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海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海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海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韦勇,李红梅编
  • 出 版 社:海口:海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44310132
  • 页数:373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由2003年海南省高校政治思想工作者及教师所写优秀论文组成,主要研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改革开放的条件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问题和实际情况,提出在新形势下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对策。
《海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目录

第一章 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1

第一节 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认识,误区和新思路 1

第二节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党建工作 9

第三节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的三个关系 16

第四节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 20

第二章 发展大学生党员的问题与对策 27

第一节 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7

第二节 海南省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7

第三章 保持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 46

第一节 建立健全党员发展工作长效机制把好党员入口关 47

第二节 建立健全党员学习教育长效机制 55

第三节 建立健全党员管理监督长效机制 60

第四节 建立健全学生党员联系广大同学的长效机制 65

第四章 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70

第一节 以人为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70

第二节 以人为本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 79

第三节 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素质 86

第四节 以人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 93

第五章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99

第一节 以科学发展观开拓高校德育教育 99

第二节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08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与创新人才培养 115

第六章 争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优势 122

第一节 发挥优势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22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对策 130

第三节 开展经常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36

第四节 用爱心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41

第七章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47

第一节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 147

第二节 适应大学生需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156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 165

第四节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73

第五节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177

第八章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184

第一节 针对学生的压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184

第二节 有针对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91

第三节 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98

第四节 西方的民主制度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3

第五节 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9

第九章 网络时代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16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占领网络阵地 216

第二节 网络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221

第三节 网络时代的道德教育 227

第十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思想政治教育 233

第一节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233

第二节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两个问题 239

第三节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45

第四节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效果的优化 253

第五节 发挥思想道德修养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59

第六节 促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 264

第十一章 高校共青团与思想政治教育 271

第一节 共青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71

第二节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时代性 278

第三节 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286

第四节 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 291

第十二章 高校德育教育与创新 296

第一节 德育教育与生活世界 296

第二节 新形势下高校的德育教育 303

第三节 高校德育教育的创新 311

第四节 大学生诚信危机根源与教育措施 317

第五节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325

第十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与班主任工作 330

第一节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定位 330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与途径 334

第三节 高校学生辅导员的多重新角色 340

第四节 班主任工作探讨 344

第十四章 新时期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 349

第一节 新时期高校的师德内涵 349

第二节 高校的师德建设 352

第三节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 358

第四节 培养敬业精神与师德教育 363

第五节 “师爱”的社会功能 367

后记 37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