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败血症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永焕编著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36928777
- 页数:783 页
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篇 概论 1
第二章 人体的正常防御机能 2
一、皮肤与粘膜的屏障作用 2
二、淋巴结的屏障作用 2
三、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3
四、正常寄生菌的拮抗作用 3
五、细胞的吞噬作用 3
六、体液的作用 4
七、特异性免疫功能 5
八、免疫细胞 6
第一节 引起败血症的细菌 7
第三章 引起败血症的原因 7
一、球菌 8
(一)革兰阳性球菌 8
(二)革兰阴性球菌 8
二、弧菌 9
三、杆菌 9
(一)革兰阳性杆菌 9
(二)革兰阴性杆菌 10
四、厌氧菌 12
五、真菌 14
第二节 细菌侵入体内的途径 14
一、细菌被消灭 16
二、毒血症 16
第四章 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16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几种表现 16
三、菌血症 17
四、败血症 17
五、脓毒败血症 17
六、多数菌败血症 17
七、型细菌败血症 18
第二节 败血症的临床症状 19
一、全身中毒症状 19
二、消化系统症状 19
三、循环系统症状 19
六、泌尿系统症状 20
七、关节系统症状 20
五、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20
四、呼吸系统症状 20
第三节 败血症的临床体征 21
一、皮疹 21
二、肝脾肿大 21
三、迁徙性病灶 21
四、肺脏体征 22
五、心血管体征 22
六、神经系统体征 22
第四节 应变性亚败血症 23
第五章 败血症的诊断 24
第一节 详细询问病史 24
第二节 临床表现 24
一、临床症状 24
(一)涂片检查 25
二、尿常规检查 25
三、细菌学检查 25
一、血常规检查 25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 25
二、临床体征 25
(二)细菌培养 26
四、血液生化检查 28
五、其他特殊检查 29
(一)B型超声波检查 29
(二)胸部X线照片 29
(三)心电图检查 29
(四)CT检查 29
(五)脑脊液检查 29
(六)脓性分泌物检查 30
(七)鲎试验 30
一、培养基 31
第四节 L型细菌的培养 31
二、标本采取与培养方法 32
三、L型细菌的生长方式 32
四、L型细菌的鉴定 33
第六章 败血症的鉴别诊断方法 34
一、细菌培养 34
二、X线照片 34
三、B型超声波检查 35
四、CT检查 35
五、其他检查 35
六、试验治疗 35
第七章 败血症的治疗原则 36
第一节 一般治疗 36
一、病情观察 36
二、对症治疗 36
四、纠正酸碱紊乱 37
三、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 37
五、加强支持疗法 38
六、供给足够热量 39
七、原发病的治疗 39
第二节 病原治疗 39
〔泰能 TIENAMs〕 40
一、泰能的成份 40
二、泰能的抗菌作用 40
三、剂量与用法 41
四、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42
第三节 并发症的治疗 43
第四节 败血症病人的护理 43
一、抢救室的设置和管理 43
二、病情观察 44
三、做好基础护理工作 45
第八章 中毒性休克 47
第一节 中毒性休克的发生率 47
第二节 中毒性休克发生原理 48
一、微循环障碍 48
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49
三、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49
四、出血 50
五、毒素和免疫复合物的作用 50
第三节 中毒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50
一、代谢障碍 51
二、酸碱平衡紊乱 51
三、电解质平衡紊乱 52
三、皮肤改变 54
二、发热 54
一、一般表现 54
第四节 中毒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54
四、脉搏 55
五、血压 55
六、神志 56
七、尿量 56
八、呼吸 56
九、消化道出血 57
第五节 中毒性休克的诊断 57
一、休克时的血压指标 58
二、休克的11临床分期 58
(一)休克早期——微血管痉挛期 58
(二)休克中期——微血管扩张期 58
第六节 中毒性休克的预防与治疗 59
一、中毒性休克的预防 59
(三)休克晚期——微血管衰竭期 59
三、休克的临床分度 59
二、中毒性休克的治疗 62
(一)一般治疗原则 62
(二)加强支持疗法 63
(三)控制感染 64
(四)补足有效循环血量 64
(五)调整血管紧张度 68
(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预防与治疗 68
(七)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68
(八)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 70
(九)纠正缺氧 71
(十)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72
(十一)冬眠疗法 73
(十二)异体血光量子疗法 81
(十三)针刺疗法及中草药治疗 81
第九章 微循环障碍 82
第一节 微循环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82
第二节 影响微循环血液灌注量的因素 82
第三节 休克时微循环的病理生理变化 83
一、休克早期——微血管痉挛期 83
五、血小板粘聚 83
二、休克中期——微血管扩张期 85
三、休克晚期——微血管衰竭期 85
四、器官功能衰竭期 86
三、红细胞形状的异常改变 87
二、血液浓缩、粘滞度增大 87
一、血液成份分离 87
第四节 休克时微血管中血液的变化 87
四、红细胞粘聚 88
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继发性纤溶 88
第五节 休克过程中引起微循环障碍的因素 88
一、毒素的作用 88
(一)内毒素的作用 88
(二)外毒素的作用 90
二、神经因素 92
三、体液因素 92
四、溶酶的作用 93
五、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 93
七、酸性物质的作用 94
第六节 微循环障碍的临床表现 94
六、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的作用 94
一、休克早期——微血管痉挛期 95
二、休克中期——微血管扩张期 96
三、休克晚期——微血管麻痹期 96
四、器官功能衰竭期 97
第七节 微循环障碍的诊断 98
第八节 微循环障碍的治疗 100
一、受体的概念 100
三、血管活性药物 101
(一)兴奋剂 101
(二)抑制剂 101
(二)肾上腺素能受体 101
(一)胆碱能受体 101
二、受体的种类 101
四、血管活性药物的作用原理和临床应用 102
(一)血管扩张剂 102
(二)血管收缩剂 106
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原则 109
(二)血管舒张型休克 109
(一)血管收缩型休克 109
五、休克时血管活性药物的选择应用 109
七、影响血管活性药物疗效的因素 110
八、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注意事项 110
第十章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111
第一节 正常凝血功能 111
一、正常凝血因子 111
二、正常凝血过程 111
三、继发性纤溶 112
第二节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原理 113
一、诱发DIC的因素 114
二、DIC发生的原理 115
(一)微循环障碍 115
(二)内凝血系统被激活 116
(三)外凝血系统被激活 116
(四)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116
(五)白细胞促凝物质的作用 117
(六)补体的作用 117
(七)血小板在凝血中的作用 117
第三节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病理生理变化 119
一、广泛微血栓形成 119
二、弥漫性渗出性出血 119
(一)原发病病情加剧 124
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主要临床症状 124
第四节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 124
(二)出血 125
(三)休克 126
二、器官功能衰竭 128
(一)肾脏 128
(二)肺脏 129
(三)胃肠道 129
(四)肝脏 129
(五)肾上腺 129
(六)脑组织 129
(七)心脏 130
(八)皮肤及肢端 130
第五节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型 130
第六节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期 131
三、慢性DIC 131
一、高凝期 131
一、急性DIC 131
二、亚急性DIC 131
二、低凝期 132
三、纤溶期 132
第七节 继发性纤溶的临床表现 132
一、出血 132
二、心血管系统症状 133
三、贫血 133
四、呼吸系统症状 134
五、神经系统症状 134
第八节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检查 134
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检查 134
(一)简易试验法 134
(三)三项确诊试验 135
(二)三项筛选试验 135
二、继发性纤溶的实验室检查 136
三、血管内凝血与继发性纤溶的鉴别试验 136
第九节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 137
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 137
(一)临床表现 137
(二)实验室检查 139
(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标准 140
二、继发性纤溶的诊断 141
第十节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预防 141
一、积极有效治疗败血症 141
二、预防与治疗休克 141
三、改善缺氧状态 142
四、抗血小板凝集药物 142
六、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 143
五、肝素的应用 143
第十一节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 144
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 144
(一)原发病的治疗 144
(二)抗凝剂的应用 144
(三)纤维蛋白溶解剂的应用 147
二、继发性纤溶的治疗 148
(一)纤溶酶抑制剂 148
(二)补充纤维蛋白原 148
(三)血小板制剂 149
(四)输新鲜血液 149
(五)补充钙剂 149
第十一章 急性多器官功能衰竭 150
二、毒素的作用 151
三、微循环障碍 151
一、致病菌的直接损害作用 151
第一节 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原因 151
四、休克 152
五、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继发性纤溶 152
六、出血 153
七、迁徙性感染性损害 154
第二节 急性心力衰竭 154
一、急性心力衰竭的原因 154
二、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155
三、心电图表现 157
四、急性心力衰竭的预防与治疗 158
(一)急性心力衰竭的预防 158
(二)一般治疗措施 159
(三)保护心肌 159
(五)镇静剂 160
(四)严格控制液体输入量和输入速度 160
(六)改善微循环 161
(七)防治DIC 161
(八)纠正酸中毒 161
(九)改善呼吸功能 162
(十)补充钙剂 162
(十一)纠正心律紊乱 162
(十二)增强心肌收缩力 168
(十三)利尿剂 169
第三节 急性呼吸功能衰竭 171
一、正常肺呼吸功能 172
(一)肺组织的结构特点 172
(二)气体交换 174
(一)肺微循环障碍 183
二、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发生的原理 183
(二)肺动脉压下降 184
(三)过多过快输液 184
(四)肺微血管栓塞 184
(五)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185
(六)肺泡壁水肿 185
(七)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187
(八)肺出血 187
(九)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或丧失 188
(十)合并肺部感染 189
(十一)低血浆蛋白血症 190
(十二)低钠血症 190
(十三)肺泡壁透明膜形成 191
三、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病理和病理生理变化 191
(一)病理变化 191
(二)病理生理变化 192
四、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 194
(一)第一期:呼吸代偿期 194
(二)第二期:呼吸困难期 195
(三)第三期:呼吸功能衰竭期 195
(四)第四期:终末期 195
五、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96
(一)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诊断 196
(二)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鉴别诊断 197
六、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预防 199
七、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治疗 200
(一)加强抗感染 200
(二)抗休克治疗 200
(三)安定病人情绪 200
(四)控制液体输入量 201
(五)关于电解质的补充 203
(六)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204
(七)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204
(八)消泡剂的使用 204
(九)利尿剂的应用 205
(十)肝素的应用 205
(十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205
(十二)纠正心力衰竭 205
(十三)放血疗法 206
(十四)导泻疗法 206
(十五)血液透析疗法 207
(十六)纠正低氧血症 207
(十七)人工机械呼吸 209
(十九)护理 217
(十八)保护肾功,防止发生脑水肿 217
一、肾脏的结构及生理功能特点 219
(一)肾脏的结构特点 219
第四节 急性肾脏功能衰竭 219
(二)肾脏的血液供应 221
(三)肾脏的生理功能特点 222
二、急性肾脏功能衰竭的病因 228
(一)严重感染 229
(二)毒血症 229
(三)中毒性休克 229
(四)肾脏迁徙性化脓性感染 230
(五)肾脏出血 230
(七)管型形成 231
(八)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231
(六)血红蛋白的作用 231
(九)急性心力衰竭 232
(十)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作用 233
三、急性肾脏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 233
(一)急性肾脏功能不全期(发病期) 233
(二)肾实质损害期(少尿期或尿闭期) 234
(三)多尿期 240
(四)恢复期 241
四、急性肾脏功能衰竭的诊断 241
(一)临床表现 241
(二)实验室检查 241
五、急性肾脏功能衰竭的预防 241
六、急性肾脏功能衰竭的治疗 243
(一)急性肾脏功能不全期的治疗 243
(二)少尿期的治疗 244
(三)多尿期的治疗 267
第五节 急性脑功能衰竭 268
一、急性脑功能衰竭发生的原因 268
(一)迁徙性脑脓肿 268
(二)颅内出血 268
(三)急性脑水肿 268
(四)恢复期的治疗 268
二、脑水肿的概念 269
三、正常颅内压的调节 269
四、脑水肿发生过程 270
五、脑水肿发生的原理 271
(一)脑血管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 271
(二)血液渗透压下降 271
(三)脑血液循环障碍 272
(四)微循环障碍对脑水肿的影响 274
(六)脑细胞代谢功能障碍 275
(五)颅内静脉压增高 275
(七)脑脊液循环障碍 276
六、脑水肿的病理变化 276
七、脑水肿的临床表现 277
(一)脑水肿的分期 277
(二)一般临床表现 278
(三)脑疝形成 279
小脑幕切迹疝 279
一、小脑幕结构与小脑幕切迹疝的关系 279
二、小脑幕切迹疝的病理变化 280
三、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表现 281
枕骨大孔疝 283
一、枕骨大孔与枕骨大孔疝的关系 283
三、枕骨大孔疝的临床表现 284
二、枕骨大孔疝的病理变化 284
小脑幕切迹上疝与大脑鏮疝 285
八、急性脑水肿的诊断 286
(一)败血症的临床特征 286
(二)脑水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286
(三)实验室检查 286
九、鉴别诊断 286
(一)小脑幕切迹疝与枕骨大孔疝的鉴别 286
(二)小脑扁桃体疝与延脑疝的鉴别 287
(三)混合疝的鉴别 287
十、急性脑水肿的预防与治疗 287
(一)急性脑水肿的预防 287
(二)急性脑水肿的治疗 288
第六节 急性消化道功能衰竭 296
第七节 急性肝脏功能衰竭 297
第十二章 L型细菌败血症 298
第一节 L型细菌败血症发病情况 298
第二节 L型细菌形成的原因和生物学特性 299
一、L型细菌形成的原因 299
二、L型细菌的生物学特点 300
第三节 L型细菌的培养 301
一、常规细菌培养 301
二、L型细菌的培养 301
第四节 L型细菌的致病作用 302
第五节 L型细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 303
一、具有原型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 303
二、发热 303
四、感染慢性化 304
三、白细胞总数不增高 304
第六节 L型细菌败血症的诊断 305
一、临床特征 305
二、实验室检查 306
第七节 L型细菌败血症的治疗 307
第八节 曲型病例介绍 308
第十三章 多数菌败血症 310
一、什么是多数菌败血症 310
二、引起多数菌败血症常见的细菌 310
三、多数菌败血症发生率 311
四、引起多数菌败血症的原因 312
五、多数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313
六、多数菌败血症的诊断 313
七、多数菌败血症的治疗 314
八、病例介绍 315
第二篇 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317
第一章 概述 317
第二章 葡萄球菌的结构及生物学特性与致病作用 318
第一节 葡萄球菌的结构特点 318
一、细菌壁 318
二、胞浆膜 319
三、细胞浆 319
第二节 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 319
第三节 葡萄球菌的致病作用 320
一、具有很强的抵抗力 320
二、变异性 320
三、溶血毒素 321
四、血浆凝固酶 321
七、杀白细胞毒素 322
五、肠毒素 322
六、青霉素酶 322
八、红疹毒素 323
九、剥脱性毒素 323
十、其它毒素 323
第三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感染途径 324
第一节 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流行病学特点 324
一、发病季节 324
二、与年龄、性别关系 324
三、与职业关系 325
第二节 感染途径 325
一、外源性感染 326
二、医源性感染 328
第一节 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条件 330
第四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发病原理 330
第二节 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发生原理 331
第五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333
第一节 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症状 333
一、潜伏期 334
二、起病 334
三、寒战、高热 334
四、全身症状 334
五、消化道症状 334
六、呼吸道症状 335
七、循环系统症状 335
八、神经系统症状 335
九、泌尿系统症状 336
二、皮疹 337
一、一般体征 337
十、骨与关节症状 337
第二节 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体征 337
三、肝脾肿大 338
四、原发性感染灶 338
五、神经系统体征 338
六、心血管系统体征 338
七、呼吸系统体征 339
八、骨与关节体征 339
九、迁徙性感染病灶 340
第六章 实验室检查 343
一、细菌学检查 343
(一)细菌涂片革兰染色 343
(二)细菌培养 343
(三)培养注意事项 343
三、类白血病反应 344
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344
四、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测定 345
五、肝脏功能检查 345
六、尿常期检查 345
七、大便常规检查 345
八、凝血功能检查 346
九、脑脊液检查 346
十、痰液检查 346
十一、渗出液检查 347
十二、B超、CT及X线照片检查 347
十三、其他检查 347
第七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并发症 348
第一节 中毒性休克 348
一、肺迁徙性感染发生的原理 351
第二节 肺迁徙性感染 351
二、迁徙性肺炎 352
三、化脓性支气管炎 353
四、肺脓肿 353
五、肺大泡形成 354
六、化脓性胸膜炎 355
七、出血性胸膜炎 357
八、纵隔气肿 358
九、肺迁徙性感染的诊断 358
第三节 迁徙性膈下脓肿 360
一、膈下脓肿发生原理 361
二、膈下脓肿的临床表现 361
三、膈下脓肿的诊断 361
二、迁徙性肝脓肿的临床表现 362
一、迁徙性肝脓肿发生原理 362
第四节 迁徙性肝脓肿 362
三、迁徙性肝脓肿的诊断 363
第五节 迁徙性化脓性腹膜炎 364
一、迁徙性化脓性腹膜炎发生原理和病理变化 364
二、迁徙性化脓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 365
三、迁徙性化脓性腹膜炎的诊断 366
第六节 迁徙性化脓性盆腔炎 366
一、迁徙性化脓性盆腔炎发生原理 367
二、迁徙性化脓性盆腔炎的临床表现 367
三、迁徙性化脓性盆腔炎的诊断 368
第七节 迁徙性肾脓肿 368
一、迁徙性肾脓肿发生原理 368
二、迁徙性肾脓肿的临床表现 368
一、迁徙性肾周脓肿发生原理 370
三、迁徙性肾脓肿的诊断 370
第八节 迁徙性肾周脓肿 370
二、迁徙性肾周脓肿的临床表现 371
三、迁徙性肾周脓肿的诊断 371
第九节 迁徙性化脓性骨髓炎 371
一、迁徙性化脓性骨髓炎发生原理 372
二、迁徙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 373
三、迁徙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 373
第十节 迁徙性化脓性关节炎 374
一、迁徙性化脓性关节炎发生原理 374
二、迁徙性化脓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375
三、迁徙性化脓性关节炎的诊断 376
第十一节 迁徙性软组织脓肿 376
一、迁徙性化脓性心包炎发生原理 377
第十二节 迁徙性化脓性心包炎 377
二、迁徙性化脓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 378
三、迁徙性化脓性心包炎的诊断 379
第十三节 迁徙性化脓性脑膜炎 380
一、迁徙性化脓性脑膜炎发生原理 380
二、迁徙性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381
三、迁徙性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 382
第十四节 迁徙性脑脓肿 383
一、迁徙性脑脓肿发生原理 383
二、迁徙性脓肿的临床表现 384
三、迁徙性脑脓肿的诊断 386
第十五节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386
一、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原理 386
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 387
二、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 387
第十六节 其他并发症 388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诱发肺出血——肾炎综合症 388
二、并发严重多发性内脏出血 390
三、心脏手术后并发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91
四、并发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中毒性休克、DIC、化脓性关节炎 392
五、并发十趾坏死 392
六、并发急性胰腺炎 393
七、并发急性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 393
八、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闭塞性脑动脉炎、偏瘫、海绵窦血栓形成、失明 394
九、并发眼球后脓肿、急性心内膜炎 396
十、并发血液系统损害 398
第八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扶殖的流感杆菌败血症 399
第九章 病例介绍 401
第十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诊断 415
第一节 原发性感染灶 415
第二节 临床症状 415
第三节 临床体征 417
第四节 实验室检查 418
第十一章 鉴别诊断 423
第一节 误诊原因分析 423
第二节 鉴别诊断 426
第十二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治疗 431
第一节 原发病灶的处理 431
第二节 加强支持疗法 432
一、降温 432
二、异体血光量子疗法 432
四、维持水与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433
三、供给足够热量 433
五、保护肾功 434
六、加强护理工作 434
第三节 抗菌药物治疗 435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耐药性的原理 435
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436
三、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抗菌药物治疗 437
(一)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437
(二)疗效分析 438
(三)抗菌药物的选择应用 440
(四)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442
第四节 中毒性休克的预防与治疗 443
第五节 迁徙性化脓性感染的治疗 444
二、职业与预后关系 446
九、治疗是否及时、适当与预后关系 446
一、年龄与预后关系 446
第十三章 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预后的因素 446
三、误诊与预后关系 447
四、原发疾病与预后关系 447
五、并发症与预后关系 447
六、迁徙性感染与预后关系 447
七、发热与预后关系 449
八、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与预后关系 449
第十四章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451
一、MRSA和MRSE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 452
二、MRSA和MRSE的致病作用 453
三、MRSA和MRSE侵入途径和致病诱因 454
四、MRSA和MRSE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454
五、MRSA和MRSE败血症的诊断 455
六、MRSA和MRSE败血症的治疗 456
七、耐药性产生机理 461
第三篇 其他球菌及弧菌败血症 463
第一章 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 463
第一节 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 463
一、表皮葡萄球菌的致病作用 463
二、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465
三、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的诊断 469
四、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的治疗 470
五、病例介绍 471
第二节 四联球菌败血症 474
一、四联球菌的致病作用 474
二、四联球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475
三、四联球菌败血症的诊断 476
四、四联球菌败血症的治疗 477
五、病例介绍 478
第三节 链球菌败血症 480
一、链球菌的致病作用 481
二、链球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482
(一)原发性感染灶 482
(二)链球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483
(三)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 483
三、链球菌败血症的诊断 485
四、链球菌败血症的治疗 487
第四节 肠球菌败血症 487
第五节 肺炎球菌败血症 491
一、肺炎球菌的致病作用 491
二、肺炎球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492
三、肺炎球菌败血症的诊断 493
四、肺炎球菌败血症的治疗 494
五、病例介绍 495
第六节 绿色气球菌败血症 496
第二章 革兰阴性球菌败血症 499
第一节 脑膜炎球菌败血症 499
一、脑膜炎球菌的致病作用 499
二、脑膜炎球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500
三、脑膜炎球菌败血症的诊断 506
四、死亡原因分析 508
五、脑膜炎球菌败血症的治疗 510
(一)治疗原则 510
(二)一般治疗 510
(三)抗菌药物治疗 511
(五)抗休克治疗 512
(四)脱水疗法 512
(六)纠正酸中毒 514
(七)抗凝及抗纤溶的治疗 514
(八)纠正心力衰竭 514
(九)改善呼吸功能 515
(十)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515
(十一)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 516
六、病例介绍 516
第二节 浅黄色奈瑟菌败血症 517
第三节 粘液双球菌败血症 518
第三章 弧菌败血症 519
第一节 非0-1群霍乱弧菌败血症 519
第二节 霍利斯弧菌败血症 520
第四篇 杆菌败血症 522
第一章 杆菌的分类 522
第一节 类白喉杆菌败血症 523
第二章 革兰阳性杆菌败血症 523
第二节 李斯特菌败血症 524
一、李斯特菌的生物学特性 524
二、李斯特菌的致病作用 524
三、李斯特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525
四、实验室检查 525
五、李斯特菌败血症的诊断 526
六、李斯特菌败血症的治疗 527
七、病例介绍 528
第三节 炭疽杆菌败血症 529
一、炭疽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作用 529
二、炭疽杆菌侵入途径 530
三、炭疽杆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531
四、炭疽杆菌败血症的诊断 532
五、炭疽杆菌败血症的治疗 533
六、肺炭疽及炭疽杆菌脑膜炎简要介绍 534
(一)肺炭疽 534
(二)炭疽杆菌脑膜炎 535
第四节 其他芽孢杆菌败血症 537
一、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 537
二、枯草杆菌败血症 539
三、环状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败血症 539
四、侧胞芽胞杆菌败血症 539
第五节 产气荚膜杆菌败血症 540
一、产气荚膜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作用 540
(一)产气荚膜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540
二、产气荚膜杆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541
(二)产气荚膜杆菌的致病作用 541
三、产气荚膜杆菌败血症的诊断 542
四、产气荚膜杆菌败血症的治疗 543
第三章 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545
第一节 概述 545
一、需氧菌与厌氧菌 545
二、需氧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发病情况分析 546
三、厌氧菌败血症发病情况分析 549
四、细菌侵入途径 550
五、引起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的因素 550
六、革兰阴性杆菌的毒素及其毒性作用 554
(一)内毒素 554
(二)外毒素 558
七、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 559
八、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的诊断 560
九、抗菌药物的选择应用 562
(一)抗菌药物选择注意事项 562
(二)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562
十、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的预后 563
第二节 大肠杆菌败血症 565
一、大肠杆菌败血症的发病率 565
二、大肠杆菌的致病作用 566
(一)侵袭力 566
(二)内毒素 566
(三)肠毒素 566
三、大肠杆菌侵入途径 567
四、大肠杆菌败血症诱发因素 568
(一)一般临床症状 569
(二)中毒性休克 569
五、大肠杆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569
(三)迁徙性感染灶 570
(四)多器官功能衰竭 570
(五)出血 570
(六)水与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571
(七)L型变异菌败血症 571
(八)多数菌败血症 571
六、大肠杆菌败血症的诊断 573
七、并发症 574
八、大肠杆菌败血症的治疗 575
(一)一般治疗 575
(二)原发病的治疗 575
(三)抗菌药物治疗 575
(五)继发性出血的治疗 577
(四)中毒性休克及DIC的治疗 577
九、大肠杆菌败血症的预后 580
十、病例介绍 581
第三节 绿脓杆菌败血症 585
一、假单胞菌属 585
二、绿脓杆菌的致病作用 586
三、绿脓杆菌侵入途径及诱发因素 587
四、绿脓杆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589
五、实验室检查 592
六、绿脓杆菌败血症的诊断 593
七、绿脓杆菌败血症的治疗 594
八、影响绿脓杆菌败血症预后的因素 598
九、病例介绍 600
第五节 恶臭假单胞菌败血症 603
第四节 荧光假单胞菌败血症 603
第六节 洋葱假单胞菌败血症 604
第七节 嗜麦芽假单胞菌败血症 605
第八节 气单胞菌败血症 606
一、亲水气单胞菌败血症 607
二、温和气单胞菌败血症 610
第九节 变形杆菌败血症 610
一、变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610
二、变形杆菌的致病作用 610
三、变形杆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611
四、变形杆菌败血症的诊断 612
五、变形杆菌败血症的治疗 612
六、病例介绍 613
二、肺炎杆菌的致病作用 615
一、肠杆菌科细菌 615
第十节 肺炎杆菌败血症 615
三、肺炎杆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616
四、肺炎杆菌败血症的诊断 618
五、肺炎杆菌败血症的治疗 620
六、病例介绍 622
第十一节 伤寒杆菌及副伤寒杆菌败血症 627
一、伤寒杆菌及副伤寒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627
二、沙门菌的致病作用 628
三、伤寒杆菌及副伤寒杆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629
(一)细菌侵入途径 629
(二)伤寒杆菌及副伤寒杆菌感染的临床类型 629
(三)伤寒杆菌及副伤寒杆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629
(四)并发症 632
四、L型细菌败血症 639
八、伤寒杆菌及副伤寒杆菌败血症的诊断 641
七、迁徙性脓肿 641
六、多器官功能衰竭 641
五、多数菌败血症 641
九、伤寒杆菌及副伤寒杆菌败血症的治疗 645
十、影响伤寒杆菌及副伤寒杆菌败血症疗效和预后的因素 648
十一、病例介绍 649
第十二节 猪霍乱沙门菌败血症 661
第十三节 鸡伤寒沙门菌败血症 664
第十四节 山夫登堡沙门菌败血症 664
第十五节 鼠伤寒沙门菌败血症 665
一、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病作用 665
二、鼠伤寒沙门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666
三、实验室检查 668
四、鼠伤寒沙门菌败血症的诊断 669
五、鼠伤寒沙门菌败血症的治疗 670
六、病例介绍 672
第十六节 迈阿密沙门菌败血症 677
第十七节 肠炎沙门菌败血症 677
第十八节 粪产碱杆菌败血症 678
一、粪产碱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作用 678
二、粪产碱杆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679
三、实验室检查 680
四、粪产碱杆菌败血症的诊断 681
五、粪产碱杆菌败血症的治疗 681
六、病例介绍 681
第十九节 产气杆菌败血症 683
第二十节 聚团杆菌败血症 685
一、聚团杆菌的致病作用 685
四、聚团杆菌败血症的治疗 686
三、实验室检查 686
二、聚团杆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686
五、病例介绍 687
第二十一节 痢疾杆菌败血症 689
一、痢疾杆菌的致病作用 689
二、细菌侵入途径 690
三、发病年龄 690
四、痢疾杆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691
五、痢疾杆菌败血症的诊断 692
六、痢疾杆菌败血症的治疗 692
七、病例介绍 693
第二十二节 莫拉菌败血症 695
一、莫拉菌的致病作用 695
二、莫拉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695
三、莫拉菌败血症的诊断 696
四、莫拉菌败血症的治疗 697
五、病例介绍 697
第二十三节 沙雷菌败血症 698
一、沙雷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作用 698
二、沙雷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699
三、沙雷菌败血症的诊断 699
四、沙雷菌败血症的治疗 701
五、病例介绍 701
第二十四节 黄杆菌败血症 704
第二十五节 哈夫尼亚菌败血症 705
第二十六节 枸橼(柠檬)酸杆菌败血症 706
一、枸橼(柠檬)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作用 706
二、发病年龄、侵入途径、发病诱因 707
三、拘橼(柠檬)酸杆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707
四、构橼(柠檬)酸杆菌败血症的诊断 708
五、枸橼(柠檬)酸杆菌败血症的治疗 709
六、病例介绍 711
第二十七节 不动杆菌败血症 712
一、不动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作用 712
二、不动杆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712
三、不动杆菌败血症的诊断 715
四、不动杆菌败血症的治疗 716
五、病例介绍 717
第二十八节 流感嗜血菌败血症 719
一、流感嗜血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作用 719
二、流感嗜血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719
三、流感嗜血菌败血症的诊断 720
五、病例介绍 721
四、流感嗜血菌败血症的治疗 721
第二十九节 迟钝爱德华杆菌败血症 722
一、迟钝爱德华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作用 722
二、迟钝爱德华杆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722
三、迟钝爱德华杆菌败血症的诊断 723
四、迟钝爱德华杆菌败血症的治疗 724
五、病例介绍 724
第三十节 结肠炎耶尔菌败血症 725
一、结肠炎耶尔森茵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作用 725
二、结肠炎耶尔森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725
三、结肠炎耶尔森菌败血症的诊断 726
四、结肠炎耶尔森菌败血症的治疗 726
五、病例介绍 727
第三十一节 胎儿弯曲菌败血症 728
第三十二节 布氏杆菌败血症 729
第三十三节 生长不良发酵菌败血症 730
第三十四节 结核杆菌败血症 731
第五篇 厌氧菌败血症 732
第一章 厌氧菌的分类 732
第二章 厌氧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作用 734
第三章 厌氧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736
一、厌氧菌感染情况 736
二、厌氧菌侵入途径和诱发因素 737
三、厌氧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738
第四章 厌氧菌败血症的诊断 742
第五章 厌氧菌败血症的治疗 744
第六章 影响厌氧菌败血症预后的因素 750
第七章 病例介绍 751
一、真菌的生物学特性 753
第一节 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作用 753
第一章 概述 753
第六篇 真菌败血症 753
二、真菌的致病作用 754
第二节 真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755
第三节 真菌败血症的诊断 758
第四节 真菌败血症的治疗 759
第五节 影响真菌败血症预后的因素 765
第二章 真菌败血症 768
第一节 念珠菌败血症 768
第二节 新型隐球菌败血症 771
第三节 曲霉菌败血症 775
第四节 毛霉菌败血症 778
第五节 荚膜组织胞浆菌败血症 779
第六节 念珠地丝菌败血症 780
第七节 类酵母菌败血症 781
- 《间充质干细胞基础与临床》韩忠朝著 2015
- 《浙江中医临床名家 朱古亭》方剑乔总主编 2019
- 《新编临床药物使用规范》孙国栋,解华主编 2017
- 《人体寄生虫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供基础 临床 预防 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第2版》诸欣平,苏川 2018
- 《牙髓病学 生物学与临床视角》(意)多米尼科·里库奇,(巴西)小约瑟·斯奎拉编;陈刚,殷欣,苏阳责编;刘贺,汪林译 2020
- 《药物学基础与临床应用》李敏主编 2018
- 《生物化学 本科临床 英文版》张晓伟 2018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应用技能型规划教材 供护理、助产、临床医学专业用 生物化学 本科》张又良,郭桂平主编 2016
- 《正畸临床拔牙矫治》(中国)段银钟 2019
- 《临床输血医学检验技术》郑文芝,袁忠海主编 2020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家畜百宝 猪、牛、羊、鸡的综合利用》山西省商业厅组织技术处编著 1959
- 《《道德经》200句》崇贤书院编著 2018
- 《高级英语阅读与听说教程》刘秀梅编著 201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看图自学吉他弹唱教程》陈飞编著 2019
- 《法语词汇认知联想记忆法》刘莲编著 2020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规范 技巧与案例 第3版 2020》文传浩,夏宇编著 2019
- 《流体力学》张扬军,彭杰,诸葛伟林编著 2019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林下养蜂技术》罗文华,黄勇,刘佳霖主编 2017
- 《脱硝运行技术1000问》朱国宇编 2019
- 《催化剂制备过程技术》韩勇责任编辑;(中国)张继光 2019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