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价值观论纲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石云霞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市: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307022729
- 页数:407 页
目 录 1
导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价值观嬗变 1
一、改革发展:当代中国的时代特征 1
目 录 1
导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价值观嬗变 1
一、改革发展:当代中国的时代特征 1
(一)当代中国是发展的中国 2
(一)当代中国是发展的中国 2
(二)当代中国是改革的中国 4
(二)当代中国是改革的中国 4
(三)当代中国是稳定的中国 5
(三)当代中国是稳定的中国 5
(四)“社会转型”论辨析 7
(四)“社会转型”论辨析 7
二、双重变奏:当代中国价值观的革命性变革 9
(一)价值和价值观 9
二、双重变奏:当代中国价值观的革命性变革 9
(一)价值和价值观 9
(二)价值观的特征、功能及其发展规律 15
(二)价值观的特征、功能及其发展规律 15
(三)当代中国价值观变革、冲突和导向 19
(三)当代中国价值观变革、冲突和导向 19
三、开拓创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21
三、开拓创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21
(一)价值发生体系 22
(一)价值发生体系 22
(二)价值本质体系 26
(二)价值本质体系 26
(三)价值目标体系 27
(三)价值目标体系 27
(四)价值标准体系 29
(四)价值标准体系 29
(五)价值控制体系 30
(五)价值控制体系 30
第一章经济价值观 33
一、“贫穷”与“共富”:社会主义经济价值目标 33
的拨乱反正 33
的拨乱反正 33
一、“贫穷”与“共富”:社会主义经济价值目标 33
第一章经济价值观 33
(一)贫穷论——一种扭曲的价值观 34
(一)贫穷论——一种扭曲的价值观 34
(二)共富论——一种合理的价值观 35
(二)共富论——一种合理的价值观 35
二、公平与效率: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双重 42
价值取向 42
二、公平与效率: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双重 42
价值取向 42
(一)公平与效率的含义 43
(一)公平与效率的含义 43
三种理论 46
(二)西方学者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上的 46
三种理论 46
(二)西方学者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上的 46
(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和价值取向 50
(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和价值取向 50
三、拜金主义:市场经济的负面价值 57
三、拜金主义:市场经济的负面价值 57
第二章政治价值观 65
第二章政治价值观 65
一、理论辨析:“政治价值高于一切” 65
(一)政治的理论内涵 65
(一)政治的理论内涵 65
一、理论辨析:“政治价值高于一切” 65
(二)政治的基本价值 67
(二)政治的基本价值 67
(三)“政治价值高于一切”的偏失 73
(三)“政治价值高于一切”的偏失 73
二、四化建设:当代中国政治的最高价值 77
二、四化建设:当代中国政治的最高价值 77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78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78
(二)增强综合国力,是当今世界历史 81
发展的潮流 81
(二)增强综合国力,是当今世界历史 81
发展的潮流 81
(三)实现现代化,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82
的根本保证 82
(三)实现现代化,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82
的根本保证 82
三、民主政治: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价值取向 83
(一)实行民主政治,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83
三、民主政治: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价值取向 83
(一)实行民主政治,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83
(二)没有民主政治,就没有社会主义 85
(二)没有民主政治,就没有社会主义 85
(三)只有建设民主政治,才能保障人民权利 87
(三)只有建设民主政治,才能保障人民权利 87
四、权钱交易:政治腐败现象剖析 88
(一)政治腐败的根源与危害 88
四、权钱交易:政治腐败现象剖析 88
(一)政治腐败的根源与危害 88
(二)反对腐败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 91
(二)反对腐败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 91
(三)反对腐败必须标本兼治、长期作战 94
(三)反对腐败必须标本兼治、长期作战 94
一、理论内涵:科学与技术的多维透视 99
(一)科学的理论内涵 99
第三章科技价值观 99
(一)科学的理论内涵 99
一、理论内涵:科学与技术的多维透视 99
第三章科技价值观 99
(二)技术的理论内涵 102
(二)技术的理论内涵 102
(三)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的统一体 103
(三)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的统一体 103
二、价值构成:科学技术的功能分析 104
二、价值构成:科学技术的功能分析 104
(一)科学技术的经济价值 105
(一)科学技术的经济价值 105
(二)科学技术的政治价值 108
(二)科学技术的政治价值 108
(三)科学技术的文化价值 110
(三)科学技术的文化价值 110
(四)科学技术的精神价值 113
(四)科学技术的精神价值 113
(五)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114
(五)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114
(六)科学技术的军事价值 117
(六)科学技术的军事价值 117
三、“两个尊重”:知识和人才的当代价值 119
三、“两个尊重”:知识和人才的当代价值 119
(一)科技发展的关键 120
(一)科技发展的关键 120
(二)实现四化的可靠保证 121
(二)实现四化的可靠保证 121
(三)民族振兴的根本 122
(三)民族振兴的根本 122
四、辩证思考:科技决定论与科技异化论评析 124
四、辩证思考:科技决定论与科技异化论评析 124
第四章教育价值观 127
第四章教育价值观 127
一、教育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 127
一、教育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 127
(一)社会发展价值 128
(一)社会发展价值 128
(二)人的全面发展价值 137
(二)人的全面发展价值 137
二、抉择困惑:教育市场化 140
二、抉择困惑:教育市场化 140
市场价值观 141
(一)市场能给教育新的价值动力——教育的 141
市场价值观 141
(一)市场能给教育新的价值动力——教育的 141
(二)教育难以市场化——教育的非市场价值观 145
(二)教育难以市场化——教育的非市场价值观 145
三、迎接挑战:21世纪教育价值观的重构 150
三、迎接挑战:21世纪教育价值观的重构 150
(一)挑战与应战的基本态势 151
(一)挑战与应战的基本态势 151
观革命 154
(二)新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与新教育价值 154
(二)新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与新教育价值 154
观革命 154
的新准绳 156
(三)重构教育价值观的新思维与价值评价 156
的新准绳 156
(三)重构教育价值观的新思维与价值评价 156
第五章道德价值观 160
一、基础理论:道德价值观释义 160
(一)道德价值的本质 160
一、基础理论:道德价值观释义 160
第五章道德价值观 160
(一)道德价值的本质 160
(二)道德价值的基本内容 163
(二)道德价值的基本内容 163
(三)道德价值功能系统 165
(三)道德价值功能系统 165
二、历史进步: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价值观 167
(一)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的歧义 167
变革的主流 167
二、历史进步: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价值观 167
变革的主流 167
(一)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的歧义 167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价值观念变革的主流 169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价值观念变革的主流 169
(三)市场经济对社会道德的负面影响 174
(三)市场经济对社会道德的负面影响 174
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的基本 176
原则与导向 176
(一)集体主义原则的演进 176
原则与导向 176
(一)集体主义原则的演进 176
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的基本 176
(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集体主义 178
(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集体主义 178
(三)关键在于搞清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 180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 180
(三)关键在于搞清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 180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 180
四、个人主义:资本主义道德价值观的基本 182
四、个人主义:资本主义道德价值观的基本 182
原则与导向 182
(一)个人主义思想探源 182
(一)个人主义思想探源 182
原则与导向 182
(二)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与集体主义的 183
根本对立 183
根本对立 183
(二)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与集体主义的 183
利益的界限 187
(三)必须划清反对个人主义与维护个人正当 187
利益的界限 187
(三)必须划清反对个人主义与维护个人正当 187
第六章人生价值观 190
(一)人与人格 190
一、“四有”新人:理想人格的范式 190
一、“四有”新人:理想人格的范式 190
(一)人与人格 190
第六章人生价值观 190
(二)时代变迁与人格重构 195
(二)时代变迁与人格重构 195
(三)市场经济与“四有”新人 199
(三)市场经济与“四有”新人 199
二、创造贡献:人生价值的真谛 205
(一)人生和人生价值 205
二、创造贡献:人生价值的真谛 205
(一)人生和人生价值 205
(二)人生价值质的共同性和量的差异性 207
(二)人生价值质的共同性和量的差异性 207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和实现途径 209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和实现途径 209
(一)角色与角色失范 213
三、享乐主义:角色失范的实质 213
(一)角色与角色失范 213
三、享乐主义:角色失范的实质 213
(二)享乐主义与角色失范 215
(二)享乐主义与角色失范 215
第七章信仰价值观 218
一、终极关怀:信仰的价值定位 218
(一)信仰的含义及其特点 218
(一)信仰的含义及其特点 218
一、终极关怀:信仰的价值定位 218
第七章信仰价值观 218
(二)信仰的类型和发展历程 221
(二)信仰的类型和发展历程 221
(三)信仰的价值 224
(三)信仰的价值 224
二、时代的主旋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 227
二、时代的主旋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 227
当代价值 227
(一)爱国主义的多层次理解及其当代价值 227
(一)爱国主义的多层次理解及其当代价值 227
当代价值 227
(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的一致性 229
(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的一致性 229
(三)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 234
(三)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 234
(四)共产主义的信仰及其当代价值 236
(四)共产主义的信仰及其当代价值 236
三、合理规范:“信仰危机”评析 241
三、合理规范:“信仰危机”评析 241
一、多重价值:两极投契与正负杂糅 246
第八章宗教价值观 246
一、多重价值:两极投契与正负杂糅 246
第八章宗教价值观 246
(一)宗教价值的主体两极性 247
(一)宗教价值的主体两极性 247
(二)宗教个体价值的正负二重性 251
(二)宗教个体价值的正负二重性 251
(三)宗教群体价值的正负二重性 255
(三)宗教群体价值的正负二重性 255
二、衍生价值:政治宗教化与宗教政治化 259
二、衍生价值:政治宗教化与宗教政治化 259
(一)政治宗教化 260
(一)政治宗教化 260
(二)宗教政治化 262
(二)宗教政治化 262
三、精神困惑:当前“宗教热”追踪 264
三、精神困惑:当前“宗教热”追踪 264
(一)“宗教热”种种 264
(一)“宗教热”种种 264
(二)“宗教热”热源分析 266
(二)“宗教热”热源分析 266
第九章艺术价值观 274
第九章艺术价值观 274
一、认识价值:艺术是“掌握世界的方式之一” 274
(一)艺术与生活: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74
一、认识价值:艺术是“掌握世界的方式之一” 274
(一)艺术与生活: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74
(二)艺术与人民: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 279
需要人民 279
(二)艺术与人民: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 279
需要人民 279
“不再提文艺从属于政治” 281
(三)艺术与政治:“文艺不能脱离政治”与 281
“不再提文艺从属于政治” 281
(三)艺术与政治:“文艺不能脱离政治”与 281
(一)艺术“是各民族的最早的教师” 284
二、教育价值:艺术是“引导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 284
二、教育价值:艺术是“引导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 284
(一)艺术“是各民族的最早的教师” 284
有力武器 286
(二)革命的艺术作品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 286
有力武器 286
(二)革命的艺术作品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 286
(三)评艺术创作上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 288
(三)评艺术创作上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 288
(一)美的本质与审美评价 292
三、审美价值:“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292
(一)美的本质与审美评价 292
三、审美价值:“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292
(二)艺术的审美价值 295
(二)艺术的审美价值 295
(三)“艺术商品化”评析 299
(三)“艺术商品化”评析 299
第十章价值评价观 303
(一)考察问题的方法论原则 303
一、概念揭示:价值评价的本质特点 303
第十章价值评价观 303
一、概念揭示:价值评价的本质特点 303
(一)考察问题的方法论原则 303
(二)评价是对价值事实的反映 308
(二)评价是对价值事实的反映 308
(三)西方价值评价观简析 309
(三)西方价值评价观简析 309
二、多维审视:评价活动的运作机制 310
二、多维审视:评价活动的运作机制 310
(一)价值评价的客观依据 311
(一)价值评价的客观依据 311
(二)价值评价活动的基本类型 314
(二)价值评价活动的基本类型 314
(三)价值评价活动的主要形式 317
(三)价值评价活动的主要形式 317
三、现实标准:从实践标准到“三个有利于”标准 321
(一)价值标准与评价标准 321
三、现实标准:从实践标准到“三个有利于”标准 321
(一)价值标准与评价标准 321
(二)评价标准与实践标准 323
(二)评价标准与实践标准 323
(三)实践标准与“三个有利于”标准 325
(三)实践标准与“三个有利于”标准 325
第十一章中国传统价值观述评 335
一、天人之际:传统价值体系的逻辑起点和根据 335
一、天人之际:传统价值体系的逻辑起点和根据 335
第十一章中国传统价值观述评 335
(一)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336
(一)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336
(二)以人为本与回归自然 337
(二)以人为本与回归自然 337
(一)群体本位的认同与强化 340
二、群己之辩:价值主体关系的定位 340
(一)群体本位的认同与强化 340
二、群己之辩:价值主体关系的定位 340
(二)对个体自由的关注 342
(二)对个体自由的关注 342
三、义利—理欲之辩:各式各样的价值取向 344
三、义利—理欲之辩:各式各样的价值取向 344
(一)义利之辩 345
(一)义利之辩 345
(二)理欲之辩:义利之辩的深层展开 352
(二)理欲之辩:义利之辩的深层展开 352
(一)“义以为上”的道德价值标准 357
(一)“义以为上”的道德价值标准 357
四、价值尺度:评价标准的设定 357
四、价值尺度:评价标准的设定 357
(二)“中民之利”的功利价值标准 358
(二)“中民之利”的功利价值标准 358
(三)“物无贵贱”的相对价值标准 359
(三)“物无贵贱”的相对价值标准 359
(一)内圣外王 360
五、理想人格:价值目标的确立 360
(一)内圣外王 360
五、理想人格:价值目标的确立 360
(二)真人人格 362
(二)真人人格 362
(三)兼士人格 364
(三)兼士人格 364
(四)法术之士 365
(四)法术之士 365
第十二章现代西方价值观述评 368
一、历史渊源 368
一、历史渊源 368
第十二章现代西方价值观述评 368
二、主观主义特征 373
二、主观主义特征 373
(一)直觉主义的主观主义特征 375
(一)直觉主义的主观主义特征 375
(二)非认识主义的主观主义特征 378
(二)非认识主义的主观主义特征 378
(三)自然主义的主观主义特征 381
(三)自然主义的主观主义特征 381
三、相对主义特征 383
三、相对主义特征 383
四、个人主义特征 386
(一)实用主义价值观的个人主义特征 386
(一)实用主义价值观的个人主义特征 386
四、个人主义特征 386
(二)存在主义价值观的个人主义特征 388
(二)存在主义价值观的个人主义特征 388
五、信仰主义特征 391
五、信仰主义特征 391
六、社会作用 394
六、社会作用 394
后记 398
后记 398
主要参考书目 400
主要参考书目 400
- 《长期价值》高洁译;(英国)内维尔·艾斯戴尔,美戴维·比斯利 2019
- 《澳大利亚汉学家李瑞智之研究 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当代价值》李书仓 2018
- 《突发事件舆情五讲 新闻判断与价值观修养》李暄 2019
- 《排舞运动价值解析与学练指导》侯晓艳著 2019
- 《你的亲子关系价值千万》年糕妈妈李丹阳著 2019
- 《牺牲的价值》黄超译;(沙特阿拉伯)哈密德·达曼胡里 2019
- 《生态系统价值核算与业务化体系研究》张林波,高艳妮等著 2019
- 《读者文摘精华 你的信义价值千金 珍藏本》谢玲主编 2018
- 《乒乓球运动价值理论新探与学训指导》彭博著 2019
- 《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张红柳 2019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试题 标准模拟 四级》汪开虎主编 2012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王佃春,骆敏主编 2015
-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 下 第2版》施卫主编 2020
- 《大学化学实验》李爱勤,侯学会主编 2016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