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历代大战略
中国历代大战略

中国历代大战略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炳彦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昆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800402908
  • 页数:447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历代大战略》目录

致读者 1

序言 1

第一编 周·春秋·战国 多极政治格局下的战略选择 2

韬光隐晦 顺天应时——周灭殷和分封天下巩固政权之方略 2

一、察变待机,把握事态发展的“度” 4

二、佯顺敌意,诱导对手沿着败亡之路走到底 7

三、固本自强,“先为不可胜” 8

四、剪枝弱干,以孤敌势 9

五、周开国初期巩固政权:唯仁是亲垂拱而治安抚遗民 10

先修内政 图霸诸侯——齐桓公称霸之方略 16

一、春秋是个争霸的时代 17

二、选用人才,创造有利的环境,是推行正确方略的先决条件 18

三、实行全面改革,先为不可胜,霸业自成 19

四、奉天子以令诸侯,争取政治自动权 21

报施救急 取威定霸——晋文公称霸之方略 23

一、欲霸中原,先得败楚 26

二、继齐之后,“尊王攘夷” 27

三、控制战略要地 27

四、联齐秦,和戎狄 28

五、抓住机遇,迫楚决战 28

六、后发制人,以信服天下 30

问鼎中原以力 号令天下以信——楚庄王称霸之方略 31

二、整顿好内部,积累争霸的后劲 34

一、利用变化了的形势,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34

三、问鼎知深浅,以信服天下 35

四、正确选择作战目标,逐步制服晋国 36

三师以肄 乘隙而击——吴王阖闾称霸之方略 38

一、三师肄楚 41

二、联合唐蔡 42

三、改变战略进攻的路线 43

匿形藏迹 结齐亲楚——越王勾践称霸之方略 45

一、争霸斗争的焦点转移 46

二、失败则会激起奋进的意志 47

三、削弱敌国,创造时机 48

四、选择正确的战略决策 50

观时而变法 北顾而绝后患——赵武灵王改革争雄之方略 52

一、穷则变,变则通 53

二、向北发展,扫除后顾之忧 54

三、要战胜敌人,先得战胜自我 55

食有劳而禄有功 固国本而强兵力——魏文侯变法图霸之方略 58

内务耕稼 外劝死战——秦国自孝公始持续改革雄冠诸侯之方略 63

一、内忧外患是引发改革烈焰的火种 64

二、“明君出则贤人来”:改革,先要有人才准备 65

三、扫清阻力,推行新制,必须启动权力的车轮 66

四、耕战并重,向东以争天下 68

五、以利益为变法改革的杠杆 69

招贤礼士 争取与国——燕昭王兴国破齐的改革方略 71

一、筑“黄金台”,招贤人士 72

二、重用乐毅,实行改革 73

三、争取与国,孤立强齐 74

明法审令 以砺甲兵——楚悼王变法争强之方略 76

权集一人 术驭众臣——韩昭侯改革之方略 80

刷新政治 用贤为先——齐威王改革图强之方略 85

第二编 西汉·东汉·三国 把战略设计作为争强制胜的第一需要 93

灵活选择从现实走向目标的路——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之方略 93

一、战略设计 94

二、固后策划 100

三、取信计谋 102

四、痹敌乘隙 104

五、重用人才 106

坚持事备而后动的战略指导——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方略 112

一、和亲与举兵 113

二、备而后战 115

三、大举征战 117

立高祖之业 行徐图之策——刘秀创建东汉之方略 122

一、王莽篡政 123

二、昆阳用谋 124

三、略定河北 127

四、进取两京 132

五、先东后西 135

六、争取河西,孤立陇右 139

七、拉拢攻取 140

八、南北夹击 142

重势养力以用天时之道——曹操统一北方之方略 145

一、谋取战略优势 147

二、歼敌与壮己结合 150

用才尚计举地利之要——孙权雄踞江东之方略 156

一、活用牵制战略 157

二、多方误敌,钝而击之 161

宽仁收心以握人和之贵——刘备鼎足西蜀之方略 166

一、宽仁以取“人和” 167

二、正确选择战略目标 171

第三编 魏晋·十六国·南北朝 大乱世中战略的惟一依归——统一 178

以痹敌待机实现乘虚蹈隙——魏晋灭蜀平吴之方略 178

一、削弱曹氏,掌握实权 179

二、两敌当前,先打弱者 181

三、三路进击,乘虚蹈隙 182

四、怀柔吴国,耐心待时 183

五、羊祜上书,谋议平吴 184

六、巧为部署,六路进兵 185

七、西攻北压,一举功成 186

以卑辞折节实现攻其不备——羯族人石勒建立后赵统一北方之方略 189

一、混水摸鱼,发展自己 190

二、审时度势,建立根据地 192

三、示假隐真,智取幽州 194

四、乘胜进击,自立为王 196

攻敌有序 略地适机——东晋大将桓温北伐之方略 199

二、先取蜀地,再进关中 200

一、前车之鉴 200

三、取洛北上,兵权交递 202

先明政要 后定兵战——氐族人苻坚统一北方之方略 205

一、选贤任能,富国强兵 206

二、形援实攻,消灭前燕 207

欲南先北 因机制敌——鲜卑人拓拔焘统一黄河流域之方略 211

一、赏有轻重,战分先后 212

二、综合用谋,大业垂成 214

乘危用奇 远袭功成——南朝第一帝刘裕北伐之方略 219

一、固内待机,用兵顺时 220

二、灵活用兵,创新战法 221

合弱离强 先胜后战——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之方略 227

第四编 隋·唐 大乱与大治中的战略决断 227

一、改良统治术,废周静帝而自立 228

二、先北后南,确定统一中国的战略 230

三、平定突厥两步棋 231

四、瞒天过海灭陈计 233

五、镇压士族叛乱,巩固江南统治 236

宏图徐举 后势为重——隋末瓦岗军首领李密兴兵灭隋之方略 238

一、献三策,附杨玄感反隋 239

二、巧夺粮仓瓦岗振军威 241

三、善谋寡断丧失良机 243

保持战略主动 致人而不致于人——唐太宗李世民统一天下之方略 247

一、暗中准备,乘乱而起 248

二、兵以义动,进战则克 250

三、坚壁而守,后发制人 254

四、悬军深入,利在速战 256

五、围城打援,避锐击惰 258

飘忽不定的流动作战——黄巢兴兵反唐之方略 263

一、乘势起义,转战腹地 264

二、挥师闽粤,烽火江南 266

三、北图大事,夺取长安 268

四、计虑失当,功亏一篑 271

第五编 五代·宋·辽·夏·元 芸芸弱国多智善变与一代天骄横扫六合 276

按兵以待其衰 合力而击虚弱——后唐庄宗李存勖用兵之方略 276

一、把握战机,决胜之要 277

二、攻敌虚弱,兵家常道 279

亲征以鼓士气 顺势分定南北——后周世宗柴荣军事方略 285

一、乘势连续南征,发挥进攻的主动性 286

二、顺势分定南北,有序转移战略方向 290

分权以强主干 因机而取天下——宋太祖赵匡胤统一中国之方略 294

一、区别对待,镇压反叛 295

二、改革军制,集权中央 298

三、攻取之道,必先其易 300

四、刚柔并用,各个击破 301

五、谋划不周,北方留后患 307

趋利避害 蓄盈待竭——西夏元昊鼎立之方略 312

一、建立同盟,立于不败 313

二、诱敌深入,疲惫敌师 315

三、蓄盈待竭,战而胜之 316

劳顿挫敌,辨机收利——辽太后萧绰鼎立强国之方略 318

一、先以劳顿挫其锐,后以举兵破其军 319

二、慎辨战机,坐收其利:辽宋澶渊之盟的签订 321

兵不师古 荡平世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开大元帝国之方略 325

一、利用矛盾,统一北方各游牧部落 326

二、先夏后金,再灭西辽 336

三、长途奔袭,西征中亚、欧洲 343

四、先分后合,消灭西夏王国 349

第六编 明·清 封建社会后期谋略家们的演出 354

高筑墙 广积粮 缓称王——朱元璋推翻元朝统一中国之方略 354

一、确立战略指导思想 356

二、利用矛盾,与敌周旋 359

三、蚕食与吞并结合,消灭割据势力 361

四、先剪羽翼,后动根本 364

运动歼敌 奇正结合——明成祖朱棣“靖难”北征之方略 367

一、先“靖难”,后削藩 368

二、扬长避短,运动歼敌 370

三、正奇结合,顺手牵羊 372

四、居重御轻,分而治之 374

五、惧死者必死,捐生者必生 375

依城结营 以战为守——明代将领于谦保卫北京的军事方略 379

一、力主抗战,刷新内政 380

二、攻守结合,以战为守 382

三、整饬武备,首创团营制 386

行仁义收揽人心 据河洛以取天下——李自成推翻明王朝之方略 389

一、分兵定所向,以走致敌 391

二、正确处理政略与战略的关系 393

三、据河洛,实行战略决战 396

四、建立政权,奠定基础 399

五、定关中,确定正确进军路线 402

斧伐大木渐至微细先弱后强逐步发展——努尔哈赤为灭明建清奠定基础之方略 406

一、先弱后强,由近及远 407

二、恩威并行,“德服”与“兵临”结合 410

三、立八旗兵制,行机巧谋略 413

借教会起事 避实击虚外线作战——洪秀全兴起太平天国之方略 418

一、隐蔽企图,以教会兴事 419

二、避实击虚,发展力量 422

三、跳到外线,运动作战 424

四、提拔新人,拯救危局 424

蓄势而动 以主待客——曾国藩的兵略思想 427

一、多方蓄势,造成战略优势 427

二、稳扎稳打,坚持以主待客 433

三、由上制下,稳扎稳打 436

谨筹慎后 缓进急战——左宗棠用兵之方略 439

一、权轻重,确定用兵目标 440

二、充分准备,力求快速进战 443

三、安民生,务要慎后固本 44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