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国针灸对穴疗法
中国针灸对穴疗法

中国针灸对穴疗法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德成,王庆文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38419691
  • 页数:576 页
图书介绍:
《中国针灸对穴疗法》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急症的对穴疗法 1

一、休克 1

二、高热 4

三、呼吸骤停 4

四、急腹痛 6

五、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10

六、厥证 10

第二章 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对穴疗法 16

一、流行性腮腺炎 16

二、百日咳 19

三、流脑预防 21

四、急性细菌性痢疾 22

五、病毒性肝炎 25

六、钩端螺旋体病 29

七、乙脑后遗症 29

八、脑膜炎后遗症 30

九、流行性出血热恢复期 30

十、疟疾 31

第三章 内科疾病的对穴疗法 37

第一节 循环系统疾病 37

一、心悸 37

二、心律失常 39

三、风心病伴发心绞痛 44

四、冠心病心绞痛 44

六、高血压病 50

五、心肌梗塞 50

七、低血压 57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 58

一、感冒 58

二、上呼吸道感染 61

三、咳嗽 61

四、支气管炎 63

五、支气管扩张 66

六、哮喘 67

七、咳血 78

八、大叶肺炎 80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 80

一、急性食道炎 80

二、呃逆 81

三、胃脘痛 91

四、胃痉挛 97

附:反胃 98

五、胃下垂 99

六、呕吐 104

七、腹痛 107

八、胃神经官能症 110

九、贲门痉挛 111

十、胃扭转 112

十一、肠道易激综合征 112

十二、急性胃肠炎 113

附:嗳气 114

十三、泄泻 114

十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 124

十五、便秘 126

十六、腹胀 129

十七、急性腹膜炎 130

十八、胸腹痛 130

十九、胁痛 131

二十、肝癌 134

第四节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135

一、癃闭 135

二、尿潴留 138

三、尿失禁 142

四、排尿功能障碍 144

五、淋证 145

六、泌尿系感染 146

八、肾小球肾炎 148

七、膀胱炎 148

九、成年人遗尿 151

十、腰痛 151

附:腰冷 153

十一、阳萎 154

十二、遗精 158

十三、不育症 159

十四、勃起障碍 160

十五、缩阳症 161

第五节 神经系统疾病 162

一、神经性头痛 162

二、三叉神经痛 163

三、面神经麻痹 164

四、面肌痉挛 168

五、眶上神经痛 170

六、枕大神经炎 171

七、闭孔神经痛 171

八、臂丛神经痛 172

九、肋间神经痛 172

十、坐骨神经痛 173

十一、末梢神经炎 178

十二、桡神经麻痹 178

十三、股外侧皮神经炎 179

十四、腓肠肌痉挛 179

十五、腓神经麻痹 181

十六、痉挛性斜颈 181

十七、中风 182

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92

十八、小舞蹈病 193

十九、癫痫 193

二十、发作性睡病 196

二十一、嗜睡 197

二十二、眩晕 198

二十三、头痛 201

二十四、偏头痛 209

二十五、汗证 214

二十六、无汗证 215

二十七、脊髓空洞症 216

二十八、重症肌无力 216

二十九、格林-巴利氏综合征 217

三十、手足搐搦症 217

三十一、指端麻木 218

附:书写拘急 218

三十二、小脑萎缩 219

三十三、瘫痪 219

三十四、脑震荡 223

三十五、失语症 224

第六节 精神疾病 225

一、精神分裂症 225

二、狂证 227

三、脏躁 228

四、神经衰弱 229

五、抑郁症 230

六、神经官能症 230

七、癔病 230

八、失眠 236

附:多梦 240

九、奔豚气 240

第七节 内科其他系统疾病 241

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41

二、过敏性紫斑 242

三、麦角过敏症 243

四、低温凝集伴发紫绀症 243

五、痹证 244

六、风湿性关节炎 248

七、消渴证 250

八、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 251

九、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症 251

十、低热证 252

十一、白塞氏病 253

第四章 外科疾病的对穴疗法 254

第一节 感染性疾病 254

一、炎性肿块 254

二、急性食指感染 254

三、腹股沟淋巴结炎 255

第二节 消化系统疾病 255

一、胆囊炎 255

二、胆石症 256

三、胆绞痛 258

四、胆道蛔虫症 259

五、食道憩室 263

六、胃翻转 263

七、阑尾炎 263

八、肠痉挛 266

九、蛔虫性肠梗阻 267

十、胆道术后综合征 267

十一、腹部术后肠麻痹 268

十二、腹部术后腹胀 269

第三节 颈、乳房疾病 269

一、单纯性甲状腺肿 269

二、乳腺炎 270

三、乳腺增生 273

四、男性乳腺增生 274

第四节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275

一、输尿管结石 275

二、肾结石 276

三、肾下垂 277

四、肾绞痛 278

五、慢性前列腺炎 279

六、前列腺肥大 281

七、精索扭曲并隐睾症 282

八、精索炎 283

九、疝气 283

十、龟头痛觉过敏症 284

第五节 损伤性疾病 284

一、落枕 284

二、颈部软组织扭伤 289

三、胸胁损伤 290

四、急性腰扭伤 291

五、腰腿软组织损伤 305

六、臀上皮神经损伤 305

七、腰肌劳损 306

八、关节扭伤 308

九、腕关节扭伤 308

十、躁关节扭伤 309

十一、扭伤性膝关节炎 310

第六节 疼痛性疾病 311

一、疼痛症 311

二、周身疼痛 311

三、眉棱骨痛 312

四、颈肩痛 313

五、肩痛 314

六、肩胛痛 315

七、胸腹痛 315

八、背痛 315

九、肘关节痛 316

十、胁痛 317

十一、腰痛 318

十二、腰腿痛 320

十三、骶尾痛 321

十四、下肢疼痛 321

十五、膝关节痛 322

十六、踝及足趾疼痛 323

十七、足跟痛 323

十八、术后切口痛 325

附:膝关节酸冷 325

第七节 外科其它疾病 326

一、血栓性浅静脉炎 326

二、小腿静脉血栓 326

四、红斑性肢痛病 327

三、下肢麻木症 327

五、毛细血管瘤 329

六、反甲症 329

第八节 骨伤科疾病 330

一、颈椎病 330

二、颈肌劳损综合征 334

三、颈椎骨质增生 335

四、前斜角肌综合征 335

五、肩关节周围炎 335

六、肱骨外上髁炎 342

七、腱鞘炎 344

八、腱鞘囊肿 344

九、骨髓炎 345

十、肋软骨炎 346

十一、胸椎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347

十三、腰椎骨质增生 348

十二,腰椎间盘突出症 348

十四、腰椎后关节错缝 349

十五、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350

十六、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350

十七、脊背部筋膜炎 351

十八、膝关节炎 351

十九、膝关节结核 352

二十、髌骨软化症 353

二十一、半月板损伤 354

二十二、跟骨骨刺 354

二十三、骨折后遗症 355

一、痔疮 356

第九节 肛肠科疾病 356

二、肛裂 357

三、脱肛 358

四、肛门直肠术后并发症 358

第五章 妇产科疾病的对穴疗法 362

一、功能性子宫出血 362

附:热入血室 367

二、月经不调 368

三、痛经 369

附:经期头痛 374

四、闭经 374

五、逆经 375

六、带下病 375

八、更年期综合征 379

七、子宫脱垂 379

九、不孕症 380

十、恢复妇科腹部术后肠蠕动 381

十一、控制妇科腹部术后感染 381

十二、胎位不正 382

十三、过期妊娠 384

十四、妊娠呕吐 384

十五、妊娠胆绞痛 385

十六、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 385

十七、分娩疼痛 386

十八、子宫收缩乏力 386

附1:催产 387

附2:引产 388

十九、产后尿潴留 389

二十、产后尿失禁 390

二十一、引产后腹痛 391

二十二、乳汁缺乏症 391

二十三、回乳 393

二十四、产后宫缩痛 395

附:扩张宫颈 395

二十五、人工流产 396

附:预防人流综合反应 397

二十六、人流术后腹痛 397

二十七、人流术后血晕 398

第六章 儿科疾病的对穴疗法 399

一、新生儿窒息 399

二、新生儿高热 399

四、急惊风 400

三、小儿鼻眼净中毒 400

五、小儿高热惊厥 401

六、麻疹 402

七、小儿急性黄疸性肝炎 403

八、小儿咳嗽 403

九、小儿哮喘 404

十、婴幼儿腹泻 405

十一、小儿厌食症 415

十二、小儿疳积 417

十三、小儿吐乳 419

十四、小儿脑脉管炎 420

十五、遗尿症 420

十六、尿潴留 429

十七、小儿夜啼症 430

十八、小儿胆道蛔虫 431

十九、婴儿肠套迭 432

二十、婴儿肠绞痛 432

二十一、小儿盘肠气痛 433

二十二、小儿疝气 434

二十三、小儿急性腘肌损伤 434

二十四、小儿足跛 435

二十五、小儿颅脑损伤 435

二十六、小儿睾丸鞘膜积液 436

二十七、小儿直肠脱垂 437

二十八、小儿脱肛 437

二十九、小儿先天性足内翻伴足下垂 438

三十、婴儿湿疹 438

三十一、小儿喉痹 439

第七章 眼科疾病的对穴疗法 440

一、麦粒肿 440

二、眼睑下垂 443

三、眼肌麻痹 445

四、眼睑痉挛 445

五、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447

六、聚星障 449

七、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 450

八、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 451

九、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452

十、视神经萎缩 453

十一、近视眼 453

十三、青光眼 457

十二、虹膜睫状体炎 457

十四、夜盲症 458

十五、斜视 458

十六、流泪症 459

十七、电光性眼炎 459

十八、外伤性扩瞳症 461

第八章 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对穴疗法 463

一、耳聋 463

二、耳鸣 465

三、美尼尔氏综合征 465

四、鼓膜穿孔 467

五、中耳炎 468

六、鼻炎 469

附:鼻塞 473

八、鼻衄 474

七、额窦炎 474

九、急性扁桃体炎 477

十、喉痒 481

十一、喉痹 482

十二、失音 483

十三、梅核气 486

十四、声带麻痹 487

十五、声带肥厚 488

十六、嘶哑 489

十七、咽喉异感症 489

十八、喉结节搐动 490

十九、急性喉头痉挛 490

二十、软腭麻痹 491

二十一、假性延髓麻痹 492

第九章 口腔疾病的对穴疗法 494

一、牙痛 494

二、急性牙髓炎 498

三、急性牙周膜炎 498

四、急性冠周炎 499

五、复发性口疮 500

六、急性舌炎 501

附1:重舌 502

附2:舌纵 502

附3:木舌 503

附4:吐舌 504

七、口角炎 504

九、口腔异物感 505

八、唇痈 505

十、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506

十一、习惯性颞下颌关节脱臼 508

十二、颞下颌关节炎 508

十三、拔牙后遗下颌关节运动障碍 509

第十章 皮肤科疾病的对穴疗法 511

一、湿疹 511

二、荨麻疹 512

三、疣 518

四、带状疱疹 518

五、疖 520

六、痈 522

七、疔疮 524

附:无名肿毒 524

九、神经性皮炎 525

八、头癣 525

十、银屑病 526

十一、鸡眼 528

十二、痤疮 528

十三、脱发 531

十四、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532

十五、稻田皮炎 532

十六、面部色素沉着 533

十七、急性剥脱性皮炎 533

十八、顽固性下肢溃疡 534

第十一章 老年病的对穴疗法 535

一、老年性癃闭 535

二、老年性尿便障碍 535

四、老年性瘙痒症 536

三、老年性尿失禁 536

六、老年腰腿痛 537

五、老年性膝骨性关节炎 537

第十二章 对穴治杂症 539

一、戒烟 539

二、戒酒 541

三、醒酒 542

四、减肥 542

五、避孕 543

六、戒手淫 543

七、输液反应 544

八、输血反应 545

九、手术恐惧症 546

十、晕车 546

十二、手术后疼痛 547

十一、晕罐 547

十三、皮肤温觉异常 548

第十三章 对穴针麻 549

一、眼科手术针麻 549

二、鼻息肉手术针麻 549

三、鼻腔肿瘤手术针麻 550

四、斜视矫正术针麻 550

五、上额窦手术针麻 551

六、喉切除术针麻 552

七、颈椎椎管手术针麻 552

八、颈椎病减压术针麻 553

九、甲状腺手术针麻 553

十、扁桃体摘除术针麻 554

十二、二尖瓣狭窄扩张术针麻 556

十一、肺切除术针麻 556

十三、胃切除术针麻 557

十四、胃镜检针麻 558

十五、腹腔探查术针麻 560

十六、阑尾摘除术针麻 561

十七、膀胱镜检针麻 561

十八、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针麻 562

十九、流产刮宫术针麻 562

二十、剖腹产手术针麻 563

二十一、子宫切除术针麻 563

二十二、腹式输卵管结扎术针麻 565

二十三、上肢骨折脱位整复术针麻 566

二十四、下肢手术针麻 566

一、对心率的影响 568

第十四章 对穴临床实验 568

二、对老年人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569

三、对胃电图的影响 570

四、对脑血流图的影响 570

五、对cAMP的影响 571

六、对穴温的影响 572

七、对温度阻抗痛阈的影响 572

八、对甲皱微循环的影响 573

九、对指动脉血管容积弹性的影响 574

十、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 574

十一、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575

十二、对大脑皮层电位的影响 575

十三、对胃功能的影响 57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