 85

二、粒细胞系统 87

三、淋巴细胞系统 90

四、单核细胞系统 91

五、浆细胞系统 92

六、巨核细胞系统 92

〔附〕血小板分类标准 94

七、网状内皮细胞系统 94

第五节 异常血细胞 96

一、巨红细胞系统 96

二、粒细胞系统 97

三、淋巴细胞系统 97

第六节 血细胞形态检查 98

一、检查步骤 98

四、网状细胞系统 98

二、骨髓象的分析 99

三、骨髓象结合血象的意义 101

四、血细胞检查时应注意事项 103

第七节 生理及病理骨髓象 104

一、正常骨髓象 105

二、病理骨髓象 105

(一)贫血 105

(二)白血病 106

1.粒细胞性白血病 106

(三)红血病和红白血病 107

2.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107

3.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107

(四)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08

(五)粒细胞缺乏症 108

(六)恶性网状细胞病 108

(七)类白血病反应 109

一、标本的收集 110

第四章 尿液检验 110

第一节 标本的收集、保存和处理 110

二、标本的保存 111

三、标本的处理 112

第二节 理学检验 112

一、尿量 112

二、颜色 112

三、透明度 112

四、反应 112

五、比重 114

第三节 化学检验 115

(一)醋酸加热法 115

一、蛋白质定性试验 115

(二)磺柳酸法 116

(一)低铁氰化钾法 117

(二)苦味酸法 117

二、蛋白质定量试验 117

(三)磺柳酸比浊法 119

三、班司-琼斯氏蛋白试验 119

四、葡萄糖定性试验 119

五、葡萄糖定量试验 121

六、丙酮试验 124

(一)碘环法 125

七、β-羟丁酸试验 125

八、胆红素试验 125

(二)美蓝试验 126

九、尿胆原试验 126

十一、乳糜尿试验 128

十、尿胆素试验 128

十二、隐血试验 129

十三、酚红排泄试验 130

十四、刚果红试验 131

第四节 显微镜检验 132

一、细胞 133

二、管型 135

三、易被误认为管型的物体 137

四、结晶 137

五、偶可见到的寄生虫卵 141

第五节 12小时尿有机沉淀物计数〔爱迪(Addis)氏计数〕 142

第七节 浓缩与稀释试验 143

第六节 三杯试验 143

二、性状 143

一、生物试验(雄蟾蜍试验) 145

第八节 妊娠诊断试验 145

二、免疫试验 147

四、浓缩试验 147

三、稀释试验 147

第一节 理学检验 149

第五章 粪便检验 149

三、明显不消化食物及异物 150

第二节 化学检验 151

一、隐血试验 151

二、粪胆素试验 151

四、人体酵母菌 153

二、结晶 153

一、细胞 153

三、食物残渣 153

五、寄生虫卵 154

六、原虫、鞭毛虫及其包囊 154

第四节 寄生虫卵 154

一、虫卵的形态 154

二、虫卵检查法 155

(一)清水沉淀集卵法 155

(二)饱和盐水漂浮法 156

(三)蛲虫卵集卵法 156

三、日本血吸虫卵孵化法 156

第五节 常见幼虫的鉴别 157

(二)结肠内阿米巴 158

(一)溶组织内阿米巴 158

第六节 人体肠变形虫 158

(三)微小内蜒阿米巴 160

(四)布氏嗜碘阿米巴 160

(五)脆弱双核阿米巴 160

第七节 肠道鞭毛虫 161

(一)蓝氏贾第鞭毛虫 161

(二)人肠毛滴虫 162

(三)肠内滴虫 163

(四)中华内滴虫 163

(五)阴道毛滴虫 163

(六)口腔毛滴虫 163

二、透明度 164

第一节 理学检验 164

一、颜色 164

第六章 脑脊髓液检验 164

一、蛋白质定性试验 165

(一)潘迪(Pandy)氏试验 165

(二)罗斯-琼斯(Ross-Jones)两氏试验 165

三、凝固物 165

第二节 化学检验 165

(三)李文生(Levinson)氏试验 166

二、色氨酸试验 166

三、胶体金试验 167

四、葡萄糖测定 168

(一)葡萄糖半定量试验 168

(二)葡萄糖定量测定 169

一、细胞计数 170

五、蛋白质定量测定 170

第三节 显微镜检验 170

六、氯化物测定 170

二、细胞分类计数 171

三、细菌及寄生物检验 172

第七章 胸水及腹水检验 174

第一节 理学检验 174

一、颜色 174

第二节 化学检验 175

一、李凡他(Rivalta)氏蛋定性试验 175

三、比重 175

二、透明度 175

四、凝块形成 175

二、细胞分类计数 176

二、淀粉酶试验 176

一、细胞计数 176

第三节 显微镜检验 176

第八章 精液及前列腺液检验 177

第一节 精液检验 177

一、理学检验 177

二、显微镜检验 177

(一)精于活动力 177

(二)精子计数 178

(三)精子的形态 178

第二节 前列腺液检验 179

第九章 胃液检验 181

第一节 五肽胃泌素刺激胃液分析 181

第二节 二小时分段法胃液分析 183

一、标本采集 183

二、理学检验 183

三、化学检验 184

(一)游离盐酸及总酸度滴定 184

(二)隐血试验 186

(三)胆汁试验 186

(四)乳酸试验 186

四、显微镜检验 187

(一)湿片检验 187

(二)染色检验 188

第一节 标本的收集 189

第十章 十二指肠引流 189

第二节 理学检验 189

第三节 显微镜检验 190

第十一章 痰液检验 192

第一节 理学检验 192

(一)量 192

(二)色泽 192

(三)粘稠度 192

第二节 显微镜检验 193

一、湿片检验 193

二、涂片染色检验 196

第十二章 其他腔道粘膜分泌物检验 198

第一节 眼 198

第二节 耳 198

第三节 鼻 198

第六节 皮肤 199

第五节 生殖泌尿道 199

第四节 口腔及咽喉 199

第二篇 生物化学检验 200

第十三章 一般知识 200

第一节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意义 200

第二节 标本的采取与注意事项 200

一、血液标本 200

二、尿液标本 201

三、脑脊液标本 201

四、其他标本 202

第三节 无蛋白滤液的制备 202

一、钨酸法 202

二、三氯醋酸法 203

第十四章 无机盐的测定 204

第一节 钾的测定 204

一、血清钾的测定(四苯硼钠比浊法) 204

二、尿液钾的测定 206

一、血清钠的测定(醋酸铀镁剩余比色法) 207

第二节 钠的测定 207

二、尿液钠的测定 209

第三节 血清钾及钠的火焰光度分析法 210

第四节 氯化物的测定 211

一、血清氯化物的测定(滴定法) 211

二、尿液氯化物的测定 212

三、脑脊液氯化物的测定 213

第五节 钙的测定 213

一、血清钙的测定 213

(一)滴定法 213

(二)比色法 215

二、尿液钙的测定 216

第六节 血清无机磷的测定 217

第七节 血铁的测定 218

一、全血铁的测定 218

二、血清铁的测定 220

(一)硫氰酸钾法 220

(二)双吡啶反应法 221

第八节 血清铜的测定 222

第九节 血清镁的测定 224

第十五章 血液气体分析 226

第一节 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 226

一、酸碱剩余滴定法 226

二、定压量积法 228

第二节 血液含氧量的测定[舒-劳(Schl1ander-Rottghtoa)三氏法] 233

第三节 柯宁(Corning)165型血液pH、气体分析器法 238

一、碱性高铜还原法 241

第十六章 糖类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 241

第一节 血液葡萄糖的测定 241

二、邻甲苯胺法 243

第二节 脑脊液葡萄糖的测定 245

第三节 葡萄糖耐量试验 245

第四节 半乳糖耐量试验 246

第五节 血液乳酸的测定 247

第六节 血液丙酮酸的测定 249

第七节 血浆酮体定性试验 250

一、比色法 252

第一节 血清总脂测定 252

第十七章 脂类的测定 252

二、比浊法 254

三、称量法 255

第二节 血清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测定 256

一、总胆固醇的测定 256

(一)氯化铁法 256

(二)邻苯二甲醛法 258

二、胆固醇酯间接测定 258

第三节 血清磷脂的测定 260

第四节 血清三酸甘油酯的测定 261

一、乙酰丙酮显色法 261

二、简易快速测定法 263

第五节 血清游离脂肪酸测定 265

第六节 血清β-脂蛋白的测定 266

第七节 血清脂蛋白纸上电泳 268

第一节 血液非蛋白氮的测定 270

第十八章 蛋白质类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 270

第二节 脲氮的测定 273

一、血液脲氮的测定 273

(一)脲酶法 273

(二)二乙酰一肟法 274

二、尿液脲氮的测定 279

三、脲清除试验 279

第三节 尿酸的测定 279

一、血液尿酸的测定 279

二、尿液尿酸的测定 281

第四节 肌酐的测定 281

一、血液肌酐的测定 281

二、尿液肌酐的测定 283

三、内生肌酐清除试验 284

第五节 肌酸的测定 285

一、血液肌酸的测定 285

二、尿液肌酸的测定 287

第六节 血液氨氮的测定 288

第七节 血液氨基酸氮的测定 290

第八节 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球蛋白的测定 292

二、酚试剂法 295

三、微量凯氏定氮法 297

第九节 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测定 298

一、定氮法 298

一、双缩脲法 299

二、双缩脲法 299

第十节 脑脊液蛋白质定量测定 300

第十一节 血清脑磷脂胆固醇絮状试验 301

第十二节 麝香草酚浊度及絮状试验 303

第十三节 硫酸锌浊度试验 304

第十四节 卢戈氏碘液试验 305

第十五节 马尿酸排泄试验 306

第十六节 蛋白电泳 308

一、血清蛋白纸上电泳 308

二、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311

三、血红蛋白电泳 312

第十九章 色素及其代谢 315

第一节 黄疸指数测定 315

第二节 血清胆红质定性及定量测定 316

第三节 酚四溴酞钠试验 319

第四节 百浪多息试验 321

第五节 尿液卟胆原定性试验 322

第六节 尿液卟啉定性试验 323

第二十章 酶类的测定 324

第一节 淀粉酶的测定 324

一、快速法 324

二、苏木杰(Somogyi)氏比色法 325

三、温斯罗(Winslow)氏法 327

第二节 血清脂肪酶的测定 328

第三节 血清磷酸酶的测定 329

一、卜登斯基(Bodandky)氏法 329

二、4-氨基安替比林法 331

(一)碱性磷酸酶测定 331

(二)酸性磷酸酶测定 333

第四节 血清胆碱酯酶的测定 334

一、比色法 334

二、指示剂法 336

第五节 血清转氨酶的测定 338

第六节 血清乳酸脱氢酶的测定 341

第七节 γ-谷氨酰转肽酶测定 343

第八节 血清5′-核苷酸酶测定 346

第九节 血清醛缩酶的测定 348

第十节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测定 351

第十一节 异柠檬酸脱氢酶测定 354

第十二节 α-羟丁酸脱氢酶测定 356

第十三节 血清同功酶的测定 358

第二十一章 内分泌测定 362

第一节 尿内17-酮类固醇的测定 362

第二节 尿内17-羟皮质类固醇的测定 365

第四节 〔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VMA)测定 367

第三节 儿茶酚胺定性试验 367

第五节 尿间甲基肾上腺素测定 369

第六节 5-羟吲哚乙酸测定 371

一、定性试验 371

二、定量测定(Goldenberg改良法) 373

第二十二章 常见农药及毒物的定性检查 376

第一节 有机磷农药定性试验 376

一、1605定性试验 377

二、1059定性试验 377

三、3911定性试验 378

(二)硫酸铜反应 379

四、4049定性试验 379

(一)异羟肟酸铁反应 379

五、敌敌畏和敌百虫定性试验 380

第二节 有机氯农药定性试验 380

一、滴滴涕定性试验 381

(一)重铬酸钾硫酸反应 381

(二)对苯二酚反应 381

二、六六六定性试验 382

第三节 有机汞农药定性试验 382

第四节 氢氰酸和氰化物定性试验 383

第五节 杀鼠药定性试验 384

一、安妥定性试验 384

(一)米龙试剂反应 384

(二)硝酸反应 384

二、磷化锌定性试验 384

第六节 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定性试验 385

一、蒸馏水及氢氧化钠法 385

二、加热法 385

第二十三章 结石分析 386

第一节 肝素抗凝效价的测定 388

第二节 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用量的测定 388

第二十四章 其他 388

第三节 游离血红蛋白的测定(改良Crosy与Furth二氏法) 389

第四节 尿中肌红蛋白定性试验 391

第五节 血液氢离子浓度测定 392

一、血液pH、气体分析器法 392

二、比色法 392

第三篇 细菌学检验 395

第二十五章 常用染色液配制及染色法 395

第一节 细菌染色的一般原理 395

第二节 细菌染色的一般步骤 396

第三节 染色液及染色法 397

一、吕(Loeffler)氏碱性美蓝染色法 397

三、革兰(Gram)氏染色法 398

二、稀释石碳酸复红染色法 398

四、萎-纳(Ziehl-Neelsen)两氏抗酸染色法 399

五、不加热抗酸染色法(Tan Thian Hok氏改良法) 400

六、潘本汉(Pappenhelm)氏抗酸染色法 400

七、改良奈瑟(Neisser)氏异染颗粒染色法 401

八、阿尔培脱(Albert)氏异染颗粒染色法 401

九、硫酸铜荚膜染色法 402

十、密尔(Muir)氏荚膜染色法 402

十一、芽胞染色法 403

十二、鞭毛染色法 403

十三、真菌染色法 403

十四、冯泰纳(Fontana)氏螺旋体镀银染色法 404

十五、螺旋体黑色素-B染色法 404

十六、立克次氏体染色法 405

十七、新型隐球菌荚膜染色法 405

第二十六章 培养基 406

第一节 培养基制备的基本知识 406

第二节 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406

第三节 培养基的分类 408

第四节 培养基制备程序 409

一、调配 409

二、溶化 409

三、矫正酸碱度 409

(一)标准比色管配制法 410

(三)培养基pH值的测定及矫正法 410

五、培养基分装 411

四、培养基澄清 411

六、培养基灭菌 411

第五节 细菌培养用玻璃器皿的准备和保藏 412

第六节 常用培养基 413

一、基础及营养培养基 413

(一)肉膏汤 413

(二)牛肉(或牛、猪心,胎盘)消化液 413

(三)牛肉(或牛、猪心,胎盘)浸液 414

(四)营养琼脂 415

(五)血液琼脂 415

(六)巧克力琼脂 416

(七)半固体琼脂 416

二、血液培养培养基 416

(八)血液培养培养基 416

(十)葡萄糖蛋白胨水 417

三、生化反应培养基 417

(九)蛋白胨水培养基 417

(十一)糖(醇)发酵血清水 418

(十二)糖(醇)发酵培养基 418

(十三)铁质双糖培养基 418

(十四)尿素琼脂培养基 419

(十五)枸橼酸盐培养基 420

(十六)硝酸盐培养基 420

(十七)牛乳培养基 420

(十八)缩苹果酸盐培养基 421

(十九)氰化钾培养基 422

(二十)苯丙氨酸琼脂 422

(二十一)缓冲甘油盐水保菌液 423

四、肠道杆菌培养基 423

(二十二)G—N增菌液 423

(二十四)SS琼脂 424

(二十三)亚硒酸盐增菌液 424

(二十五)伊红-美蓝琼脂 425

五、霍乱弧菌培养基 426

(二十六)霍乱弧菌保菌液 426

(二十七)碱性蛋白胨水 426

(二十八)碱性胆盐琼脂 427

六、结核杆菌培养基 427

(二十九)改良罗(Lowenstein)氏培养基 427

(三十)改良固体培养基 428

七、白喉杆菌培养基 428

(三十一)吕(Loffler)氏血清斜面培养基 428

(三十二)白施恩氏鸡蛋斜面培养基 429

(三十三)亚碲酸钾血琼脂 429

(三十四)白喉杆菌平板毒力试验培养基 430

八、真菌培养基 431

(三十五)沙保弱(Sabouraud)氏培养基 431

(三十六)玉蜀黍琼脂培养基 431

九、其他培养基 432

(三十七)硫乙醇酸钠培养基 432

(三十八)庖肉培养基 432

(四十)无蛋白胨肉膏汤 433

(三十九)百日咳杆菌培养基[鲍-金(Bordet-Gengou)二氏培养基] 433

(四十一)硼酸血琼脂培养基 434

(四十二)妥-海(Todd-Hewitt)二氏培养基 434

(四十三)高盐胨水及高盐琼脂 435

(四十四)高盐卵黄琼脂 435

(四十五)柯索夫(Korthof)氏培养基 436

一、不染色涂片的制备与观察 437

二、染色涂片的制备与观察 437

第二十七章 细菌学检验法 437

第一节 显微镜检查 437

第二节 细菌培养检验法 439

一、无菌技术 439

二、一般接种及分离法 439

(一)表面划线接种 439

(二)斜面接种法 439

(三)倾注平板法 440

(四)穿刺培养法 441

三、二氧化碳培养法 441

四、厌氧培养法 442

五、抑制变形杆菌蔓延生长的方法 443

第三节 细菌生物化学反应试验 443

一、糖(醇)类发酵试验 443

二、靛基质试验 444

三、甲基红试验 444

四、伏-普(Voges-Proskauer)两氏试验 445

五、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445

六、硫化氢产生试验 445

九、凝固酶试验 446

八、硝酸盐还原试验 446

七、尿素分解试验 446

十、胆盐溶菌试验 447

十一、氧化酶试验 447

十二、缩苹果酸盐利用试验 448

十三、酒石酸盐利用试验 448

十四、氰化钾抑制试验 448

十五、霍乱红试验 448

十六、溶血试验 449

十七、美蓝还原试验 449

十八、肉渣消化试验 449

十九、明胶液化试验 449

二十、嗜盐性试验 450

二十一、细胞色素氧化酶试验 450

二十二、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 451

二十三、牛乳作用的观察 451

第一节 血液的细菌学检验 452

第二十八章 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452

第二节 粪便的细菌学检验 454

(一)肠道沙门氏及志贺氏菌属的检验 454

(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检验 455

(三)致病性“嗜盐菌”的检验 457

(四)霍乱弧菌及EI Tor弧菌的检验 457

第三节 尿液的细菌学检验 460

(一)一般细菌培养 461

(二)细菌计数培养 461

(三)硝酸盐还原试验 462

(四)氯化三苯四氮唑(TTC)试验 462

第四节 脓液、创伤及其他外科感染分泌物的细菌学检验 463

第五节 脑脊液的细菌学检验 464

第六节 痰液及支气管分泌物的细菌学检验 465

第七节 结核杆菌的检验 466

(一)标本的处理及浓缩 466

(二)结核杆菌培养 467

第八节 喉拭及鼻咽拭的细菌学检验 467

第九节 胆汁的细菌学检验 468

第十节 穿刺液(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液)的细菌学检验 469

第十一节 烧伤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470

(一)烧伤细菌学快速诊断的一般原则及实验室措施 470

(二)烧伤创面及血液培养 470

第二十九章 常见致病菌的鉴定 472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的鉴定 472

〔附一〕 四联球菌的鉴定 472

第二节 链球菌属的鉴定 473

〔附二〕 八叠球菌的鉴定 473

第三节 肺炎球菌的鉴定 474

第四节 奈瑟氏菌属的鉴定 475

第五节 白喉杆菌的鉴定 477

第六节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德氏杆菌的鉴定 479

第七节 红斑丹毒丝菌的鉴定 480

第八节 结核杆菌的鉴定 481

第九节 耻垢分枝杆菌的鉴定 483

第十节 麻风杆菌的鉴定 483

第十一节 乳杆菌属的鉴定 483

一、嗜酸乳杆菌 484

二、双叉乳杆菌 484

四、嗜热乳杆菌 485

三、保加利亚乳杆菌 485

第十二节 志贺氏菌属的鉴定 486

第十三节 沙门氏菌属的鉴定 489

第十四节 变形杆菌属的鉴定 492

第十五节 大肠杆菌的鉴定 493

第十六节 “副大肠”杆菌类的鉴定 495

第十七节 粘质沙雷氏菌的鉴定 495

第十八节 粪产碱杆菌的鉴定 496

第十九节 克雷白氏-产气杆菌类的鉴定 496

一、肺炎克雷白氏菌 496

二、鼻硬结克雷白氏菌 497

三、臭鼻克雷白氏菌 497

四、产气杆菌 497

第二十节 绿脓杆菌的鉴定 498

第二十一节 硝酸盐阴性杆菌的鉴定 499

第二十二节 米马(Mima)菌的鉴定 500

第二十三节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及EI Tor弧菌的鉴定 501

第二十四节 嗜血杆菌属(Hemophilus)及包特氏杆菌属(Bordelella)的鉴定 503

第二十五节 布鲁氏菌属的鉴定 505

第二十六节 鼠疫杆菌的鉴定 506

第二十七节 马鼻疽杆菌的鉴定 508

第二十八节 厌氧杆菌属的鉴定 508

第二十九节 炭疽杆菌的鉴定 510

〔附一〕串珠反应(平板法) 510

〔附二〕枯草杆菌 511

第三十节 梭状芽孢杆菌属的鉴定 511

一、破伤风杆菌的鉴定 511

二、产气荚膜杆菌的鉴定 512

三、肉毒杆菌的鉴定 513

〔附〕常见病原菌革兰氏染色分类表 514

第一节 细菌对抗菌素及磺胺类药物敏感试验(纸片弥散法) 515

第三十章 细菌对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测定 515

第二节 细菌对中草药的敏感试验 517

一、试管法 517

二、平板法 518

三、平板镶嵌法 518

第三十一章 临床真菌检验 520

一、直接检查 520

二、培养检查 521

第三十二章 常见致病真菌的鉴定 524

第一节 病原性放线菌的鉴定 524

一、牛型放线菌 524

二、奴卡氏菌 525

第三节 新形隐球菌的鉴定 526

第二节 白色念珠菌的鉴定 526

第四节 荚膜组织胞浆菌的鉴定 528

第五节 芽生菌的鉴定 529

一、皮炎芽生菌 529

二、巴西芽生菌 529

第六节 厌酷球孢子菌的鉴定 529

第七节 着色芽生菌的鉴定 530

一、裴氏着色芽生菌 530

二、紧密着色芽生菌 530

三、疣状着色芽生菌 530

第八节 几种常见污染霉菌的鉴定 531

第三十三章 钩端螺旋体病的检验 534

第一节 病原体检查 535

一、直接镜检 535

二、培养检查 535

第二节 血清学检查 536

〔附〕病毒及包涵体 536

第一节 细胞免疫反应 538

第四篇 免疫学检验 538

第二节 体液免疫的基础知识 539

第三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种类 539

第三十四章 体液免疫的检验 543

第一节 各种凝集反应的检验 543

一、自家菌苗凝集试验 543

〔附〕自家菌苗的制备 543

二、寒冷凝集试验 546

(一)初步嗜异性凝集试验 547

三、嗜异性凝集试验 547

Ⅰ.豚鼠肾脏悬液吸收试验 548

(二)鉴别嗜异性凝集试验 548

Ⅱ.牛血细胞吸收试验 549

四、肥达氏伤寒、副伤寒凝集试验 550

五、外-斐氏凝集试验 552

六、布鲁氏菌凝集试验 554

七、钩端螺旋体病凝溶试验 554

八、钩端螺旋体病乳凝及乳凝抑制试验 556

九、类风湿疾病胶乳试验 557

十、甲种胎儿蛋白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559

十一、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间接血凝试验 561

十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血凝抑制试验 562

(一)定性测定 565

(二)半定量(浓缩)试验 565

(三)半定量(稀释)试验 566

十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胶乳凝集抑制试验 566

第二节 各种沉淀反应的检验 570

一、康(Kahn)氏梅毒沉淀试验 570

〔附〕脑脊液康氏沉淀试验 572

二、C-反应性蛋白试验 573

三、甲种胎儿蛋白(α-FP)免疫学测定 576

(一)琼脂扩散法 576

(二)对流免疫电泳法 579

(三)放射火箭电泳自显影法 580

五、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的测定 586

六、补体C3成分的测定 587

七、免疫球蛋白的测定 593

(一)免疫球蛋白的提取 594

(二)免疫球蛋白的鉴定 596

(三)免疫血清的制备 599

(四)免疫球蛋白的测定 601

第三节 补体结合反应的检验 605

一、华(Wassermann)氏梅毒补体结合试验 605

二、钩端螺旋体病补体结合试验 611

第四节 中和、溶血反应的检验 614

一、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试验 614

二、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 619

第三十五章 细胞免疫的检验 624

第一节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624

一、形态学计数法 624

〔附〕瑞忒(Wright)氏-姬姆萨(Giemsa)氏染色法 626

二、核素标记测定法 628

〔附〕淋巴细胞的分离——密度(比重)梯度离心法 630

第二节 玫瑰花环试验 633

一、T-淋巴细胞花环试验(E-玫瑰花环试验) 634

(一)总T-玫瑰花环试验 634

(二)活性T-玫瑰花环试验 635

〔附〕活性T-玫瑰花环试验(Wybran J.方法) 636

(三)E-玫瑰花环试验的影响因素 637

二、B-淋巴细胞玫瑰花环试验 638

(一)补体受体花环形成试验(EAC玫瑰花环试验) 638

(二)免疫球蛋白Ig的Fc受体花环形成试验(EA玫瑰花环试验) 638

(一)总T-玫瑰花环试验 640

(二)活性T-玫瑰花环试验 640

三、T和B淋巴细胞玫瑰花环试验(微量全血法) 640

(三)B-淋巴细胞补体玫瑰花环试验(酵母多糖-C3法) 641

第三节 淋巴细胞毒性试验 641

第四节 淋巴细胞混合培养 643

第五节 白细胞吞噬功能试验 645

第六节 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 646

一、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试验 646

二、皮泡巨噬细胞吞噬试验 648

第七节 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648

第八节 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 652

一、血球计数板法 652

二、玻璃试管法 653

三、玻璃珠法 653

第一节 ABO血型检定 655

第五篇 血型与血库 655

第三十六章 抗原检定 655

第二节 A亚型鉴定 661

第三节 M-N血型检定 663

第四节 P型检定 666

第五节 Rh血型检定 666

第三十七章 抗体检查 671

第一节 ABO系统之外的抗体检查 671

第二节 完全抗体检查法 671

第三节 不完全抗体检查法 672

一、胶体介质法 672

二、木瓜酶试验 673

(一)直接法 673

(二)间接法 674

三、胰蛋白酶试验 675

四、菠萝酶试验 676

五、抗人球蛋白试验 676

(一)抗人球蛋白直接试验 677

(二)抗人球蛋白间接试验 680

六、定量抗人球蛋白试验 681

七、部分中和抗人球蛋白试验 682

第四节 溶血素试验 683

第五节 吸收释放试验 684

一、吸收抑制凝集试验 684

二、释放试验 685

第三十八章 交互配合试验 687

第一节 盐水交互配合试验 687

第二节 胶体介质交互配合试验 688

第四节 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交互配合试验 689

第三节 木瓜酶交互配合试验 689

第五节 交互配合试验应注意事项 690

第三十九章 血库采血 691

第一节 血源 691

(一)血液来源 691

(二)献血员体格检查标准 691

第二节 采血 692

(一)采血室的消毒 692

(二)采血前的准备 693

(三)采血方法 693

(一)采血器具的准备 696

(二)ACD保养液的制备法 696

第三节 采血器具和ACD保养液的准备 696

第四节 血液的深存和血浆的分离 697

(一)全血的保存及质量的观察 697

(二)血浆的分离和保存 698

附录 701

一、溶液的配制及换算 701

(一)试剂配制的基本知识 701

(二)百分数溶液、克分子溶液及当量溶液 701

(三)常用当量溶液的配制 702

(四)溶液浓度稀释计算法 704

(五)不同单位浓度溶液的换算方法+ 705

二、缓冲溶液的配制 706

(一)磷酸盐缓冲液 706

(二)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液 706

(三)硼酸-氢氧化钠缓冲液 708

(五)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简称Tris)缓冲液 709

三、指示剂 709

(四)枸橼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 709

(一)检验室常用指示剂的选择 711

(二)常用指示剂溶液的配制 711

(三)滴定时一般指示剂的选择 713

四、抗凝剂 713

(一)草酸钾 713

(二)草酸钠 713

(三)草酸钾-草酸铵混合剂 713

(四)3.8%枸橼酸钠溶液 713

五、误差、精密度及准确度 714

(一)误差的分类及产生误差的原因 714

(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钠盐) 714

(七)氟化钠一麝香草酚混合剂 714

(五)肝素 714

(二)精密度和准确度 715

(三)提高准确度的方法 715

六、正常值 716

(一)正常值的换算 716

(二)正常值的应用 717

(三)正常值的意义 717

七、检验室常用的试剂 718

(一)我国现行化学试剂规格及应用范围 718

(二)选用试剂的一些注意事项 718

(一)显微镜 719

八、检验室的常用仪器 719

(四)特殊试剂保存法(举例) 719

(三)试剂的贮存 719

(二)581G型光电比色计 720

〔附〕标准曲线的设计和制备 724

1.坐标法 725

2.制表法 726

(三)25型酸度计 726

(四)火焰光度计 730

(五)离心器 732

(六)分析天平 733

(七)电冰箱 734

(八)水温箱 735

(九)孵育箱 735

(十)干烤箱 736

(十一)高压蒸汽灭菌器 737

(十二)血清凝固器 739

(十三)流动蒸汽灭菌器 740

九、玻璃仪器 740

(一)计量仪器的规格及使用 741

(二)一般玻璃器皿的规格及使用 742

十、清洁液的配制 745

十一、检验室常用染色剂中英文对照表 746

十二、检验室常用指示剂中英文对照表 748

十三、化学药品中英文对照表 748

十四、检验室常用缩写符号中英文对照表 762

十五、常用临床检验正常值 781

十六、检验室常用度量衡名称及进位制表 790

十七、常用元素原子量表 79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