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共和观
共和观

共和观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苏昌培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01495985
  • 页数:410 页
图书介绍: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平等的地位,都有根据本国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的权利;各种文明并无高低优劣之分,都对人类文明作出各自的贡献。本书强调各国和不同文明之间要互相尊重,坚持用和平协商和对话的方式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以共同建立一个和平、繁荣、公正的新世界。
《共和观》目录
标签:

绪论 1

仰往知醒 告别战国 11

一、进化发展 遥远不凡 11

宇宙无穷多物源,人类有智最难得 11

人类的产生必须赖于宇宙的和谐优态 12

二、思维可贵 聪明不易 14

人是宇宙优素的结晶 14

人类的智慧一直沿着以生产工具更新为主线而发展 16

人类对文明进化并不陌生,却很迟才有所了解 16

人类的思维发展既促进了社会进步,但又受社会条件的限制 17

三、战乱不止 自强不息 19

自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全球几乎连年不断发生战争 19

经受了战争的危害,才知道和平的宝贵 21

四、争战相戮 独霸不得 21

种族、民族、国家三者不可能战胜 21

任何梦求成为世界霸主都不可能成功 22

推行殖民扩张不可能持久 23

发动战争的头目绝不可能有好下场 24

任何侵略者企图占领他国的领土都不可能得到巩固 24

任何一种意识文化都不可能在全球一统天下 26

世界只有一条发展道路的论断没有科学根据 27

任何国家发达富有都不可能永久保持不变 28

任何国家走上侵略都不可能得到巩固安定 28

未来战争不可能有赢家 29

五、异想开天 必护未来 31

忆往昔历史,人们更珍惜现在、热爱未来 32

新殖民主义根源依然存在 34

争夺霸权不仅体现于行动,并发展为主义与理论 34

依靠高科技推进历史的同时,又面临着种种威胁 35

六、向往共和 前景广开 36

人民盼望和平已成为世界走势的主题 37

新世纪必将快步走向文明大道 38

创共和世界新乐园是有基础的 39

哲学创新不是一件容易之事,不创新又难成大事 41

一、远流多源 润泽环宇 41

走出过去 放开生机 41

中国哲学流长渊远,精深博大 42

西方哲学变革早、影响广 47

二、拓宽境界 推进选择 50

多点综合,广世精华 50

东西方认识事物具有差异性 52

三、误入对抗 危害趋广 53

世界冲突的根源之一是文化 53

大文化的综合创新在于超越和重构 55

四、时代生机 创新哲学 58

哲学的生命在于创新 58

哲学生机在于思维创新,而思维创新来自解放思想 60

五、解放开拓 求索领航 69

中国哲学为何“困冷” 70

新世纪的竞争重点是什么 73

哲学守持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 74

中国哲学必须勇于担负起创新的使命 76

六、广兴知识 创新局面 76

新世纪的文化应建立广泛的理性联盟 77

迈进文明 和性辉耀 80

一、光辉历史 和胜灿烂 80

社会文明与国际共和的程度必成正比 81

和性概念适合于现代系统论特征 84

二、和周万物 天循地优 85

宇宙万有的动变过程,皆和周循运 85

生态环境是和周循环的大体系 87

开创和周大世界 88

三、和适达道 行济宇空 88

没有知适就没有点化的依据,没有点化就没有明确的行动目标 89

知天必知世,创世必知适 90

当代社会发展需要对和适理念有更积极的理解 92

四、和而不同 物尽天择 93

和而不同斯大雄 93

和世有竞,“优”字领先 94

五、和贵有竞 持优常恒 94

国际经济关系是世界文明的根本基础 96

运用他律是和竞的硬条件 97

发挥自律是和竞的软条件 98

六、和势常备 智治逆境 98

壮大和力,创立公正新秩序 100

中华和统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 101

七、和察万理 兴法治世 102

依法治国,推动法治世界是时代文明的标志 102

八、和谐聚力 清和昌盛 103

和谐范畴是对世界存在发展的新揭示 104

兼容是和谐范畴的基本特征 104

整合与重组是和谐的重要范畴 105

正和双赢,和胜共荣 108

九、和合共兴 得道开泰 109

发展是和平共处之基础 110

和处是民心所向、文明所趋 111

物必有别,均而不和 112

共处使各国成为相互依赖的稳定整体 112

十、共则有别 品位趋高 112

和而不流,和态有节 113

和睦必诚,和处有信 114

和而不均,世和有共 114

十一、广兴和缘 可融大千 116

中华和缘文化起源早,进程深广 116

中华持续推进和缘文明 118

十二、文明世界 和导一切 120

和压倒一切 120

和先于一切 121

和生一切 121

和兴一切 122

和贵一切 122

和创一切 123

和高于一切 123

和优于一切 124

和胜于一切 125

把握趋势 走向共和 126

一、哲学流变 共和唯优 126

物气观 127

天人观 127

理势观 128

心性观 128

知行观 129

名实观 129

形态观 130

心物观 131

元论观 131

二、仰往察势 必趋共和 133

哲学思想文化不可能离开时代的社会现实 134

时代发展的现实不能背离人民的愿望 135

人类必定能创造共和世态,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一百周年 139

三、居位尊高 溯源博深 140

共和来历悠久 141

共和,内涵丰富,影响大 142

共和代表国家走向发达高度民主文明 144

共和兴世是发展国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145

人类终归要改变无法战乱世界为有法共和国际 147

确立宇宙共和观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要求 149

“和”与“共”构成共存、共兴的国际家园 155

四、开放视野 多极共和 156

人类来自世界多极,必将走向多极世界 156

五、改变误认 创立新和观 158

人间正道和处为本,人类文明和智当先 158

共和不是否定差别,而是积极包容差别 162

认知世界 源于开放 164

一、世界历史 出于开放 164

人类了解世界之始,首先是开通东西方海洋通道 165

摈弃闭关自守,推动持续开放 168

二、航海时代 放开探索 169

航海大时代引起世界大变化 170

认真借鉴,开来创新 171

三、和世有开 放必有道 173

开放是世界活态的潮流 173

现代社会经济是一个开放系统 175

四、开放兴盛 封闭衰败 177

开明开放则发展强盛,封闭僵化就落后衰退 177

正确把握开放广度与适度的辩证关系 181

五、立足自力 大胆开门 182

自力、自主是对外开放的基础 184

开放是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意 185

活力多元 出自创新 186

一、多元差别 永恒客观 186

世界文化具有多元性 187

二、多元优态 融合生力 190

当代世界发展,呈现出多元综合、多极互补的趋向 191

世界经济共体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 193

三、多元综合 创造新活力 196

世界多极化文明已初现端倪 200

用多元辩证法指导实践是对哲学的新贡献 202

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应是多维性 204

广开比较 唯优辩证 206

一、比较辩证 经世致远 206

何为辩证法 207

唯优辩证是以多种辩证法优素为基础,以创新为发展 216

二、展开比较 优化世界 216

拓开视野,勇于比较 219

自我发现,放开比较 220

深化比较,开放境界 220

改变单一,多维比较 223

三、辩证趋向 优化概念 226

中国文化与科学之比较 228

优势与趋势之比较 230

差别与对应之比较 231

所有制与社会价值之比较 232

公有与共有之比较 233

公耕与包耕之比较 234

公用与私用之比较 237

现代化与过渡论之比较 242

跨出误界 醒悟天开 250

一、知势识误 谋事在智 250

要知世间误,当念醒误经 250

人的误商源于社会,根在文化思想观念 254

穷则思变,误则思过 255

二、事起有因 误出在意 255

成事在于智,误事出于意 258

三、解误则兴 迷误必败 258

解误天开,百业俱兴 259

信商不足,误商上升 261

四、解放误性 实事求新 263

开创识误学,促进误性转化 264

发挥和商,扩大情商,提高信商,消除误商 265

五、认清时势 走出误区 271

搞清论断的误区 272

看清道路上的误区 273

跳出模式的误区 274

认清特征的误区 274

清醒摆脱三比例的误区 275

看到同富的误区 276

走出优越性的误区 277

优化观念 改变千禧 279

一、观念起于理论概括 作用于改变社会 279

二、转变观念 百方预见 281

大趋势启示 281

大竞争提出 282

大未来规方 283

大合成推测 283

大断言论述 284

大方略构想 284

大预约推断 285

大思路展望 285

大预言想象 286

大预测论证 286

三、优导观念 开创美好图景 288

真的观念 289

美的观念 290

善的观念 290

自由观念 291

平等观念 291

正义观念 292

认真搞清楚 维护特色 294

一、统一思想在于搞清楚 294

搞清楚“资本主义” 296

搞清楚“社会主义” 298

搞清楚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304

二、一切从实际起步 306

三、改变均富观念 放开创富比较 309

改变限制创富等待共富 309

放活创富之路 311

鼓励创富,促进共富 313

智耕河山 壮丽家园 315

一、迅速进入知识经济的跑道 315

为何必须发展知识经济 316

知识经济具有哪些特征 317

抓住机遇,发展知识经济 320

二、步入知识经济必将改变传统经济学理论 324

三、知新点化 高技无限 329

立志者事竞成,有智者优为先 329

高科技的拥有才是真正的所有 331

四、智耕山河兴中华 333

抓住优化发展,开拓智耕壮山河新时代 333

五、智德深广民为本 智耕张力和是道 334

发扬善势心经 335

维护常势心态 335

壮大良势心地 336

导向明势心理 336

开创新势心境 337

六、依法护智 优智兴国 338

尊重知识,崇尚美德 340

优素教育为上 342

七、创意思维 知识创优 345

智耕关键是创优 346

创新知识天下先 347

绿满现代化 350

一、维护必然生态 优创自由环境 350

天地生和谐成一家 354

二、自由王国 态势不可失环 355

征服性的现代化不可能进入自由王国 357

三、持续生态 优美繁荣 361

环境优美与社会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是一致的 362

美化环境是大有作为的千秋功业 363

农村是绿色世界的主体基础 365

四、地球最大优势是整体生态的可持续性 367

行知概念是探索自然、认识生态的深化进程 368

开放全球 创新文明 370

一、怀远文明万年 遥望创新千禧 370

人类最高本能在于创新 373

改变中国历史时代出自创新 380

二、开放实践 确立创新意识 384

马克思主义者历来重视创新 388

变革是推动创新最积极的前瞻步骤 389

知识正成为创新的主心 391

优化企业是知识创新的实体 395

融智是比融资更紧要的创新 396

改革开放是最根本的创新 397

三、汇入人类共和宣言 创新全球文明 399

后记 409

返回顶部