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走出历史哲学乌托邦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当代沉思
走出历史哲学乌托邦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当代沉思

走出历史哲学乌托邦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当代沉思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怀玉等著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215047261
  • 页数:535 页
图书介绍:
《走出历史哲学乌托邦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当代沉思》目录

导言 世纪回眸: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主题变奏与重新确认 1

目录 1

一、跨世纪的全球百年走势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主题变奏 5

(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迎接时代挑战的发展过程与开放体系 5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时代主题变奏:从革命战争的辩证法到改革建设的辩证法 10

(三)邓小平理论是世界和平与发展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16

二、改革开放二十年的新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突破 19

(一)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0

(二)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 22

(三)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乌托邦化”解释现象批判 26

(一)东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乌托邦化”蜕变 27

“乌托邦化”理解 31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31

四、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经典原貌与当代基本的解释倾向 38

五、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主题在当代中国的重新解释 47

主题研究之一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形态与社会主义的现实视野 59

第一章 走出历史哲学乌托邦 59

第一节 乌托邦、末世论与马克思的历史进步观 59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对马克思历史观的当代“乌托邦化”解释 60

二、马克思对历史哲学乌托邦的解构与科学历史新视野的形成 65

第二节 乌托邦、末世论与西方历史进步哲学观念批判 76

一、西方历史进步哲学观念与“两希”文化传统 76

二、西方历史进步观与现代化观念的哲学批判 86

第二章 走向经济必然王国的辩证理性探险 96

第一节 马克思的两种经济社会观:走向经济必然王国的思想前提 97

第二节 经济必然王国的物象化特征 107

第三节 经济必然王国的主导性发展特征 119

第四节 经济必然王国的盲目必然性特征及其历史性超越 131

第三章 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138

第一节 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139

一、五四运动与改革开放的内在必然联系 139

二、两种对立的现代社会制度与中国现代化道路选择的历史必然性 143

三、革命与改革(改良)在中国现代化发展中的辩证关系 147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论: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发展观形成的历史预演 149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误区 149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正确选择:“农村包围城市” 156

三、几点启示 172

一、苏联模式的形成 174

第三节 走出苏联模式的误区:有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发现历程 174

二、苏联模式的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 177

三、苏联模式的利弊 179

四、苏联模式的教训 183

五、苏联模式对中国的影响 185

六、走出苏联模式的误区 187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科学定位 212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21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根据和实践根据 213

三、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必然性 220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222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 224

第五节 历史的回归与突破: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实践本质论” 228

一、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理论新视野的科学发现 229

二、实践唯物主义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发现 241

主题研究之二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 263

第四章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主体性考察:人的发展与全面自由发展理论 263

第一节 从抽象的人道理想境界走向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视野 264

第二节 人的发展趋势和共产主义前景——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293

第三节 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实现条件 312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目标任务和实现途径 348

第一节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历史命运和当代回应 349

一、马克思人的发展和全面自由发展理论在东方 350

二、马克思人的发展和全面自由发展理论在西方 356

三、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当代回应: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 362

第二节 中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 368

一、中国当前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 36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 375

第三节 中国现代化面对的复杂时空背景与人的发展的 381

目标和任务 381

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面对的复杂时空背景 38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386

第四节 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实现途径与人的发展的前景展望 394

一、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 394

二、改革开放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399

主题研究之三 “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大趋势与中国发展的国际大背景 405

第六章 超越“欧洲中心论”:多元开放的现代历史视野 405

第一节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 405

一、世界历史范畴的含义及其与民族史、地域史的关系 406

二、世界历史与“三阶段”、“五阶段”的划分 412

三、世界历史论与欧洲中心论的关系 420

第二节 世界历史与资本主义 428

一、资本主义首创世界历史 428

二、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434

第三节 世界历史与社会主义 439

一、马克思早期的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晚年设想的基本内容 439

二、马克思晚年设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中的命运 454

第七章 社会主义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与前途命运 458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必要条件 458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460

二、社会主义必须大胆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明成果 465

三、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 469

四、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划时代意义 474

第二节 “抓机遇论”发展观的历史追踪及其理论意义的当代分析 476

一、邓小平的“抓机遇论”发展观念形成过程 477

二、“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构想:“抓机遇论”发展观的历史渊源 482

三、“后来者的机遇”:一个被发展理论所忽略的问题 486

四、“抓机遇论”发展观的当代科学意义 491

结论 走向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跨世纪意义 495

一、经典马克思主义全球化发展观念演变的历史追踪 496

二、西方“全球化”观念的多维透视 503

三、全球化浪潮对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双重效应 511

四、邓小平全球化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515

五、邓小平理论中全球化观念的多重突破性意义 522

后记 53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