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神经病学  第8卷  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
神经病学  第8卷  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

神经病学 第8卷 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新德总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01571959
  • 页数:557 页
图书介绍:
《神经病学 第8卷 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目录

第一章 脑部和脊髓血管的解剖及其病变时的临床症状 1

第一节 脑部动脉系统 1

一、颈内动脉 3

二、大脑前动脉 3

三、大脑中动脉 4

四、前脉络膜动脉 6

五、大脑后动脉 7

六、基底动脉 9

七、椎动脉 12

一、脊髓前动脉 14

第二节 脊髓动脉系统 14

八、脑动脉系统的侧支循环 14

二、脊髓后动脉 16

第三节 脑静脉系统 16

一、静脉窦 17

二、静脉 17

第二章 脑部和脊髓血液循环的生理和病理生理特点 19

第一节 脑部血液循环的临床生理学 19

一、脑血流量 19

二、脑血流量的测定 20

三、脑部氧和葡萄糖的供应 21

四、脑血流的自动调节 22

五、血脑屏障 28

第二节 脑血液循环的病理生理学 30

一、脑缺氧与脑缺血 30

二、血糖对脑血液循环的作用 31

三、高血压对脑血液循环的作用 33

四、脑血管痉挛对脑血液循环的作用 34

五、血液流变学对脑血液循环的作用 36

六、血液高凝状态与脑血液循环障碍 39

七、凝血因子与脑血液循环障碍 40

八、抗凝和纤溶活性低下与脑血液循环障碍 41

九、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脂蛋白(a)与脑血液循环障碍 43

十、白细胞在脑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46

十一、红细胞的特性与脑血液循环障碍 47

十二、免疫功能与脑血管病 48

十三、单胺神经递质与脑血管病 51

十四、微量元素与脑血管病 51

十五、血小板-血管壁的相互作用与脑血液循环障碍 53

十六、血管内皮细胞与脑血液循环障碍 54

十七、炎性细胞因子与脑血液循环障碍 56

十八、抗磷脂抗体与脑血液循环障碍 57

一、脑缺血的脑血流分布 58

第三节 脑缺血的病理生理 58

十九、胰岛素抵抗与脑血液循环障碍 58

二、脑缺血后神经元坏死的机制 60

第四节 高血压脑出血的病理生理特点 64

一、高血压脑出血的病理生理特点及相关因素 64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流动力学的发病机制 66

三、高血压脑出血继续出血及其影响因素 66

四、脑出血患者脑血流量及红细胞变形性的变化 67

五、出血性脑血管病内分泌和生化的变化 68

第五节 脊髓循环的生理与病理生理特点 69

一、脊髓血循环的生理 69

二、脊髓血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 70

第三章 脑血管病流行病学 74

第一节 脑血管病的描述性流行病学 74

一、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和患病率 75

二、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工作 75

第二节 脑血管病的分析性流行病学 77

一、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78

二、脑血管病高发区与低发区对比 79

三、脑血管病病前因素 79

第三节 脑血管病的实验流行病学 80

一、脑动脉硬化 83

第一节 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解剖学 83

第四章 脑和脊髓血管疾病的病理解剖学 83

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85

三、出血性脑血管病 92

第二节 脊髓血管疾病的病理解剖学 98

一、脊髓短暂性缺血发作 98

二、脊髓前动脉闭塞 98

五 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 99

六 脊髓髓内出血 99

七 脊髓血管畸形 99

四、脊髓血管栓塞 99

三、脊髓后动脉闭塞 99

第五章 脑血管和脊髓血管疾病的临床检查 102

第一节 精神状况和意识障碍检查 102

一、精神异常的鉴别和检查 102

二、意识障碍的分级和评分 102

三、意识障碍的重点检查 103

四、特殊的意识障碍 104

第二节 语言及相关能力检查 104

一、语言和记忆的神经生理基础 105

二、失语、失用、失认和病理性遗忘 105

三、语言障碍的床旁检查 105

第三节 脑神经检查 106

一、嗅神经 106

四、可疑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评估 106

二、视神经及视觉通路 107

三、动眼、滑车、外展神经 107

四、三叉神经 108

五、面神经 108

六、听神经 108

七、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 109

八、舌下神经和副神经 109

第四节 运动功能检查 109

一、肌力与肌张力检查 109

第五节 感觉功能检查 110

一、感觉障碍性质 110

二、共济运动的检查 110

三、姿势和步态的检查 110

二、感觉障碍的类型 111

三、感觉障碍的检查 112

第六节 神经反射和脑膜刺激征检查 112

一、浅反射 113

二、深反射 113

三、病理反射 113

二、与脑和脊髓血管疾病相关的自主神经系统病变 114

一、自主神经对内脏器官的作用 114

四、脑膜刺激征 114

第七节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114

三、自主神经系统常用检查方法 115

第八节 脑脊液检查 115

一、血性脑脊液 115

二、其他性状脑脊液 116

三、生化检查 116

四、细胞学检查 116

五、特殊生化标记物 116

第九节 脑和脊髓血管疾病的定位诊断 117

第十节 与脑和脊髓血管疾病相关的临床综合征 118

一、癫癎 119

第十一节 脑和脊髓血管疾病的鉴别诊断 119

二、偏头痛 120

三、多发性硬化 120

四、脑囊虫病 120

五、脑膜炎 120

六、脊髓压迫症 120

七、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与积液 120

八、脑膜瘤 120

十五、急性硬脊膜外脓肿 121

十四、橄榄核脑桥小脑萎缩 121

十三、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 121

十一、脊髓蛛网膜炎 121

十、Shy-Drager综合征 121

九、脑胶质瘤病 121

十二、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121

第六章 脑血管疾病和脊髓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123

第一节 脑和脊髓血管疾病的CT、MRI、MRA及DSA表现 123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 123

二、出血笥脑血管病 126

三、颅内动脉瘤 128

四、脑血管畸形 130

五、脑基底异常血管网症 132

七、脑血管性痴呆 133

六、脑动脉硬化 133

八、脊髓血管病变 134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脑显像 135

一、脑血流灌注SPECT显像 136

二、介入性脑血流灌注SPECT显像 137

三、PET脑显像 137

四、临床应用 139

第三节 脑血管病超声检查 141

一、多普勒超声 141

二、彩色多普勒超声 142

三、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144

四、脑血管病超声检查进展 150

第七章 原发性脑出血 155

第一节 原发性脑出血的流行病学 155

第二节 脑出血的危险因素 157

第三节 脑出血的原因 157

第四节 脑出血的病理改变 158

一、出血部位 158

四、出血的吸收与组织的修复 159

一、血肿周围组织缺血 159

第五节 脑出血病理生理学 159

三、活动性出血 159

二、出血方式 159

二、血肿溶出物 160

三、白细胞浸润 160

四、神经内分泌障碍 160

五、血肿周围组织水肿 161

六、血肿周围神经元损害 161

第六节 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161

一、一般症状 161

二、局灶症状与体征 162

第七节 脑出血的辅助检查 164

一、CT检查 164

三、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 165

二、套共振成像(MRI) 165

第八节 脑出血的内科治疗 166

一、内科治疗的基本原则 166

二、内科治疗的基本要点 166

第九节 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168

一、手术效果的评价 168

二、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 168

三、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 168

四、手术时机 168

第一节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170

第八章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170

一、病因 171

二、危险因素 173

第二节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理与病理生理 174

一、脑膜和脑的病理改变 174

二、脑血管痉挛 175

三、脑血流动力学和脑代谢变化 175

四、颅内压变化 175

五、心血管功能紊乱 176

六、全身水电解质变化 176

第三节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 176

一、先兆和诱发因素 176

二、发病时的症状和体征 177

三、发病后的主要并发症与再出血 178

四、临床分型与分级 180

第四节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辅助检查 181

一、脑脊液 181

二、心电图 181

三、脑电图 181

四、脑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 182

五、放射性核素脑血管造影 182

六、颅脑CT 182

八、MRA和CTA 183

九、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183

七、磁共振成像(MRI) 183

第五节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84

一、诊断 184

二、鉴别诊断 184

三、病因诊断 185

第六节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 185

一、制止继续出血和防止再出血 186

二、制止颅内压和防治脑疝形成 186

三、预防脑血管痉挛和脑梗死的发生 186

四、防治脑积水 187

第七节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 188

第一节 颅内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因与病理 190

第九章 颅内慢性硬膜下血肿 190

第三节 颅内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辅助检查 191

一、腰穿或前囟穿刺 191

二、脑电图 191

三、颅骨X线检查 191

四、头颅CT 191

第二节 颅内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 191

五、头颅MRI 192

六、血管造影 192

第四节 颅内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 192

第十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94

二、TIA的自然史 195

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流行病学 195

一、发病率和患病率 195

第二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病机制 197

一、血管痉挛 198

二、血流动力学危象 198

三、微栓子学说 199

四、血液学的异常 200

第三节 短暂脑缺血发作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201

一、临床诊断 202

二、鉴别诊断 203

第四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辅助检查 204

一、头部CT 205

二、头部MRI及新磁共振技术 205

三、头部SPECT及PET检查 206

四、脑血管的影像学检查 206

五、非侵入性脑血管检查 206

六、心脏检查 206

七、实验室检查 207

八、其他检查 207

第五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 207

一、TIA危险因素的控制 207

二、TIA的药物治疗 208

三、外科治疗 210

第十一章 脑前循环缺血性血液循环障碍 213

第一节 脑前循环的神经解剖和功能 213

一、大脑皮质 213

二、大脑深部结构 216

第二节 脑前循环缺血性血液循环障碍的临床表现 216

一、失语症 216

二、失认症 218

三、失用症 218

七、不随意运动 219

六、共济失调 219

五、偏瘫 219

四、意识障碍 219

八、偏盲 220

第三节 脑前循环缺血性血液循环障碍的病因 220

第四节 脑前循环血液循环障碍综合征 221

一、颈内动脉阻塞综合征 221

二、脉络膜前动脉阻塞综合征 224

三、大脑前动脉阻塞综合征 224

四、大脑中动脉阻塞综合征 225

二、体格检查 226

三、辅助检查 226

一、病史 226

第五节 脑前循环缺血性血液循环障碍的诊断 226

第六节 脑前循环缺血性血液循环障碍的鉴别诊断 227

第七节 脑前循环缺血性血液循环障碍的治疗 228

一、一般治疗 228

二、溶栓治疗 229

三、抗凝治疗 229

九、中医和康复治疗 230

七、脑保护剂 230

八、外科治疗和介入性治疗 230

五、血液稀释疗法 230

四、降纤治疗 230

六、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230

第十二章 脑后循环缺血性血液循环障碍 232

第一节 后循环血管区脑组织的解剖结构 232

一、脑干的解剖结构 232

二、小脑的解剖结构 240

三、间脑的解剖结构 240

一、大动脉粥样硬化 242

三、夹层动脉瘤 242

二、小穿通动脉的疾病 242

第二节 后循环脑血管损害的病理表现 242

四、大脑后部半球的解剖结构 242

四、栓塞 243

五、肌纤维发育不良 243

六、动脉瘤 243

七、血管畸形 243

八、动脉扩张变长 243

九、偏头痛 243

十、低血压及低灌注 244

十一、动脉炎及其他非动脉硬化性血管病 244

十二、药物滥用 244

第三节 后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 245

十六、其他病理性变化 245

十五、脊椎关节强直 245

十三、moyamoya综合征 245

十四、MELAS综合征 245

一、视觉及有关的损害 246

二、视野缺损 246

三、忽视 246

四、视觉异常及视觉变形 246

五、视觉的复杂异常表现 247

六、其他高级皮质功能异常 247

七、非视觉性的行为及认知异常 247

九、运动异常 248

八、意识水平降低 248

十、前庭功能及眼球运动异常 249

十一、感觉异常 250

十二、自主神经功能 251

十三、丘脑病变的特殊表现 252

十四、小脑病变的临床表现 252

第四节 后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引起的主要综合征 252

一、延髓的综合征 252

二、脑桥的综合征 253

五、丘脑的综合征 254

六、丘脑下部综合征 254

三、中脑的综合征 254

四、小脑的综合征 254

七、枕叶及颞叶内侧的综合征 255

八、其他特殊的综合征 255

第五节 后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 256

一、后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方法 256

二、后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辅助检查 256

第六节 后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及预后 259

一、后循环缺血性脑血病病的治疗 259

二、后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后 261

一、心房纤颤 263

二、心机梗死 263

第一节 心源性脑栓塞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63

第十三章 心源性脑栓塞 263

三、扩张性心肌病 264

四、房间隔动脉瘤 264

五、心瓣膜病 264

六、非常规性栓塞 265

七、先天性心脏病 265

八、心脏粘液瘤 265

九、心脏外科手术 265

第二节 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表现 266

第三节 心源性脑栓塞的辅助检查 266

一、药物治疗 267

第四节 心源性脑栓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67

第五节 心源性脑栓塞的治疗和预防 267

二、预防 268

三、预后 268

第十四章 脑动脉硬化症 270

第一节 脑动脉硬化症的病因病理 270

一、脑动脉粥样硬化 270

二、高血压脑小动脉硬化 273

三、高血压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273

四、动脉粥样硬化致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 274

第二节 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表现 274

第三节 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75

二、治疗 276

第四节 脑动脉硬化症的预防与治疗 276

一、预防 276

第十五章 高血压脑病 278

第一节 高血压脑病的病因及病理 278

一、病因 278

二、发病机制 278

三、病理 279

第二节 高血压脑病的临床表现 280

一、症状与体征 280

二、辅助检查 281

一、治疗 282

第三节 高血压脑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82

第四节 高血压脑病的治疗与预防 282

二、预防 283

第十六章 颅内动脉瘤 285

第一节 颅内囊状动脉瘤 285

一、发病率与分布 285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287

三、病理 288

四、自然病程 288

五、临床表现 289

六、辅助检查 295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296

八、手术时机 298

九、出血急性期非手术治疗 298

十、手术前评价 299

十一、手术治疗原则 301

第二节 其他原因引起的动脉瘤 302

一、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302

二、夹层动脉瘤 302

三、细菌性动脉瘤 302

四、外伤性颅内动脉瘤 302

二、病理 303

一、临床表现 303

五、新生物性动脉瘤 303

第三节 颅内巨大动脉瘤 303

三、神经放射学检查 304

四、手术治疗 304

第十七章 颅内血管和脊髓血管畸形 306

第一节 颅内血管畸形 306

一、脑动静脉畸形 306

二、其他类型的脑血管畸形 322

三、颈动脉海绵窦瘘 326

二、分类 327

一、流行病学 327

第二节 脊髓血管畸形 327

三、病理 329

四、病理生理机制 329

五、临床表现 329

六、诊断 330

七、鉴别诊断 330

八、治疗 331

九、脊髓血管畸形的自然史及预后 331

第十八章 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 335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35

三、临床表现 336

二、病理改变 336

四、治疗 337

第十九章 心脑卒中 341

第一节 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341

一、心源性脑卒中 341

二、脑-心综合征 342

三、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冠心病的相互关系 343

第二节 心肌梗死 343

一、发病机制 344

二、临床表现 344

三、治疗 345

第三节 主动脉狭窄 348

一、发病机制 348

二、临床表现 348

三、治疗 349

第四节 风湿性心脏病 349

一、发病机制 349

二、临床表现 350

三、治疗 350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350

一、病因 350

二、临床表现 351

三、治疗 352

第六节 消耗性心内膜炎 353

一、发病机制 353

二、临床表现 353

三、治疗 354

第七节 二尖瓣脱垂 354

一、发病机制 354

二、临床表现 355

三、治疗 355

三、治疗 356

二、临床表现 356

一、发病机制 356

第八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 356

第九节 先天性心血管病 357

一、发病机制 357

二、临床表现 358

三、治疗 358

第十节 心律失常 359

一、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359

二、治疗 360

第十一节 原发性心肌病 360

一、临床表现 360

二、心脏外科手术并发的脑血管病 361

一、药物应用不当引起的脑血液循环障碍 361

二、治疗 361

第十二节 其他 361

三、心脏移植并发脑血管病患者 362

第二十章 其他神经系统血管疾病 364

第一节 先天性血管疾病 364

一、先天性颈内动脉缺失 364

二、先天性颈动脉弯曲和扭结 364

三、颈内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 365

第二节 后天性血管疾病 366

一、颈动脉瘤 366

二、颈动脉体瘤 367

三、颈内动脉壁间动脉瘤 368

四、床突下动脉瘤 368

五、颈动脉海绵窦瘘 368

六、颅内异常血管网症 369

七、颈动脉和椎动脉外伤 371

第三节 自体免疫和炎性疾病 372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 372

二、结节性多动脉炎 373

三、Churg-Strauss综合征 374

五、与抗磷脂抗体有关的血管炎 375

四、显微性多发性血管炎 375

六、颅外肉芽肿性动脉炎 376

七、颅内肉芽肿性动脉炎 377

八、Wegener肉芽肿病 378

九、高安动脉炎 378

十、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 379

十一、病毒性血管炎 380

十二、白塞病 380

第四节 血液疾病 381

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381

三、镰状细胞疾病 382

二、巨球蛋白血症 382

四、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83

五、血小板增多症 383

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383

第五节 代谢性疾病 384

一、糖尿病 384

二、高脂血症 385

第六节 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 387

一、皮肤弹性过度综合征 387

二、弹性假黄瘤 387

四、马方综合征 388

三、弥漫性全身性血管角皮瘤 388

五、脑面血管瘤病 389

第七节 淀粉样脑血管疾病 389

第八节 口服避孕药 390

第九节 偏头痛与脑血管疾病 391

一、视网膜型偏头痛 391

二、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391

三、眼肌麻痹型偏头痛 391

四、偏瘫型偏头痛 391

第十节 妊娠和产褥期的脑血管疾病 392

一、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392

四、先兆子癎和子癎 393

二、动脉性脑梗死 393

三、出血性脑卒中 393

第十一节 其他疾病 394

一、恶性萎缩性丘疹病 394

二、放射性血管病 394

三、癌肿伴发的脑血管疾病 394

四、垂体卒中 395

五、Sneddon病 395

六、神经纤维瘤病 395

第二十一章 血管性痴呆 397

第一节 血管性痴呆的流行病学 397

二、缺氧缺血性疾病 398

第二节 血管性痴呆的病因 398

一、血栓栓塞性疾病 398

三、出血性疾病 399

四、加重VD的因素 399

第三节 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 400

第四节 血管性痴呆的分类 400

一、皮质下病变的血管性痴呆 400

二、皮质梗死性痴呆 400

三、皮质和皮质下联合病变 401

第五节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表现 401

一、腔隙梗死 401

第六节 血管性痴呆的辅助检查 402

一、CT检查 402

二、宾斯旺格病 402

四、皮质和皮质下联合病变 402

三、皮质梗死 402

二、MRI检查 403

三、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403

第七节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03

一、诊断 403

二、鉴别诊断 408

二、对症治疗 410

一、病因治疗 410

第八节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与预防 410

三、预防 412

第二十二章 脊髓缺血性疾病 413

第一节 脊髓的血液供应 413

第二节 脊髓缺血的原因 414

第三节 脊髓缺血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415

三、颈部根动脉慢性狭窄 416

四、脊髓梗死 416

五、脊髓前动脉受累 416

二、短暂性脊髓缺血发作 416

一、一般症状和体征 416

六、脊髓后动脉受累 417

第四节 脊髓缺血性疾病的辅助检查 417

第五节 脊髓缺血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417

第二十三章 脊髓出血 419

第一节 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 419

一、病因 419

二、临床表现 419

三、诊断 419

四、治疗 419

第三节 脊髓硬膜外和硬膜下出血 420

四、治疗 420

一、病因 420

一、病因 420

三、诊断 420

二、临床表现 420

第二节 髓内脊髓出血 420

二、临床表现 421

三、诊断 421

四、治疗 421

第二十四章 脑血管疾病和脊髓血管疾病的治疗 422

第一节 急性脑血管病的一般治疗原则 422

一、急性脑血管病的急诊判断 422

二、急性脑血管病的一般治疗 423

第二节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内科治疗 425

一、溶栓及降纤酶治疗 426

二、抗凝治疗 428

三、抗聚集治疗 430

四、改善血液流变学与血液稀释疗法 430

五、脑血管扩张剂 431

六、神经保护治疗 431

七、其他疗法 431

二、高血压的处理 432

一、止血药物的应用 432

八、中医药及针灸 432

第三节 脑出血的内科治疗 432

三、氧的供应 433

四、颅内高压的处理 433

五、体温的控制 434

六、其他治疗方法 434

第五节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内科治疗 434

一、防止再出血 435

二、脑血管痉挛的处理 435

三、急性脑积水的处理 435

五、其他治疗方法 436

四、对全身性合并症的处理 436

第五节 脊髓血管病的治疗 437

第二十五章 脑血管疾病和脊髓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 441

第一节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441

一、病理过程及机制 441

二、出血部位 442

三、手术适应证 442

四、手术时机 443

五、手术方法 443

六、术后处理 446

七、预后 446

一、分型及病因 447

第二节 自发性脑室出血的外科治疗 447

二、病理机制及手术目的 448

三、临床分级 448

四、手术适应证 449

五、手术方法 449

六、术后处理 450

第三节 颅内异常血管网症的外科治疗 450

一、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连通术 452

二、颅骨钻孔术 453

三、带蒂大网膜移植术 453

四、外科治疗结果 454

第四节 脑缺血性疾病的外科治疗 455

一、颈动脉颅外段闭塞的外科治疗 455

二、椎动脉颅外段闭塞的外科治疗 458

三、颅内动脉闭塞的外科治疗 460

第五节 颅内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463

一、与颅内动脉瘤治疗相关的问题 463

二、前循环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467

三、后循环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473

四、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474

第六节 脑动静脉畸形的外科治疗 475

一、与脑动静脉畸形外科治疗相关的问题 476

二、各部位动静脉畸形的外科治疗 479

三、硬脑膜动静脉瘘 482

第七节 椎管内出血的外科治疗 483

一、出血的病因 483

二、辅助检查 484

三、外科治疗方法 484

第八节 脊髓动静脉畸形 485

一、脊髓动静脉畸形的分类 485

二、硬脊膜动静脉瘘 485

三、硬脊膜下髓周动静脉瘘 486

四、脊髓内动静脉畸形 487

第二十六章 脑血管疾病和脊髓血管疾病的介入放射治疗 489

第一节 概述 489

一、介入放射学的基本要求 489

二、导管和栓塞材料 489

第二节 脑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治疗 490

第三节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491

一、载瘤动脉闭塞 491

二、动脉瘤直接闭塞 492

第四节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栓塞治疗 492

第五节 脑血管病的血管内溶栓治疗 493

二、局部血管内溶栓 494

一、脑动脉造影 494

第六节 头颈部经皮血管成形术 495

一、扩张血管 495

二、锁骨下动脉、椎动脉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 496

三、颈动脉系统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 496

四、脑血管痉挛的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 497

五、PTA的并发症 497

第七节 脊柱及脊髓血管畸形的栓塞治疗 498

一、脊柱及脊髓血管畸形的分类 498

二、治疗适应证的选择 498

四、治疗后脊柱及脊髓血管畸形恢复的有关因素 499

三、栓塞治疗的要点 499

第二十七章 脑血管疾病和脊髓血管疾病的康复 501

第一节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 501

一、脑血管病康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501

二、脑血管疾病的恢复过程和开始康复治疗的时间 502

三、脑血管疾病康复的三级评测 503

四、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技术 504

五、脑血管疾病的康复程序 506

六、脑血管疾病常见并发症的康复预防和治疗 512

七、影响脑血管疾病康复预后的因素和功能后果的预策 513

第二节 脊髓血管疾病的康复 513

二、脊髓血管疾病康复的三级评测 514

一、脊髓血管疾病康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514

三、脊髓病变的节段与可能的功能预后 515

四、脊髓损伤的程度与预后 516

五、脊髓血管疾病的康复过程 516

六、脊髓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518

第二十八章 脑血管疾病和脊髓血管疾病的护理 522

第一节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护理 522

一、急性期的护理 522

二、恢复期的护理 526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527

二、药物治疗的护理 528

一、急性期的护理 528

第二节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护理 528

三、恢复期护理 529

第三节 脊髓血管性疾病的护理 529

一、般护理 529

二、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529

三、排泄的护理 530

四、功能锻炼 530

[附录1] 脑血管疾病分类(中、英文) 532

[附录2] 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535

[附录3]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536

[附录4]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处理建议 53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