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日本的产业组织  理论与实证的前沿
日本的产业组织  理论与实证的前沿

日本的产业组织 理论与实证的前沿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日)植草,益等著;锁箭译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801189728
  • 页数:479 页
图书介绍:
《日本的产业组织 理论与实证的前沿》目录

第一章 日本的产业组织--研究的课题与结构 1

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流派 3

一、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TIO) 3

二、新产业组织理论(NIO) 7

三、产业组织理论与相关学科的共同发展 13

第二节 日本的产业组织研究 15

第三节 本书的构成 20

第一部 日本的产业组织 26

第二章 日本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26

序言--何为公司治理结构? 26

一、企业的利害攸关者 26

二、经营者的激励 28

三、相互持股 29

第一节 经营激励与代理理论 30

第二节 经营激励的实证分析 32

一、美国企业的经营激励 32

二、日本企业的经营激励 33

第三节 并购、所有权结构、资本构成及经营管理 36

一、并购与经营激励 36

二、所有权结构与对经营的监督 37

三、资本构成与有条件的经营控制 39

第四节 稳定股东、金融机构持股、主银行与日本企业的经营 41

一、稳定股东 41

二、金融机构持股与企业经营 42

三、主银行与团队生产理论 44

结束语 45

第三章 零部件购销与企业间关系--以汽车产业的事例为重点 48

第一节 80年代日本的供应体系 48

第二节 研究的潮流--如何解释日本的供应体制? 62

一、着眼于交易非对称性的研究 63

二、立足于交易对称性的研究 66

第四章 企业、市场组织与社会制度--经济合理性还是价值指向性 77

序言--分析框架提示 77

第一节 市场组织 80

一、今日的市场组织特征及其起源 80

二、主要构成要素的功能 81

三、市场组织的变革 84

第二节 企业组织 86

一、企业内部机制的特征 86

二、企业内部机制形成的历史过程 88

三、移植日本经营体制的可能性 90

第三节 社会制度 92

一、家族制度与价值取向 92

二、日本的经营与家社会理论 93

结束语--官民协调体制的课题 96

第二部 市场行为 102

第五章 寡占竞争与博弈理论 102

序言 102

第一节 博弈树与展开形博弈 105

第二节 战略的概念与逐次顺序博弈 107

第三节 战略形博弈与纳什均衡 110

第四节 库诺特=纳什均衡与反应曲线 111

第五节 默契性共谋的可能性 113

第六节 斯坦克尔伯格均衡与领导、跟随 116

第七节 寡占产业与伯川德型价格竞争 119

第六章 产品差别化--多样化的竞争形式 124

序言 124

第一节 产品差别化 128

一、偏好各异的消费者:差别化的基础 128

二、产品种类的差别化:水平差别化(horizontal differetiation) 128

三、差别最大化的原则 130

四、差别化与社会福利 132

第二节 差别化的进展与竞争 135

一、质量的差别化:vertical differentiation(垂直差别化) 135

二、品种竞争与品质竞争的相互利用 136

三、品质基准的经济效果 137

第三节 日本市场中的各种差别化现象 140

一、“服务”竞争 140

二、差别化的产品与标准化的产品 143

结束语 145

第七章 垂直性交易限制与流通系列--市场闭锁性的制度分析 147

序言 147

第一节 流通市场的特征 150

第二节 垂直性交易限制的理论 156

第三节 流通系列化的问题特征 162

结束语 170

第八章 寡占中的设备过剩--企业的生产能力与协调价格的形成 172

第一节 重复博弈与协调性均衡 172

序言 172

一、重复博弈与子博弈完全均衡 174

二、佛克定理 176

三、重复博弈与寡占理论 178

第二节 生产能力与动态的竞争 179

一、生产能力与协调价格 179

二、具体数例与理论结论 181

第三节 实证 185

结束语 191

第九章 研究开发与专利制度 192

序言 192

第一节 熊彼特假说与研究开发 193

一、企业规模与研究开发 193

二、寡占与竞争 195

三、技术机会 196

四、可专用性 197

第二节 企业战略与研究开发 199

一、研究开发与市场结构 199

二、连锁模型 202

三、普及与模仿 204

四、共同研究开发 207

一、作为经济指标的专利 210

第三节 专利制度与研究开发 210

二、专利倾向的决定因素 211

三、日本的专利倾向 213

结束语 216

第十章 技术效率--市场结构的变化与市场绩效 218

序言--国际竞争力与生产率 218

第一节 效率与生产率 221

一、生产率指标 221

二、生产率指标的局限性 223

三、技术非效率 224

四、技术效率的指标 226

五、日本的技术效率水平 228

第二节 效率的决定因素 230

一、市场结构与技术效率 230

二、技术效率与生产率 235

第三节 效率、生产率的变动及其因素 237

结束语 246

第三部 国际性的发展变化 248

第十一章 出口、直接投资与国际竞争 248

序言 248

第一节 直接投资、出口、国际寡占 250

一、影响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 250

二、国际寡头垄断 252

一、直接投资与贸易壁垒 254

第二节 直接投资、出口与贸易壁垒 254

二、出口与直接投资--替代、补充关系 255

三、企业内贸易 257

第三节 多国企业与国际性合并、收购 259

一、进入形式 259

二、进入形式的决定因素--至今的研究 261

三、进入形式的决定因素--收购与竞争的优势 263

四、多角化、收购与退出 266

结束语 269

第十二章 对日直接投资--“系列”是妨碍因素吗? 270

序言--对日直接投资缘何不多? 270

第一节 至今有关对日直接投资的研究 273

第二节 对“系列”--所谓对日直接投资壁垒的再研究 276

第三节 直接投资的理论与现实 282

一、直接投资理论 282

二、企业的优势 284

三、技术引进的替代 286

四、地址选择条件 288

结束语 290

第十三章 国际经济摩擦--基本的分析视角 293

序言 293

第一节 管制放松 296

一、所谓的管制放松论与日美贸易摩擦 296

二、日、美放松管制的目的比较 297

三、管制放松论的前提 298

一、管制放松论与服务贸易的所谓“自由化” 300

第二节 自由贸易与公正贸易 300

二、服务贸易“自由化”与市场进入(MA) 301

第三节 公正贸易论与日本 303

一、何谓贸易的公正性 303

二、单方面报复措施的法与经济 305

三、日本的AD措施 307

四、自主性扩大进口(VIE)与数值目标设定型的贸易政策 308

结束语 310

第四部 公共政策 312

第十四章 产业政策--历史变化与理论分析 312

序言 312

第一节 产业政策的历史变化 313

一、复兴时期的产业政策--生产力复兴、产业合理化 314

二、调度增长与贸易、资本的自由化 315

三、石油危机以后 317

第二节 产业政策的效果与评价 321

一、官僚依存型的经济体制 322

二、行政指导 323

三、规模经济与产业政策 325

四、国际垄断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334

五、管理贸易与地区主义 343

第十五章 直接管制政策--管制研究与放松管制 351

序言 351

第一节 管制理念的发展变化 352

一、进入管制理论 353

二、收费管制理论 357

三、管制的“政治经济学” 361

第二节 管制放松与面临的问题 364

一、进入管制的放松与竞争环境的建设 365

二、新进入企业对原有企业的影响 367

三、社会性管制与其再认识 369

第三节 管制方式的新变化--管制方式的改革 371

一、信息非对称性与管制方式 372

二、激励性管制的理论与实际 374

第十六章 反垄断政策--日本的历史变化 379

序言 379

第一节 反垄断法的制定、运用与修订--从制定到1977年的强化修订 380

一、从1947年的制定到1953年的修订 380

二、1953年的反垄断法修订 383

三、新产业秩序论--振兴特定产业临时措施法案的策定、废弃和其后的事态 386

四、从反垄断政策的部分强化和整体弱化到石油危机 388

第二节 1977年修订后的反垄断法的运用与修订--贸易黑字的巩固与反垄断法 391

一、1977年的反垄断法修订 392

二、石油危机导致的产业结构转换与反垄断法 394

三、日本的经济环境变化 395

四、流通系列化管制与不公正交易方法的修订 396

第三节 反垄断法运用的现状分析 401

一、产业政策批判与管制放松 401

二、日美结构问题协商 402

三、日本反垄断政策优势地位的确立与问题 403

索引 409

参考文献 42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